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感遇诗》doc

发布时间:2014-07-05 00:48: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陈子昂《感遇诗》

陈子昂的诗歌,一反初唐艳丽纤弱的倾向,而开盛唐朴素雄健的作风。刘克庄《后村诗话》说:“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唱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他是唐代第一个有意识地扫除六朝以来文学纤弱的风气,而且有了显著收获的诗人。

陈子昂在诗歌方面反齐梁,复汉魏。他的《修竹篇序》说:“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篇。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齐梁体诗的弊病,在内容方面,是空虚的、贫乏的,如白居易说的,“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不能很好地反映现实,抒发感情。在形式方面,齐梁体诗过分讲究辞藻和声律,结果如元稹所说,“淫艳刻饰佻巧小碎之词剧”,完全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nào)里。陈子昂反对齐梁体诗及其为齐梁作风所笼罩的初唐诗坛的风气,他要求复古,要求诗歌具有汉魏风骨。这在内容方面,要像国风小雅那样,能抒发真实的怀抱,能关心社会现实,有“兴寄”。在形式方面,则是“骨气端翔,音情顿挫”,摆脱齐梁体的纤巧作风。

“风”,就是一种感发的力量。“骨”,一方面是指要有非常真切、实在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有很好的组织结构。“风骨”就是由内容思想结合了句法、章法而传达出来的一种感发的力量。像: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它虽然没有平仄没有对偶,但仍然能够从其情意主干、句法结构中传达出一种强大的感发力量。这就是陈子昂所提倡的“汉魏风骨”。

感遇诗(其一)

我们先看题目:什么是《感遇》?中国传统上一直很重视所谓的“知遇”,“遇”就是遇人知用的意思——你得到一个被人了解、被人欣赏的机会,这就是遇。这三十八首诗之中,有的是写不遇时的悲哀,有的是写遇了以后的不幸,还有的是写所遇何人的问题,所以就把中国过去的读书人在遇与不遇、仕与隐之间的各种悲慨全写到了。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中国的诗歌从《诗经》开始,就注重比兴。所谓比兴,“比”是由心及物,就是你内心先有了一种情意,然后用外界的物象来表达;而“兴”是由物及心,也就是先看到外界的物象,然后引起你内心的某种情意。所以在诗歌里面,不仅要有物象,还要有情意的感发。

《兰若生春夏》是从物象写起的。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兰花与杜若,都属于香草,代表美好的生命、才能和理想。他说,兰若在春天发芽长叶,到夏天就长得很茂盛了。

在这里,他一方面用了《诗经》中比兴的传统,一方面用了《楚辞》中美人香草的传统。不止如此,他还用了《古诗十九首》中叠字的传统。所以说陈子昂的复古,不仅有理论,而且有实践。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兰草和杜若幽寂孤独地生于林中,有着空绝群芳的秀色。红花开在紫色的花茎上。

这四句合在一起是说,兰若在春夏之间长得很茂盛,它的红色的花朵是从那紫色的花茎上长出来的。这都是在讲花的美好。接着两句,有一个突然的转折。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迟迟白日晚,只是说一天的消逝,而“袅袅秋风生”则是一年之将终。前面说兰若生长在春夏之间,当春天夏天都过去后,那袅袅的秋风吹起来了。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生转眼便到了迟暮之年。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在日月的推移中,在秋风的吹动下,所有的兰花和杜若都凋零了。兰花和杜若开的时候很芬芳,那芬芳是它们的品质与心意。它们有这么美好的心意和品质,到底完成了没有?没有,你白白地开了,又白白地谢了。表现了陈子昂不遇的悲哀。

登幽州台歌

这首诗是以情意本质取胜,带着很丰沛的感发力量的一首诗。

幽州台在现在北京的大兴区,它还有一个别名叫燕台。据历史记载,战国时期,燕国在齐国的侵略下,国势日益穷蹙,国土逐渐缩小。公元前312年,燕昭王继位,“卑身厚币”,以招揽天下的贤能之人,所以“士争趋焉”,很多贤士就都到燕国来了。后来,燕国逐渐强大,终于打败了齐国,而燕昭王也成为燕国的中兴之主。历史上还记载说,燕昭王当年礼聘贤士,曾筑了一个台。因为在中国古代,你如果想表示对一个人尊敬,就要开一个盛大的聚会。同样,国家要想任用一员大将,也要先筑一个坛,搭起一个台,然后举行隆重的典礼,这就是所谓的“登坛拜将”。燕昭王不仅筑了一个高台,还以很重的黄金来当作奖赏,所以这个台又叫“黄金台”:因为是燕国的昭王筑的,而且地点在蓟北,即古代幽州所在的地方,所以又叫“燕台”、“蓟北楼”、“幽州台”。

陈子昂在万岁通天元年,也就是公元696年,曾随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像武攸宜这班人,虽然地位高、权力大,可都是一些不学无术的贪生怕死之徒。当他带兵走到蓟北时,尽管里契丹还很远,他却犹豫不敢向前了。武攸宜不但自己没有勇气,他对手下的将官兵士也非常恶劣,当时陈子昂屡次向他进言都不被采纳。陈子昂郁郁不得志,经过蓟北时,他游访古燕都遗迹,登上幽州台,感慨于历史上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往事和自己不得知用的现实,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从外在的形式看。这首诗之所以有特色,一个原因是它的字数不整齐,属于“杂言”;另一个原因是它的节奏属于“双式”的停顿;再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用了类似于散文的句法。

下面,看一下它的情意内容。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们课本的注释是:说像燕昭王那样能任用贤才的人,古代曾经有之,但不及见;后来当亦有之,但也不能见。

另一种理解:你回头向从前看,你看不到古代的那些豪杰圣贤;你向以后的历史看,你也看不到未来的圣贤豪杰,因为在历史长流之中,你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本来,“念天地悠悠,独怆然涕下”就可以了。可他在这两句中加了两个虚字——“之”和“而”,表示某种语气。我们知道,一般的诗句往往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组合而成的,它不用什么“之乎者也已焉哉”之类的虚词,虚词常常出现在散文之中。陈子昂这两句诗用了类似于散文的句法。

茫茫天地,悠悠宇宙,你一个生不过百年的渺小生命,尽管你有多么美好的理想和才智,但你究竟完成了什么?你一旦消失了,你美好的生命也就白白地落空了,以前没有你,以后也不会有你,你就在这个长久的时间与广远的空间中永远地消失了。面对苍茫的天地,个人的生命显得如此微渺,我悲怆欲绝,流下泪来。

《登幽州台歌》,以慷慨悲凉的调子,充分地表现了纵目古往今来的宏伟胸襟,刻画了在失意境遇中的孤单寂寞的情绪,深刻地传达了封建社会中一个正直而富于才能之士的没有出路的悲哀。

诗人没有局限于政治失意的牢骚之中,见课本p30.

陈子昂的诗,都具有相当充实的内容,形式也非常质朴,有意识地摈弃了华丽的辞藻,这种风格在当时整个诗坛是非常突出的。

陈子昂诗歌艺术特色

其诗歌都有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北方原野的广阔而萧索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诗人忧国忧民而又孤单寂寞的动人形象。在这些诗篇中,周围环境的气氛和诗人的精神面貌是完全统一的,它给予读者的印象是深刻而难以磨灭的。在这些诗篇里没有细腻的描绘,作者只以朴素简练的语言作了粗线条的勾勒,但由于正确地抓住了自己内心世界以及周围环境的特征,因此具有相当强大的感染力量。这,可以说是子昂抒情诗歌在艺术方面的显著特点。

弱点:

陈子昂的许多诗篇(包括《感遇诗》的大部分在内)形象还不丰满,语言还不生动,往往通过赤裸裸的议论方式来发抒,因此念起来往往叫人有枯燥、单调的感觉。清姚范《援鹑(chún)堂笔记》卷四十评《感遇诗》说:“风骨矫拔,而才韵犹有未充。讽诵之次,风调似未极跌荡洋溢之致。”

陈子昂诗歌的影响

陈子昂的“复古”,其实质是注重自己感发的情意,而不是把精神完全放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对偶上。陈子昂之后,李白、杜甫都是从这里转出来的,他们也重视到自己感发的情意了。

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在唐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的韩愈在《荐士》一诗中写道:“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国朝”指的是就是唐朝,唐朝的文学很发达,所以是“盛文章”;“高蹈”也就是走上了更高的一步。韩愈说:只有陈子昂出现后,才带领人们走上了一个更高远的诗歌创作的境界。到了金代,元遗山在其《论诗绝句》中也说:“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可以说,陈子昂是从初唐到盛唐的一个转折型人物。

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父亲官做到汾州司马。

王维青少年时即富有文学才华,集中若干名篇如《洛阳女儿行》、《桃源行》是二十岁以前写的。开元九年,年二十一,进士擢第,作大乐丞。后因亲自排演了一个黄狮舞的表演(黄狮只能舞给皇帝看),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王维三十四岁),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以后历任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文部郎中、给事中诸职。以尚书右丞终。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的后半生过着一种“身心相离”的矛盾生活。一方面,他一直在朝廷担任官职,虽然官位不很高,但逐渐升迁;另一方面,从四十岁左右开始他长期的隐居山林的生活,先是在终南山,后在蓝田辋川,两处的景色都很美。他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身在朝廷心存山野。同时对佛教的信仰也日益发展。他写了很多田园山水诗来歌颂自然界之美,歌颂自己隐逸生涯的恬适和愉快,表现了对仕途的厌倦,对人生的消极情绪。

贡献:

他的山水诗在扩大诗歌内容、丰富诗的艺术技巧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谢灵运的山水诗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过于注意字句的雕琢,往往显得晦涩不自然,损伤了真正的美。而王维的山水诗,一方面继承了谢灵运的细致工丽的优点,一方面又扬弃了他的雕琢晦涩的缺点,语言更优美,声调更和谐,使自然和工丽完美地统一起来,艺术表现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了高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6763f16336c1eb91a375d5f.html

《陈子昂《感遇诗》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