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19 08:42: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初中九年级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________愁情。

2)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 “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 “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 “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答案】 1)思乡

2A

【解析】【分析】(1)从《黄鹤楼》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乡愁,即思乡愁绪。

2A理解正确。B “故人指曾经的老朋友,昔人 过去的仙人 C “青山写的是山色秀美之景,但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D “浮云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但白云千载空悠悠表达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概。

故答案为:思乡;⑵ 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关键词语的能力。理解诗歌关键语句不能孤立地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要着眼于全诗,结合全诗内容和主旨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表达的感情。

2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首联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了多少艰辛!弃置身则点明被贬谪、被抛弃,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辛酸与悲凉。

B. 颔联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写诗人被贬归来的感触:昔日友人,多已离世,如今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C. 颈联诗人以千帆”“万木自比,选取沉舟千帆病树万木两两相对的意象,表现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

D. 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含共勉之意。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诗人没有以千帆”“万木自比之意,刘禹锡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故C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进行辨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注】淮村:南宋江淮一带中的一个村庄。戴复古:江湖诗派著名诗人。

1小桃无主自开花一句,无主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2)请简要概括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答案】 1)盛开的桃花前加上无主二字修饰,使乐景顿生凄凉,表现了战乱后百姓逃亡,农村荒凉无人的景象。

2)表达了诗人对农村遭受战乱破坏的无比痛心,对百姓因战乱而失去家园的无比同情,以及对入侵之敌的仇恨,对战争的厌恶。

【解析】【分析】(1小桃无主自开花:小小桃树虽然失去了主人,但依然在春天里绽开了艳丽的红花。诗人在盛开的桃花前加上无主二字修饰,给乐景平添了凄凉。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这早春的艳阳景色,反衬兵后逃亡,人烟稀少的凄凉,为后面两句点题的诗蓄势。

2)诗人借对寂寞而开无主的桃花、迷茫的春草和晚鸦的描写,把蓬勃的春景写得如此不堪,不写荒凉而荒凉自现;后两句以几处破败的住家为点,又以一一人家为面,点面结合,写出战乱后江淮农村的荒凉破败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遭受兵乱之苦百姓的同情,对战乱给农村带来破坏的痛心,对侵敌的仇恨和战争的厌恶。

故答案为:盛开的桃花前加上无主二字修饰,使乐景顿生凄凉,表现了战乱后百姓逃亡,农村荒凉无人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对农村遭受战乱破坏的无比痛心,对百姓因战乱而失去家园的无比同情,以及对入侵之敌的仇恨,对战争的厌恶。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遣词炼字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对诗句的意思进行分析,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解答时要整体感悟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人生经历、环境等进行分析。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采桑子(其四)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来到额州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

下面是小文与小涵对此诗的讨论。请根据你的理解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从残红”“春空等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伤春之诗,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

小涵:未必是这样的。赏析诗歌要注意方法。________

【答案】 可用知人论世(结合注释)的方法,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尽管写暮春时节狼籍(藉)残红,但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双燕归来都含蓄地透露出轻灵欢娱之情;其次还可抓关键词字,写出诗人游玩之乐以及对春天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小文的意见是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是通过对残红”“春空等词分析出来的。小涵对他的这种分析方法及分析出来的情感给予否定。所以小涵肯定使用另一种方法分析,并得出与之不同的情感。如小涵可回答:可用知人论世并结合诗歌内容的分析方法。知人论世是了解诗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用词含蓄,透露的是轻灵欢娱之情。还可分析诗眼,表达的是同样的情感。

故答案为:可用知人论世(结合注释)的方法,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尽管写暮春时节狼籍(藉)残红,但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双燕归来都含蓄地透露出轻灵欢娱之情;其次还可抓关键词字,写出诗人游玩之乐以及对春天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答题格式:(“?”字运用了?修辞(描写手法)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效果,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5阅读名著《艾青诗选》,完成下面的题目。

1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________。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的歌手。

2)文段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岸

这首《礁石》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和对偶的修辞手法,用礁石象征了________,热情歌颂了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

【答案】 1)土地;光明;太阳;火把

2)拟人;比喻;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解析】【分析】(1)艾青,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出生于浙江金华,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等。他在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光明。其代表作品是长诗《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火把的歌手。

2)《礁石》是艾青于19547月创作的一首新诗。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这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亦对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人民以深切的鼓舞。此诗所描绘的礁石的形象,正像一个久经斗争考验的人,无论东西南北风,无论多少的伤害打击,都不能让它移动一步,都不会让它失生活的信念和信心。诗歌采用了比拟的手法,如第一、二句: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用扑过来描写浪花,是把浪花比喻成的写法,本来没有生命的浪花,好像也有主观意志,能主动对礁石发起攻击。而接下来的是写礁石打碎浪花,同样把礁石拟人化了,客观事物的相磨相荡,仿佛是人与人的斗争。据此,结合诗句分析概括填写作答。

故答案为:土地;光明;太阳;火把;

拟人;比喻;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诗歌的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二)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诗歌形象。(三)根据诗歌内容,正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约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答案】 1)示例一:用疑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二:用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三: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

示例四: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

2)示例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

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

【解析】【分析】(1)、对诗句的赏析关键在于要选准赏析的角度,本句可从句式、修辞、词语结构等角度结合诗人的情感进行赏析。示例一:用疑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二:用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三: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四: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阐述。示例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 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

故答案为:示例一:用疑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二:用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三: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四: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

示例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 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

【点评】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能力。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对诗句要选好角度结合情感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名句的理解,考生一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注意其常常蕴含的道理,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阐述。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好事近·梦中作

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该作写于词人被贬处州(今浙江丽水)时。夭矫:形容姿态伸展屈曲而有气势。

1)请你想象花动一山春色所展现的情景,并将它描写出来。

2)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的上片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词人在山路、小溪深处的真实见闻。

B. 词的下片写词人梦中仰观所见云空的变幻和歇息于古藤阴下的心理活动。

C. 结尾两句中的,不仅写卧态,而且也包括词人在梦境中的情态。

D. “了不知南北表现出与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般自然平淡超脱的情绪。

【答案】 1)接连绽放的春花,在雨中闪动,装点成一山春色,令人心动。

2A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关键是要抓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在头脑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结合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分析,这句话是承接首句春路雨添花来写的,刚刚下过一场春雨,很多花在春雨的滋润下都竞相开放,然后一阵微风吹拂,可以想象出满山春花在风中摇曳,装点着一山的春色,那种景色简直是太美了。意对即可。

2A由题目梦中作可知,这首词并不是写作者的真实见闻,而是作者梦中之境。BCD理解正确。

故答案为:接连绽放的春花,在雨中闪动,装点成一山春色,令人心动。

⑵ A

【点评】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送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別从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2)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 首联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 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 尾联扱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答案】 1)听觉;视觉

2C

【解析】【分析】⑴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两句, 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角声写战斗的号角之声,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燕脂凝夜紫写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写颜色,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

⑵C项有误。诗中不起是指因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结合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现出的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可知,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依然是斗志昂扬,毫不气馁。

故答案为:听觉 视觉

⑵C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重点句子。答题时应注意,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诗词句内容和手法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附参考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这是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句意,并能由浅入深赏析诗歌,深刻体会战前的紧张气氛、战中的激烈场面以及将士们报效国家的坚强决心。

9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请你根据对本诗的理解,为本诗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2)说说东风无力百花残字妙在何处。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相思。理由:本诗主要表现了离别之痛、相思之苦,故可拟题为相思

2字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既是写自然环境,也是诗人心境的反映,情景交融,渲染了离别的氛围,给人一种凄楚的感觉。

3)这两句运用了对偶、双关等修辞手法,对仗工整,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象征对爱人的真挚情感;借助思念谐音,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4)诗人借助青鸟传递信息的神话,抒发与心爱之人难以见面的惆怅伤感以及继续追求的真挚情感。

【解析】【分析】(1)可以从诗歌内容或诗歌的主旨这两个角度拟写标题,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据此可给这首诗拟写一个题目为:相思。

2,伤害。这里指凋零。百花残,意思是百花凋零。百花凋残表示已经是暮春时节, 结合前一句诗歌内容分析,第一句诗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百花残,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据此答题,意对即可。

3蜡炬春蚕相对,成灰到死相对,泪始干丝方尽相对,因此这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字与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据此答题,意对即可。

4 尾联。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据此可知,这两句话表达的感情是: 诗人借助青鸟传递信息的神话,抒发与心爱之人难以见面的惆怅伤感以及继续追求的真挚情感。

故答案为:相思。理由:本诗主要表现了离别之痛、相思之苦,故可拟题为相思

⑵ “字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既是写自然环境,也是诗人心境的反映,情景交融,渲染了离别的氛围,给人一种凄楚的感觉。

这两句运用了对偶、双关等修辞手法,对仗工整,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象征对爱人的真挚情感;借助思念谐音,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诗人借助青鸟传递信息的神话,抒发与心爱之人难以见面的惆怅伤感以及继续追求的真挚情感。

【点评】本题考查给诗歌拟写标题的能力。诗歌标题的作用有:概括诗歌主要内容;作诗歌线索;作者诗歌的出发点;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全诗的诗眼(提示文章);吸引读者兴趣。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内容和主旨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拟题皆可。

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对比等,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掌握常见修辞的定义及其标志,做题时注意仔细区分。答题的一般形式是:修辞判断+如何使用该修辞+怎样表现主题。

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10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情态?请简要概括。

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的画线句。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答案】 1)示例1:以孙郎自喻(用典),出猎时英姿潇洒(装束气派),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体现狂气。

示例2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彰显豪气,狂放。

示例3字,极言出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少年狂气。

2)将拉开的弓箭比作满月,(或运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或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解析】【分析】(1)一个人的性格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即可看出来,结合诗歌中词人的言行举止分析,动作 极言出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少年狂气。自比孙郎 出猎时像孙权一样英姿潇洒(装束气派),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体现狂气。语言, 老夫聊发少年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彰显豪气,狂放。

2)赏析诗歌,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赏析: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紧扣诗眼入手;从意象入手;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这句话的特点是用典,因此可以从表现手法这个角度进行赏析,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作者运用这个典故, 表达了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或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故答案为:示例1:以孙郎自喻(用典),出猎时英姿潇洒(装束气派),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体现狂气。示例2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彰显豪气,狂放。示例3字,极言出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少年狂气。

将拉开的弓箭比作满月,(或运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或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鉴赏人物形象要注意四点:作品的情节对人物的刻画;抓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作用;诗中作者的评论。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1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秋望

(明)高启

霜后芙蓉落远洲,雁行初过客登楼。

荒烟平楚苍茫处,极目江南总是秋。

秋望

(明)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 白日横空冷战常。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注】飞挽:是飞刍(草)挽粟(粮)的省略,指迅速运送粮草。郭汾阳:即郭子仪,唐代名将,曾任朔方节度使,以功封汾阳郡王。

1)高诗中一词点明题目中的字,李诗中的天狼原为星宿名,此处喻指________

2)两首诗都借秋望所见之景抒情,但抒发的感情却不相同,请作具体分析。

【答案】 1)敌人(侵略者)

2)高诗中通过描写诗人独自登楼远眺所见的凄凉苍茫的江南秋景,抒发了游子浓浓的思乡(孤独、悲伤)之情。李诗中通过描写战云密布下凄清肃杀的塞上风光,抒发了诗人渴望有如郭子仪这样安边卫国的良将再现,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忠贞情怀。

【解析】【分析】(1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士兵们跨过护城河时尘沙阵阵,将军从弓袋中拔箭射敌军。天狼:指天狼星,古人以为此星出现预示有外敌入侵,射天狼即抗击入侵之敌。

2)高诗结句以总是秋三字把自己感情融入中,诗人没有明说是什么,但诗人已经借所写秋景将对诗人而言意味着的怀乡之情抒写出来,借景抒情。总是秋三字含蓄而又伤感地抒写诗人的思乡之情。李诗首联以黄河、长城、秋风、飞雁等,构成北方边陲特有景象,气象开阔而略带萧瑟之感。颔联写前方将士踌躇满志的勇武形象,与首联相映衬,烘托战事将起的紧张气氛。颈联分别选取战前紧张忙碌场面与冷月当空的凄清之境,对比强烈,引人遐思。尾联由此生发,借助郭子仪之典,表达诗人深深的隐忧与热切期待,情感复杂而耐人寻味。抒发了诗人强烈的忧国之情。

故答案为:敌人(侵略者);

高诗中通过描写诗人独自登楼远眺所见的凄凉苍茫的江南秋景,抒发了游子浓浓的思乡(孤独、悲伤)之情。李诗中通过描写战云密布下凄清肃杀的塞上风光,抒发了诗人渴望有如郭子仪这样安边卫国的良将再现,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忠贞情怀。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1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重访西湖旧游

(宋)武衍

西风吹晓凤城开,桂子香中信马来。

十载不行湖上路,知它添了几楼台。

西湖感旧

(宋)陈居仁

苏公堤畔采莲船,蘸碧楼台动管弦。

山色湖光宛如昔,心情不似十年前。

1)由诗中的写景内容可知,两位诗人重游西湖的季节不同,《重访西湖旧游》是________季,《西湖感旧》是________季。

2)同是重游西湖,两位诗人的心情却截然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

【答案】 1)秋;夏

2)《重访西湖旧游》中说十年没有在西湖边行走,不知道它添了几座楼台,看出诗人对西湖的变化充满了期待,因而怀着一种喜悦的心情。而《西湖感旧》中说山色湖光依旧和从前一样,自己的心情却不像十年前一样,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景色可以看出西湖景色依然美丽,那么诗人的心情应该不是快乐而是悲伤的。

【解析】【分析】(1西风吹”“桂子香自然是秋天的景象。采莲自然是夏季的活动。

2)分析十载不行湖上路,知它添了几楼台一句,怀着喜悦的心情充满了对西湖的变化的期待。而山色湖光宛如昔,心情不似十年前一句说明诗人当时心中持有的是悲伤的心情。一般诗歌的结尾都是直抒胸臆,从结尾的诗句中即可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秋;夏;

《重访西湖旧游》中说十年没有在西湖边行走,不知道它添了几座楼台,看出诗人对西湖的变化充满了期待,因而怀着一种喜悦的心情。而《西湖感旧》中说山色湖光依旧和从前一样,自己的心情却不像十年前一样,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景色可以看出西湖景色依然美丽,那么诗人的心情应该不是快乐而是悲伤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答题时应注意,分析作者选取了那些意象,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境之间的关系如何等。

13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眉峰聚”“眉眼盈盈处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作答。

2)这首词写了一件什么事?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眉眼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

2)作者送别友人去江东的事情,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表达了作者的愁思和依依惜别之情

【解析】【分析】(1)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眉眼盈盈处: 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盈盈:美好的样子。

2)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题目中的鲍浩然是作者的朋友,浙东是友人要去的地方。这首词分为两片,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下片抒发作者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愿。下片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正面写,点出了别友人的时间:暮春。为又送君归去铺垫。作者有心惜春,然而留不住春天,春天最终不顾作者归至江南。这对作者来说,不能伴春而去的江南又正是春天回归的地方。这两句写得相当愁苦,一个一个,层层递进,作者的情感越来越深。上片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眉眼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

作者送别友人去江东的事情,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表达了作者的愁思和依依惜别之情 .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重点词语的鉴赏能力。考生要注意理解词语的本义之外,还要注意其比喻义、引申义,注意其对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的表达效果。

本题考查考生诗歌理解和鉴赏的能力。考生要仔细阅读诗歌,联系作者的身世、经历、境遇、时代背景等去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1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名词解释:酬和诗,一般为通过答诗的形式,对酬和对象在诗中提到的话题进行相应的关切,或寄托劝勉鼓励之情,或仅是朋友间情趣的表达。宋人洪迈说: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代表诗作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写作背景:嘉祐元年(1056)苏轼与苏辙赴京应试,路过渑池,止于奉闲僧舍。嘉祐六年苏轼赴凤翔签判任,再过渑池,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兄长,后苏轼作诗相和。

怀渑池寄子瞻兄

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请仔细品读上述内容,回答问题。

1)苏轼以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一联答苏辙的“________”,以“________”一句答苏辙的无方骓马但鸣嘶,以可见,所谓酬和必答来意。

2)苏轼在首联里以应似飞鸿踏雪泥答苏辙首联的怕雪泥,结合两诗内容,借助名词解释写作背景,简析苏轼的用意。

【答案】 1)旧宿僧房壁共题;路长人困蹇驴嘶

2)示例1:苏轼把人生看作漫漫征途,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又飞走,追求远大前程,没有地方会是终点。苏轼以此劝解兄弟,虽然踏入仕途,只能任人摆布,方向不定,但因人生无常,更显人生的可贵。

示例2:苏轼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苏轼借此劝勉兄弟,即使独游路上佳味少,但回想往昔艰难,也要珍重当下的每时每事。

示例3:苏轼认为即使面对人生的雪泥也不用怕,可如飞鸿一般上去,以此鼓励兄弟将人生诸事皆可看作偶然与平常,乐观对待,用追求前路来替代怀缅往事,以此来化解忧恼。

【解析】【分析】(1新塔、坏壁对应旧宿、僧房蹇驴嘶对应但鸣嘶

2)写作背景:曾经借宿过的渑池僧舍,如今已经成为一座收藏逝去老僧骨灰的新塔,再次路过渑池的苏轼、苏辙兄弟,再也无法查看曾经在僧舍里的题字了。人生动荡漂泊,总是会让人生出愁绪,可是苏轼在诗作《和子由渑池怀旧》中,却这样劝勉弟弟,同时也抚慰世人。名词解释: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生旅程中的足迹像什么呢?应该就如飞来飞去的鸿鹄,随机停歇,在雪地上留下的泥爪印一样。鸿鹄到处飞,从不确定目的地,落脚点本来就是偶然不确定的事情。人生无常,顺其自然,该来来,该去去,不必牢牢惦记,时时牵挂,便可少些烦恼。苏轼以此劝解兄弟,虽然踏入仕途,只能任人摆布,方向不定,但因人生无常,更显人生的可贵。

故答案为:旧宿僧房壁共题;路长人困蹇驴嘶

示例1:苏轼把人生看作漫漫征途,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又飞走,追求远大前程,没有地方会是终点。苏轼以此劝解兄弟,虽然踏入仕途,只能任人摆布,方向不定,但因人生无常,更显人生的可贵。

示例2:苏轼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苏轼借此劝勉兄弟,即使独游路上佳味少,但回想往昔艰难,也要珍重当下的每时每事。

示例3:苏轼认为即使面对人生的雪泥也不用怕,可如飞鸿一般上去,以此鼓励兄弟将人生诸事皆可看作偶然与平常,乐观对待,用追求前路来替代怀缅往事,以此来化解忧恼。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答题时通过分析诗句中所写的人、事、物理解诗句的内容,然后再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句子诗句答题。

本题考查体会作者心境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这是理解作者感情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然后在此基础上逐句逐词分析诗歌内容,通过体会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1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入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

【注】素:不加装饰的船。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_______的氛围。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答案】 1)清幽恬静

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解析】【分析】(1高鹤”“闲云是闲适、恬静的意象,野山”“秀竹是清净,幽静的意象,对这几个意象综合分析,可知作者用这几个意象营造了闲适、恬静的意境。

2)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感情,诗人非常喜欢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他独自一人一边在西溪泛舟,一边欣赏周围的景色,水边的悠闲的白鹤、两边秀丽清幽的山景、青翠的竹林、天上闲适的白云,这一切都让深深地吸引了诗人,他完全沉浸在这优美的景色之中,不知不觉月亮都出来了,诗人还舍不得离开,因此这首诗的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而王维《竹里馆》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因此这两首诗表达的感情非常相似。

故答案为:清幽恬静;

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点评】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意境的能力。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1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乙】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靖康二年(1127年),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与南渡之际。

1)【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 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答案】 1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2B

【解析】【分析】⑴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紧接着表明她是一个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的富有感情的人,但不幸偏遇着这么一个庸夫俗子的丈夫,因她穿着男装独自去看了一次戏,竟遭丈夫的辱打,不由她不发出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样的浩叹。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寄寓颇深。秋瑾的青衫之泪,绝不是消极的自怨自艾,而是积极的探索和追寻。词中蕴含了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之后的革命起到了思想上的推动作用。

⑵B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有误。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慷慨雄健、掷地有声,一反 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风格。

故答案为:⑴ “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⑵B

【点评】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17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请你在画线诗句中选择一处与色彩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

2)诗歌尾联引用战国时燕昭王设黄金台以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写出边关将士们________的决心。

3是古代文人墨客创作诗文时常用的形象,下列诗句中对于形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荡胸生曾云作者以抒怀,通过描写遥看泰山层层涌起的白云,抒发自己云气涤荡,无比开阔胸襟。

B. “不畏浮云遮望眼作者以喻难,表现作者不畏艰难,勇于变法革新的决心和抱负。

C. “黑云压城城欲摧作者以写情,通过描写黑云,来表达作者因为边关天气恶劣而低落的心情。

D. “白云千载空悠悠作者以咏叹,虚实结合,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答案】 1)示例:燕脂写出战场大块胭脂般鲜红的血迹,展现战斗的激烈与悲壮。凝夜紫写出战士们血染沙场,透过夜雾呈现出一片紫色。展现战斗的悲壮与惨烈。

2)示例:报效朝廷(报效国家)

3C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选择一处与色彩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如首句于上着字,让人感到气氛沉重。而这黑云压城以至压得城欲摧,明显有象征意义。上特加字,自然不会用以象征我军而是象征敌军。敌军压境围城如此凶猛,则我军只有杀出重围,才有生路。甲光向日金鳞开,在色彩和形相上与上句形成强烈对比,明含欣喜、赞美之情,当然是指我军。始而黑云压城,适度围逼,既而黑云崩溃、红日当空,我军将士的金甲在日光下犹如片片金鳞,耀人眼目。就是说己经杀出孤城,击败敌兵。塞上燕脂凝夜紫则从色来烘托。此时战场之上鲜血遍染,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暗紫色,为这个悲壮的画面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以上六句以沉重的色彩:黑、紫两色为基色,点染以紫色、红色,使得诗的意境以低沉的调子映入人们眼帘。用凄厉的角声,喑哑的鼓声,传达一种悲壮的声音进入人们耳膜。声、色互为映衬,使悲剧性的氛围更加强烈、更加动人。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秾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两句写主将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却不用概念化语言,而通过造型、设色、突出主将的外在形象和内心活动。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金于其上以延揽人才,因称此台为黄金台玉龙,唐人用以称剑。 黄金、 白玉, 其质地和色泽, 都为世人所重。,是古代传说中的高贵动物,黄金台,是求贤若渴的象征。诗人选用玉龙黄金台造型设色,创造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诗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便宛然在目。其不惜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以及君主重用贤才的美德,都给读者以强烈而美好的感受。据此理解作答。

3C项赏析错误。黑云压城城欲摧作者通过描写黑云,来表达敌军压境,形势极为严重。

故答案为:示例:燕脂写出战场大块胭脂般鲜红的血迹,展现战斗的激烈与悲壮。凝夜紫写出战士们血染沙场,透过夜雾呈现出一片紫色。展现战斗的悲壮与惨烈;

示例:报效朝廷(报效国家);

⑶C

【点评】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注意通读全文,把握句意,体会运用的写作方法或修辞手法,把握写出的内容,体会抒发的感情。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再结合所给的具体诗句进行辨析。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注释】除夜:除夕。迢(tiáo)递:遥远的样子。三巴: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后亦多泛指四川。羁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羁,寄寓异乡;危,艰危困苦。残雪:残余的积雪。孤烛:一支烛。这里并非实指,而是说在这除夕之夜,孤烛独照,自己更感到成了离家万里的异乡人了。僮仆:未成年的仆人。亲:亲近。岁华:年华。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离乡的遥远和旅途的艰辛,三巴路言路途遥远,万里身表地域艰险。

B. 颔联中,点明了时间为除夕,乱山”“残雪点明了所处的环境,表现了羁旅之苦。

C. 颈联表现了诗人由于长期客居,与亲人骨肉远离,情感渐疏,而与僮仆朝夕相处则越发亲近的无奈现实。

D. 尾联中明日二字紧扣题中的除夜,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堪忍受异乡的漂泊之苦,希望早日结束羁旅生涯的愿望。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核心是一个字,表达了诗人叹羁旅、思故乡念骨肉、感孤独等诸多纷杂的心绪。

B. 颔联写山用一字,写雪用一字,既点明了时令,也写出了诗人纷杂的心态和凄冷的心境。

C. 颈联用笔巧妙,明写僮仆之亲,暗指骨肉疏远,陈述诗人当时处境的寂寞孤独和生活的拮据困窘。

D. 全诗语言朴素,抒情细腻,于平实之处涌动真情,感人至深。

【答案】 1A

2C

【解析】【分析】(1A错误,应是:三巴路表地域艰险;万里身言路途遥远。

2C错误,明写情亲之乐,暗道羁旅之苦,于无字之处发出一片浩叹。

故答案为:⑴A⑵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选择即可;

解答诗词赏析题,我们要正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把握情感的方法有:看诗人定诗风,看诗歌所属的类别,看诗歌标题或关键系,看写作背景。具体要做到:通读全诗,把握大意,理解情感。

19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本词的作者是________(人名) 词中沧州的意思是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诉衷情

B. “当年万里觅封候写出了词人当年远离家乡、壮志报国的情景。

C. “关河梦断何处流露出词人对将要离开军队而产生的遗憾之情。

D. “泪空流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和不甘。

【答案】 1)陆游;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地

2C

【解析】【分析】(1)《诉衷情》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这首词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沧州指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

2C项有误,关河梦断何处的意思是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不平之情。

故答案为:陆游;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地

⑵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和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诗歌,对选项逐项审读,理解辨析,判断正误。

2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公元974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砌:台阶。

1字一语双关,请你写出它在句中的含义。

2)李煜《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请你找出此词中与它由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答案】 1字既指台阶下的落梅多且乱,也指作者此时心乱如麻。

2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运用比喻,将离恨比为春草,借助生命力顽强的春草,生动形象地写出离恨的无边无际和难以消除。

【解析】【分析】 1)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砌下落梅如雪乱的意思是:主人公在阶前伫立良久,梅花如雪片一样纷纷落下。字表面指落梅的纷乱,深层则指主人公愁思的纷乱。

2)结合诗句理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思是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离恨恰如春草意为离别的愁绪正像春天的野草,运用了比喻,把离愁别绪比喻成春草,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愁绪,有异曲同工之妙。 

故答案为:⑴ “字既指台阶下的落梅多且乱,也指作者此时心乱如麻。

⑵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运用比喻,将离恨比为春草,借助生命力顽强的春草,生动形象地写出离恨的无边无际和难以消除。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此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8fa73d250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1.html

《初中九年级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