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提纲及感想

发布时间:2014-05-28 11:52: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

2)所以,他只能把人类的本质理解为,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连系起来的共同性。

所以,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引言: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对旧的唯物论的完善和提高,指出了旧唯物论的不足,建立了自己的唯物论,让唯物论变成一种通过实践来获得真理的哲学,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进而去改变我们的世界。

 

关键词:费尔巴哈提纲 马克思 实践 哲学

 

   在写《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前,先介绍一下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艺术出版,可以说是一次具有时代意义的事情,因为它标志着“唯物主义重新登上历史的王座”。历史上可以说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唯心主义在做主导,他们鼓吹天才和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观点。《基督教的本质》一书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这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建立起自己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但是这种观点有她片面的一面,而且有很多的局限性、消极性和直观性。就是我们所说的旧的唯物主义。而马克思在阅读《基督教本质》时,写下了这一片字数不长,但却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的《费尔巴哈提纲》。恩格斯这样评价这一片文章:“作为包含着心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的确是这样的,在这字数不多的提纲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句话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经典语句,可谓之“一字千金”,而且“惜墨如金”,没有丝毫的赘言,句句切中肯綮,直接指明真理的所在。

可以这样理解,《基督教的本质》是旧的唯物主义,而这个提纲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萌芽”。它在这提纲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实践。换一句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话“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插一段话:“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邓小平最经典的话之一。当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讨论中国该走怎样的路线时,我们依旧要依靠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同时我们还必须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创新,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通过实践来明确自己走什么路线,检验真理。我们中国有今天的发展,有今天的地位,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同时也离不开我们将马克思在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的轰轰烈烈的现代化运动的伟大实践。

所以又回到了《费尔巴哈提纲》一个本质上的问题:实践。引用一段他人的话:

马克思在《提纲》中十分强调革命实践的伟大意义,把实践

观点引进认识论,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把实践观点应用

于社会历史领域,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阐明

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提出了无产阶级哲学的历史使

命和根本任务。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费尔巴哈提纲》的作用,也指明了“实践”的重要性。结合我自己的专业来看待这个问题,我学计算机,要学很多计算机语言,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去讨论问题,我们将不会有人和发展。因为计算机它 是一个很注重实践的学科,如果只是在你大脑里去将所学得知识行医一个意识,那么我们将不会有任何进步。同样如此,现实生活中,有些或许是真理,但对于你来说,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所以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其实真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应该将它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我们的实际生活。真理有一个特点就是:普遍使用原则,很简单,很容易理解,但是要让它时时刻刻知道

马克思把是将实践的观点应用于认识论,相对于费尔巴哈的就唯物主义理论有一个很大的进步就是:革命的实践意义。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虽然比传统上的唯心主义有一定的进步,但是却有很多的狭隘性,引用马克思的一句话就是“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他没有掌握革命的实践性,在提纲中的第二条写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实践才可以判定你的思维是不是真理。

可以说人类因为有了思维,才让我们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但是我们的思维不能离开实践。

 

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中,批判了宗教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将这件事情做得彻底,只是稍微起了一个头,对于宗教没有从本质上去分析,比如宗教的来源怎样消灭这些宗教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就如马克思所说,“他做的工作只是把宗教师节归结为它的世俗基础”。而马克思的观点则是“对于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进而分析这些矛盾,认识这些矛盾,在实践中通过革命的手段来推翻原来的制度,建立起一个全新的世界。

对于这一句“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对于这句话,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论是费尔巴哈就唯物论的升级版,在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中,费尔巴哈只是将“直观的唯物主义作为唯物主义”,而马克思给新的唯物主义定义为“把事物、现实和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并从主观方面去理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费尔巴哈的就唯物论的立足点就是市民的社会,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理论才是实质意义上的唯物论,因为他的出发点是“人类社会抑或是社会人类”,马克思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正如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全人类的解放”“创建一种超越既有形式的自由、平等和实现全人类解放的‘自由王国’”。这是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形式。

 

整体来说,马克思解读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是一种对于旧的唯物论哲学的一种 升华,它将唯物论发展成为一种更为普遍的真理,去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正如在纲领中的最后一句“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他们都是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释世界,然后再去改变我们的世界。

 

马克思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论费尔巴哈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

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

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

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

[gegenstandliche]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

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

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a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

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

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

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

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

欧文那里就是如此.)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

的实践.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象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

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

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因为,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

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这个

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对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从理论上

进行批判,并在实践中加以变革.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

活动.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

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

的个体;

(2)因此,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

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

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

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

的单个人的直观.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写于1845年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62eaf4c03d8ce2f006623f0.html

《费尔巴哈提纲及感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