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二首

发布时间:2019-12-31 08:24: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将进酒

【教学目标】

1.吟诵诗歌,提高古诗文诵读能力。

2.把握本诗感情基调,理解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培养探究的热情,在“走近李白”的过程中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重点】

感受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难点】

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鉴赏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诗歌导入: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

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将进酒》即是李白的代表作,今天我们通过这首诗来走近李白。

二、文题解析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 

三、解读全诗

(一)整体感知

1.听古唱,感受诗歌的情感。请学生说说听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齐读,声调昂扬、激越)

2.背景了解

《将进酒》约作于公元752年,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个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过于此,但此时正值李白“报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公元744年,唐玄宗“赐金还山”。此后李白仕途失意,生活困苦,流离漂泊。

3.再听范读,用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师范读,注意随时人感情的起伏变化,声调或高昂或低沉,语调或快或慢。

4.赏析诗歌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 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 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板书——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而翻作”“。诗人渐趋狂放。 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的双重否定 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 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

板书——欢、狂放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 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惟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板书——愤激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板书——狂放

(二)朗读指导

学生练习朗读。

方法:分组进行,找一个朗读好的在全班展示。

提示: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

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让学生体会如何处理。

(三)艺术体验。

1.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是什么原因呢?

明确:夸张手法的运用。

2.哪些地方用了这一手法?朗读时如何体现?

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

这些夸张表现出诗人狂放不羁,用辞大胆,也表现了他豪放飘逸的诗风。在朗读时要读得抑扬顿挫,有气势。

3.现在咱们已经基本上理清了诗文的感情线索,下面让我们循着作者的感情,再一次齐读课文。让我们心与李白共鸣、思与李白共舞、身与李白同醉吧!

(师生共读李白的《将进酒》,声调或从容亲切或豪气十足或酣畅淋漓或狂放不羁)

四、亮点赏析

1.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有什么启发。

2.请学生举出李白的其他酒诗。(最好利用课件展示实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行路难》)

“连呼五白行六樽,分曹赌酒酣驰晖”(《梁园呤》)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其一》)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叭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

琵琶行(并序)

【教学目标】

1.欣赏古曲,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2.赏析本诗的音乐美、意境美,培养学生诗歌、音乐的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感悟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赏析本诗的音乐美、意境美,培养学生诗歌、音乐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鉴赏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中国是一诗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的河流,走过了3000年的曲折岁月。一提起唐代,也许人们首先想到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也许他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而这位诗人就是唐朝的一张名片,千百年来,不断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诗歌朝圣者的膜拜。这位皇帝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是谁?他就是白居易。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

二、整体感知,把握脉络。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给每一小段加一个小标题。

参考:

1 秋江送客

2 夜闻琵琶

3 自述身世

4 同病相怜

5 再闻琵琶

三、品味意境,体会情感。

请学生速读全文,思考。

1.品味意境美。

①请找出描写景物环境的句子。

明确:

描写环境的句子:“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明月江水寒”“黄芦苦竹绕宅生”等。

②请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

想一想:这些景色分别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描写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

意象:江水、枫叶、荻花、秋月。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荻花秋瑟瑟。——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了清晰如画的意境,又由于声律与情韵的配合,令人顿感受秋凉袭不断,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描写江边送客时的环境。

“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一个“惨”字点出了心境的凄凉。

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月色中无不弥漫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忧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做好了准备。

2.体会人物形象。

请学生默读,找出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并进行赏析。

明确:

①琵琶女形象: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报琵琶半遮面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等。

赏析: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报琵琶半遮面精练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但又不得已。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琵琶女的神态,和此时此境的复杂心理活动,还暗示出她无限的幽愁暗恨。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叙述人物动作神情。沉吟道出黯然回想往事的心情。放拨插弦整顿衣裳起敛容,既写动作表情,也写表现歌女讲述身世前的感情起伏。

其它:如自言本是京城女等句子,诗人转述歌女自叙,笔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少年的欢乐受宠与年老色衰后的冷落寂寞形成对对照,道出了歌女天涯沦落的无限悲伤之情。

②诗人形象:“醉不成欢惨将别”;“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等。

赏析:

“醉不成欢惨将别”,写出了送客时的离别愁绪。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从侧面烘托琴技,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听歌女演奏和自叙时感情共鸣,对远离京城环境的不适,春江秋月夜的一人独饮,这些叙述无不流露出诗人心曲,让人为诗人无故被贬黯然泪下,生出一腔怨恨。

3.品读乐中情。

想一想: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参考:琵琶女原本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后来却是“年老色衰、委身商人”;诗人早年“位至谏官、名动京师”,后来却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他们相同的经历都是由“盛”而“衰”。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白居易于是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

写一写:同是天涯沦落人这句诗将诗人白居易和琵琶女联系到了一起。是什么作为他们之间的一个桥梁,将他们联系起来的?如果以“同是天涯沦落人”作为上联,请学生试想一个下联,把这个内容连接起来。

参考对联:

A、异地相逢泪涟涟

B、共怀世间愁郁情

C、共奏人间悲凉曲

D、共享高山流水情

四、体会情意,品味音乐美。

1.读一读:朗读本诗集中描写音乐的段落(第二段)。

①教师指导朗读:

如急雨:形容乐曲之浊重沉响,节拍急促。应大声速读。

如私语:形容乐曲之轻柔尖细,委婉缠绵。读时应轻缓低沉。

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乐曲之错落有致,明快清脆。读时应轻快有力。

间关莺语花底滑:形容乐曲之悠扬婉转,悦耳动听。读时应流畅。

银瓶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潮部分应读出雄壮激昂。

欣赏配乐朗读,要求大家闭目静听,把语言转化成我们头脑中的形象。

请学生再读两遍,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用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

2.品一品:品味旋律美。

乐声描写是尤为精彩的部分,根据乐声的起伏,感情的变化,老师播放四段乐曲。让学生感悟音乐美,展开想像的翅膀,勾勒脑海中的画面,将声音转化为文字。

学生品评这四段琵琶曲分别属于旋律起伏的哪一阶段,并结合琵琶女和白居易的经历遭遇,想像琵琶女弹奏时的所思所想和白居易听到琵琶声时的所思所想,体味琵琶曲中渗透的缕缕情思。

1)第一曲:前奏曲。浔阳江边,瑟瑟秋风,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调弦定音中不经意流露了对往事的伤怀,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仿佛从沉寂中唤醒记忆,白居易听到此曲想到自己贬谪江州的境遇,也不禁心情低沉。

2)第二曲:欢快曲。琵琶女弹奏此曲时陷入了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当时她红极一时、色艺双全、艺压京城、艳盖群芳,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所以旋律清脆圆润,轻快舒缓。白居易听到此曲可能回忆当年高官厚禄、才华横溢、名满朝野的骄傲。

3)第三曲:沉思曲。琵琶女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弹奏此曲时,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变得艰涩凝滞。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白居易听到此曲则可能想起晚年因犯颜直谏贬江州的遭遇。

4)第四曲:悲愤曲。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独守空船,难以派遣幽怨,所以旋律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薄情的强烈控诉。白居易听到此曲则可能引起压抑在内心的对不公平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本环节理解“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情感是音乐的灵魂。琵琶声中渗透的两人哀怨愁苦的缕缕情思,虽然他们的身世不完全相同,但沦落天涯的命运却完全一样,体现全文的主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课外拓展

1.听一听,写一写:

请学生听古曲:《高山流水》,试着用文学的语言表现出自己的感受。

(老师播放古曲《高山流水》)

2.赏析写音乐的名诗词,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赏析,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赏析,谈体会,写感受。

1)惊天地的琵琶声

水调歌头

苏轼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阶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2)泣鬼神的箜篌乐。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5f150b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ca.html

《唐诗二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