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课后习题

发布时间:2019-11-08 05:42: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鱼我所欲也 课后习题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故不为苟得也(不合理的取得,这里指苟且偷生

2)故患有所不(通“避”,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果,假使

4)贤者能勿丧(不丧失,不丢失)

5)一(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6)尔而与之()

(7)乞人不屑(不接受)

(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指优厚的俸禄

(9)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用

10)妻妾之(侍奉)

(11)所识穷乏者我与(通“德”恩惠,指感激

(12)为身死而不受(通“向”,原先,从前)

13)是亦不可以乎(停止

14)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2.文中强调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的句子是

答: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孟子在这篇文章里继承并发扬孔子思想,表明儒家的生死义利之辨的句子是

答: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开篇并不直说‘生’与‘义’,而是以‘鱼’和‘熊掌’做比喻,有什么好处?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价值不同,‘鱼’价格低廉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这里运用类比推理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通俗易懂,自然明晓。

5.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答:意在说明人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以此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6.在孟子看来有的人会成为贤者,为人敬仰;而有的人会遭人摒弃,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答:贤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固守道义,不为利动,不为势屈,勇于践行舍生取义;而有些人会被摒弃是因为丢失了人的天性和天良或贪生怕死,丧失原则。

7.文中说舍生取义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意图何在

答:激励人们崇尚道义,固守道义

8.“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无莫甚于死,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这句话有何深层含义?

答:这里隐含的意思是:一旦将爱惜生命和惧怕死亡发张到极端,那么在生命受到考验的时候,人的行为就会失去准则,做出让人不齿的事情来,最终,人的价值和尊严丧失殆尽。因为暗含了这样的意图,因此题中这句话有警醒人心的作用.

9.“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为什么饥饿的行人和乞丐不接受呢?

答:因为施与者的态度不好,接受了一箪食,一豆羹就丧失了自己的尊严和人格,就会陷身于不义,人们天生的羞恶之心阻止人们这样做.

10.“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句中的“是心”指什么“心”?在作者看来,“贤者”指什么样的人?

答:指羞恶之心和舍生取义之心。贤者指那些不为利动,不为势屈,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守“义”并且勇于舍生取义的人.

11.文章结尾提到“此之谓失其本心”,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失其本心”的原因及表现?

答;原因:“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表现:“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2.从本文中你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是一位重义轻利的人,甚至可以为道义牺牲的人。他曾说过:“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留下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名言,这是他行动的写照。

13.从古到今,无数事例验证“舍生取义”的人可流芳百世,见利忘义之人可遗臭万年,请各举一例。

答:舍生取义之人:文天祥英勇抗元,誓死不屈,有民族气节,其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无数仁人志士追慕的人生最高境界;

见利忘义之人:秦桧投靠金人,卖国求荣。

14.人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而本文却提出了“舍生而取义”的观点,你是如何看待这来两个观点的?

答:生命确实是可贵的,但是“义”是人生的基石,是人生的根本与准则,每个人都应该勇敢地追求正义和人生的至理。当生与义相冲突时,应该勇敢地舍生取义。

15.本文在论证方法上灵活多样,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事例论证的作用。

答:文中列举了“行道之人”和“乞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为中心论点提供了事实依据,增强了说服力.

16.当今社会,人们提倡;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这与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孟子主张的“舍生取义”是指在“生”与“义”发生冲突时做此选择,并非不热爱生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6665abb25c52cc58bd6beeb.html

《鱼我所欲也 课后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