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浩然诗中的色彩意义

发布时间:2014-09-27 21:36: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论孟浩然诗中的色彩意义

学院 文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应彦

学号 100101172

指导教师 吴振华 职称 教授

论文字数 9000

完成日期 2014 3 15


论文题目 论孟浩然诗中的色彩意义

学生姓名、学院:应彦,文学院

中文摘要 唐代是绘画艺术的辉煌时代,我国古典诗歌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绘画艺术中色彩的运用。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中,主要使用清淡的色彩。本文从孟浩然运用淡的色彩分析其清淡的诗风;从诗中的色彩搭配看其诗中的自然风格,更能体现出山水诗的特点;以色彩意象为切入点,更能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感受他的心境的变化,领会其思想境界。

关键词(35个): 孟浩然;色彩;风格

英文题目

On the significance of colors in Meng Haorans poetry

学生姓名、学院(英文):Ying Ya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英文摘要

Tang Dynasty is a brilliant era of Chinese pictorial arts. During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has absorbed the application of colors in artistic. Meng Haoran’s pastoral poetry pay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effective deployment of colors, mainly using those light colors. This paper was analyzing insipid poetic style from Meng’s application of light colors, making out natural style from color collocation of his poems, which furthermore embo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storal poetry, and walking into the deepest of poet’s heart with color image as a point of penetration, experiencing the change of his mood, understanding his mental realm.

英文关键词 Meng Haoran Colors Style

论孟浩然诗中色彩意义

应彦 文学院

唐代是绘画艺术的辉煌时代,我国古典诗歌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绘画艺术中色彩的运用。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中,主要使用清淡的色彩。本文从孟浩然运用淡的色彩分析其清淡的诗风;从诗中的色彩搭配看其诗中的自然风格,更能体现出山水诗的特点;以色彩意象为切入点,更能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感受他的心境的变化,领会其思想境界。

关键词孟浩然;色彩;风格

On the significance of colors in Meng Haorans poetry

Ying Ya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Abstract: Tang Dynasty is a brilliant era of Chinese pictorial arts. During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has absorbed the application of colors in artistic. Meng Haorans pastoral poetry pay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effective deployment of colors, mainly using those light colors. This paper was analyzing insipid poetic style from Mengs application of light colors, making out natural style from color collocation of his poems, which furthermore embo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storal poetry, and walking into the deepest of poets heart with color image as a point of penetration, experiencing the change of his mood, understanding his mental realm.

Key words: Meng Haoran Colors Style

绪论

唐代社会经济文化繁荣,诗乐舞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绘画艺术也大放光彩,出现了许多有名的画家。绘画的题材内容不断丰富,有山水画,人物画,宗教画,花鸟画等。画家不断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点,作画技巧进一步提高,表现在构图、造型、笔墨、色彩等方面,尤其是色彩方面的运用。我国古代诗人喜欢将诗和画联系起来构筑完美的艺术境界,曾称诗和画是“同宗异体”。唐诗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绘画的色彩因素,王维以山水田园诗闻名,被誉为水墨山水画的始祖。他擅长绘画,十分讲究色彩的搭配,诗歌也是十分讲究设色的。苏东坡曾经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孟浩然,字浩然,湖北襄阳人。他的诗以山水田园诗著名,与王维并称“王孟”。孟诗中色彩的丰富比不上王维,却更能体现水墨山水的清逸淡雅。孟浩然的诗不多,也是田园诗的宝贵的遗产。他在不惑之年奔赴长安,进士落第,在吴越一地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地,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在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寄情山水,寄情田园,达到一种物我同化,水乳交融的境界。他的诗中,大多以清淡平和的心态,写清淡自然之物,而诗中采用的色彩多为清淡的冷色调。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水回青嶂和,云渡绿溪阴”……孟浩然传世的二百多首诗歌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色彩是“青”、“绿”(“翠”)、“白”,综观孟浩然的诗歌,他喜欢用淡色,偏暗的冷色调来描写。

一、 色彩与清淡的诗风

诗歌中的用色大致分为三种,有的浓丽,有的淡素,有的介于浓丽和淡素之间。孟浩然诗中大多用淡素色,少部分在浓丽淡素之间选色,有的浓中见素,有的淡中见丽,很少用金,红,紫等色,多为黄,青,绿,白等色,其中青、白两种颜色尤为常见。据统计,青色用30处,白色用28处,翠用16 处,绿色用10处。严格来说,翠不算是一种颜色,可是它却他能给人以视觉冲击感,引起人的无限的联想和想象,这里把它当成绿色系。山水中的最基本的颜色就有青、绿、白,这些颜色在绘画中称为固有色,用固有色来描绘自然景物,使他们更为冲淡自然。从色彩的接受心理来说,青绿白给人带来平和宁静的心,融入到山水中,容易引起与诗人的共鸣。这三种颜色明净清澈,清新流丽,容易使人心境淡泊,宁静致远。白色纯净无暇,可以作为一切色彩的底色;青色素雅朴实,清新恬淡;绿色明丽活泼,包含无限的生机。这三种色彩的映衬下,田园风光清淡恬静,流露着诗人的心境。所以孟浩然的山水诗在色彩上给人以清空淡远之感,诗人好像能从中呼吸到山气云气,感触到水天之光。有的诗句中没有颜色词,他们的物象呈现出的色彩也是这几种颜色。比如《途中遇晴》:“天开斜景遍,山出晚云低。”这句写傍晚天气放晴,雨霁初开,傍晚斜阳,白云渐渐隐去,看到远处山峦。新晴的天光和落日的夕阳余光交合成淡淡的黄色,在这淡黄的色调上隐现出几座青山,屡屡白云,清新素净,淡淡的,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孟浩然设淡色来创造出这种清淡的意境。正如闻一多先生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诗如其人,孟浩然比较喜欢淡色来描写山水田园。

当然,这与孟浩然的生活环境本身也是分不开的。孟浩然醉心于自然山水,才尤其喜爱田园风光。唐代的人本来就希望在山水中遨游,感受自然风光。孟浩然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功名愿望,希望出仕。于是醉心于田园风光也不忘“谁能为杨雄,一荐《甘泉赋》”。开元十八年,他落地还乡,心潮难平,于是开始漫游吴越,写下了不少山水诗。《自洛之越》较集中地反映了他此时的心情:“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阳京。为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且乐杯中酒,难论世上名”。孟浩然一生生活经历比较单纯,除了数次进京求仕之外,曾过吴越之游,其余就是大多是在田园度过。张祜曾经说过“襄阳属浩然”,其实浩然也属于襄阳,他的大半辈子都是在这里度过。即使他漫游各地,还是认为“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可想而知,孟浩然对襄阳何等的钟爱。“目既往还,心亦吐呐”(《文心雕龙物色》),这就是说眼睛看到的心里自然要倾呐。田园的恬淡更让人悠闲自得,与诗人的内心更为切合。孟浩然内心平静自然,清淡宁静的诗风多是由此而来。这种自然恬静与青白绿三色的特性相通,诗人于是格外青睐这三种颜色。

前人以“清”和“淡”来概括孟浩然诗歌的总体风格。清淡是孟浩然诗中极力追求的一种境界,不是淡而无味,而是一种风格和魅力。若以中国绘画相比,孟浩然的诗就是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墨气氤氲,色彩清淡。清在孟浩然诗中多处出现。清,清新活泼,明净娟秀,与它相对的就是繁冗浓丽。《雪浪斋日记》曾经评论其“清深闲淡”孟浩然诗里清幽,清空,清旷,清淡的美与他的诗中色调是密不可分的。李白曾经说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孟浩然的诗歌中多次出现“清”字,“松泉多倾清响,苔壁饶古意”“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垂钓坐磐石,水清心益闲”“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诗中“清”用于形容多个方面,有关于水,关于人,关于时间,关于人的容颜、思想等,透漏出诗人清高绝俗的情趣、恬淡潇洒的风度,创造出清新浑整的意境。

他通常在诗中营造比较淡的色彩,色调偏暗的氛围。淡主要通过青白两色来写,他用一种近似于白描的手法来写,没有刻意的描摹雕琢。他的诗歌中景物多是淡色的,不着粉饰,极少采用华丽耀眼的色彩,还有很多以淡色物象出现,这些景物主要有两种:植物意象和水意象。其中植物意象有松、藤、萝、竹、兰、柏、杨、柳、苔、蔓等,水意象有潭、水、泉、溪、河、川等。这类意象在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中占据了好大部分。诚然,孟浩然诗歌中的色彩是淡的,所选景物的色彩亦是淡的,于是创造出意境也是清淡的。在这些清淡的意象里,离不开色彩的渲染。

他创造了“清”“淡”这两个意象群,不管是在诗歌的意境方面,还是在语言方面,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清淡美,更能符合山水田园诗的特称。以下主要从创造意境的色彩方面来说。

孟浩然不是浪漫主义的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气势与境界都很秀气,他也常常以宏观的淡美的色彩来表现大景域的山水淡美。如:《寻香山湛上人》:“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诗中的香山,着以“翠”色相映,让人不禁联想:在那天机高远、迷蒙飘渺香山,竹林中的小路旋转深远,那里一片翠色空蒙,一切显得更加静谧恬淡。再如《登鹿门山怀古》中“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这是近景描写,翠色朦胧,山光淡美。境界浑然而又疏秀,透出一种清逸深秀的美。

孟浩然在中等场面的描绘上也时常用到色彩的点染。“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全诗清新自然,让人如沐春风。诗人用清新的笔触,描绘了绿树掩映,青山环抱的农庄,洋溢着清澈有味的农家生活和清新,朴素,淡雅,浓厚的故人情谊。整首诗犹如一幅清新淡雅的田园风光画,自然清淡,恬然亲切。运用“绿”“青”两个色彩词,色彩搭配和谐美好,远近层次清晰,在田园风光之中跃然而出,相映成趣。诗人那种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风格,也折射出当时的人们的审美情趣。全诗语言质朴,结构浑然一体,毫无半点修饰,与孟浩然的清淡的诗风是一体的。

孟浩然色诗歌的清淡还喜欢从小处入手,诗人观察的范围很小,笔下的意象只能意象反映一个小场景的意象,就像一个个细节描写,但是诗人能抓住这一点,着力放大这一意象,使这种意象具有清新奇特、赏心悦目的特征,这也是他这一类意象创设的高明之处。如“灨石三百里,沿洄千嶂间。沸声常活活,存势亦潺潺。跳沫鱼龙沸,垂藤猿攀援。”(《下灨石》)灨石这一段水路很长,沿路的景物也很多,诗人从细微处入手把笔触聚集在色彩清淡的“垂藤”这个意象上,表现灨石两岸的层峦叠嶂。再如如烟似梦的暮色,“日暮田家远,山中勿久淹”(《赠王九》);有恬然柔美的月色,“青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湘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鹦鹉洲送王九游江左》);有柔和幽淡的晖色,“川暗夕阳近,孤舟泊岸初”(《宿武陵纪事》),“落日清川里,谁言独羡鱼”(《西山寻辛谔》)……孟浩然选择这些淡雅朦胧的自然光色作为他的山水画的底色。自然景物所呈现出的色彩往往强烈,而孟浩然在日暮黄昏,清清月光里描绘他的山水图景,一景一物仿佛都是用淡淡的水墨点染而成。

为自然景物着色,能给诗歌带来浓郁的画意,创造优美的意境。孟浩然的诗中的色彩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少了许多,看似平淡的色彩中创造了他的恬然清淡的意境,淡得平实,淡得自然。这些淡的色彩的运用与他的清淡的诗风是相映衬的。他的这种清淡的诗风也透出了他的诗歌的美学追求。

二、 色彩搭配与自然朴实的特点

可以说绘画色彩搭配是一种艺术,那么色彩的搭配也是诗歌表现的艺术。不同色彩的搭配能够引起读者无限的想象,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受与审美体验。

孟浩然的诗中对色彩的搭配,很清新自然,朴素平实,并不作刻意的雕琢,很随意,很自然,是水墨山水的清灵写意。绿色和红色通常作为表现自然景物的互补色,孟浩然诗中很少出现。我们通常说绿叶配红花,诗歌创作中也会注意到这点。运用互补色进行对比映衬,能起到互相促进、互相烘托的作用。红、绿是一对高纯度的互补色,构成的对比效果非常强烈、刺激。比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运用了极为浓丽的色彩和强烈夸张的对比手法,用大面积的绿陪衬高亮度的红,色调明丽而调和,将夏日的湖光景色写得明艳如画。再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绿与红相谐,不仅突出了鲜亮夺目的红色,也描画了红与绿的和谐搭配与衬托,二者相得益彰。杜甫的“绿垂风折笋, 红绽雨肥梅”, “红入桃花嫩, 青归柳叶新”,同样具有绘画的鲜明感和直观感,在色彩对比转换中寄寓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无限感慨,有出奇制胜的审美效果。可是,孟浩然的诗中钟爱于青,绿,白这三种颜色。王维也特别喜欢青绿两种颜色,诗中也常有比较明丽的颜色,比如绿和红两种对比色的运用。“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田乐园》)“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洛阳女儿行》)“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绿欲燃”(《辋川别业》)。绿和红相称,给人视觉的冲击力,画面感十分强烈。相比之下,王维的诗好像一幅笔意清润,色彩艳丽的水墨画;孟浩然的诗,更像一幅清丽自然,随意点染的清新雅致的水墨山水画。

在为自然景物的着色搭配方面,孟浩然自然而然,随意而成,王维的诗中描绘景物重视色彩的搭配,可以说是匠心独具,看似描绘得天衣无缝,其实还是有刻意的雕琢痕迹。王维喜欢用青和白两种颜色,尤其喜欢将这两种颜色搭配在一起使用,可以说将这两种颜色运用得炉火纯青,这样的诗句不胜枚举。例如,“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刑桂州》)“山临青塞断,江向白云平”(《送严秀才还蜀》)……王维巧妙地把青和白运用到景物的描绘上,很高明,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也能营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正是王维的精心营造,使青与白的组合似乎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容易使画面呆板,缺乏灵活生动之气。

孟浩然运用颜色更多的是根据描写物象的需要,不作特别的陪衬。在孟浩然的很多诗中,每一联中只是出现一个色彩,并不作前后的对称,比如“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鹦鹉洲送王九游江左》),“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远”(《舟中晚望》),“汗湿偏宜粉,罗轻讵着身”(《宴崔明府宅夜观妓》),“异县非吾士,连山尽绿篁”(《行至汉川作》)……虽然诗句前后有色彩的呼应,但是色彩搭配灵活多样,随意为之。在他的笔下,白色可用与青搭配,“手执白羽扇,脚步青芒履”,这两种颜色都是比较淡的;白色可与红搭配,“白日既云暮,朱颜亦已酡”《崔明府宅夜观妓》红色比白色稍亮,一白一红对比,总是营造出的色调偏暗;青色可与绿色相配,“绿色村边和,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青绿色相互映衬,强化了青绿的色彩效果。青色也可和红色相用,“青林暗换叶,红蕊亦开花”(《题梧州陈司马山斋》)青色与红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视觉冲击力增强。红色应该算是一种比较醒目的颜色,活跃了画面的氛围,避免了画面色彩的单调。可见,孟浩然诗中色彩搭配比较灵活,随意率性而成,他的笔下山水画卷灵动自然,浑然天成。

唐代诗歌追求自然,孟浩然对于清真自然美格外地推崇,较早地表达了唐代诗人的审美理想和追求,这在他的诗歌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就是在色彩搭配方面也很自然。在为自然景色的着色方面孟浩然比较随意,往往根据诗歌的需要而搭配,运用得恰到好处,找不到雕琢的痕迹。例如《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描写写月夜下的清江:原野空旷,天幕低垂,树色苍然,江水清澈,明月当空,澄碧可亲。明月的素辉映照在清江之上,反射出淡淡的灰白色,在灰白的色调上衬出玉一样白的月轮,烘托出灰青的树影。正是这灰白,灰青的色调空旷幽清,与世人此时的心境极为吻合。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所以,孟诗中色彩运用往往与诗人的内心相关,在看似平淡的自然景物中投射上诗人最真实的心境,十分自然,并不十分讲究色彩的搭配与诗中运用色彩的对称。

三、 色彩意象与心境情感

色彩在诗歌中着力依附于意象的表现,意象可以说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表现着诗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从孟浩然诗中的色彩意象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他的不同时期的心境,读者随着他的情感的变化更能体会他的心理,他的思想。

(一)白色

白色,明亮朴素、淡雅高洁,是冷色,也是雅色。古人喜欢用白色意象来构筑悠远冲淡、苍茫肃穆的意境,借此表达远离尘嚣、宁静淡泊的意境。孟浩然喜欢白色,尤以白云意象为多。白云自由自在,是作为纯洁、与世无争的象征。陶渊明曾经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云无暇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传达出他平和、恬淡的心境。他的精神境界是自由自在地归隐田园,安逸闲适地生活。后来白云意象常常被人用来表达归隐思想。如:“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武》),这里诗人用白云这个意象传达了隐士怡然自得的闲适心情。诗人隐居在白云之中,心情非常愉悦。白云也象征诗人归隐的思想。他生活在唐代的“开元盛世”,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心理得不到满足,诗人寻求另一种方法让心灵得到解脱,于是他想要归隐田园,找到心灵的归宿,解脱心里的苦闷失意。“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白云给人空渺飘远,淡远清空的感觉。孟浩然求取功名的道路上坎坷曲折,但是他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独守着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白云也象征着诗人高洁的品格,他在诗中多次抒发自己用世的报复和怀才不遇的悲愤,表现自己不肯趋事权贵的高傲品格。他选择隐居田园,坚守着自己的那份纯真。

当然,孟浩然的诗中多次会出现白发,白头意象,这些意象在古代诗歌中时常见的,诗人多用它来表示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白发从色彩上给人以触目惊心之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黑发少年时的雄心壮志,可是而今却难以实现。正如李白诗中所说“朝如青丝暮成雪”,而今白头,可是还有许多抱负尚未完成。所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白发中承载着诗人沉甸甸的愁思。作为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孟浩然希望得到重用,自幼抱负远大,“执鞭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固守穷!”他胸怀宽广,昂扬奋发,于是喊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渴望能够有所作为。“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闯虚”(《岁暮归南山》)这次落第,诗人心中极为懊恼。牢骚满腹却无处发泄。现实残酷,仕途坎坷,白发横生。此时诗人对现实的绝望,对落第的悲愤无处可发,只能在自怨自艾,自嘲自慰中表现出来。“南山归敝庐”只不过是无可奈何的一种自我解脱而已。新春到来,大地一片复苏,可是诗人的白发催老,宦途渺茫,求仕无门,功名未就。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内心更是落寞惆怅。诗人一生布衣生活,而又无可奈何。白发、白首加重了孟浩然的人生中的悲剧色彩。

从诗人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在前期白色多用于白云意象,而后期诗中经常会出现白头,白发,白首等意象,这主要源于诗人的心境的变化。在前期,诗人胸怀抱负,满怀激情,觉得自己“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面对自然山水心中坦然无畏,从容不迫。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年华已逝,却尚未取得功名,年岁不再。从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到白发丛生,却仍是归于田园,无奈归隐。诗人的心中已经面对现实,只是当他看到自己白发,不免心中悲苦,即使在面对自然美景心中保持淡然,可是在这淡然之中有隐藏诗人浓烈的情感。诗中固然流露出感伤幽独的思想感情,却更多地让人感受到一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心。李白曾经写过一首称赞他,“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写出了孟浩然从红颜到白首的潇洒自然,风流自如,放弃达官贵人,选择了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可见孟浩然不慕名利、自感淡泊,保持着自己的高风亮节。

(二)青色

青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颜色,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青色象征着坚强、希望、古朴和庄重,传统的器物和服饰常常采用青色。中国古代常以青红两色红颜弃轩冕代指所有颜色,除了白色(可视为无色)之外,大致可划分为红色系和青色系,青色通常包括蓝,绿,碧,苍,甚至黑。青色同样为冷色,是正色。诗人们常常在诗歌中使用青色意象描画山水田园,营造庄严肃穆的苍茫意境。孟浩然偏爱这种颜色,诗中多次运用。下面就列举几个例子。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居》

归来卧青山,常梦游清都。《与王昌龄宴王十一》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舟中晚望》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济江问舟子》

君登青山去,余望青山归。《送友人之京》

孟浩然用多次用到青山,不光因为山的深隐旷达,山色的亘古不变,与孟浩然的淡泊宁静的性子十分相似,也源于孟浩然对青字的喜爱。青色可以说是最富于诗意,最能抒情的颜色之一。孟浩然的笔下,青山不再是静止的,他是灵动的,承载了诗人的情感。青山是富有灵性,富有情思的。诗人笔下的青山随处可见,更多的对大自然美景的描写。青山也是诗人对家乡情结的写照。

孟浩然喜欢用青,也与诗人的情感抱负分不开。孟浩然《咏青》:“雾辟天光远,春回日道临。草浓河畔色,槐结路旁阴。欲映君王史。先标胄子襟。精明如何拾?自有致云心!”本诗借歌咏春天青色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青色蕴藏着春天的希望,这里也有诗人的青云之志。王勃在 《滕王阁序》中“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也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孟浩然这里借歌咏春天来表表达他的理想抱负。“自有致云心”喊出了他内心的理想,虽然面临困难,但是诗人坚定不移,坚持不懈。

(三)绿色

孟浩然诗中除了用“绿”还运用“碧”“翠”,这些都是富有生命力的颜色。诗人一生没有高官厚禄,但是他的思想仍是积极向上的、使用多运用绿树、绿林等意象,一方面为诗歌营造了清新自然地意象,同时这也是诗人心情的自然流露。“水回青嶂合,云渡绿溪阴”(《武陵泛舟》)“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游景空寺兰若》)这里孟浩然出游,用绿色来形容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生活的惬意。在这绿色之中,一片生机盎然,注入了生命的活力。诗人流连于自然美景之中,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绿色显然已经注入了诗人的活力,投射了诗人的精神境界。《题义公禅房》“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禅房幽静高深,空翠落庭,翠色平静安宁,与诗人此时的心境相吻合,意境清远。诗人借义工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是诗人灵魂的归宿。正因如此,诗人的许多诗恬适自然,朴实平淡。

诚然,孟浩然在诗的色彩方面比不上王维那样独具匠心,画面冲击力也没有他强。青色,白色是自然的颜色,也是道家推崇的颜色,是能够表现诗人情感和心境的颜色,自然恬淡而又远离世俗。通过这些色彩的研究我们能够体会出孟浩然的清淡的风格,研究其思想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些看似朴素的色彩中,不仅仅是山水画的艺术,却流露着诗人的情感。他在自然地捕捉色彩上,为山水田园诗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刘洁:《唐诗题材类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1
[2]张福庆:《唐诗美学探索》,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1
[3]闻一多:《唐诗杂论》,北京,中华书局,20095

[4]李景白:《孟浩然集校注》,成都,巴蜀出版社,1988

[5傅璇宗、罗联添:《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第三卷,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6]柯宝成:《孟浩然全集》,长沙,崇文书局,20133
[7]周勋初:《唐诗大辞典》,南京,长江出版传媒,20039
[8]冷成金:《唐诗宋词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致谢

非常感谢吴振华老师在我大学的最后学习阶段——毕业论文设计阶段给自己的指导,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他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们的毕业论文,他在我们写作的过程中耐心地指导我,不断地给我提出意见。同时,感谢所有任课老师和所有同学在这四年来给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如何做人。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

在此向他表示我由衷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论孟浩然诗的色彩意义》终于完成了,这意味着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大学阶段,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吴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次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写毕业论文总结报告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我将铭记我曾是一名师大学子,在今后的工作中把师大的“厚德、重教、博学、笃行”发扬光大。

感谢吴老师的批评指导。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433515a580216fc710afd16.html

《论孟浩然诗中的色彩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