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4-01-13 19:38: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杜甫与儒家的人性思想和政治思想邓小军本文的宗旨,是阐明晚周原始儒家思想的两大骨干——人性思想和建基于人性思想之上的政治思想的核心意义,以及从汉代到唐代儒家思想核心意义变化发展的主要过程,进而阐明杜甫对原始儒家思想核心意义的继承、重新发明和实践品格的发展。同时,本文对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所发生的作用,将作出必要的说明,以之作为印证。我的愿望,是为读者独立判断儒家与杜甫的思想的意义、价值及局限,提供一些有关的背景材料。本文最后将提出几点结论。但是,读者对儒家与杜甫思想的判断,最终取决于读者自己心灵的照察。一、杜甫与儒家的人性思想晚周原始儒家,以孔子(前55l一前479子思(前483—前402孟子(约前372一前289)为代表。儒家人性思想,系承自西周以来的中国文化精神,而发展成熟。《诗·烝民》产生于周宣王时期(前827一前782[1]是现存最早的中国人性思想原型。《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烝即众,彝即常,懿即美,则、彝均指人性。《烝民》实际已显性地或潜在地包涵了后来被儒家发展成熟的人性思想的全幅意义。以下即就《烝民》的义理架构,论述儒家人性思想的全幅意义。第一,人类起源于自然。依《烝民》,人类产生于天。天,在《烝民》,犹是有意志的天,至晚周,转化为自然之天(即天地),与形上之天(即天道。《周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表示形上天道体现于自然万物。这一思想,显然是由《烝民》“有物有则”所代表的前儒家思想之理路发展而来。《易传》系孔子及其后学层累地创制而成)。人类产生于有意志的天这一意义,亦转化为人类起源于自然。《周易·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
男女。”即表示人类起源于自然。《易传》这一思想,是在人类起源论上,为中国人性论提供了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合理前提。第二,人性根源于天道(自然的形上本体、本质)《烝民》人性根源于天。这一意义,至晚周,发展为人性根源于天道。子思所作《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即表示人性源于天道,人道源于人性,人文源于人道。第三,人性本善。依《烝民》,人性爱好美德,则人性本质是善。这一思想,直接地为儒家所继承发展。《论语·述而》:“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又《颜渊》“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依孔子、孟子,仁的根源是内在人性,即爱人之心、同情之心,所以人性本善。依孟子,恶不是人类本性,恶根源于“失其本心”而“蔽于物”(《告子上》,即人性失落,人性被无限膨胀的物质欲望所吞没。第四,人性普遍平等。依《烝民》天赋人性为普遍平等(烝民是指人类)。这一思想,亦直接地为儒家所继承发展。《论语·阳货》:“性相近也。”《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皆表示人性普遍平等。孔子所提出的“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四海之内皆兄弟”《颜渊》、“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孟子所提出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告子下》,这一系列超越历史时代、涵盖普遍人类的思想命题的根源,即正是人性本善,人性普遍平等的思想。第五,天道客观地是善,人性则是自觉地善。依《烝民》,天赋人性是善,则有意志的天亦是善。至晚周,天转化为形而上的、无意志的天道,这一意义亦转化为天道客观地是善。《周易·乾·彖辞》:“乾道变化,各正性命。”《系辞上》:“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皆表示天道客观地是善。《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依孟子,因为人有自觉心,所以人性是自觉地善(心性是一不是二,就其静态讲是性,就其动态讲是心、良知、良能)。体认人性,即体认天道,尽到人性,即实践天道。天道人性,本质一致(天道体现于自然的万物并育和人类的人性人道,并非独立存在于自然人类之外,这是儒家体认的终极存在。尽人性而体天道,由个体挺立人性主体,进而达成天下有道,这是儒家的终极关怀。在儒家,终极存在与现实存在体用不二,终极关怀与现实关怀亦体用不二。此即儒家所讲的天人合一。但并非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877d8a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7.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