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描述林黛玉的诗句

发布时间:2016-06-04 22:38: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歌

【摘要】《红楼梦》中的诗词与书中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命运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林黛玉作为书中最重要人物之一,其名下所作诗歌更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林黛玉的诗歌及其特点,着重赏析了她的部分诗歌作品。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诗歌

《红楼梦》是一部充满诗意的小说,它以诗化的语言为读者展开一个优美的文学世界,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这个情节主线之外的诗歌系统,周汝昌先生称之为“诗格局”。而这个世界得以营造形成,又赖于书中大量诗词的极大表现力。《红楼梦》中的每一首诗词,都出于作者的苦心经营,一方面,它们与书中情节线索互为连缀,紧密相关,是故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古典诗词所特有的美学品质对文学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使书中人物形象的内在精神气质得以完善和表现。这一点,在林黛玉所作的那些诗词,对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塑造所起到的作用上,表现得尤其典型。

一、林黛玉诗歌的分类与赏析

(一)林黛玉诗歌的分类

全书有关林黛玉写的完整诗词共二十二首,酒令三首及一些联句,占《红楼梦》诗词总数约十分之一。根据这些诗词的内容,可以将它们归纳为四类:一是自谶诗。如《葬花吟》、《题帕三绝句》、《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桃花行》等,这一类诗词是林黛玉悲剧命运的自我写照,它们预示了主人公的悲惨结局;二是咏物诗。如《咏白海棠》、《咏菊》三首、《螃蟹咏》、《灯谜诗》、《五美吟》五首等,诗人通过对人或物的吟咏描摹,或臧否历史人物,或发表议论,或针砭时事,或借物自况;三是应酬诗。如《世外仙源》、《杏帘在望》、《题宝玉续庄子文后》等,这些应酬之作,意义不大;四是游戏诗。如《牙牌令》、《芦雪庵即景联句》、《酒令》等,这类游戏之作,意义更微。

(二)林黛玉诗歌的赏析

一是林黛玉的自谶诗最为重要。它们记录了诗人一生悲酸的心路历程,揭示了主人公压抑悲愤的内心世界,并预示了主人公悲剧性的命运结局。这以《葬花吟》最具有典型意义。诗人以暮春落花自况,从多个视角谴责境遇,表露心迹,宣泄愤恨:其中有惋惜,如“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有谴责,如“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有伤感,如“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有憧憬,如“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有疑虑,“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有自诩,“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有绝望,如“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篇二:浅论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

宜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

摘要: 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以下是我试着对《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的简单分析。

关键字:林黛玉 悲剧形象

《红楼梦》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作者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容貌娇美,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学横溢,是红楼梦中一位富有诗意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 黛玉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喜怒哀乐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她独特的精神世界,展示出她叛逆的思想光芒。 黛玉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一圣洁勇敢的爱神。

一、外秀内慧的黛玉

林黛玉的容貌美得惊人。我们可以从黛玉刚进贾府的描写中看出曹雪芹虽未直接描绘她的外在美,但巧妙地借凤姐的称赞和宝玉眼中所见来体现林黛玉惊人的外表。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林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却给人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在宝玉的眼里,这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则另有一番风韵。“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黛玉的美也是别具一格的,美得出奇。可就是这么一位绝世佳人最后香消玉损,这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这就是一个悲剧。对于美,谁都爱,谁都求.我们的现代生活中追求美的人乐此不疲,外在美成了许多人着力追求的。而黛玉不仅拥有天仙般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她还诗思敏捷。别人写诗,总是冥思苦想,而她却能一挥而就。

林黛玉的诗才在大观园里是有名的,她善于触景生情,借题发挥。她对宝玉说过:“宝玉能一目十行,她就能过目成诵。”可见黛玉有超群的记忆力与领悟力。黛玉在海棠第一社中作的那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可以体现黛的诗,风格独特,清秀飘逸又空灵入幻,让人始料不及。如果说薛宝钗的诗如杜甫一样厚实,那么,我觉得林黛玉的诗就是李白的佳承。属于浪漫诗派.如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林黛玉在元春省亲时,替宝玉做了最后一首《杏帘在望》。原诗为:“可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这分明是一位田园诗人的作品,何况此时元妃才来,大观园也未分配与众姐妹住,就算林黛玉有过田园生活的经历,能作出此诗,也是不同凡响的。这首诗得到了元妃的大加赞赏,明里说是宝玉进步大,暗里却是夸黛玉诗写得好。 这就是黛玉的诗才,可谓超凡脱俗,令大观园中的其他姐姐们暗叹不如。

超群的诗才固然让黛玉大放光彩,机警灵敏的口才也让林黛玉可爱可亲。有一次,宝玉听宝钗说喝冷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酒杯时,正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哪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边风了,你怎么他一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聪敏

的黛玉,把她的妒意表达得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关而又点滴不漏。黛玉的嘴利害中显典雅,俊则不粗俗。黛玉吃醋,情理之中会把她的妒意表露出来。正如薛宝钗形容黛玉的嘴:“她有‘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言为心声。”兰心慧质的黛玉才能做到伶牙利齿,内慧才能外秀。

二、敏感多愁的黛玉

正是由于黛玉的兰心慧质,加上她寄人篱下的处境,使她敏感、自卑。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送到她那里。这本来在常人眼里是不值一提的事,但在黛玉的眼里,她疑心是别人挑剩的才给她。倘使林贾两家没有门第级别,黛玉肯定不会从送花的先后顺序敏感到高低贵贱之分。在这里,“惟恐被别人耻笑了”的自尊,让黛玉变成了“惟恐被小人看了他去”的自卫。最受不得别人伤害的黛玉,却最肆无忌惮地伤害着别人。可这位贵族小组却万万没有想到,冲着周瑞家的这个奴仆发泄,显然有失身份,想得到的恰恰是失掉的。这个细节的描写是黛玉性格的点睛之笔。人不能没有自卑,但林黛玉自尊心太强。不免让人觉得有些小心眼,这也是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处境让她分外多心的。在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黛玉时,林黛玉的微嗔薄讥就变成了雷霆震怒了。不过,这一次,她注意到了身份,当时并没有在从人面前发作出来,回到住处,才连珠炮式地向宝玉倾泄:“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这一节还恕得。再有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你安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顽,她就自轻自贱了?她原是公候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你的好心,只是那个偏不领你的这个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在这里,黛玉把人格价值与门第价值以及两者之间关系说得再清楚不过了。比作戏子犹可恕,而把湘云看得比她高贵则不可忍的。虽然这仅是黛玉的分析,宝玉并非此意,但不难看出,黛玉觉得自己的身份受到耻辱,自尊心受到伤害,所以才发泄了这么一大堆,这也正是她维护自尊的一种鲜明的表现。在黛玉的心里,林贾两家门第的差异,加上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感,黛玉之所以要处处维护自己的自尊,是为了掩饰她内心极度的自卑感。对林黛玉来说,自尊与自卑只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根本。自卑的黛玉敏感脆弱,这与她的出身及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林黛玉的敏感脆弱的性格让她富有浓郁的诗人气质。在大观园里,黛玉与宝钗可谓“双

虽然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让她不讨众人喜爱,不能像薛宝钗那样得到贾府上上下下的人的厚爱,但黛玉待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城府极深。而林黛玉喜怒哀乐随着性来,从不掩饰。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黛玉却热情相待,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品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确实是“诲人不倦”。黛玉待人的真诚热情足见一斑。黛玉待人还很宽厚,与人不存介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可一会儿便携宝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与湘云同看。”黛玉在对待薛玉钗的态度上,尤其可以看出她的天真笃实,原本宝黛为情敌,无嫌犹猜。但薛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黛玉便开诚而公,肝胆相照,向宝钗掏出心窝子里的话,并引咎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怨我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此后,她对待宝钗就如亲姐妹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从这足见黛玉待人坦率纯真。林黛玉也并非一味的孤标傲世、目下无尘,她也很谦和,她对下人从没耍威风,给下头们分钱,慷慨大方。每次赛诗,黛玉总是推崇别人写得好,不计高低。与湘云联句,每当湘云说出佳句,她总是起身叫妙,甚至说:“我竟要搁笔了!”黛玉的直率纯真足见一斑了。在贾府,只有世故圆滑、取悦于人的宝钗深得人心,而黛玉冰心玉壶、晶莹剔透又爱使小性儿,这两者一对比,就显得黛玉心胸狭窄了。黛玉的天真率直正是曹雪芹的独具匠心。生活中不可能千人一面,每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黛玉就是黛玉,敏感多愁、坦率真诚。

.叛逆的黛玉

大观园中,只有黛玉一人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这种种行为都体现出黛玉的勇敢的叛逆精神。

在封建社会,黛玉真实率直的个性存在,这本身就是叛逆。别人不敢说的话,黛玉偏说了。如宝玉和袭人的暧昧关系,大观园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谁也怕捅破这层纸。只有黛玉敢一语道破,对袭人说:“你说你是个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黛玉性格孤傲,敢于直言。她对壬夫人安插在怡红院的内奸,竟一点也不顾忌,直率得惊人。封建蒙昧主义最野蛮的地方,往往是对人的个性施以暴虐和残害,人性的发展加以束缚。就好像薛宝钗,她就是有爱不敢爱,处处世故圆滑,这就是封建社会束缚下的典范。

林黛玉在对待爱情上,最能体现出她叛逆精神。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是一种新型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属于未来的爱情。这种爱情的特点是建立在相互了解,思想一致的基础之上的。表现得非常纯真、深挚、坚贞。林黛玉是个情痴,对宝玉的爱情,是她的生命之火,一旦失去这爱情,生命也就终结了。林黛玉不能离开贾宝玉,更不能失去贾宝玉的心。但是,在初恋阶段,他们俩若即若离,相互试探,都不肯把真心掏出来。尤其是黛玉,她在对贾宝玉的真心还没有充分了解之前,不肯轻易地流露恋情,因为她很自尊自重。这时的宝玉,对纯洁少女有一种泛爱,对才貌双全的薛宝钗、史湘云更有着明显的感情波澜,这使黛玉无法容忍。她直率地对宝玉说:“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现在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给忘了。”黛玉执著地追求爱情,但是当贾宝玉借《西厢记》词语,真正向她表示爱情的时候,她反而嗔怪他。林黛玉天天缠着宝玉,为得不到宝玉的爱情日夜受着痛苦的折磨,弄了一身的病,但贾宝玉一旦有了表示,她又摆出一个贵小姐的架式,把内心认为是好文章的《西厢记》贬斥,这不是太不可理喻了吗?其实不然,宝玉是贵族公子,身上多少染了贵族公子的坏习气,黛玉在没有看到他的真心之前,是保持着警惕性的,所以她不能接受宝玉这种逢场作戏式的表达爱情的方式。因为黛玉追求的是真爱.宝玉在黛玉真挚爱情的熏陶下,不仅在史湘云面前称赞黛玉,而且勇敢地对黛玉献上他的真心,并送上定情信物----两条旧手绢。这时,黛玉已经确证宝玉对她的真爱。从此,宝黛两人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口角。黛玉的执着追求真爱在《红楼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在黛玉的眼里,爱情是生命。她对贾宝玉的爱,真诚执着始终如一,致死不渝。然而他们的爱情又是在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这就难免有痛苦,甚至要为爱情付出生命的代价。当他们的爱情最后遭到毁灭时,黛玉便“焚稿”“绝粒”,以命殉情。黛玉叛逆精神再次体现。勇敢的黛玉用死来反抗,且死来抨击。看起来柔弱的女子,骨子里透出来的傲气直接指向封建制度。表面上看,造成黛玉爱情悲剧的制造者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但实际上是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制度。在贾母的思想意识中,门当户对的婚姻标准已成定势。对于“心肝”宝玉的配偶的选择,是长期萦绕心中的重要问题,贾母对此早已关注,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宝玉妾的候选人,贾母就选中了晴雯,并把晴雯给了宝玉当丫头,:“晴雯那丫头我看她甚好,别的丫头模样爽利,言谈多不及她,将来只她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贾母对宝玉的妾尚且这样用心,对他的妻子的要求就更高了。选择自然更加慎重了。林黛玉真实率直的个性得罪了周围好多人,失去了友军,除了宝玉和贴身丫头紫鹃外,贾府上下几乎没有几个关心她的人,也没有谁替她着想。曾一度视黛玉为掌上明珠的贾母,在意识到黛玉的心事后,明确表示不能将她许配给宝玉,并在薛、林两人比较后,明显倾向薛宝钗。毕竟薛宝钗更符合贾母门第标准以及贤篇三:从诗词看林黛玉

从诗词看林黛玉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美丽、最生动的一个人物 ,也是一个令众读者为之痴迷、为之惋惜的悲剧性人物。林黛玉的诗情美使她成为众读者瞩目的焦点。林黛玉这位具有诗人气质的少女是作者尽全心力塑造的艺术典型。

在林黛玉这个人物的性格中充满着诗性的芳馨。《题帕三首》深沉、微妙地向贾宝玉传递了爱情的信息;《葬花吟》中有“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哀叹,也有“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的抗争;《桃花行》中有“花之颜色人之泪”的感慨。透过一首首诗歌,将一个充满智慧,富于灵气,内心深处充满着对爱情的追求,对自由的渴望的少女形象深刻生动的展现出来。

林黛玉,这个中国古典小说中不朽的艺术形象,也是《红楼梦》中最生动、最复杂、最深刻、最感人的人物形象。她短暂的一世充盈了太多的泪水,只因她内心的多愁与感伤,偏偏又遭遇身世变迁。便将其所有的愁苦都通过诗歌宣泄而出。一个贵族出身的千金小姐,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内心的孤傲,加上对爱情,亲情,友情的渴望。这种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都通过她的诗作表现出来。曹雪芹在林黛玉身上毫不吝啬的倾注了他所有的钟灵毓秀,他用诗使林黛玉这个人物性格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世外仙源》、《杏帘在望》、《题宝玉续庄子文后》、《参禅偈》续作,这些应酬之作看似与塑造人物性格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也都透露着林黛玉的心迹。刚入贾府,受到贾老太太的万千宠爱,使她心中的忧伤之情有所缓解,所以写出了这些无忧也无泪的诗作。

黛玉葬花是《红楼梦》的重要情节,人称千古韵事。林黛玉作为小说的女

主角,性格特点和命运遭遇,在这首《葬花辞》中得到最充分的表现。

初到贾府和贾宝玉亲密无间,林黛玉早就把自己心中的一片痴情全部放在在宝玉身上,宝玉虽然对她也是一片深情,但由于贾宝玉的性格,及他们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们彼此的给予不可能是对等的。宝玉已经成了林黛玉的全部,但随着薛宝钗的到来,贾宝玉见了宝钗姐姐就忘了林妹妹,林黛玉也是敏感的女子,不可能看不出其中的变化,但此时的她已不是从前的富家千金,没有了父母的依靠,更没有人能给她做主。又因为前夜晴雯不开门一事,误会宝玉,次日正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满腹的忧愁无处发泄,便由不得感花伤己。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花凋谢了,花瓣随风漫天飞舞,然而转瞬之间就消失殆尽,只剩下游丝落絮遮住视线,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就这样画上了句号,怎能叫人不伤感,怎能叫人不哀愁。“闺中女儿惜春幕,愁绪满怀无处诉。”“柳丝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草木一季,人生一世,黛玉想到自己多愁多病之身,不知道究竟经得起几番风雨,熬得过几度春秋?竟不如那柳丝桃李。“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三月里的燕子已经为自己安好了家,可是想到自己还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不知道何处才是自己的家。不禁心中伤感。 “梁间燕子太无情”,诘问它“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明年依旧花红柳绿,可是却已物是人非了吧。“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知是花魂与鸟魂?”花儿明媚鲜艳,怎能禁得起风刀霜剑相逼,树儿不是你的久居之地,这园子也不是自己的长居之所,想来不觉暗自落泪,一点点,一滴滴,既是眼中泪,也是心中血,我和你有什么区别,一样的孤苦伶仃,一样的难以释怀。“花魂鸟魂总难留”到“不教污淖陷渠沟”是全诗的高潮,“质本清来

还清去”这是林黛玉的理想,是她对命运的强烈呐喊,“我就是我,活要活得干干净净,死也该死得清清白白!”但这个理想是“一抔净土掩风流”,以离开尘世才得以实现,多么凄凉、悲哀。“尔今死去侬收葬,??花落人亡两不知”,至此,花与人完全合一,葬花就是葬林黛玉,纵观全诗,这是林黛玉写花,也是她本人的生活记录,更是她心灵的写照,从中我们可以听到她以整个生命和灵魂发出的呼喊“质本洁来还洁去”,令人魂悸魄动,荡气回肠。 《题帕三绝句》写于宝玉被笞,黛玉前去慰问,回去后接到宝玉托晴雯送来的用过的手帕,黛玉由不解而终于悟出宝玉的真正用意,心绪难平,写下这三首绝句,寄寓着林黛玉对贾宝玉深深的爱恋和无尽的思念,与其说是抒发自己无可排遣的哀伤情绪,不如说是林黛玉发自内心深处的爱情宣言。

这三首诗通篇写泪,第一首明写,“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第二首、三首则暗写,“抛珠滚玉只偷潸,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不识香痕渍也无?”三首诗说的都是她的流泪,《红楼梦》中这一艺术形象的特点,便是流泪,这三首题帕诗,既是林黛玉爱哭性格的特点显示,又为她的这一特点加浓色彩。

《秋窗风雨夕》一诗可说是《葬花吟》的姐妹篇,一写伤秋,一写伤春,虽然景物不同,但其中的离愁别绪都是一样的。林黛玉病卧潇湘馆,夜里听着淅沥的雨,灯下翻看《乐府杂稿》心有所感,便成《代别离》一首:“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花草凋落,一派肃杀秋意,秋夜灯边,窗外秋风秋雨,更让人倍感凄凉,那秋风秋雨来得何等急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把人的春天之梦惊破。

这时,人因一怀秋情,不能入睡,眼前是点燃的烛台,在风中滴着烛泪,

更牵动人的离情,这是人世间共有的现象。在秋风中,被褥抵不住寒意,急遽的秋雨,也像是催促着夜漏声,这风雨如陪伴别离人的哭泣。风雨与人的泪滴相连接,“不知风雨几时休”,这也正是林黛玉此时的心态,她那颗敏感多疑的心已时时感到恶劣环境的威胁。 《咏白海棠》一诗中,借白海棠以自况,写出自己的高洁品格,院中湘帘半卷,院门半掩,土如冰,盆如玉,写花的环境和栽植的状态;以梨花形容白海棠的色泽,以梅花比拟此花的精神,以花喻花,本来不是好办法,这里用“偷借”十分自然、巧妙,白玉棠的纯洁和诗人的高洁也就相得益彰;白衣仙女和秋闺怨女流泪,也是因花引起人的联想。林黛玉眼中的任何一物,总是引起人在流泪的联想,这正是作者写林黛玉,处处照应她的性格特点;尾联,以孤单寂寞收结,正符合林黛玉的个性表现。此诗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和风貌,表明了林黛玉鄙弃污浊的孤傲品性,孤独寂寞的感伤情绪。

《问菊》诗人以菊花的知音人身份,向菊花发出四个问题:你孤高特出,傲视世俗,与谁共同归隐?同样是花,你为什么开得迟?你在庭院花圃中,承露迎霜,你有什么寂寞孤单的感觉?秋意深时,鸿雁南飞,秋虫哀鸣,会引起你的相思之情吗?这几个问题既在问菊,也是自问,既是菊花的孤标傲世,也是诗人傲岸不驯、高风亮节性格写照。

《菊梦》一诗道出天上、地下;仙境、人间;梦境、醒境;厌世、恋世;消极、积极;理智、感情回旋交错,交缠纠葛,矛盾斗争。菊花回到人间,但内心充满哀愁、伤感、无奈、压抑、挫折的愁绪,这正是黛玉一生经历的写照,是她与命运抗争的写照,将真情实感一览无遗,也预示着她悲惨的命运结局。

林黛玉还写了柳絮词《唐多令》以及凹晶馆联句“冷月葬花魂”等,从这

些词诗中都可以看出悲凉颓丧的心绪,这一方面源于她落落寡欢的性格,一方面源于她寄人篱下的特殊经历,也源于她一直对爱情、对婚姻、对生命的追求和担忧的悲观心境。

纵观《红楼梦》,林黛玉的生活几乎离不开诗。林黛玉作诗不是自觉的,而是自发的,是用心、用生命来写诗。在诗中,有她一生悲酸的心路历程,有感时惜春的叹惋,有对自己青春年少、红颜薄命的哀悼。在诗中,有她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有对世事无常、生死轮回的迷惘与困惑。在诗中,有她面对风刀霜剑摧残的声声无奈,也有她对不公命运的呼喊和抗争。林黛玉的诗词已经和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熔铸在一起,成为人物生命和灵魂的一部分。紧紧的将她的人物性格与诗歌融合在一起,使她成为中外无数读者为之喜,为之悲,为之痴迷,为之惋惜的动人形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6ef4b5471fe910ef02df85b.html

《红楼梦描述林黛玉的诗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