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家谱

发布时间:2014-04-01 21:02: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孟氏家谱

一、行辈字

  《孟氏家谱》说: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别长幼。

  孟氏自孟子到孟宁,四十五代大都单传,从五十代起,孟氏族入开始有意识地在同辈兄弟取名时采用同一个字,来表明代系,也便于识别、记忆。从五十代到五十五代行辈字分别为:德、祖、惟、之、思、克,但要求并不严格,特别是经过元、明易代之乱,族人四散流徙,给子弟取名时不可能循规蹈矩。

  孟氏按行辈起名始于明代,朱元璋对孔、孟后裔格外优礼。除赐给祭田、免除徭役,从明景泰年间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从次,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当时,立了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十个子辈(后来,为了避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之讳,改,为,为避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祯之讳,改)作为孔、孟后裔子孙的行辈字。皇帝恩赐行辈字,孟氏族众都严格遵从。

  明崇祯年间,又立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辈。

  清统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又立了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个字辈。

  民国九年(1920年)冬,孔子76代世袭衍圣公孔令贻,和孟子73代世袭五经博士孟庆棠,又拟续了二十个世次行辈字,即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报当时的北洋政府内务部批准,并咨行各省县布告周知。

  这样,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字辈共一O五代。

  亚圣后裔依世次按辈字命名,乃祖宗所定之家法,世族所立之规矩,孟氏后人务严格遵守。

二、孟氏家谱

  一世:孟子(事略),孟氏尊奉为始祖

  二世:仲子,宋郑和五年(1115年)追封为新泰伯

  三世:睾,邹之处士,隐居不仕,好静、多智虑,容貌俊仪,通五经,美词章。

  四世:寓,朝召不受。性忠厚淳朴,不骄侮人,善于与人交往,治家有道。

  五世:舒,字子怀。汉高祖时封云中牧

  六世:之后,隐居不仕。

  七世:昭,为汉博士,博览经史,问贯古今。

  八世:但,精易道,汉武帝时封太子门大夫

  九世:卿,汉代封淮阳太守,后仕至太傅。

  十世:喜,字长卿,汉宣帝时举孝廉,仕至郎官

  十一世:鎡,抱道不仕,主奉祀事。

  十二世:兴,汉朝仕至尚书郎。

  十三世:尝,字伯周,汉和帝时举茂才,拜徐令,迁合浦太守。

  十四世:展,字君城,不仕。

  十五世:戫 ,汉桓帝时为济阳太守,汉灵帝时转太常,后至嘉平六年(177年)丁已,拜太尉。

  十六世:敏,字叔达,汉时为新郡太守。博学能文,有荷甑堕地不顾事。

  十七世:光,字孝裕。汉灵帝后期为讲部史。昭烈定蜀拜议郎。后主践祚,为符节令、屯骑校尉,长鲁少府迁大司农。

  十八世:康,字公休。魏明帝时为散骑侍郎,宏农太守,领典农校尉,渤海太守,给事中,散骑常侍、中书令。后转监封广陵宁侯。

  十九世:宗,字恭武。三国时期吴国嘉和年令永宁,后为右御史,宝鼎三年为司空。二十四孝之一,有:哭竹生笋之事。

  二十世:揖,晋惠帝时为庐陵太守。

  二十世:观,字叔时,晋惠帝时为殿中郎,后为黄门侍郎。

  二十二世:嘉,字万年。晋代为安西大将军长史,后为江州别驾。性无苟合,言无夸衿,为时所重。

  二十三世:怀玉,晋安帝时封鄱阳县五等侯,后为阳丰县男,任江州刺史,南中郎将。

  二十四世:表,字武达。曾居南齐萧鸾马头太守,魏孝文帝时辅国大将军,南兖州刺史,后为豫州刺史,因战功封汶阳县开国伯,邑五百户,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平西大将军。

  二十五世:斌,元魏孝文帝时为右丞相。

  二十六世:威,字能重,仕元魏帝时为平北大将军,光禄大夫,后加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

  二十七世:恂,字修仁。元魏永熙末年封东州太守,后周文帝举为太子少师,迁太子太傅,家车骑大将军。

  二十八世:儒,字敬业。元魏彭城王韶典,北齐文宣帝除中书舍人,累迁东郡太守,广平太守,太中大夫加卫将军。

  二十九世:景,隋炀帝时为膺扬将军。

  三十世:善谊,事隋,为河内通守。

  三十一世:诜,唐高宗时为进士第,累迁凤阁舍人。武后时为春宫侍郎。相王召为侍读,拜同州刺史。

  三十二世:大融,唐玄宗屡召不仕,后隐居于王屋山。

  三十三世: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三十四世:云卿,字宜甫,唐肃宗时为校书郎。与诗人杜甫善交。

  三十五世:简,字几道,唐德宗举进士,迁仓部员外郎。元和中拜谏仪大夫。初为常州刺史,治孟渎有功,赐金紫,召为给事。累迁户部尚书、御史中丞、山男东道节度使。

  三十六世:常谦,唐德宗时为安州刺史,加侍御史,安州防御兵马使。

  三十七世:遵庆,旨召不仕。

  三十八世:琯,唐元和末旨召不仕。韩文公云:年少,礼甚娴。手持问一编甚钜。退披其编以读之,尽其书无有不能。其所与友尽善之。

  三十九世:方立,唐昭宗时为昭义节度留守。

  四十世:承诲,后晋时事少帝,官拜太府卿。

  四十一世:汉卿,后周事世宗,为左羽林大将军。

  四十二世:贯,不仕。工于诗词,主奉祀事。

  四十三世:昶,隐居不仕,主奉祀事。

  四十四世:公济,少励高行,不乐仕进。避契丹之乱,藏谱于屋壁,隐居东山而终。

  按(以上皆按旧同治本《三迁志》的记述。四十五世中兴祖以下就确然有据了。

  四十五世:宁,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年)孔道辅守兖州,访得孟子墓在四基山之阳,又于凫村访得四十五代孟宁,推荐于朝,拜迪功郎、邹县主簿。率领族众,修编祖谱,主奉祀事。至此家事复兴,无废缺现象。孟氏后裔尊为中兴祖,附祀故里祠。

  四十六世:坚。德学俱优,授徐州知府。

  四十七世:宽。

  四十八世:钦。

  四十九世:津。

  五十世:德义,登进士第,授鱼台县尹,辞不仕。

  五十一世:允祖。

  五十二世:惟恭,字彦通,笃厚明敏,不求宦达。对庙、庑、墓建树良多,刻《孟氏宗支图》碑。

  五十三世:之训,字曾甫,氏至莒州学正。

  五十四世:思谅,字友道。明洪武元年(1368年)诏授邹县主簿。

  五十五世:克仁,字信夫,赠授翰林院五经博士。

  五十六世:希文,字士焕,明景泰二年(1451年)始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孟氏世职自此始。

  五十七世:言元,字长伯,名弘治三年(1489年)承袭世职。

  五十八世:公肇,字先文。是元之弟之子。世职本应有元之子公綮承袭,因年幼,由公肇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代袭。十年后,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公肇遂让职公綮承袭。

  五十九世:彦璞,字朝玺,名隆庆元年(1567年)承袭世职。

  六十世:承光,字永观。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承袭世职。天启二年(1622年)白莲教军攻陷邹县城,孟府破坏惨重。承光与母孔氏,长子宏略、家人席天寿均死于战乱。战后朝廷赠太仆寺少卿。

  六十一世:宏益,字振扬。按照家规本应是其长兄宏略承袭。因遭战乱死,略子闻玉尚年幼,于明天启年(1623年)由宏益代袭、闻玉长成后即让职。朝廷改封宏益为锦衣卫千户。

  六十二世:闻玉,字尤甫,崇祯二年(1629年)承袭世职,主奉祀事。

  六十三世:贞仁,字静若,清顺治元年(1644年)承袭世职,主奉祀事。

  六十四世:尚桂,字播馨,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承袭世职,主奉祀事。曾鉴定《三迁志》。

  六十五世:衍泰,字懋(mao)东,于乾隆七年(1740年)承袭世职,主奉祀事。重修《孟子世家谱》,重校《三迁志》。

  六十六世:兴铣,字起辉,于乾隆七年早卒,年二十五岁,未承袭世职。

  六十七世;毓瀚,字钟北。乾隆十六年(1750年)承姚大宗,承袭世职,主奉祀事。

  六十八世:传连,字国摸。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承袭世职,主奉祀事。

  六十九世:继烺(lang,字体耀。嘉庆二十年,(1815年)承袭世职,主奉祀事。于道光四年(1824年)主修《孟子世家谱》。

  七十世:广均,字京华。乙酉科举拔贡,戊子科举人。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承袭世职,主奉祀事。钦加主事衔,晋员外郎。先后创建或修复了庙、府、林、孟母断机堂及庙户营三迁祠等古建筑群。并支持修纂了《重纂三迁志》、《孟子世家谱》。为我们今天能看到孟庙、孟府之完整面貌,以及对研究孟氏家族的兴衰成败、沿革变迁等方面资料,均做出来了重大贡献。

  七十一世:昭铨,字伯衡。四氏学廪生。同治十三年(1874年)承袭世职,主奉祀事。

  七十二世:宪泗,字法鲁,光绪年间承袭世职,主奉祀事。

  七十三世:庆恒,字颂武,应承袭世职,因早卒,年仅二十一岁,未能承袭世职,由弟庆棠,字泽南,于光绪二十年代袭世职。至光绪三十一(1894年)年正式承袭。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由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改称为亚圣奉祀官

  七十四世:繁骥,字雪生。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承袭奉祀官。1949年去了台湾,1990年在台北病逝。

  七十五世:祥协,1990年接任亚圣奉祀官,现居台湾。

三、修谱情况

  孟氏历次修谱情况:

  元朝至元元年(1264),孟子五十一代孙孟祗祖曾续修家谱。

  泰定年间(1324),五十二代孟惟恭将孟氏宗支图刻于碑上,藏于孔庙。

  明朝弘治年间(1488),五十七代孟元详细考证了孟氏历代世系,也刻石立于孟庙。万历年间(1573),六十代孟承相曾续修族谱。

  天启二年《1622),六十二代孟闻钲组织孟氏族人共同捐资续修族谱,刊印后分发各户,以便于日后认祖归宗

  清朝康熙五十九年(1720),孟子六十五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衍泰修编了一部较为完整的族谱,分送族众。

  康熙六十一年(172Z)秋,孟子六十五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衍泰重校《三迁志》。

  道光四年(1824),六十九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继(山亠日)主持续修族谱。

  同治四年(1865),七十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广均主持续修了《孟子子世家谱》。

  道光十五年(1835) 七十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广均主持纂修《重纂三迁志》。

  孟氏族谱规定,续谱之时要将旧谱缴入谱馆,一旦新谱修成,要将旧谱销毁,所以清代以前的孟氏族谱已经没有了,现在传世的只有《道光谱》、《同治谱》两种木版刊印本。

  《道光谱》收录了孟宁、孟润、孟衍泰在前几次主持修谱时所写的旧序,孟继告为之作了新序。全谱共计六册、十四卷。

  《同治谱》共计六册、十五卷,由孟广均作序,收录了五篇旧序,在内容与编排上,和《道光谱》大致相同,该谱是孟府内保存最为完备的孟氏族谱。

  《三迁志》为志孟之书,书名取意于孟母三迁,既是孟氏族谱,又是地方志中的一种专志,以志为主,志牒相兼。创修《三迁志》的是明朝沂州道佥事、八苍溪人史鄂。

《三迁志》始修于明朝嘉靖年间,最后修于清朝光绪年间,主持纂修的大多是地方官吏及社会名流,前后共编修6次,多以三迁命名,如今能看到的只有雍正本和光绪本。

补充:

《孟氏家谱》在濮阳县鲁河乡前南孟村也有一定的研究。该村孟姓人士比较集中,人口2000余人,有专门的研究人员,在清末民初期间有一座规模比较大的孟子庙宇,门口有一石碑文官下轿、武官下马,随着战乱及年久失修在解放后破四旧时彻底毁坏。但目前仍留有清朝咸丰元年府衙赠 “功齐大禹” 木制牌匾一块,令世人敬仰,据说就连侵华日军从此路过还下马参拜。
该村主要是研究本地祖先是从那一支迁来,上上支的发展状况如何,分几脉,流向等情况,从哪一年、哪一代从何处经及番周折迁来此地,又从本地迁向何方,哪一支都发展怎样以及孟氏祖先的家族文化等等,在当地颇受影响。很多地方孟氏后裔或家谱不详尽的便经常前去该村寻根找源。每年的四月初二是孟子生日,山东、河南两省附近各县市孟氏后裔前去该村祭奠祖先,交流文化,场面宏大、颇为壮观。在这一天,当地政府也做东来招待四面八方来的宾客,同时也为发展当地的经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需要续谱的孟氏后裔可直接留言。
   主要参研人员: 孟子第七十四代传人孟凡山
孟子第七十五代传人孟祥琦
           E-mail:mengxiangsen@sina.com
另外:孟氏辈分排序如下(从第66代起)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凡祥、令德维纯佑、钦绍念显阳、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鄙人孟繁欣 74 55代老祖宗于1482 从邹县迁至青州市邵庄镇黄鹿村.至今524.对咱家辈分略知一二,给咱们70几代的后生们一起学习一下,至少知道自己是那一辈人.
         
    广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429636d915f804d2a16c135.html

《孟氏家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