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发布时间:2020-03-13 09:23: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爱莲说

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

它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

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

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的概括,突出地表明作者

“出淤泥而不杂”这一为人立本的道德信念。

2.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

文中以菊为正衬,牡丹为反衬,突出莲的可贵及作者的爱莲之情。

文中分别将菊、牡丹和莲比喻为隐士、富贵者和君子,十分贴切。“形”“神”兼各,

准确地表现了她的外部特征,又传神地揭示了她的内在气质,使花貌、花品与人将浑然一

体。

3.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全篇仅1O句话,119个字,却婉转曲折,摇曳多姿,既抒发了作者的情怀,又讽剌了

世态,寓意深刻而耐人寻味,感情深切而打动人心。对莲的形象地描写尤为凝练而传神。

散句骈句交错运用,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四、段意概括

第一部分(1):以菊、牡丹来衬托莲花,并细致地描写莲花,说明爱莲的原因。

第二部分(2):发表议论,点明莲花的喻意,点明题旨。

五、重点语段赏析

1.第一段

先用衬笔,再转去写莲,突出莲的高洁可爱。众多可爱的花是一般的衬托,菊和牡丹是

重点衬托,,从正面衬托;牡丹,从反面衬托。描写莲的形象,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

清高风度等各方面,赋予莲以美好的品格。

2.第二段

文中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用“菊之爱”正衬;三者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

意义。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又从衬托中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示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六、书后重点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

的品质。

:鄙弃贪图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的品格。

八、按要求用原文回答

对莲花一般映衬的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

3.形容洁身自好,然而不以此媚人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写莲花形象品质/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合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出淤泥而不

,濯清涟而不妖。 .

5.“手独爱莲”的原因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

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形容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句子:濯清涟而不妖。

7∶从体态方面突出莲花的正直,威武不屈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8.文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9.形容为人虚心正直,特立独行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0.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香的句子是:香远益清。

11.形容资质美好,美名远扬的句子:查远益清。

⒓。形容卓然自立,坚守节操的句子:呈景净植。

13.∶从清高风度方面,.写莲的端庄、清高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⒕。陶渊明独爱菊的原因:,花之隐逸者也。

15.世人甚爱牡丹的原因: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16.高度概括莲可贵品质的句子:,花之君子者也。

17.点明本文中心(主旨)的句子:,花之君子者也。

18.作者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作者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暗讽不明说,意味

深长: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用感叹语气写出作者对当时不正当世风的批判态度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⒛。文中和“予独爱莲”、“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两句相照应的分别是哪两句?“莲之

,同予者何人”、“自李唐来,世人盛受牡丹。”

九、常见题型总结归纳

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各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的品格。

2.1段中,作者如何运用了衬托手法反衬对莲的喜爱?

:用“陶渊明独爱菊”正面衬托“予独爱莲”用“世人甚爱牡丹”反衬“予独爱莲”。

以表达出对莲的喜爱之情。

3.“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中的两个“独”字分别表现了什么态度?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两个“独”字又相对地表明自

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4.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慕富贵,那么他追求什么呢?

:在污浊的世间,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5.“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课本中学过他的作品是哪篇?与“鲜有闻”的

“鲜”构成反义的词是哪个?

:“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陶渊明。课本中学过他的作品《桃花源记》。与“鲜有

闻”的“鲜”构成反义的词是“众”。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中表明莲花有什么特点?

:庄重而高雅。

7.作者以莲自况,表明了他怎样的生活态度?

: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婉转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8.鲁迅有诗: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像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俞寒

塘。”这首诗歌颂哪种花?

:莲花

9.作者写莲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写牡丹?

:写莲表明自己洁身自爱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起反衬作用,表明自己对追逐名利的恶

浊世风的鄙弃。

10.举例说明第2段所用的修辞方法:

:①反问:同予者何人?②排比:,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之君子者也③比喻:,花之君子者也④对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对偶和拟人。

12.你怎样理解“牡丹之爱,宜手众矣”这句话的含义?

:此句说爱牡丹的人多,言下之意是说世上追求富贵的人多。这里隐含着作者对当时

不正世风的批判,感情强烈。

1s。文中的“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一句有什么作用?

':开头作者从所有花写起,由面到点,作总的一般性映衬,自然过渡到要写的花。

⒕。第一段中从哪几方面突出了莲的良好品质?

:三方∷面:①生长环境(高洁、质朴);②体态香气(正直、芳香);③清高风度(

)

15.你认为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沃”需具各哪些条件?

:①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

②不受引诱,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③心中有远大的目标并有为之努力的行为,约束自己。

⒗。文章结尾使用了哪几种句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表达作者慨叹真隐者甚少,有德者鲜,而趋

富贵者独多,知音甚少。在对现实揭露批判的同时,深感自己政治上的孤独和苦闷,孤掌难

鸣。结句隐寓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不正之风极盛,意味深长。

1T。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盛爱牡丹,周敦颐独爱莲,这三者分别代表了哪三类人?请结

合这三种花的特点,分析三者不同的人生态度。

:爱菊者代表隐逸者,爱牡丹者代表富贵者,爱莲代表君子

菊花特点:高洁,散发淡淡幽香,有不畏风寒,傲霜怒放的品性。因东晋社会黑暗,

风污浊,这与陶渊明的理想与追求发生矛盾,所以他隐居避世,追求“南山采菊”的生活不

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这表现他追求恬淡自然的生活态度,体现其高风亮节

的品格。

牡丹特点:千姿百态,富丽堂皇,号称“国色天香”,花中之王,是富贵花。自李唐来,

世人因追求名利,攀附权贵而盛爱牡丹,这表明他们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生活态度。

莲花特点:清香洁净,卓然挺立,周敦颐不愿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借莲的高洁喻自己

的品格,故而爱莲,这表明他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1s。作者在本文中批判了哪些不良的世风?

: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趋炎附势

1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②对贪图富贵的世风的鄙弃,慨叹知已者甚少,品德高尚的君子甚少。

⒛∶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含蓄而突出的表达文章的主旨,奉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即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

活态度,批判了趋炎附势、贪图富贵的世风。

z1。文中“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求富贵名利,在污浊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君子,

莲进行人格化的描写,是把它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文章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莲花的形象的?

:①用菊花正面衬托,牡丹反面衬托莲,用衬托手法突出莲的形象

②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等方面直接描写莲的形象

③以议论的方式直接赞美莲花

.文中主要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

:①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②开篇记叙引题,写世态炎凉;继而描写,突出莲花的形象;议论在于赞赏;抒情贯穿

全篇,意在明志。

.写出下列句子的比喻意义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

但是并不孤高自许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

(3)亭亭净植,可远观雨不可亵玩焉。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尊重,不敢轻侮。

zs。作者爱莲,不仅仅是倾心于它的外貌(外在形态),更主要的是看到它的内质(

在品格)

“。作者在第①段中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描写莲的可爱形象,

赋予莲以美妙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不贪图富贵名利)的高尚情

操。

”。写出赞美莲花的诗词名句,写出作者及出处

: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

③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曲》王昌龄

十、开放题型

1.“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你赞同他的人生态度还是赞同周敦颐的人生态度?

简述理由。

:“陶”指陶渊明。

①赞同周敦颐的人生态度:

他既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

,直面世间污浊,却不逃避现实,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

1②赞同陶:

他愤世嫉俗,不受官场黑暗的腐蚀,辞官归隐,过着恬淡安静的日子,不与世俗同流合

,他把自己置身于自然之间,让大自然的灵性净化自己的J心灵。他热爱自然,在纯朴的自

然之中寻求思想上的慰藉,在文章中抒发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2.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简述理由。

:①同意周敦颐:

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气节。只要一个人有明确的目标和良好的心态,外界的不良

因素就不会阻挠其发展。越是复杂的环境越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

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②同意孟子:

人通常都会随着周边的环境而改变。与一种人接触时间久了我们就会被同化成为其一样

言行、品格的人,与一种社会相触久了就会变成符合这个社会生活节奏和规律的人。正如所

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样的事物会在一起。即使工开始有差别,最后也会“近朱

者赤,近墨者黑”。

3.你认为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需具各哪些条件?

: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不受引诱,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心中有远大的目标并有为

之努力的行动,约束自己。

4.周敦颐心目中的君子如莲花,你心目中的君子是怎样的形象,并谈谈原因。

:梅花不畏霜雪,高洁不俗,有独特的风范。爱梅,因为梅花抒写了傲岸不羁的情怀

和坚韧顽强的意志。

-、创新题型

1.“菊之爱”有两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请你从这两方面来比较作者与陶渊明人生态度的异同

高下。

:从前者看,作者不赞成避世,而主张入世;从后者看,则“菊之爱”与“莲之爱”

亦似有相同之处。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

高。

2.《爱莲说》《陋室铭》阅读比较。

:①主题:两文表述的都是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爱莲说》的作者表达的不是隐逸,而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已清白的节操;《陋室

名》流露的则是作者消极遁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②立意:两文都是托物言志。

《爱莲说》是通过正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操;《陋室名》则以反向立意的

方式,只字不写“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

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③表达方式:都集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爱莲说》对莲进行的是人格化的描写:“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

质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美名远播,“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的清高,使莲成为ˉ种高贵品质的象征,在作者“爱莲”的议论中,表露了作者的

高尚情操。《陋室铭》则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室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

达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3.下面几句话都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分析:①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的生活持批判态度。

②作者对当时世风非常鄙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574c677482fb4daa58d4b87.html

《爱莲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