作文导写:“致敬科学前辈”演讲稿

发布时间:2019-12-30 14:08: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作文导写:“致敬科学前辈”演讲稿

word/media/image1.gif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防护工程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表示,将800万元奖金捐献,在家乡成立助学基金。

材料二:

2019116日,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的于敏院士与世长辞,享年93周岁,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他隐姓埋名几十年,连妻子都不知道他从事的是“这么高级的保密工作”。

材料三:

20191月,英国广播公司发起“20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活动。在公布的“科学家篇”候选人名单中,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与居里夫人、爱因斯坦、阿兰·图灵共同入选。英国广播公司列出屠呦呦入选的理由:在艰难时刻仍然秉持科学理想,砥砺前行亦不忘回望过去,成就跨越东西。

为什么老一辈科学家能做出卓越的贡献?有人认为这是源于其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也有人认为这奠基于其坚实的科学文化素养,还有的则认为这取决于他们非凡的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养的融合。对此,你怎么看?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演讲稿,参加“致敬科学前辈”主题演讲会。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三则材料都是功勋卓著的老一辈科学家。

材料一,钱七虎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而将全部奖金捐献出来,回馈家乡学子,他淡泊名利、热爱家乡、重视教育的高尚品格,为人景仰。材料二,于敏为我国氢弹研制和国防尖端事业鞠躬尽瘁、敬业奉献。材料三,屠呦呦入选“20世纪最伟大人物”候选人名单,是因为她坚持科学理想、砥砺前行的毅力与其辉煌的成就。三位科学前辈在各自领域内辛苦耕耘,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上述材料,重点突出其思想道德素养方面的表现,有共性,也有个性。依据题干设定的写作交际语境,考生围绕“思想道德素养与科学文化素养”二者的关系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从二者相互关联的整体上来立意;也可在二者联系的基础上,侧重从其中的某一方面来论析。考生应联系实际,比如针对当下社会现实中的某些现象(重科学而轻道德等,重学业分数而轻思品表现等),作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式的深入论说。

题干中限定了演讲稿这一写作文体,并且标明了演讲会的主题,相当于勾画了立意的范畴;但在此区间内,每一个演讲者可以见仁见智、自由发挥,构思与成文环节,都应考虑到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及语言表达的形式要求。

【参考立意】

①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与深厚的科学文化素养融合,才能铸就卓越与辉煌;

②志存高远,务实笃行,锲而不舍,方能成就不凡;

③科研探索需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引领,才能使之真正为人类造福;科学素养诚可贵,思想道德价更高。

④坚持科学理想,坚守道德底线,这是科学家的天职。

【温馨提示】

    1.认真审题,明确演讲格式。

    根据材料,写一篇演讲稿,参加“致敬科学前辈”主题演讲会====演讲格式不对,40分以下赋分。

2.有问有答,抓住关键词立意行文,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

    对此,你怎么看?====抛开问题,置换关键词,不得上50分。

3.单向度思维与多向度思维,切忌捆绑式论述。

    我喜欢国老师==虽然国老师长得不怎么帅,但是我仍然喜欢国老师。

还有的则认为这取决于他们非凡的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养的融合====关系型话题是多向度思维,只写一面不得进入一类卷。

【你言我语】

题目:道德与科学共绽放

总论点:是何让这些科学前辈们做出这些卓越贡献的呢?在我看来,正因他们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又融合混元了科学文化素养,才成大国工匠,国之重器。

分论点一:正因道德与科学共绽放,方成于敏之碧血丹心报国家,烟雨平生玉汝成。

分论点二:正因道德与科学共绽放,方成屠呦呦之青丝化成白发,依旧铁马冰河。

分论点三:正因道德与科学共绽放,方成时代之科学巨匠。放眼国外,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回首国内,钱七虎……钱学森……。

结论:国之重器,民族之中流砥柱。科学家们高尚的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养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作为青年学生,让我们学习科学前辈的优秀品格,让道德与科学比翼齐飞,共同绽放,为祖国的明天做出自己的贡献。

【可用素材】

1.真正的科学精神,是要从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发展出来的。真正的科学成果,是要经得起事实考验的。有了这样双重的保障,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不会自掘妄自尊大的陷阱。——李四光

2.纵观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视科技的发展?回首过去,看四大发明,独具鳌头;观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目》,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海外。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没有科学,我们哪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学家不计名利、默默奉献的精神,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

3.对青年人来说,收入和地位等现实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职业理想的选择。科学家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似乎不如明星、企业家,也是当下的现实。在改革开放初期,曾出现过“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社会景观,而现在科学家埋头工作一辈子不如影视明星拍一部电视剧片酬的现象依然比比皆是。现在,我国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正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应。我们应以此反拨社会潮流,让科技人员真正感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4.论语有云:“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诚然,一个人的成功与贡献仅靠思想道德或科学文化是不够的。从本质上讲,科学文化素养是基础,但欲有大作为者,必具有高尚之志。

【推荐结构】

①开头说明演讲的目的是“致敬科学前辈”,点明科研探索需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引领,才能使之真正为人类造福的观点。

②接下来列举古今中外科学家的例子,阐明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科学精神。

③接着讲述我国科学家从古至今一脉传承的科学精神与思想道德素养,比如“严谨求实”“心无旁骛”“淡泊名利”“敬业奉献”等,歌颂他们的精神品质道德素养。

④然后反思现实,如今这个浮躁功利的社会,需要科学家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尤其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⑤最后号召全社会关心科学家,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号召青年人多向科学家学习,为祖国建设增添一份力量。

word/media/image1.gif
范文赏鉴word/media/image2.gif


伟大科学家的贡献之源

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伟大的科学家的贡献之源”。谨以此向各位为国为民族做出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众所周知,我国曾有过一段艰难的岁月,技术封锁,物资禁运,曾经的外国反动势力处心积虑的要把中国的科学事业扼杀在摇篮里。面对着这样险恶的条件,老一辈科学家们没有退缩,他们披荆斩棘,越过无数道天堑,终于使我国摆脱了技术处处为人所制的环境,成为科技强国。那么,究竟是什么支撑他们越过艰难险阻,做出突出贡献的呢

      这其中必然少不了的是他们坚实的科学文化素养。正是有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严密论证的设计方案,两弹一星元勋们才创下五年让原子弹从无到有的伟大成就;正是有了不放过一丝细节的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中国航天事业才有了无一失败的奇迹;正是有了勇于尝试,不怕失败,敢想敢干的精神,屠呦呦才能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找到那唯一正确的青蒿素提取方法。无才有德,是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若是没有坚实的科学文化素养,那么纵使这些科学家们满怀抱负,也只是庸庸碌碌,一事无成的庸人罢了,又何谈如今这般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突出的贡献呢?

      然而,我想在这突出贡献的背后,同样少不了的是老一辈科学家们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

      昔日,正因有那些愿意放弃国外优厚待遇,依然回国的钱学森们,中国才有了两弹一星事业的人才基础;正因有那些愿意为国家事业隐姓埋名数十年的于敏们,中国才有了威慑强敌的国家重器;正是有了不图名利捐献奖金的钱七虎们,中国才有了一代代得以延续的科技阶梯。有才无德是为国家蛀虫,只会白白消耗国家的资源。就像20133月那位一言不合就向室友水杯中投毒致人死亡的复旦研究生林森浩,谁也不能否认他是有知识,有才华的,但是又有谁会认为他将会成为国家栋梁呢?由于缺少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他断送了他人无辜的生命,自己也锒铛入狱,还白白浪费了这些年来国家为培养他提供的资源,可谓害人害己。

同样道理,如果那些老科学家们没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他们或许一生是外国的“二等公民”,或许也会因为一念之差害人害己,又怎会做出如今的卓越贡献呢?

      从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做出卓越的贡献,高尚的思想道德与坚实的科学文化素养缺一不可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那么作为新一代青年的我们,在致敬科学前辈的同时,更要吸取他们的优秀品质,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养兼备,从老一辈科学家肩上接过振兴祖国的使命,勇于担当,投身到祖国未来的经济建设中去,为未来的科技强国事业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道德铸就人格,素养助力成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道德铸就人格,素养助力成功”,以此向科学前辈们致敬。

      每一次对前辈的仰望,都是一次唤醒人生意义的自我激励;每一次对前辈的致敬,都是一次砥砺使命与责任的郑重宣示。老一辈科学家们能够为国为民披肝沥胆,做出卓越贡献,我认为这与他们非凡的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养的融合是分不开的。一个人思想道德的高度,决定了他未来事业的宽度;一个人科学文化素养的厚度,决定了他未来事业钻研的深度。

      寒暑轮替,草木荣枯,时光见证不朽。无论是钱七虎院士的慷慨捐献,还是于敏院士的隐姓埋名,更或是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的潜心钻研,处处彰显了他们科学与人格的魅力。是那种崇高的思想道德让他们在任何一个艰难的时期都凝神聚力,在任何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险的时候,中流击水,勇攀科学高峰。以高尚的思想道德铸就高尚的人格,实现自我价值的飞跃,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古人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自然,老一辈科学家做出卓越的贡献与其一生积攒的科学文化素养亦是分不开的。故曰: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良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毒品。一个人事业的成就少了道德与素养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获得。试想,如果没有坚实的科学文化素养,屠呦呦又会有什么底气在艰难时刻仍秉持科学理想,于敏院士的隐姓埋名又会给自己与社会带来多大贡献,钱七虎院士又有多少资本来成立助学基金助力家乡教育呢?科学文化素养是栽培这些卓越贡献的沃土,以科学文化素养助力成功,压实学术研究的根基,有底气才有勇气。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回首中国一步步的崛起,少不了任何一个人的贡献。科学前辈们也好,无数坚持奋斗的平凡人也罢,都在用行动彰显着中国有我,历史有我的勇气与担当。索菲·金塞拉曾说:“人们因为这世界一团糟而郁郁不乐,不是因为所有的事都不完美,而是因为我们有能力,却没有去做。”无数科学前辈在风雨中前行,打破了旁观者的壁垒,冲破了旧理念的束缚,以其非凡的道德思想铸就高尚的人格,以坚实的科学文化素养坚固成功的根基。见贤思齐,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相信,向这些科学前辈们看齐,我们将铸就中华民族永不流逝的科学钙质。

      有科学文化素养的根基,才有了他们砥砺前行的底气;有思想道德的背景,才有了他们一往无前的勇气。“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叶梦鼎《盖苍乔木》),是无数个“于敏”“钱七虎”“屠呦呦”挺起了中国的脊梁。再次向科学前辈们致敬,向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致敬,向他们坚实的科学文化素养致敬,向他们卓越的成就与贡献致敬。愿无数的我们亦能中流击水,亦能勇攀高峰!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致敬科学前辈,弘扬科学精神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参加“致敬科学前辈”的主题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致敬科学前辈,弘扬科学精神”。

      小时候我曾经崇拜过一为伟大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为了科学研究,她甘愿让酸碱侵蚀她柔美的双手,她甘愿让烟气熏黑她洁白的额头,她曾经拿奖杯给孩子当玩具,也曾经为了筹集经费而奔波募捐。她身上具有的顽强、坚定的品质曾经深深打动了我。

      如今,我长大了,我知道了更多优秀科学家的名字,袁隆平、钱七虎、于敏、屠呦呦……我被他们的科学精神深深折服。他们那神奇而辉煌的一生,似星星般耀眼的功勋,都让我们无限敬仰;他们那求真求实,创新奉献的科学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是什么令科学家们奠定了向科学进军的目标?是早年那孜孜求学的精神。无数科学家,从小就扑进了科海之中。著名的真菌植物病理学家邓叔群,年幼时总在劳作之余跑到学堂外听课,或翻看父亲桌上的书籍。凭着一颗不穷不辍的上进心,他年方13便以出色的考试成绩被清华学堂录取。少年时代的刻苦求学,为他走上科学之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是啊,哪位科学家不是早年勤奋刻苦地学习?他们在启示着我们,作为未来世界的主人,该如何把握好今天?

      是什么令科学家们敲开了科学大门?是勇于探索,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的求实创新精神。在旧中国和解放初期,一些来帮助中国找油田的外国专家,轻率地给我国戴上了贫油国的大帽子。地质学家李四光没有被外国的权威结论吓倒,坚持认为我国国土辽阔,天然资源理应非常丰富。他和勘探队员一起风餐露宿,到可能含有石油、天然气的地区进行调查、勘探,终于找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一批特大油田,用事实证明了权威的结论是错误的。求真务实,探索创新,不正是我们必须发扬的科学精神?

      是什么令科学家对科学探索如此痴迷?是为科学,为人类甘愿付出一切的坚强意志和默默奉献的精神。居里夫人在那个破木棚里,既是学者,也是苦工,她以惊的毅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忘我工作,从数吨的沥青油矿渣找到了新的元素钋;从3吨铀矿渣中犹如大海捞针般的提纯出0.1克镭。为此她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与健康。居里夫人这种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多么令人崇敬啊!

      是什么令科学家流芳百世?是那一颗火热的爱国心。两弹元勋王淦昌为了研制自己国家的原子弹、氢弹,放弃了许多名利双收的好机会,从1961年到1978年,隐姓埋名了17年之久,为增强我国的国防力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科学不分国籍,可科学家们却有自己的国籍。许多中国科学家都曾在国外留学,但最终他们还是回到了故土。因为他们的根在中国,情系中国。他们的中国心让我们敬佩,让世人称赞,更让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伟大的科学家,我们向您致敬。你们的献身科学、奋力拼搏、坚忍不拔、契而不舍、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将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如今我们生长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向这些伟大的科学家致敬、学习?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和弘扬他们身上的精神品质,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用自己的方式为我们的祖国增光添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网络链接】

致敬科研人员:

致敬冷板凳上那颗火热的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离不开那些十几年如一日埋头科学研究的人,他们是时代发展的英雄。

     科技奖励大会,一年一度的盛典。两位最高奖获得者坐上主席台,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一道为其他获奖者颁奖,这是一个国家对优秀科研人员的最高礼赞。

     面壁数十年,国之重器的两位“大工匠”刘永坦、钱七虎,一个为祖国海疆装上“千里眼”,一个潜心铸造了“地下钢铁长城”。两位耄耋之年的科学家共同获得2018年度我国科技界最高奖励。

     甘坐冷板凳、勇做挖井人,是基石,也是标杆

     在本次科技奖励大会的获奖者中,重庆师范大学教授杨新民将数学作为一生志业,30年如一日,做出了国际同行高度评价的结果;中南大学一支研究团队为解决高铁的空气动力和碰撞安全问题,20多年奋战在高寒高原环境,为铁路六次大提速作出重要贡献……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获奖项目从立项到成果发表或应用,平均时间为11年,其中近一成的项目经历了超过20年的攻关和积累。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科学家最宝贵的品格是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踏实的作风。从这些获奖者身上,人们感受到科研人员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埋头苦干的精神

     从钱学森、邓稼先到黄大年、南仁东,从袁隆平、孙家栋等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到千千万万坚守各自岗位的普通科研人员,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每一件大国重器、每一项科技创新的背后,无不凝聚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心血。

     板凳可以冷,科技报国的心一定火热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产生历史性交汇,我们既面临赶超的历史机遇,又面临差距可能拉大的严峻挑战。基础研究依然存在短板,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全社会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机制和环境有待优化等,我国科技领域还有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才驱动。要让愿意创新、有创新能力、取得创新成果的人得到社会更多的尊重,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科技投入政策和经费管理制度,扩大科研人员在技术路线选择、资金使用、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自主权,把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激发出来。

     这是一个科技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火热的心可以“焐热”冷板凳的时代。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广大科技工作者勇做新时代的排头兵,必将写下奋斗者的辉煌答卷。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3f3e5a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c5.html

《作文导写:“致敬科学前辈”演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