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发布时间:2019-01-27 04:17: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多年以前,俞平伯和朱自清同游秦淮河,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共同题目,各作散文一文,于是便有了新文学中的两篇散文名作。虽为同体文章,但二者却以迥异的风格传世,于是便有了新文学中的两篇散文名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就像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这样传奇的两位文学巨匠肯定也会用自己的手法让佳作传世。

一样的灯彩月影,一样的歌吹泛舟,但对于两个有着不同经历的人来说,有着各自的情愫。俞平伯是首次来到秦淮河上,朱自清则是重游。因此在文章的开头就显示出了差异。我们消受的秦淮河上的灯影,圆月犹皎的仲夏之夜。这突如其来的两句一下就把这位初来者的欣喜惊奇的心情勾勒出来。而那位重游者在文开头只是平直的交代平伯初泛,而我是重来了朱自清善于把自己的真实情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笔致简练,朴素亲切;而俞平伯追求一种独特的风致,遣词造句比较古朴、凝练。

在朱自清在这篇散文里,着意描绘了秦淮河的夜景,并且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把自己的感情和思绪,融注进他所创造的形象里。但另一方面,朱自清又渴望光明,富有正义感,怅惘而不妥协,始终严肃地对待生活、对待自己。这种思想情感被灌注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甚至作品中关于月色、灯火、河水的描写,都隐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夜游一开始,他就神往于秦淮河的历史陈迹,华灯映水灯月交辉的光景,使朱自清枯涩久了的心,润泽不能自主”,简直有迷离恍惚之感。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作者的烦闷、惆怅似乎都被暂时忘却,只感觉到月光、灯火、水色的交互辉映,成一派不浓不淡、若明若暗、朦朦胧胧,调和、适中、安逸的境界,这正是朱自清当时追求的安宁和一切均皆适度的意趣的流露。然而作者却不能真正超然,泛舟途中出现的妓船,把他拉回到现实中,情感为之骤然一变。一来作者没有想到他们仍在秦淮河里挣扎”,为现实的黑暗而愤然;二来作者又苦于既同情他们的遭遇,又迫于道德律而不能点歌,为此觉得很怅怅的。文章显示出了朱自清散文缜密、细致的特色,在描绘秦淮河的景色时,将自然景色、历史影象、真实情感融汇起来,展现了一幅令人缅怀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著名学者俞平伯在写《桨声灯影里的

秦淮河》时,却惊叹于它那旖旎的风光,尤其是它那蕴涵历代兴亡的痕迹,让我不禁惆怅,昔日的繁华却只若过眼云烟。两篇散文,却让我感受到太多的恬淡中的跌荡,未过秦淮,眼乱灯影;未游秦淮,心缭桨声。

两篇文章的风格迥异,引用他们各自文章里的一句话来形容,

朱自清的语言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歌声虽远,虽渺茫,但依然能真切的听见,是具体的。俞平伯的文字是朦胧中似乎

孕胎孕着一个如笑的花,有禅语,有哲思。朱自清常常把淡淡的哀

愁寄托在某种景致当中,他笔下的景是冷色调。如:秦淮河的水是

碧阴阴的,清清的水影,薄薄的夜,水仿佛沸着一般,尽是冷冷地

绿着,任你人影憧憧也是这样的静这样的冷,一切景物皆染上了作

者的情绪色彩,所谓有我之境也。俞平伯则是让自己的情绪在自然

中升华为一种哲学式的比喻。我们,醉不以涩味的酒以微漾着夜

的风华。不是什么欣悦,不是什么慰藉,只感到一种怪陌生,怪一

样的朦胧。淡到已不可说,已不可拟,且已不可想。但我们终究是

眩晕在它离合的神光之下的...”名虽相同,两人写来却各有侧重:

朱自清偏于记事写景,游河的过程舟中岸上的景致,娓娓道来,

代得清清楚楚,更像一篇中规中距地游记;俞平伯则偏于述感说理,

最用力处在于捕捉到秦淮河上艳异的气氛,和他此行说不清道不明

的感受。与朱文相比,似乎是更多几分诗的空灵了。他追求的是朦胧浑然的境界,在柔婉细腻的笔墨中显出了一种清幽和空灵的

意境,却没有朱自清那种亢奋的情绪和执着得追求。相比之下俞平

伯更浓艳华丽,朱自清则要清淡一些。

对于两位大家的名作,不敢说有太多独到的见解,却也希望沿

着这样的路,借大家的评价深刻认识他们,并在以后道路上指导自

己的文学创作或是赏析作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8e95a9c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4c.html

《解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