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_庭中有奇树》教案

发布时间:2021-01-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
【课题】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授课对象】高二学生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 文言文;积累文言语法。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以配合理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培养审 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常用字字义及用法
2 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 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 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图解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练习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语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刘
勰在《文心雕龙》中对《古诗十九首》的评论,经过上节课的了解,大家已经对
《古诗十九首》和《庭中有奇树》有了一定的感知,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更加深入 地探究这首诗歌。
接着,全班诵读《庭中有奇树》。 二、 走进诗歌 (一)温故知新
1. 《古诗十九首》有哪几首诗歌呢?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 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 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
车上东
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 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2. 《庭中有奇树》属于几言诗呢? 五言诗。 (二) 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
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呢?怎么分?
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与后四句描绘了两幅图画。 (三) 诗歌讲解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PPT展示,并配图) 1 小组讨论,找出关键词、关键字 2 释词:
奇树:珍贵的树。奇:不一般。|
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华,同花。滋,繁。
荣:花。木本之花曰荣,草本之花曰华,这里上下句互通。 遗:读作W&,赠送的意思。 所思:思念的人。 3 释句: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4 提问:这四句诗有什么妙处?表达了什么情感呢? (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发言)
奇树”说明了树的不一般,“发华滋”道出树的花枝繁茂,有如此美妙的
树却无人与主人公一同欣赏,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寂寞,感情的没有寄托、没有 慰藉油然而生。独自摘下美丽的花朵,想送给心上人却不知该往哪送, 更显出了 主人公的孤寂之情。作者用几个字,便反衬了主人公寂寞悲凉的心境,勾画出一 幅孤寂折花图。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PPT展示,并配图) 1 小组讨论,找出关键词、关键字 2 释词: 馨香:香气 盈:满 莫:没法 致:送到
别经时:离别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 3 释句: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4 提问:这四句诗有什么妙处?表达了什么情感呢? (小组讨论,再派代表发言)
一个“盈”字,表明了花的香味之浓,如此香郁的花朵本应愉悦地欣赏的,但此 时心上人却在远方,使一切愉悦之情又淡然、惨然,更衬托出悲凉孤寂之情。“此 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深深的思 念之情,描绘出了一幅孤寂赏花图。
(四)品味总结
1. 本诗为什么要以折花写起?有什么样的作用或意义?
这是女子怀念远行情人的诗,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
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 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 使人感到麻木。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而她们情感表 达也非常含蓄、细腻。所以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就总是以季节的转换来引 出下文的情感变化。将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 景生情,寓情 于景,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氛围,引起读者无限的联想。
2、点明全诗主题的是哪一句?在这首诗中有什么作用?

点明全诗主题的是“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 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 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 可是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 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 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 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 格外突出。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 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 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六)作业
1 •查找《古诗十九首》中的其他十八首古诗并阅读,比较其他古诗与本课诗歌
情感表达的异同。
2. 熟练阅读《庭中有奇树》并背诵。
3•认真阅读《庭中有奇树》的翻译,并能在没有辅助资料的情况下自主翻译。 龟虽寿 一、 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 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1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三、 学方法:诵读、赏析 四、 学过程 ( 导入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 弄得汉代文人不 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
真正有感
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 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 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 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 现得慷慨激昂。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 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 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 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 ( 文学常识了解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曹操字孟德,沛国游县(今安徽省亳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 一位颇有作为的政治家。他20岁时举孝廉,除洛阳北部都尉,后迁顿丘令。据
《曹瞒传》云:“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悬门左右各十余枚,有
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任济南相,辖十余县。其时“长吏多阿附贵 戚,赃污狼藉”,曹操到任后立即“奏免其八”,并“禁断淫祀”,使社会风气大 大好转。35岁时被征为典军校尉,次年参加讨伐董卓的斗争。建安元年(
196
迎献帝迁都许昌,受封为大将军兼丞相,开始掌握中央大权。当时全国处于大分 裂局面,各地军阀拥兵自立,互相攻打不停。从这时起他用了整整
11年时间,
逐步消灭了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这首诗即写在他平定乌 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 2)作品简介;
本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复门行》中最后一章。《步出夏门行》用乐府 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 反映。

(三)诗歌赏析 1 多种形式朗读 2 赏析
1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神龟:传说中的一种长寿龟 竟时:终了的时候 腾蛇:传说中的一种能兴云驾雾的蛇
神龟,语出《庄子秋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腾蛇,语出《韩非 ?难》:“腾蛇游雾。
意思是神灵的龟虽然是长寿的动物,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虽能兴云驾雾, 最终也会死亡后化为灰尘。
这两句以神龟和腾蛇为喻,借神龟腾蛇起兴,极言人的寿命有限。 ”这四句的言 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 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 不要虚 度一生。说明作者明知人的寿命终有期限, 而任何英雄也难免要死,但他丝毫不 因此而颓丧。 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骥(j i良马,千里马枥(I i马槽 烈士:这里指有雄心壮志的人
暮年:晚年
意思是千里马老了,伏在马槽里,但它仍旧有驰聘千里的雄心。有雄心壮志的人 虽到晚年,更应该“老当益壮”,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是全诗的核心。诗人写此 诗时已53岁,故以“老骥”自况,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这正如三年后他在《让 县自明本志令》中所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江湖 未静,不可让位”。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3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治之福,可得永年。 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但,只。 养怡,调养身心使之和乐。永,长、久。
意思是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保持长寿。 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是针对一般人的观点说的,曹操曾自称他“性不信天 命”,这句话其实也是对“天命”的否定,说明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 能为力的。下文接着就说“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认为身心修养得法,就可以 延年益寿。但养治之福不是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要有永不停息的理想追求 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这四句呼应 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 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 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这首诗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宝贵的, 所以人们应当不断地发 扬积极进取的朝气建立功业。在结语中,作者还指出事在人为,命运可以改变。 这种积极奋发、老当益壮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3、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的精 神。 《赠从弟》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领会诗歌的情感,透过字面意思体会背后的意思及真实的情感。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诗有关知识
2 有感情的反复朗诵,熟练背诵,积累诗文语句。
3 品味语言,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古诗,熟练背诵,积累诗文语句
难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我们中华名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就随《赠从弟》这首诗来感悟古代诗歌意境
、走进诗人:
宝。今天我们


刘桢(?— 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 桢的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作品流传很少,现仅存十五首
建安七子”之一,刘
三、 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从弟:堂弟。亭亭:咼貌 遭受。凝寒:严寒。
瑟瑟:风声。一何:多么。
四、 教师范读读全诗。
盛:大,凶猛。罹: 五、 自读全诗,感知诗意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与 山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像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 铮铮。三、四两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意思是风声是多么的凶猛,松枝 在风中又是多么的刚劲。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 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的可贵品格。 五、六两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
端正”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 好。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两句的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 严寒的本性。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
六、学习全诗,探究讨论
问题一:诗中的松柏树有什么特点? 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 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
问题二:诗的题目是“赠从弟”,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诗人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 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希望堂弟能 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诗人 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 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 人。
问题三:如果把这首诗赠给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做?
七、 齐读全文
八、 总结全文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 不向残暴弯腰的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 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 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994a0d7ab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0f.html

《《古诗十九首_庭中有奇树》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