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论语》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9-07-30 22:43: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析《论语》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盛宏乾
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05

         要:儒学思想包含着诸多发展观念、和谐观念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社会发展理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中,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学经典对我国的社会生活和治国理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要站在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立场上,积极汲取《论语》思想的精华,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论语》;社会发展;治国理政

        一、仁者爱人的和谐观

        “是《论语》的核心思想。《论语》指出,只有从个人修身到仁本道德(即忠孝信悌礼义廉耻)再到博爱的境界,才能成为真正的仁者仁者爱人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最基本的爱人,二是博爱。只有做到博爱,才能达到爱人者人恒爱之的境界。儒家思想主张仁心爱民,保民而王,最终实现大同社会。不论是孔子古之为政,爱人为大的思想观点,还是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无不体现儒家治国重民、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仁政爱民便是王道的基础,是治国安民的重要法宝,亦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当前,我国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建设工作,和谐观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二十四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其中,友善就体现了,要求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常怀感激之情,無论对不同国家还是不同民族都采取一视同仁,互相尊重的态度。仁者爱人,而爱人的方式是避免一切暴力行为,进行换位思考,采取平和友善的和谐态度。对于和谐社会观念的构建,仁者爱人是一项非常好的选择。只有做到仁者爱人,社会群体中才不会缺少和谐,才能够使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仁者爱人是一个非常宽广的概念,是推己及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博爱众生的主旨。通过建立仁者爱人的社会主义和谐观念,既可以形成不断发展的社会公允道德价值,也有利于促进整体社会人文条件的优化。更为重要的是,仁者爱人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继承并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和需求。

        二、为政以德的行政观

        “为政以德是儒家思想最基本的治国理念,并通过德政来完成整个社会组织结构的优化。《论语》中,对德政的论述有名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从深层次的治国方面来说,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会使社会大众紧紧围绕在自己周围,拥护本阶级的统治,进而同心同德臻于郅治。孔子在这里将德政比喻成北极星,将百姓的依附象征着众星拱之,体现了德政的巨大作用。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孔子提到如果用法制禁令去治理百姓,用法律去约束他们,老百姓只为了不犯法而守法,而不是真正认识到所做行为的错误,这样就会少有是非感、羞耻心。而用道德标准来教化引导百姓,用礼法去统一百姓的言行,那么百姓对于不合理法的行为就会避免,百姓犯的错误少了,国家自然会长治久安。

        “见贤思齐是对为政者道德方面最基本的要求,并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从为政者的角度来说,为政决策必须要遵从德政的标准。从行政学的角度来讲,这就要求执政者建立以德为政的行政观念,并以多种方式来提高行政决策的水平。同时,以德为政还要关注中央集权问题。丁伊莎、刘博逸在《中的治国思想及其现代转换》中指出,从行政决策的角度来看,孔子坚持维护最高决策者的权威,反对越权决策,认为中央决策权的旁落会造成天下混乱,统治者进行决策时,一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因为凭空揣测、绝对肯定、拘泥固执、唯我独尊都是决策的大忌;二要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即信息来源的渠道要多,信息占有量要丰富全面,决策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决策的程序要科学实用,决策的标准要效益最大化;三要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决策者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宏观利益和微观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四要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建立以德为政的行政观念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导需求。

        三、为政以廉的廉政观

        在我国传统的为政观念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认识,如何对待,如何确保,历朝历代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对于,《论语·子路》篇中有这样的记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这是孔子与其弟子子路的言谈,阐明了为政者需要关注的廉洁问题。为政者只有廉洁奉公才会对其周围的事物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为政者做不到廉洁则其周围的人就不会遵从天下为公的道德。对于为政者来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必须要正其身,如果不能自正又何谈去教化世人呢?《论语》中这样的为政观念主要侧重于为政者自身修养水平的提高,己身后方可教化世人。

        “廉耻,立人之大节,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可见,为政以廉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还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的兴衰。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论语》中为政以德的思想属于社会伦理管理的内容,但从行政管理学上来看又带有西方幽暗意识学说的色彩。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为政者对于利益的获得或者交换是其灰色行为的主要表现,是基于内心幽暗意识的对外反应。权力容易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绝对会使人腐化。这种情况下,为政以廉则必须要通过多种保障方案来实现。世界上以儒家思想治国最成功的案例就是新加坡,建立起了高薪养廉”“以德倡廉”“以规固廉的为政模式。这其中,为政者为政以廉观念的塑造起着核心作用。基于以上多方面的考虑,我国建设社会主义行政理论可以借鉴以德为政廉政观的积极内涵,并根据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国情,将其建设为一个体系,构建新型的和谐化的社会主义为政观

        四、正名”“立信的发展观

        《论语》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意思是说,如果处理事情的名分不正,那么说话就缺少足够的底气,不能顺利成章地去做事情,从而导致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不能被宣扬和传播开来,那么国家的法律制度就肯定会存在诸多不妥之处。关于立信的言论,《论语》有这样的论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说人如果没有信用,就如同车子没有木销,将无法立足于社会。对于并不是泛滥式的使用,而是要遵从仁义道德的标准,因此《论语》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意思是說,讲信用必须要符合仁义的原则,只有符合仁义的原则才能够去施行。

        另一方面,人无信不立。没有信义的人无法立足于社会,更无法承担正名的责任。也就是说,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人要承担多方面的责任,而正名立信则是最基础的素质需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正名立信是建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的重要环节,应当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出发。在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正名就是要对社会主义发展的路径、方式、目的及各个层面的具体目标进行设定,使相关工作师出有名立信就是加强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信义程度,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不做违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事情。这其中,构建全社会的诚信工作是重中之重。

        五、结语

        《论语》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经典之作,其中的优秀思想对于当代国家的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半部《论语》治天下更加证实了《论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对于新时代大力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来说,既需要大量引进和利用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也需要充分挖掘和创新自己的文化瑰宝。《论语》中的思想内涵丰富、根基深厚、魅力独特,对治国理政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和指导。只有正确把握和汲取《论语》中的优秀思想,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使我们国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指引下砥砺前行,从幸福走向幸福,从胜利走向胜利!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杨朝明.论语诠解[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13.

        [3]丁伊莎,刘博逸.《论语》中的治国思想及其现代转换[J].行政论坛,20035.

        [4]李健胜.《论语》与现代中国[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党的十九大报告[Z].2017-10-1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9ae0c1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c.html

《浅析《论语》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