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有教无类

发布时间:2018-12-01 22:58: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析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

×××姓名

(×××学院,学院所在地点,学院所在地邮编)

摘 要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思想,确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使教育及于平民,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随着时间的的流逝,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通过不断的发展,从单独的“政教”方面运用到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诸多形式的教育领域,其意义也不停的在扩展、延伸和变化。本文通过对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的浅显分析揭示其对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有教无类 教育 孔子

Abstract:The great educators'practice confucius'thought in ancient China put forward ideas, who wishes to learn you have determined your confucius'thought do private school education object, so that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at forthousand, in which the history. As time goes by, who wishes to learn cenfucian, constant thought of development, from a separate terms of use of Church and State to include school education and family education, social studies and many other forms of education, its significance is also days'continuous in extensions, extension and change. This article on who wishes to learn cenfucian students'ideological simply analysis reveal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al education.

Key words:make no social distinctions in teaching

Education Confucius

一、前

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教育家——孔子,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从而打破了过去贵族垄断、学于官府的局面,开创了平民办学之风。他的“有教无类”思想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到今天为止,已传播于全世界各个国家,深深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中所包含的意思和所用范围也已有了许多的扩展、延伸和变化,值得我们去窥视它的真理和发展。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提出及含义  

  我国古代的著名大教育家——孔子生活于西周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的时代。当时,各国在教育上依然局限于 “学在官府,民间无学” 的办学形式。孔子本为劝说各个统治者以“仁”治国而奔走于各国之间,却终未成功。于是,他开始从事教育,创办私学,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这样的教育思想,引起了我国教学模式的重大转变。

实行“有教无类”的本意就是说,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对象不分等级、不分种类的,任何人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学者。另外,仅从语义上讲,“有教无类”其实有着“什么都教,不局限于一种一类的学问”的意思。春秋时期以前,各朝各代实行的教学形式基本都是“王官之学”,有资格受教育的只有王公贵族的子,作为平民是没有任何资格接受教育的。但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并以此为原则,不分国别、种族、等级招收弟子,打破了过去贵族垄断、学于官府的局面,开创了平民办学之风,使教育事业逐步的转向平民阶层,同时也为当时造就了一批有用之才,也为后世提供了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

  孔子 “有教无类”思想在历代

现在可查“有教无类”一语出自《论语·卫灵公》一书但在历代后人的努力下,也有所发展。而对于“有教无类”的解释,也有许许多多的不同之处,为此各抒己见,颇有争执东汉马融认为:“言人所在见教,无有种类”。 皇侃认为,人无贵贱尊卑的差别,之所以有区别,在于教育的不同。②朱熹认为,人性从本性上讲,没有善恶区别,教之则善。③郭沫若先生《十批判书》中说,孔子教学“不分贫富,不择对象,他是‘有教无类’”。从这些由古到今的各大学者对“有教无类”思想的不同理解可以看出,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已经从“政教”运用到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不同形式的教育领域,其意义也随之不断扩展和延伸。但是不管时代背景如何变化,各位学者如何理解,孔子“有教无类”思想中不变的精神就是“在这些不公平的教学形式、方式尽最大努力扩大教育的公平”。

四、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成功之处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打破了原来的那种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使更多的人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推动了文化知识的传播全民普及教育,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为战国诸子兴起、百家争鸣开辟了道路,也为新兴地主阶级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贤才”,从而促进了文化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充分表现了民主性因素,开创了普及教育的新道路,在中国教育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虽然在孔子时代可能已出现私人讲学,但无论规模和影响都无法与孔子相提并论.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突破了“学在官府”的旧框,给下层贫民创造了接受教育的机会,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教育水准,同样也促进了中国最早的知识阶层的崛起。

五、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不足之处

(一)教育对象中排除了“奴隶” 

在春秋以前,学在官府,天子与诸侯在国都设立“国学”,中小贵族在自己管辖的地区设立“乡学”。两者都属于官学,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在官学中受教育的机会。到了春秋末期,王权衰落,诸侯政权更迭,社会产生很大变革,有的王官“失业”,他们掌握的文化也随之下移而流落民间,私学由此产生。孔子就是当时创办私学者之一。但是,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孔子的教育对象却没有包括奴隶。

(二)教育对象中没有女性

同样的,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孔子的众多学生中没有一个女性。诚然,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没有一名女生。而且,直到戊戌变法,维新志士们决心在中国创办自己的女学,率先“兴东土两千年绝学,造中华二百兆美材”。

(三)教育对象中没有“幼儿和儿童”。

孔子开办私学,招收许多学生,其中入门年龄最小的在十三岁左右。后来,除了孔子的儿子外,弟子入门时没有小于十三岁的。因此,可以认为孔子的弟子中没有“婴幼儿和儿童”。那么在教育对象有限的条件下讲“有教无类”则是有缺陷的。

六、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影响

首先,在当今社会中,民主教育深入人心。 而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正是民主教育思想的源头,它犹如股股暖流浸润着教育,从孔子至今,使人们的教育思想与观念悄悄的发生变化,可谓“润物细无声”。“有教无类”在现当代即提倡教育民主、教育平等,反对教育歧视,教育不公平。马克思曾提出:“教育是‘人类发展的正常条件’和每一个公民的‘真正利益’的教育平等性含义”。联合国更是通过《世界人权宣言》首次把“受教育权”确认为一项基本人权,规定:不论社会阶层、经济条件、父母的居住地,一切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我们不难看出,“有教无类”中的教育民主、教育平等已不是简单意义的教育主张,而是已经被人们提升到了具政治法律效力的权利问题的高度。它不仅是教育者应遵守的义务,更是受教育者应享有的权利。“在权利、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是不容置疑的。教育民主与平等,应分为教育权利的民主与平等及教育机会的民主与平等。前者的基础是政治制度,从质上规定了是否可能爱教育;后者的基础在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从量上规定了受教育的机会是否充分。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实际上也是民主教育的措施,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上学的机会,让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受教育者的家庭负担,更重要的是缩小了城乡、贫富受教育程度的差距,普遍提高了国民素质。“有教无类”无论从制度上、法律上,还是在实施上都在逐渐得到贯彻与完善,它作为教育思想准绳之一,正在不断发挥其巨大作用。

其次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在我国现当代社会上的应用中,也有众多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来自很多方面的,例如:国家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对东西部的政策不同,致使东西部教育制度之间还有很大差距;城乡差距,城里的孩子相对农村孩子来说,家庭环境较好,其生活周围的教育观念、气氛相对浓厚,受教育的条件优越,知识视野较开阔,而农村的孩子多受地理环境家庭条件的限制,求知可能性较少,知识视野较狭窄。近两年课改中掀起的让多媒体走进课堂的新教学观在农村对恐怕连电脑都未见到过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也在不断引起教育者们的关注;激烈的生存竞争,竞争本是一种生存手段,然而在教育界却成了学校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有教有类”的最有理的借口。今天,随处可见同级学校中,重点与非重点的划分;同一学校里,重点与非重点班的开设;同一班级里,优等生与差等生的评比,学生“干部”与“群众”的区别对待,成绩排名与按座次挂钩等,为了所谓的“竞争”,不惜打击积极争创重点却一无所获的大批学校的积极性,不惜伤害了一颗颗无辜的求学真心。仅以成绩作为划分标准,非但不公平,更是有害的。这些是一种变向的教育不公平,学校与学校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等级差异与层次区别观念越来越强,有教有类的隐患越来越大。这与教育关注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成长似乎早已背道而驰了。我们在倡导民主教育反对教育歧视的同时,不可以不承认各种差距的存在,相信缩小差距甚至消除差距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于是更提醒我们的教育应为优者、差者分别提供适于自身的学习条件,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发挥自身的特长、优势。

、结论

在文中的以上几点里简单介绍了 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从其提出到发展,从其优点到不足,更是同我国现当代教育相联系提出了一系列来与自身的观点。孔子虽然提出了“有教无类”思想,但并非主张“全民教育”,只是对求学者来者不拒。可是通过不断的发展,必将成为对当代教育事业及其他各个方面产生重大意义,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我们应当通过制定合理的教育发展政策,解决因经济、地域等不同而导致的教育不平等;建立实现教育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倡导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针对产生教育不平等的原因,充分考虑教育平等对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解决可能会导致不平等产生的一些问题。继续弘扬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实现新的“无类教育理念。

致谢

在这里我衷心的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关心、支持和指导,特别是感谢周华银老师在这学期对我的悉心教导,让我从论文这么一门学科看到了来自文人的脊梁与风采,更是懂得了如何倾心的写好一篇论文,这是基础知识的传承,由此我真心的感谢您。

注释

①出自东汉马融在对《论语·卫灵公》一书的注释

②出自皇侃《论语义疏》一书,原文为“人乃有贵贱,同宜资教,不可以其种类庶鄙而不教之也;教之则善,本无类也。”

③出自朱熹《论语集注》一书,原文为“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气息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恶矣。”

参考文献

[1]陈德述 《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 巴蜀书社出版2000年;

[2]喻本伐 熊贤君 《中国教育发展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罗佐才 《孔子教育思想体系研究》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年;[4]陈来 甘阳《孔子与当代中国》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8d338631ed9ad51f01df2ee.html

《浅析有教无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