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慎为什么要写《说文解字》

发布时间:2018-07-01 13:13: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4.许慎为什么要写《说文解字》

许慎写作《说文解字》有原因的。《说文-叙》交代的很清楚。

其一,官吏文字水平低下

汉朝法律规定:学童十七岁以上才得应考,能讽诵理解九千字个汉字的才能当书史小吏;同时也要考秦代八体的写法。通过郡试之后,上移给中央太史令再行考试,成绩优异的,被用为“尚书史”。官吏的公文、奏章,文字写得不正确,“尚书史”有权检举、弹劾他们。如今条令虽在,却停止了考核,文字功夫荒废,一般人早就不懂得文字的道理了。

《论衡-别通》:“孝明之时,读《苏武传》,见武官名曰栘中监,以问百官,百官莫知。夫《仓颉》之章,小学之书,文字备具,至于无能对圣王之问者。”足见后汉小学之衰。

其二,俗儒固陋反对古文

汉武帝时鲁恭王拆毁孔子住宅,得到了《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等古文典籍。古文典籍还有北平侯张仓所献的《春秋左氏传》。一些郡县、诸侯国也往往从地下发掘出前代的宝鼎和器物。它们的铭文就是前代的古文。彼此多相似,虽说不能再现远古文字的全貌,但是先秦古文字的情况却能知道大概了。

然而当世陋儒(今文学者)对于这些古文,大加非议,认为这是好奇立异,故意变更正规文字,假托出自孔子住宅墙壁,伪造出来的不能知晓的文字,淆乱通行的文字来炫耀自己。

其三,俗儒不见通学迷误不谕

许慎说,浅薄的学者争着解说文字,阐明经义,他们把秦朝的隶书当作仓颉时代的文字。他们说,文字是世代相传的,怎么会改变呢?

他们根据秦隶的字形,解释说:“马头人”是“長”字(段注:谓马上加人,便是“長”字,今马头人之字罕见,盖汉字之尤俗者),“人持十”是“斗”字(段注:今所见汉隶字斗作斗,与升字什字相混,正所谓人持斗也),“虫”字是弯曲“中”字而成的(段注:隶字只令笔画有横直可书,本非从中而屈其下也)。掌刑官解说法律,甚至根据隶书的字形判决案件,把“苛人受钱”的“苛”字说成“止句”(段注:原义是禁止恐吓人犯,索取贿赂,“苛”是“诃”的假借字,被曲解为从“止句”,“句”同“钩”,谓止之而钩取其钱),类似这种情况还很多。都同孔壁中出土的古文字形不合,同史籀大篆的字体相违。可是庸夫俗子固步自封,不接受新知,没见过宏通的学问,不知道汉字的规律,把古文典籍看成异端,把无稽之谈当做真理,把自己知道的东西看得神妙至极,认为自己透彻地领会了圣人的深意。他们又看到仓颉篇中有“幼子承诏”这句话,便说《仓颉篇》是黄帝时代写的,说那句话寓有黄帝仙去,让幼子承嗣的深意。他们迷误不通,能不违背事理吗?
清代学者王筠说,“幼子承诏,盖《仓颉篇》中之一句,幼子盖指学童,承诏盖谓承师之教告。俗儒不知是篇为李斯作,因后世谓君命为诏,遂谓是篇为古帝作。”

第四,推行自己的文字学主张:文字者,经艺之本

许慎用心小学,目的在于将经学研究纳入正确轨道。

许慎的学术责任感,使他对当时经师在说解经书时“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的现象,深为忧虑。针对今文学家不识古文的致命伤,他说,文字是经史百家之书的根基,是推行王道的首要条件,前人用它,将文化传给后人,后人用它认识古代文化。孔子说“本立而道生”,这是因为确立了根本,能使人懂得世上最深奥的道理,而不会再受困扰。许慎在《说文》中叙列篆文,参照古文、籀文,博采诸家之说,做到出言无论大小,都确凿有证,在考稽的基础上撰写出自己的说解。他想用这部书网罗万物,剖辨谬误,使学习的人了悟文字的本原,通达文字文字构造的深意,把古文经学建立在扎实的文字学基础上,进而达到欲通经学,必明小学的目的。

总结:段注认为许慎著书是因为“不得已”。他说,俗儒鄙夫“所习皆隶书,而隶书之俗体又日以滋蔓,则不知古文矣。以其滋蔓之俗体说经,有不为经害者哉!此许自言不得不为《说文解字》之故。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古圣贤作述,必有所不得已焉尔。”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69ab860cc175527072208cf.html

《许慎为什么要写《说文解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