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投资陷阱案例

发布时间:2019-09-19 08:05: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信托是一种理财方式,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同时又是一种金融制度,信托银行保险证券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体系信托业务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法律行为,一般涉及到三方面当事人,即投入信用的委托人,受信于人的受托人,以及受益于人的受益人

银行业务人员违规推销销售信托产品

频繁爆发的银行代销理财产品风波持续发酵 ,建设银行再次卷入涉嫌违规销售信托计划风波。

投资者先生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他在中国建设银行天津分行宝坻支行(以下简称“宝坻建行”)被误导买入“建津财富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建津信托计划”),多次展期后仍出现严重亏损,对银行在代销产品过程中未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进行质疑。

    杨先生称,宝坻建行理财经理汤文举为了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向杨先生隐瞒产品存在巨大亏损风险的特征,口头承诺最低收益30%,收取现金50万元后,当时未出具信托合同,直到2012年底该信托计划第三次展期时才拿到信托合同。杨先生认为宝坻建行上述行为涉嫌欺诈。

    对此宝坻建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我们只是代理资金收付,产品风险特征及信托合同签订出具等问题需要咨询天津信托,此外,投资者也并未提供相关证据来证明银行工作人员违规推销理财产品。”

    建津信托计划于20071229开始进入推介期,推介期为一年,受托人为天津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津信托公司”),代理资金收付和销售的银行为宝坻建行。投资者杨先生于当年1224日加入该信托计划。

    直到201210,在数度展期后,杨先生被银行告知该信托计划亏损已达51%

    杨先生在得知亏损并和宝坻支行沟通无果后,已委托律师,向银监会、证监会递交了投诉书。

    客户:被误导买入信托计划

    “我是相信了该信托计划最低收益能达到30%,并且是保本产品才放心购买的”杨先生对记者表示。20071224杨先生在宝坻建行经理财经理汤文举的推荐下,交付50万元现金购买了建津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起点金额为人民币50万元,信托期限为12个月。

    据了解,该产品属于激进型追求高收益的信托产品,主要面向风险承受能力高,有差别需求的银行顶端级客户。

    杨先生向记者透露:“当时自己交付50万现金后,银行并未出示信托合同,只是出具了《中国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代理收款凭证》。”

    更令杨先生不满的是,当时银行以存折未盖章为由,并未立即给予其存折,直到20081229,杨先生才从宝坻支行领回一个存折,作为信托计划产品专用存折(存折上显示的签发日期为2008123)。而存折密码却是在巨亏之后,银行于20121229在杨先生再三要求下被告知的。

银行:尚无证据证明违规推销

    记者获悉,此前也有投资者就该信托计划委托律师向银监会投诉。据当时媒体报道,该信托计划自2007年成立后,数度展期仍亏损30%。投资者代理律师反馈信托公司展期工作不符合程序,同时银行在代销产品过程中未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

    宝坻建行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我们对投资者的亏损也表示痛惜,但是我方只负责代理资金收付,产品风险及合同等问题还应该和天津信托进行沟通。”

    而当记者对投资者所述宝坻建行理财经理汤文举为达推销产品目的,隐瞒风险特征的事宜向上述银行负责人求证时,他表示:“投资者并没有提供相关证据证明他们说的情况确实存在。”

    律师:隐瞒亏损事实涉嫌欺诈

    “我是在201210月份,宝坻建行第三次找到我签展期合同时,才知道自己买的产品是风险产品而不是保本产品。”杨先生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当时银行告知该信托计划已经亏损51%,如果不展期,投资亏损将从浮亏转为实际亏损。

    据悉,建津信托计划分别在200812月、201012月、201212月进行了三次展期。

    从天津信托公司的“公告”看,每次展期都得到了信托持有人大会的表决通过。杨先生称对此不知,自加入该信托计划以来,从未收到过参加持有人大会的通知。

    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远忠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该信托合同虽然约定持有人大会召开前需要公告,但并未约定公告的地点与形式。但是合同的”通知“条款约定了持有人的通讯地址。那么,作为持有人理应会认为持有人大会通知应当发送到约定的通讯地址。在通知未送达的情况下,即便天津信托公司召开了所谓持有人大会,都会应为程序不合法而导致持有人大会无效,其持有人大会决议也属无效,天津信托已涉嫌在产品展期问题上违规操作。”

    张远忠认为:“宝坻建行向杨先生销售天津信托公司信托计划的行为属于‘理财顾问服务’, 隐瞒本信托计划亏损的事实,欺骗杨先生导致其作出错误的决定,数次‘同意展期’违背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规定。”

瑞银:2014上半年中国信托违约630亿元

瑞银于72发布2014年经济展望,鉴于中国经济受房地产相关行业的拖累,该机构将中国全年经济增速由年初的7.7%,下调至7.3%。瑞银北亚太区首席投资总监浦永灏表示,中国房地产业今年面临34万亿元的信托产品到期,上半年已违约630亿元,下半年违约将继续蔓延。

与诸多中资机构的看法相比,瑞银对中国经济前景略显悲观。浦永灏认为,中国经济下行风险仍然很大,不敢太乐观,房地产是最大的风险所在。而中国房地产面对的都是结构性风险,包括今年大规模信托到期,监管机构加强影子银行的治理,以及房地产业去产能。

据瑞银不完全统计,中国上半年信托违约总额约630亿元,今年全年有约34万亿元的信托产品到期,其中约600亿元投向的是房地产。“下半年违约将继续,违约的行业将从房地产业延伸至机械、有色金属、互联网金融等板块,涉及的地域将向全国扩张。” 浦永灏说。

按照过往经验,房地产贡献着中国经济增速的一个百分点,若加上房地产上下游产业,贡献可达两个百分点。

“中国政府会担心房地产拖累经济,所以明年会加大改革力度,可能推出的政策包括淘汰落后产能,让信托违约潮暴露出来,但相关的改革一定会对经济有负面影响。但只要不出现硬着陆,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浦永灏说。

参照国际惯例,一个国家的房地产业要调整通常需要7年时间。浦永灏预计,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进入长期的调整阶段,一二线城市房价高,三四线城市库存高,调整至少需要34年,好在中国房地产的杠杆不高,但中国目前还面临老龄化问题,这对房地产的负面影响很大。

新年伊始,资本市场频频爆发信用事件。昨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近日因为“诚至金开1号”违约的中诚信托,再次在“诚至金开2号”上受困。据悉,该产品2013年也未能足额缴纳预期净收益。

2014年开年,“诚至金开1号”事件、同捷科技私募债事件、华锐风电公司债事件,在信托领域和债券市场连续发生多起信用事件。业内人士认为,2014年或成为违约事件集中爆发的一年,而“重灾区”可能就在非标领域。

  违约警报三弹连发

  根据媒体报道,去年1220日,中诚信托向“诚至金开1号”的投资者公告,无法按照预期值兑付当期收益。由于产品即将于2014131到期,规模达30亿元,加上所投资的煤企实际控制人因民间借贷出事被警方控制,最终能否兑付不容乐观。而发行方中诚信托仅承担通道角色,并不愿意承担兑付责任,该产品或成为信托业打破“刚性兑付”的第一弹。

记者发现,这可能仅仅是风险暴露的冰山一角。同属中诚信托、成立规模达到13亿元的“诚至金开2号”也出现了类似的困境。同一天,中诚信托宣布,2号产品不能按10.5%的年化预期收益率兑付当期信托净收益总额,其信托专户内余额仅剩约6722万元。资料显示,该产品将于20147月到期。

  不过,相比之下,2号的兑付风险不如1号大。中诚信托称,目前2号所投资的新北方公司下属煤矿正处于二次整合中,且已与某国有煤炭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有望于二次整合完成后一并支付欠付资金。

  2014年仅仅过去半月,金融体系的信用事件已经暴露多起。除了信托领域,债券市场上也险象环生。

  13,发行了“上海杨浦中小企业2011年第一期集合票据(121到期)”的同捷科技称,由于现金流较为紧张,短期偿债压力较大,无法按期将本金和利息存入偿债专户。根据规定,此事或导致同捷科技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12同捷01违约,进而成为第一只违约的中小企业私募债。113,华锐风电公告,因公司其它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的行为,已被立案调查,且201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数额将超过2013年前三季度亏损数额,根据规定,价值30亿的两只债券“11华锐01和“11华锐02债可能被暂停上市。

  违约高峰会否来临

  2014年注定并不太平。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经济危机带来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三者交织,或让今年成为信用事件集中爆发的一年。

  在信托领域,2014年是信托产品集中兑付的一年。永益信托的数据显示,共计有8547个信托产品将到期,总规模达到12733.06亿元。“前两年信托大量做通道业务,只顾赚通道费,对很多项目的尽职调查做得不细。”一位信托人士表示,“这次中诚信托事件就是典型事例,可能是他们之前太相信工行的授信体系,尽调没有认真做。”

  大量融资类信托计划的抵押以房地产和土地为主,均面临不可知的房市和地价。对于2010年后大量成立的能源类产品而言,则面临着行业危机。2013年底的吉林信托深陷联盛集团事件,诚至金开1号、2号产品均是由于投资煤炭企业所致。在煤炭价格下行、煤炭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煤炭企业的现金流收缩严重,风险大大增加。能源行业的衰变不仅体现在信托领域,也体现在债券市场。2013年光伏行业的“赛维债”、“超日债”危机,虽然最终兑付,但是险象环生。2014年的华锐债则开启了新一轮能源债的危机。

  “经济下滑、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利率高企,高负债企业现在非常难受。”北京一位基金经理悲观地说,“现在债市数不出什么好的行业了。能源、电力、纺织等传统行业不行,百货零售业受电商冲击,实体经济中比较看好的旅游业净资产也不够好。”

  业内人士认为,相比于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信用风险虽然不是最大的风险,可一旦泛滥,会放大流动性风险。

  非标领域或率先爆发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政策因素也是导致今年违约事件爆发的一个助力。“如果不出现一些违约事件,风险收益不匹配的现象将重现。”某保险系基金公司的债基经理表示,“存量资金将依然不注重风险,中央‘盘活存量资金’的目标也就没法实现。”不过,该债基经理认为,管理层仅会允许一些小型的违约事件爆发。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由于担保和兜底,大部分信用事件将形成“隐形违约”,而明面上的违约事件或率先出现在非标领域。因为这类产品个体性强,影响面相对较窄,而像债券这样的品种同质性强,持有人结构中普通大众更多,一旦违约容易引起整个债市的恐慌,形成流动性事件。

  预感到危机的信托行业已经在“转型”。多家信托正在向主动管理型转变,减少通道业务。一位信托经理表示,从中诚信托事件可看出,通道业务并不能降低风险,也不受政策支持,不值得发展。值得关注的是,信托公司减少的通道业务正在被基金子公司“捡起来”。

  而债券投资机构则在减少仓位,降低久期。“天阴要收衣”,一位债基经理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9cab3d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ec.html

《信托投资陷阱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