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翻译译文+解释

发布时间:2018-06-30 00:38: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文言文译文+解释

1,曾参教子

注释

1;曾子(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2;(zhì):.3;:……4;:.5;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

6;:,对对方的尊称.7;:,.8;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

9;(pēng):.10;女:通第二人称。你,你们。11:反:通,返回。

12:止:制止。13.曾参:孔子的学生14.特与婴儿戏耳:耳:罢了。

15.婴儿:小孩子16.有知:懂事17.曾子之妻之市:之,到18.其子随之而泣:之,她,代曾子之妻19.妻止之曰:之,他,曾子

20.今子欺之:之,代词,他,代曾子之子21.顾反:回来。反:通,返回。

译文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他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把猪杀了,煮后吃了。

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言出必行,言行一致的人,要善良,做一个让大家敬佩的人,无论对谁都一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应当应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诚信的表率,使孩子养成诚实守信的高尚品德。文章以事喻理,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诚信教育的原则。

2,欧阳修苦读

词语注释

1.欧阳修苦读: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3.孤:小时候失去父亲。4.以:用...来干什么。5.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6.诵:(多诵古人篇章)朗诵。

7.及:等到。8.稍:稍微。9.闾里:乡里、邻里。10.士人: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此指读书人。11.或:有的时候。12.因:趁机,借……的机会。

13.抄录:抄写。14.务:致力,从事。15.诗赋文字:诗歌文章。

【译文】

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可供他读书)。他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字,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可是家里已没有书可读,他便到街坊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文章,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可见逆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惟读书是务的精神也值得学习。所以要刻苦学习,报效祖国,所以警示后人要加强学习。

3魏武将见匈奴使

词语注释

[1] 魏武将见匈奴使——选自《世说新语·容止》。魏武,即曹操,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帝。匈奴,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使,外交使臣。

[2]以:认为。[3]形:外貌。[4]雄:称雄,这里意为慑服。

[5]崔季珪:崔琰,字季珪。传说他相貌清朗而威重。代:代替,这里指崔季珪代替曹操。捉刀:握着刀。[6]床:古代一种坐具,,不是卧具。

[7]毕:结束。[8]雅望:儒雅的风采。[9]非常:不同一般。[10]足:足够、充足。[11]雄远国:威震远国。[12]闻:听到。[13]既:已经。[14]乃:是。

[15]匈奴: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亦称胡

[16]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即站在坐榻边的卫士。后来成为固定用语,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

17见:接见18使:使者

古今异义

捉刀(zhuō dāo)古:指执刀护卫,今:以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

见:接见。

【译文】

曹操将要接见来自匈奴的使者,但自认为自己身材相貌矮小丑陋,不足以慑服远方的国度,于是命令崔季珪代替自己,自己则拿着刀站在坐椅边。等到接见完毕,曹操派密探去问那个使者:你觉得魏王如何?匈奴使者答道:魏王儒雅的风采不同寻常,然而坐在榻旁持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曹操听后,就派人在途中追杀了这个匈奴的使者。

《魏武将见匈奴使》是有关曹操的故事,写了曹操因匈奴使者才智过人而心生杀念。这个故事表现了曹操过人的气质和才能,也把他极度的自私、自卑、猜疑、狠毒、气量狭小、奸诈凶残等个性特征深刻地表达出来。

4,郑人买履

 注释
  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的人。(定语后置)  4.先:首先。 5.度(duó):测量。 6.而:连词,表示承接。 7.置:放置,搁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 13.操:携带。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17.乃:于是,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20.反:通假字,同,返回。  21.市罢:集市散了。
23.遂:于是。 24.曰:说。 25.宁(nìng):宁可。 26.无:不。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注意字词 【读音】履:lǚ 边音,第三声 【读音】度:duó 多音字,第二声 【读音】宁:nìng 鼻音, 第四声 【读音】遂:suì 非常用生字,第四声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5,蜀之鄙有二僧(蜀鄙二僧)

【注释】

恃:凭借。越:到。明年:第二年。顾:表示较强的转折副词,可译为难道,反而。聪:耳朵听觉灵敏,引申为有智慧。 敏:反应迅速,引申为机智。恃:凭借。败:衰弱,颓废。这里为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自己荒废。

昏:糊涂。庸:平常。 这里指不聪明,才华不出众。限:限制。

之:去,往,到。自:从。(11?连词,相当于10至:到,达到。

11惭:惭愧12欲:想13往:去14.语:告诉、说15.于:对16.何如:怎么样

17.下:指顺江而下18.犹:还、尚且19.明:第二20.钵:和尚盛饭的碗,底平,口略小,形稍扁21.顾:难道、反而22.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

23.足:足够24鄙:边境25.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的海上。

26.瓶:水瓶。

译文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想要买舟顺江而下,(到现在)还不能去(南海),你凭什么前往!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他把自己的这件事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露出惭愧的神色。
四川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无法到达然而穷和尚却到达了。一个人树立宏伟大志,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么?

启示: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6,王冕僧寺夜读

注释

1)诸暨:县名,今属浙江省,现诸暨市。(2)牧:放养牲畜。(3)陇:通田埂。(4)窃:偷偷地。(5)学舍:学堂。(6)诸生:众多学生。(7)已:完毕。(8)辄:就。(9)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10)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11)痴:入迷。如此:这样。曷:通,为什么(12)听:听任。(13)去:离开。(14)依:依靠,倚仗[2] 。(15)潜:暗暗地、悄悄地。(16)执策:策通,书本。执策,拿着书。(17)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熄的油灯。(1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旦:早上。(19)土偶:用泥土塑成的佛像(20)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狞,凶恶。(21)恬若:内心安然的样子。恬:心神安适(22)录:收。(23)弟子:学生,徒弟。(24)遂:最终、于是、终于25)通儒:精通儒学的人。(26)卒:死去;死亡。(27)亦:也。(28)词类活用:安阳韩性闻而之。异,意动用法,对……感到惊讶.29)已而:不久。(30)曷:通,为什么(31)去:离开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王冕的成功,诠释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内涵,启迪我们学习要好学不倦,专心致志。

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释

1.方北面而持其驾 驾:车 持:驾驭;

2.我欲之楚 之:到...... 楚:楚国,在魏国的南面。

3.吾御者善 善:技术好,善于4.中道而反 中道:半路 反:通,返回

5.头尘不去 去:弹下身上的尘土6.此数者愈善 :几个,几样

7.曰:吾用多 :资财8大行:大路9奚为:为什么10衣焦:衣裳皱缩不平

11申:通,伸展12方北面:正朝北方13.恃王国之大 恃:依靠,凭借。

14.犹至楚而北行 犹:犹如。15.举欲信于天下 信:取得信任。

16.“此数者愈善中的:指示代词,几;“者",代词,事

译文

季梁前往见大王说:今天,臣看见有人在一条大路上,正在朝着北面驾车前行,对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却将要向北面驾车。车的主人说,我的马很好,跑得快。我说:马虽然好,但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财物多。我说:财物多,但是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车夫好。像这样的东西[良马、财物、车夫]越好越多,离楚国就越远了。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这就是南辕北辙。

寓言《往见王曰》道理: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越多,离原先的目标就越远。南辕北辙:说明了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合实际情况。如果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会离目标越来越远。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做一件事情前先树立正确的目标。

8,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注释

1)北人:北方人(2)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

3)仕(于):(在)官,做官(4)啖(dàn):吃(5)并壳:连同壳一起吞下

6)或:有的人(7)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 8)去:去掉

9)欲:想(10)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提示下文

11)此坐:这是因为(12)强:硬要(13)而:却(14)席:酒席

15)坐:因为,由于(16)以:用来(17)其:这

译文:

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在南方做官,在酒席上吃菱角,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要不懂装懂,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于不懂的东西,要实事求是,虚心向人请教,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得到真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正如孔子所说的: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实有的时候只有诚实,虚心承认自己的错误,接受别人的批评,才是真正的聪明!

9,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急不相弃)

重点字解释

华歆:东汉末举孝廉,任尚书令

王朗:与华歆同时代人。两人都是当时著名人物。

俱:一起。欲:想要。依附:依傍附从。辄:当即。难:拒绝幸:幸好。

尚:还。何为:有什么。迫至:追赶上来。舍:丢下,抛弃。所:用在动词前,代表所接受的事物。携:携带。本:刚才。疑:犹豫。此:代这个原因。

耳:语气词,相当于”“。既:既然。纳:接受。其:他的。

自托:把自己托付给别人。宁:怎么。表示反问语气 可以:因为。相弃:抛弃。耶:语气词,相当于。遂:于是,就。携拯:携带救助。如初:像当初一样。以:通过。此:代这件事。定:裁定,判定。之:道德的。疑:犹豫

译文
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4分)

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什么?

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

12、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13、请你从学过的知识中,写一句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2分)

参考答案:

10、①(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②起先这所以犹豫不决,正是考虑到了这种情况。(4分)11、①幸尚宽,后贼追至 ②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4分) 12、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2分)

急不相弃指在有危难的时候互相都不舍弃对方。

不要求大家好事都做到仁至义尽,只求大家从简单的好事做起。做了总比没做好——这也是王朗的可贵之处。

10,与善人居

如:像 肆:店铺。室:房间。漆:油漆。是:这。慎:谨慎。必:一定,必定。与:和 丹砂,矿物名,红色。化:同化 居:交往。

善:品德高尚芝兰之室:兰、芷,两种香草;用来比喻良好的环境。

鲍鱼之肆:肆,店铺; 鲍鱼:即渍鱼,有腥臭;卖渍鱼的店铺叫鲍鱼之肆,比喻小人集聚的地方。是以:所以,因此

丹之所藏者赤 朱砂所放的地方一定是红色,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

译文:

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芝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和品行低劣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卖臭咸鱼的店铺,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自己与臭味融为一体了。藏朱砂的地方就是红色的,有油漆的地方就是黑色的,因此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谨慎选择相处的朋友和环境。

本文可概括为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告诫人们:必须要谨慎选择相处的朋友和环境,要谨慎交友。

11,草书大王

注释

(1)好:喜欢,爱好。(2)流辈:同流的人,此指草书爱好者们,即同行们。

(3)自若:自如,即跟平常一样,不受别人的影响。(4)得句:得到佳句。(5)索:找到。

(6)龙蛇飞动:形容字龙飞凤舞。(7)使:让,命令。(8)波险处:指笔画曲折怪僻的地方

(9)罔然:迷惑的样子(10)执:拿着。(11)熟视:反复地看(12)诟:责骂。(13)胡:何,为什么。

(14)余:我。(15)皆:都。(16)工:规范。(17)汝:你。(18)亦:也。(19)止:停止。

(20)汝胡不早问,至余忘之:你为什么不早一点问我,以至于我也忘记它了。 胡:为什么

(21)录:抄写。

译文:

张丞相喜好书法但不用功,当时的人们都笑话他,丞相觉得自己应该像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有一次,他得到了一个好的句子,就拿起笔迅速写下来,整张纸上龙飞凤舞。他让侄子抄下来,到写得乱的地方,侄子看不懂写得什么,拿着纸去问他:这是什么字?丞相认真地看了许久,自己也认不出来,便责怪侄子:你为什么不早问?以至于我都忘记了写得什么了。

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丞相,不听劝告,不改正错误;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别人。
启示:

1.不要随便把错误归结在别人头上;

2. 做事贵在勤于用功,到关键时才派得上用场;

3.无论任何事情,都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去做;

4.当听到旁人对自己的批评时,要虚心接受,并改正.

该文应责怪的人是张丞相,原因有两个:

1.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不改正错误。

2.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侄儿不早点问。

12

由俭(1)入奢易,由奢(2)入俭难。饮食衣服,若(9)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3)。酒肉一餐,可办粗饭(12)几日;纱绢8)一匹,可办(5)粗衣几件。不馋(10)不寒足(16)矣,何必图(11)好吃好着(4)?常将有日思无日,莫(6)待(15)无时思有时,则(14)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

1. :节俭。2. :奢侈费用。3.费用 :花费钱财。4. :穿。5. :用来做成。6. :不要。7. :饥饿。8.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9.. :如果。10. :这里指饥饿的意思。11. :贪图12.粗饭:粗茶淡饭13.特:只、仅14.则:那么15.待:等待16足:足够

译文:

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如果思考得到(这些东西)的艰难,(就)不敢轻易地花费钱财了。一餐吃肉喝酒,可以用来做几天的粗茶淡饭;一匹绸缎,可以置办几件平常的衣服。生活中不挨饿不受冷就满足了,何必贪图吃好的穿好的呢?经常在有好东西的时候想着吃不上饭的时候,不要等到没有东西吃的时候来想有好东西吃的时候,那么子子孙孙就会常常享受温饱了。

道理: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

评析一:在我们这个高消费的时代,重温一下先贤有关俭朴的教诲,很有现实意义。节俭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生活态度,也是对资源和环境的一种保护。

评析二: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旦丢弃,再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就难了。所以要培养,要坚持。

13

注释:

1)景公:齐景公,名杵臼,灵公子,庄公弟,于鲁襄公二十六年立,在位五十八年。

2)雨(yù)雪:下雪。雨,名词作动词。(3)霁(jì):雨雪天转晴。(4)被:同散开,穿着。(5)狐白,狐狸腋下的白毛。狐白之裘,集狐腋下的白毛制成的裘(皮衣)。这是裘中最珍贵的。成语集腋成裘,引申为积少可以成多。通,披着。(6)陛:宫殿的台阶。(7)有间,一会儿。(8)知:知道(9)逸,安逸。(10)闻命,闻教,受教。这是尊敬对方,得其教诲。表示接受对方意见的敬辞。

译文:

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雨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现在你不知道。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

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第二问请用学过的文言文原文回答)(3分)

关心百姓,善于言辞,敢于劝谏。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或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4,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注释

轻;轻视 傅毅之于班固: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

鲜;很少 超:班超。班固之弟,东汉名将。自休:自己止住。

自见: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体:体裁 患;祸患 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然;这样 之于:与……相比 而;可是 斯:这 休;停止

译文

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但是却)下笔千言,(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

15,赵人患鼠

注释:

患:担忧。乞:求,讨。于:在。

中山: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北正定东北。予:给予。善:擅长,善于。盍去诸:为何不把它赶走呢?盍,何不,为什么不。诸,兼词,相当于之于是:这。夫:那(若之何去夫猫)(发语词)。穿:凿穿。垣墉:墙壁。病:弊病。弗:不。食:吃。耳:罢了。去:距离。若:像这样之何:为什么。去:去除(本文可意义为赶走)(盍去诸)(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译文:有个赵国人担心鼠患,到中山国去讨猫,中山人把猫给了他。那猫善于捕捉老鼠,同时也捕鸡。一个多月之后,老鼠被捕光了,可他家的鸡也没有了。这家的儿子担心没有鸡,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丢掉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能理解的,我担心的在于老鼠,不在于没有鸡。有老鼠,就会偷我们的食物,毁坏我们的衣服,还在我们的墙上挖洞,破坏我们的器具,这样我们就要挨饿受冻了。不是比没有鸡更有害处么?没有鸡,不吃鸡就罢了,离挨饿受冻还很遥远呢,为什么要把猫丢掉呢?

启发: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只看见坏的而忽视了好的。只有学会取舍才能得到更多。同样,想要达到目标,就有事情需要牺牲。生活中万物莫不是如此。有舍才有得。

16,响遏行云

解释:

秦青 qín qīnɡ:古代传说人物,战国时秦国人善歌以教歌为业。

薛谭xuē tán:古代传说人物。战国时秦国人,善歌。薛谭师从著名歌唱家秦青学习技艺,薛谭非常聪明、好学,嗓音又格外甜美嘹亮。响遏行云的典故就源于此。

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响遏行云:声音高入云霄,阻住了云彩飘动,一般用来形容歌声嘹亮

响:声音。 遏:阻止。行云:飘动的云彩。讴:唱歌。穷:尽。郊衢:郊外大路旁。抚节:打着节拍。悲歌 :唱出雄壮的歌声 。谓:认为。谢:道歉。

践行: 用酒食为朋友或为亲人等等的人送行。辞: 告别,告辞 送行:送别。

技:本领 遂:于是 反:通假字,通,返回。 止:阻止

饯:用酒食给人送行或设宴送行

,指声响;,指阻止,使停止;行云,流动的云彩。响遏行云指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止住了。多用以形容歌声的嘹亮。

17,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注释:

1、啖[dàn]:吃。2、以:用。3、食:吃饭。4、贬:贬官。5、给(jǐ):供应。6、谗(chán):说人坏话。7、每(以天下为己任):常常。8、既(仕):考取功名后。9、妻子:妻子与孩子。10、辄:往往,每每。11、沃():这里当讲。12、昏怠:昏沉困倦[1]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作为自己的责任,发奋苦读,有时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他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做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读书、勉励自己,每餐不吃两种以上的荤菜,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刚够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启示:只有发愤图强、勤奋学习,才能创出一番大事业。

原因:刻苦学习,吃苦耐劳,敢于磨砺自己。

18,师旷论学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2.于:向。3 吾:我。4.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5.恐:恐怕,担心。6.暮: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指的意思。7.何:为什么。8.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烛。9.安:怎么,哪。10.戏:作弄,戏弄。11.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12.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13.闻:听说,听闻。14.而:表并列,并且。15.阳:阳光。

16.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17.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18.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19.善哉:说得好啊!20.善:好。21.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早晨的太阳。22.日中之光:正午(强烈)的太阳光。。23.好:爱好。

24.为:作为。25.少:年少。26.:想,想要

译文

晋平公问宫中的乐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乐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燃火把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君主开玩笑的呢?

乐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的光明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光芒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火把一样明亮,点上火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1, 活到老,学到老。或者是学无止境,终身学习,受益终生。

2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

3,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年纪性别和成功无关,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一定能成功。

晋平公所说的:指现在想要读书已经太迟了

师旷所说的:指晚上的时间太晚了

19,凿壁偷光

注释:

到、及穿壁:在墙上打洞。映:照耀。大:大户人家;有钱的人。文不识:姓文名不识。佣:雇佣。怪:以...为怪;认为...是奇怪的。愿:希望。得:得到。资给:资助、供给。遂:终于,于是。大学大学问家。

译文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于是(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我们要学习凿壁借光的精神,而不能学习他的行为,因为,他的行为本身是破坏他人财物。

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勤奋学习。

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名。

【同义】囊萤映雪、焚膏继晷、凿壁借光

【反义】不学无术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20,弈秋诲二人弈

注释:

弈,下围棋;秋,人名。因善于下围棋,所以叫弈秋。这是古人称名的习惯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使:假使。诲:教导。

其:其中。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虽:虽然。之:代词,代指弈秋的教导。以为:认为。援:拉。缴:弓箭之:代词,代指天鹅。之:代词,代指另一个人。俱:一起。弗若:比不上。矣:了。 为:因为。与:吗。曰:说。

非:不是。其:代指第一个学者。然:这样。思:想。 也:的。

译文:

弈秋,是全国善于下棋的人。假使他教两个徒弟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徒弟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老想着有天鹅将要到达,想着要拉开弓将它射下,虽然和另一个人一起跟奕秋学习,却比不上人家。难道是他的智慧比不上另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21,李生论善学者

注释

(1)善:善于,擅长(2)还:(xuán),转身。(3)故:特意,故意。(4)厌:满足。(5)信:真的。(6)说:(yuè)"",高兴。(7)罔:通"",困惑。(8)志:通"",记住。(9)说:(shuì)劝说。(10)愠:恼火,恼怒,生气。(11)迨:(dài)等到。(12)不敏:不聪明,古代人用来称呼自己,表示谦虚的词。(13)而:表示承接(14)其:他的。(15)或:有人(16) :说。(17)悉:都。(18)谢:道歉。(19)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请让我把你的话当做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昭:表明,显示(20)烔戒:明显的警戒。(21)逾:超过。(22)蹉跎:光阴消逝,事无进展(23)盍:何不(24)益:更加(25)虽:即使(26)耻:以...为耻(27)贵:以...为贵(28)但:只

译文:

王生喜欢学,却得不到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贵在能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没有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自己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吗?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现在不改正,等到你年纪大了,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您的话刻在桌子的右侧,用作告诫。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3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求学当作耻辱的事,择取好的东西来学习,希望可以领悟其中的道理;

2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就是不能逾越自我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3请让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启示

孔夫子那句:不耻下问,谁都会张嘴读,但是做起来真真是难。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所以,凡不明白的要不耻下问。

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贵在善于思考,而最忌讳的,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如果现在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

22,诫子书(诸葛亮)

词句注释

⑴诫:警告,劝人警惕。⑵夫():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⑷养德:培养品德。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⑺才:才干。⑻广才:增长才干。⑼成:达成,成就。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陶冶性情。⑿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⒃穷庐:破房子。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

译文: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非澹泊无以明志⑸,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字,对比鲜明。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23

注释:

1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2)期行[1] :相约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3)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4)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5)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6)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7)戏:玩耍。

8)尊君在不(否)(fǒu):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9)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10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相: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

11 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2 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

13)顾:回头看。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文章赞扬小元方明礼又善言。

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不善自省,责备他人

元方:正直,机智,率真,明白事理

1友人没有讲礼貌,但是他已经道歉了,元方作为一个明白事理的孩子,就应该原谅他,入门不顾这个动作显得元方有点无理。

2.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

3.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4.文章表现了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5.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24,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 《世说新语》

小时了了: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注释:

1李膺lǐ yīng110—169年),字元礼,颍川郡襄城县(今属河南襄城县)人。东汉时期名士、官员。祖父李修,汉安帝时官至太尉。

2)为:担任。(3)诣:前往,到。(4)清称:有名誉。

5)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6)乃通:才(予以)通报。

7)府君:李膺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君。

8)既通:通报之后。既,已经。

9)仆:我,谦称。

10)昔:从前、以前。先君:对死去的祖先的尊称。

11)仲尼:孔子,字为仲尼

12)伯阳:即老子,姓李,名耳。

13)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访您的祖先伯阳为师。先君,死去的祖先。师资,老师。当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所以说有师资之尊

14)奕(yì)世为通好:世世代代互相友好往来。

15)莫:无。

16)奇:对……感到奇怪。

17)语:名词。话。

18)语:动词。告诉,说。

19)小时了了(líng lì):小时聪明。了了:聪明,有智慧。

20)大:非常。

21)踧踖(cùjí):局促不安

译文:

孔融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气,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见的都是些英俊有名的人或者是亲戚,他们才能通报进门。孔融来到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之后,进了门,他就走上前去,坐了下来。李元礼问他说:您和我是什么亲戚啊?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和您的祖先伯阳有师弟关系,所以,我和您是世代之好呀!李元礼和宾客没有不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到,有人把孔融的话告诉了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后未必出色。孔融(听了后就对他)说:推想你小时候一定是聪明伶俐的。陈韪非常尴尬。

启发:一个小孩子,先天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会变成一块无用的材料,就像方仲永那样;很多人自恃生性聪明,不肯好好学习,聪明反被聪明误,长大后反会变成最无用之人。

25,滥竽充数

翻译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用数百人的粮食来供养他。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注释

1)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难行骗。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

2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

3)使:让

4)必:一定,必须,总是。

5)南郭:复姓。

6)处士: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7)请:请求,要求。

8)为:给,替。

9)说:通,对......感到高兴。

10)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给数百人口粮。廪食:官府给的粮米供奉 廪:粮食。食:供养。(有争议,因为可能是拿几百人的口粮供养他)

11)以:用,拿。

12)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或遂。

13)好∶喜欢,喜悦,此处是喜欢。

14)逃:逃跑。

15)立:继承了王位。

16)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像如今的

【解释】:不加选择;:古代的一种乐器

滥竽充数:充:冒充;数:数目。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水平不够,只是凑个数而已。

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寓意:讽刺了混入内行冒充有本事,而无真才实学的人。

26,狐假虎威

注释:

之:取独 畏:害怕 果诚:果真 何如:像这样 莫:没有人

求:寻找 而:承接 子:你 使:派 长:做首领 是:这

逆:违抗 ···为:认为··· 信:诚实 为:相当于,在

以为:认为 然:对 遂:就 与:跟随 之:的 方:方圆 甲:士兵

专:单独 属:交付 犹:好像

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上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狐假虎威,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因以狐假虎威喻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揭示道理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借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借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一切狡猾,奸诈的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靠欺骗过日子。这种人虽借外力能逞雄一时,而其本质却是最虚弱不过,不堪一击的。

27,孙权劝学

字词注释

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5、卿: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如今。

7、当涂:执政,掌权。涂:通

8、掌事:掌握重权,管事。

9、辞:借口。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难道。

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专攻。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5、博士: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

16、邪():通,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7、但:只,仅。

18、当:应当。

19、涉猎:广泛浏览群书,不作深入探究。

20、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21、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22、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23、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24、益:好处。

25、乃:于是,就。

26、始:开始。

27、就学:指从师学习。

28、及:到了……的时候。

29、过:到。

30寻阳 县名,如今湖北黄梅西南。

31、论议:讨论议事。

32、大:非常,十分。

33、惊:惊奇。

34、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5、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6、非复:不再是。复:再。

37、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38、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士,读书人。

39、即:就。

40、更(gēng):重新。

41、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4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43、何:为什么。

44、见事:认清事物。

45、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

46、遂:于是,就。

47、拜:拜见。

48、别:离开。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 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道理:时间就如海绵力的水,要挤总是会有的;读书不一定求精,广泛阅读对丰富一个人的见识总会有好处的;读书能够改变人。

1)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2)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读书的时间是挤出来的。

3)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意见并去改进。

4)不但自己要好学,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5)劝人要讲究方法。

6)不要找借口。

7)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8)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9)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

10)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长并成功。[4] 

11)点明学习对健全人格的作用。

12)有了真才实学,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13)表明读书大有好处的道理,并告诫人们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28,教学相长

注释:

1.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2.虽:即使。 3.嘉肴(yáo):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4.旨:甘美。

5.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6.是故:所以。

7.困:不通,理解不了。

8.自反:反省自己。

9.自强(qiǎng):自我勉励。强:勉励。

10.教学相长(zhǎng):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兑(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12.学(xiào)学(xué)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是教的意思。

13.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

14.虽:连词,即使。

15.佳肴:美味的鱼肉(好吃的食物)。

16.故:所以说。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是相互促进的。

道理: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29,荀巨伯探友

注释:

荀巨伯:东汉颍州(今属河南)人,生平不详 ,汉桓帝的义士。(荀:发音:xún)[5] 

远:从远方;

委:抛下

之:他,这里指生患重病的朋友

疾:重病;

值:恰逢,赶上;

胡:中国古代泛指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秦汉时一般指匈奴;

郡:古代的行政区划

语:动词 ......说,告诉

子可去:您可以离开这里。子,第二人称代词的尊称。去,离开

相视:看望你;相,具有指代性的副词;

令:使,让

败义以求生:败坏道义而苟且偷生;

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既:已经;

一:全;整个;无义。

郡:这里指城;

汝:通

独止:一个人留下;止:留下;

委:舍弃、抛弃;

以:用;

遂:于是,就;

相谓:相互议论

无:不懂;

义:道义;

之:的;

吾:第一人称,我;

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

还:撤回;

一:整个。

并:都;

获全:得到保全;

译文: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这时胡贼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胡贼听了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启发:友情无价。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赤诚的友爱,它比生命还值得人们珍惜。

寓意:做人要像荀巨伯那样讲义气、不背叛仁义与道德,方可获得他人的赏识与尊重。

30,名落孙山

注释:

滑稽(gǔ jī):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能不断地往外溢酒。比喻能言善辩,语言流畅。

赴举:赶去科举考试。

乡人托以子偕往:有个同乡人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孙山,一同参加科举考试。偕:共同,一块儿。偕往:一同前往。

失意:指不录取。

缀:写。榜末:录取名单的最后。

得失:成功与失败。

解名:考中功名的,这里指中举的,(举人的名单)。

贤郎:这里指老乡的儿子。

外:后面,犹言不取。

译文:

吴地(今苏州一带)有一人叫孙山,是个能言善辩的才子。孙山去别的城参加科举,同乡人托孙山带他儿子一同前往。同乡人的儿子未被录取,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孙山先回到故乡。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说:中举人的名单上最后一名是孙山,您的儿子排在我后面呢。

成语示例

若不幸名落孙山,那时更自难堪。(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一回)

结果,买他的文章的人中了举人,他自己反而名落孙山。

寓意:用以比喻投考未中,或选拔时未被录取。

31,自相矛盾

注释

楚人:楚国人

鬻(yù):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锋利。

以:用。

弗:不

应:回答。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出自韩非子著作,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

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矛与盾》的寓意是说话办事要一致,不能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也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

32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选自《吕氏春秋·自知》

注释:

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后被晋国的智氏、韩氏、魏氏等贵族联合攻灭,逃往齐国

得:得到。

:古代的打击乐器

负:背、驮。

走:跑。

则:但是。

以:用。

椎(chuí):槌子或棒子

⑨“huàng)然:地;况,拟声词,形容钟声。

遽(jù):急速地。

原词是掩耳盗钟

又译:范氏亡,百姓入,见一美钟,欲背之而走,背之不动,以椎击之,图其碎,忽发况音,忙掩其耳,本为防震,观者却谓掩耳盗铃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发出了况况的声音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和他来抢夺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害怕别人听见,很正常;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那就太糊涂了。

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寓意:做贼心虚的人,欺骗得了自己,欺骗不了别人。

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苦果。

33,守株待兔

注释

触:撞到。 走:跑。 折:折断。 因:于是,就。 释:放,放下。 冀:希望。 复:又,再。

得:得到。 为:被,表被动。 身:自己。 为:被。

译文:

宋国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而今居然过去治国方略治理当今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道理:这个成语故事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主要批评:不劳而获的人,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把偶然的事件当成必然性的事件是十分愚蠢的。主要是讽刺那些不通过自己的劳动、努力,却想有回报的人。同时也说明当时政策的腐败,讽刺官员的愚笨。

34揠苗助长

注释:

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2.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3.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4.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5.趋:快走。往……去,到……去。
6.槁(gǎo):草木干枯。

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急忙跑到田里去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好处,反而有害。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万万不能单凭自己的意愿,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这个故事说明了事物的发展、人的成长,都是循序渐进的,违背了这个规则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35,画蛇添足

注释】

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乃左手持卮:古代饮酒用器具

赐其舍人卮酒,夺其卮曰:一杯酒。

相谓:互相商议。

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

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且:将要

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

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安能:怎能;哪能。

为:给;替。

遂:于是;就。

赐:赏给,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画脚。

终:最终、最后。

引:拿起。

成:完成。

余:剩余。

足:(画)脚。

亡:丢失,失去。

为:给,替。

乃左手持卮:然后

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遂饮其酒:他的,指示代词

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说。

祠: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

终亡其酒:失去

译文:

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会有剩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那壶酒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

揭示道理

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3.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36

词语注释

1、涉:过,渡。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遽(jù):立即,匆忙。

4、契(qì):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吾剑:我的剑。

7、之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

8、矣:了。

9、若:像。

10、此:这样。

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2、行:<动词>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13、之:指

14、坠:落。

15、求:寻找。

16、于:到。(其剑自舟中坠水)

17.舟止,止:停止

译文: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急忙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后多作刻舟求剑

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3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注释:

高居悲鸣:在高高的树上动听地鸣叫着。古汉语中有动听的意思。

再三:三,泛指多次,就这样过了几天。

其:代词,指蝉。

居:处在。

委身曲附:弯着身子靠近。委、曲:弯着。附:靠近。

傍:旁边。这里读作páng

延颈:伸长脖子。延,伸长。

译文:

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刚振翅发出悲伤的鸣叫,想要喝清澈的露水,不知道螳螂在身后,(螳螂)弯曲它的脖颈准备抓住蝉来吃掉它。螳螂正准备吃蝉,却不知道黄雀在自己身后,抬起它的脖颈,准备啄向螳螂来吃掉它。黄雀正准备吃掉螳螂,不知道有小孩子拿着弹弓站在榆树下,对着(黄雀)准备弹射它。小孩子正准备弹射黄雀,不知道自己的前方有个很深的坑,自己的背后有被挖出的树。

这些都是贪图眼前利益却不顾忌身后害处的(例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他人,却没想到有人却在暗算自己;也可以说只为利益,将有报应。

道理启发:说明有的时候人往往只抓住了事物的一面,造成对事物本质的错误认识。如果想正确地认识事物本质,就应该多角度分析问题。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提醒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相近词:鼠目寸光急功近利

反义词:瞻前顾后深谋远虑

38,杞人忧天

【注释】
  杞国:周代的国名,在今河南省杞县。
  崩坠:崩塌,坠落
  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寄,依附,依托)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之,的。忧,忧愁、 担心)
  晓:开导
  若:就像。
  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和停留。)
  果:如果
  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邪: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星宿,泛指星辰。)
  只使:即使
  中(zhòng)伤:打中击伤
  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
  四虚:四方
  躇(chú)步跳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
  舍然:舍弃心事的样子
  奈何:为什么
  行止:行动和停止

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讽刺的是生活中那种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没根据更没必要忧愁的人。它与俗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含义大致相同。

39,齐人攫金

注释:

1. 以前。

2.欲金者: 想要(买)金子的人。

3.者:有一个的人。

4.清旦: 清早.

5.被:通

6.衣冠: 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穿衣戴帽。

7.之:到,去。

8.市:集市。

9.. 往,到。

10.所: 地方。

11.因: 于是,乘机。

12.焉:那儿。

13.(jué):夺,抢。

14.去: 离开。

15.(yù):出售.卖。

16.徒: 只,仅仅。

17.对曰:回答道。对:回答

18.皆:都。

19.捕:抓捕。

20.捕得之,之:代词,代指齐人。

21.:你,指代小偷

22.焉:作兼词,此处指这里。

23.何:为什么。

24.对:回答。

25.取:拿。

26.徒:只,仅仅。

27.yù)金者:卖金子的人。

28.耳:罢了。

29.子:你。

从前齐国有一个想要金子的人,(有一天)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去了集市。他去卖金子的地方时,正好看见别人买了金子,于是抢了那人的金子离开。衙役把他逮住了,当官的审问他:人都在那儿,你还抢别人的金子,这是为什么?”齐人回答他说:我抢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金子罢了。

句子翻译

清旦衣冠而之市 :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到集市上去。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人都在那里呢,你为什么还要抢夺人家的金子?

启示:不要因一时的鬼迷心窍而做出胆大妄为,自欺欺人的事情,讽刺了利令智昏,自欺欺人和利欲熏心的人。

文中的齐人是一个只顾眼前利益,利欲熏心,做事胆大妄为的人。

【成语寓意】只知道利益,盲目去做,见钱眼开

40,田登作郡

注释;

——避讳;

(chi1)——用鞭、杖、或板子打

——于是

自讳其名——忌讳别人直呼他的名字。

——触犯

榜笞——拷打

作郡——做郡太守

——公布

——

——

——书写、写

译文:

田登做了州官,他忌讳别人直呼他的名字(由于他名字的,与谐音。他不许身边的人,在谈话时,说到任何一个与同音的字。)触犯了他这规矩的人,必定(让他)大怒。官吏、兵卒大多(因此)遭受鞭打。在这种情况下全州的老百姓,只好称。正值上元节放灯的日子,(官府)允许人们在州的辖区内游览赏玩。于是官吏就在发布于闹市的文书上写到:本州按照惯例,放火三天。

由此引申出俗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比喻反动统治者能够胡作非为,老百姓的正当言行却受到种种限制。

41,永之氓

注释:

永:即永州。

氓(méng):百姓,土著人民。

咸:都。

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

善:同擅,擅长。

暴:突然。

绝:横渡,穿过。

济:渡河。组词:救济。

中济:渡到河中央。

寻常:平常(游泳的水平)

不能寻常:达不到平时游泳的水平。

有顷:一会

益:

后:落后。

怠:疲乏。

有顷益怠:一会儿就疲乏了

蔽:不明。

侣:同伴。

去:丢弃,放弃。

且:将,将要。

腰:腰缠。

吾哀之:为动用法,我为他感到悲哀。

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

货:这里指钱。

译文: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上涨的厉害,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下水游泳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擅长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很多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乏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就淹死了。

题目中的哀溺是什么意思?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替被淹死的人感到悲哀、惋惜。这个人很愚蠢,要钱不要命。 哀溺是哀叹溺水者的意思,""的原因是作者哀叹那个致死还不能醒悟的溺水者,他对钱财的贪婪使他丧失了对生命的顾及,从而引起了作者"大利淹死大人物"的感想,从而表达了其对官场贪图名利者的担忧与讽刺!

讽刺那些要钱不要命(嗜财如命)的人。

《永之氓》讲述了一个游水逃生的人腰缠万贯,溺水而死的故事。说明了要善于取舍,在金钱与生命之间,生命更重要,因此不能因一件小事而断送性命,更不能爱财胜于命。

42,桓公伐孤竹

注释:

管仲、隰( xí)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

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反:通,返回。

放:放开,解脱羁绊让老马自己随便走。

遂:最终,终于。

得道:找到道路。

不难:不以为难,意思是愿意。

过:过失。

伐:攻打。

译文:

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

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找到了水源。

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但现在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却不愿向聪明的人学习知识,不更是大错特错了吗?

文段的故事中有一个什么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什么启发?

老马识途

道理: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导的作用。

启发:富于经验堪为先导。像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但现在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却不愿向聪明的人学习知识,不更是大错特错了吗?

43,济阴之贾人

注释:

1)济阴:郡县名。(阴:山的北面河的南面 阳:山的南面河的北面)

2)贾人:商人

3)亡:失去。

4)浮苴(ju):水中浮草。

5)号:求救。

6)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7)巨室:富家。

8)向许:刚才答应。

9)无乃:恐怕。无乃···乎:这岂不是······吗?

10)勃然:发怒的样子。

11)作色:脸变了颜色,指变成了怒色。

12)几何:多少。

13)黯然:失望的样子。

14)退:走开。

15)吕梁:地名,龙门山

16)薄:迫近,这里指冲撞、触击。

16)覆:翻,这里指翻船。

18)盍:何不。

19)予:给。

20)没:淹没。

21)足:满足。

22)贾人:商人。

23)诸:他.

24)许:答应

25)而:连词,表修饰

26)舣(yǐ):船靠岸

亡:丢失,沉没 号:呼叫,呼救 尔:你 向:刚刚 没:淹

译文:

从前,济阴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银子。

渔夫(用船)载着他上了岸,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银子。

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银子,可现在只给十两,恐怕不可以吧!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渔的,一天的收入能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

后来有一天,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到石头沉没,他再一次落水。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这是因为他答应给我的钱却没有兑现。渔夫把船靠岸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启示:民无信不立。做个商人,为商之本无非字。无信,可能连小命也不保啊!

承诺是金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44,范文正公守邠州

注释:

1.邠(bīn)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在今陕西彬县

2.僚属:下属的官吏。

3.觞(shāng):酒杯。

4.缞绖cuī dié):丧服,此指穿着丧服。

5.营理:筹办。

6.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

7.赗敛(fèng liǎn):下葬时入殓的衣服。

8.椁(guǒ):棺材外面的套棺。

9.彻:同,撤去。

10.赒(zhōu):救济。

11.亟(jí ):通,急迫地。

12.怃(wǔ)然:形容忧伤的样子。

13.具:具备,完备。

14.毕:结束,完毕。

15.暇日:空闲的日子。

16.具:备齐,准备完毕。

17.守:管理。

18.卒:死。

19.殡:埋葬。

20.泣:眼泪。

译文:

范仲淹邠州(大概在陕西凤翔府)任职的时候,一天有空闲率领下属登临楼阁,置办酒席。大家还没有开始酒宴的时候,看见几个人身穿丧服,带着葬礼的物品。范公急忙命令下属去询问情况,告知是寄居他乡的人死在邠州陕西彬县),将要去城郊埋葬,而死者的棺材寿服等下葬的东西都没有置备,范公得知后很忧伤,立即撤下酒席,给了出殡的人很多钱,让他们办完丧事。在座的人都感叹不已,有的人甚至流下眼泪。

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

文中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句子:亟令询之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45,吕文穆公逸事

吕文穆公 ( 蒙正 ) 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职。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注释:

1. 吕文穆公:吕蒙正,字圣功。曾三次登上相位,谥号文穆

2.以:凭借。

3.眷遇:赏识 ,眷:器重宠信。

4.遇:礼遇。

5.鉴:镜子。

6.因:凭借、依靠。

7.知:知遇,得到赏识或重用。

8.伺间:等待空闲。

9.从容:不慌不忙。

10.于:介词,比。

11.盖:发语词,表示将发议论。

12.好:嗜好。

13.之:主谓间。

14.安:哪里,怎么。

15.以为:认为。

16.李卫公:唐初功臣李靖,曾封为卫国公

17.逸事:前代或前人流传下来的不记于正史中的事迹 。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18.尤:尤其,特别。

19.累:牵累;连累。

译文:

吕蒙正做了宰相后以宽厚待人,宋太宗尤其赏识。有一位朝庭中的官员,家里藏有(一面)古镜,自己说这面镜能照二百里。 (朝士)想凭借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献给吕蒙正来求得(他的)赏识。吕蒙正的弟弟等到他有空闲的时候不慌不忙地告诉他,吕蒙正笑着说:我的脸不过碟子般大小,怎么用得着能照二百里的(镜子)?"他的弟弟于是不敢再说这事了。听到这话的人都赞叹佩服吕蒙正,认为他比李卫公更贤德。大概他的嗜好很少并且能够不被外物牵累,(这)是过去的贤人也很难做到的。

说明了吕蒙正正直宽厚。

在作者看来,倡廉拒贿应该做到哪两点?

1)严以律己,秉公处事;(2)胸怀坦荡,不为物累。

46,解缙敏对

注释:

尝:曾经

从:跟从

上:明成祖朱棣

谓:叫

说:通,高兴,喜悦

方:就,正

降:生下

降金龙:生儿子

遽(jù):立刻

诡:诡辩

困:难倒

既:副词,已经

叹:感叹

敏:机敏,敏锐
  解缙:明朝人

内苑:御花园

译文:

解缙曾跟皇上游御花园。皇上登上桥,问解缙:这该怎么讲?解缙答道:这叫一步高一步。等到皇上下了桥,皇上又问他同样的问题,解缙答道:这叫后边又比前边高。皇上十分高兴。一天,皇上对解缙说:你知道宫中夜里有喜事吗?(你)能否作一首诗。解缙就说:君王昨夜生儿子?于是皇上说:是个女儿。解缙忙说:化作嫦娥下凡间。皇上说道:她已经死了。解缙又说:神仙都留不住。皇上说:已把她投水里了。解缙又说道:翻身跳入水晶宫化作龙女。皇上本想用诡辩的语言难住他。解缙已说出了诗,皇上不禁深深感叹解缙的才思敏捷。

解缙是一位颖敏绝伦而又口齿伶俐 幽默风趣而又善于应变的人

启发:如果我们想成为一个才思敏捷,学识渊博的人,就应该多读书,多思考,勤学苦练,持之以恒,这样才能随机应变,厚积薄发

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 (生儿子。)

1 解释::回答。 ②说:通,高兴。 ③方:正当。 ④遽:立刻。 ⑤应:回答。 ⑥既 :已经敏:思维敏捷。

2 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他。)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这叫后边又高似前边。)

47,王积薪听棋

注释:

王积薪:人名,唐朝著名围棋手。

棋:指围棋。

李肇(zhào):唐代元和年问翰林学士,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翰林志》及《国史补》。

敌:匹敌,相等。

京师:京城。

逆旅:旅店。

逆:迎。

(ǎo)老妇人

妇:指儿媳。这里指店家主人是位老婆婆。

良宵:美好的夜晚。

遣:消遣。

棋:名词作动词,下棋。

(nuò):表示应允的辞。

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线,双方均在横竖线交叉点布子。这里,婆媳都是心中虚设一盘,攻战过程全凭记忆。

伏局:意为这一局棋认输了。

复其势:意为再次摆出那棋的局势。即根据记忆,将婆媳的棋势重演一遍。

意思:用意,此指下每一步棋的用意。

谓:认为。

及:达到。

译文:

王积薪下棋的功夫很高超,自以为天下没有敌手。有一次他到京师去,路上借个小旅馆过夜。熄灯以后,听见旅馆老板老婆婆隔了墙壁叫她的媳妇,说:今夜气候温和,没有什么消磨时光,和我下一局棋怎样?媳妇回答说:好。老婆婆说:我在第几道下一子。媳妇说:我在第几道下一子。这样轮流说,各下了几十子。老婆婆说:你输了!媳妇说:是我输了。王积薪把两人下棋的过程记在心里。第二天,他用棋盘把她们下的棋重走一遍,发现两人下棋用意之妙,都是他远远比不上的。

道理:1.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做人要不断进取,不可有所小成就过于骄傲。

2.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在任何环境中,都要虚心学习,要向内行人学习。

48,徙薪曲突

注释:

过:拜访。傍:同,旁边。不者:如果不这样的话。嘿(m ò)然:不说话的样子。嘿,同息:同,灭。灼(zhuó )烂者:被火烧伤的人。灼,烧。而不录:却不邀请。而,却;录,录用,此处指邀请。乡(xià ng)使:当初如果。乡,同,从前;使,假如。寤:同,醒悟,觉悟。

译文:

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相近词】曲突徙薪防患未然

【反义词】临渴掘井

【成语示列】徙薪曲突于方炽之火,纚舟弭楫于冲锋之前。

比喻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防患于未然,消除产生事故的因素。先见之明,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讽刺那些不懂得防患于未然的人。

49,韩信将兵

注释:

1. 通假字: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没有才能。

何为为我禽:,捉住。

2. 解释: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指刘邦。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从容即安逸舒缓,不慌不忙。此处指闲谈着。

各有差(ci):指等级,此处指高低。

多多益善:形容越多越好。,即更加。善,即

3.:皇帝,陛下。

4.将:带领。

5.授:通,赐予。

译文:

刘邦曾经和韩信闲谈各位将领有没有才能,(认为)他们各有高下。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捉住?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启示:刘邦善带将,韩信善带兵,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们要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

50,丁氏穿井

注释:

1溉汲:打水。溉(gài):浇灌。汲(jí):从井里打水。

2、及:等到....的时候

3、吾:通

4、国人道之:国都的百姓都在说这件事。之:代词,代这件事。

5、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的宾语。于:介词:当 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6、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讲。

7、使:使用,指劳动力。

译文:

宋国的一个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就出去打水洗涤,时常一个人在外面。等到他家凿了口井的时候,对别人说:我凿了一口井,节约了一人的劳动力。有人听到(这件事),便传说:有个姓丁的人家,挖井发现了一个人!城里人都在议论,有人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君。君派人去问丁氏。丁氏回答::“是多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动力,并非发现了一个人啊!

道理: 以讹传讹,道听途说的话是不足为信的。流言止于智者。

《丁氏穿井》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现象,用一个成语概括为 以讹传讹 【拼音】yǐ é chuán é 【解释】以:,;:谬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

51, 井底之蛙

译文:

在一口浅井里有一只青蛙.它对从东海中来的大鳖说:我多么快乐啊!出去玩玩,就在井口的栏杆上蹦蹦跳跳,回来休息就蹲在残破的井壁的砖窟窿里休息休息;跳进水里,水刚好托着我的胳肢窝和面颊;踩泥巴时,泥深只能淹没我的两脚,漫到我的脚背上。回头看一看那些赤虫、螃蟹与蝌蚪一类的小虫吧,哪个能同我相比!并且,我独占一坑水,在井上想跳就跳,想停就停,真是快乐极了!您为什么不常来我这里参观参观呢?

海鳖左脚还没踏进井里,右腿已被井壁卡住了。于是,它在井边慢慢地徘徊了一阵就退回来了,把大海的景像告诉青蛙,说道:千里的确很远,可是它不能够形容海的辽阔;千仞的确很高,可是它不能够控明海的深度。夏禹的时候,10年有9年水灾,可是海水并不显得增多;商汤时,8年有7年干旱,可是海水也不显得减少。永恒的大海啊,不随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涨落。这才是住在东海里最大快乐啊!

浅井的青蛙听了这一番话,惶恐不安,两眼圆睁睁地好像失了神。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

东海之鳖比喻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的人。

1。我们要多学习,多实践,不要像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没什么见识。

2。积极进取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不要安于现状,目光短浅,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

3。井底之蛙是很可悲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开放眼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7c9585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8.html

《小学文言文翻译译文+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