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韩眼中的朝鲜导弹技术实力,到底有多强?

发布时间:2016-02-28 16:36: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美韩眼中的朝鲜导弹技术实力,到底有多强?

尽管距离朝鲜宣布成功发射“光明星4号”地球观测卫星已经过去近半个月的时间,美韩等国反复强调朝鲜不是用运载火箭发射卫星,而是借机测试远程乃至洲际弹道导弹技术,即便是美国官方承认探测到朝鲜卫星的运行轨迹后,仍坚称这次卫星发射是“事实性导弹发射”。

无论“火箭发射”还是“导弹试验”,都离不开弹道导弹技术。朝鲜的导弹技术究竟如何?这类发射又能对朝鲜导弹事业起到什么推动作用呢?

1用弹道导弹技术“放卫星”?

作为本次事件的“源头问题”,“2·7发射”留给世人的最大疑团是朝鲜究竟发射的火箭还是导弹?事实上,朝鲜说的运载火箭,美日韩坚称的“远程弹道导弹”,其实都是同一种飞行器,只是不同的称谓以及不同的政治动机。

换句话说,当今各国航天火箭发射活动,几乎不可能抛弃弹道飞行器技术,因此朝鲜不顾国际社会反对坚持“放卫星”,理论上对强化自身导弹技术是有帮助的。

美国空军战略司令部称,朝鲜在27日发射的“事实性远程弹道导弹”与该国在201212月发射的“银河3号”火箭(西方情报机构称是“大浦洞2号”远程弹道导弹)为同一型号。

韩国国防部也持相同看法,称“大浦洞2号”导弹得到改进,射程从2012年的“1万公里左右”提高到“最大1.3万公里”。而且为了防止机密外泄,“导弹”第一级助推段分离时发生爆炸,以阻止韩国军方在公海上实施打捞。

但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库克表示,“此次(朝鲜发射活动)没有什么让我们吃惊的东西。目前看来,和上次(20121212日发射)没有明显不同”,并表示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2韩美大致掌握朝鲜火箭设计能力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主办的“北纬38度”网站介绍,20121212日朝鲜发射“银河3号”运载火箭时,韩国海军“宙斯盾”驱逐舰“世宗大王”号跟踪到一级火箭助推器的坠落过程,记录了多个残骸坠落位置。几天后,韩国深潜救援舰“清海镇”号在黄海打捞出火箭残骸,韩国随即组建由42名专家组成的调查团,美国也派出了专家参与研究。

通过残骸逆向分析,韩美专家大致掌握了朝鲜大推力火箭设计能力。例如由于已确认氧化剂燃料桶的大小,可通过火箭燃烧时间等数据推测发动机推力等。另外,通过燃料桶有望确定朝鲜远程火箭的外壳材质和强度,以及一级火箭中四台发动机耐高温的发动机合金技术。从燃料储箱的焊接水平,可以判断朝鲜大直径火箭的加工能力,甚至使用的加工设备,以及相应的导弹战备储存时间等,从而可以推断出朝鲜导弹服役状态和快速反应能力。

据悉,从打捞上来的燃料箱看,朝鲜火箭表面使用了高强度铝,但铝镁合金使用量有限,这表明其合金生产能力不高,耐燃料腐蚀能力有限,因此相应的火箭和导弹的待机发射时间非常有限。很显然,对于最近这次发射,韩美军方也没有改变上述看法。

按照韩美学者的普遍看法,此次朝鲜“导弹”极有可能沿用“银河3号”的氧化剂(红烟硝酸)和燃烧剂(煤油及肼类燃料)。燃烧剂中的煤油属于轻质石油产品,化学性质安定,不自燃,只有在高温下才能与强氧化剂起化学反应和燃烧,具有能量较高、毒性小,安全、经济性好,易贮存处理的优点。

与燃烧剂相比,韩美情报机关更为关心的是朝鲜火箭采用红烟硝酸作为氧化剂的举动。因为红烟硝酸制造有一定难度,因此多用于导弹武器,像美苏早年基于弹道导弹来发展运载火箭,因此初期的运载火箭也拿红烟硝酸作为氧化剂,但因价格昂贵、污染大、商业价值不高,很快被便宜但难被贮存的液氧取代,可是朝鲜偏偏拿成本高昂的红烟硝酸作为火箭氧化剂,这成为西方指责朝鲜“航天发射动机不纯”的重要把柄。

韩国技术专家就声称:“一般情况下,运载火箭发射会使用液氧作为氧化剂,但把可长时间在常温下保管的红烟硝酸用作氧化剂,表明北韩(朝鲜)的‘银河’火箭就是洲际弹道导弹。”

3短期难破弹道导弹技术瓶颈

虽然运载火箭和弹道导弹的诸多技术原理相通,但两者毕竟不是一回事。简单来说,航天运载火箭是往天上打,弹道导弹是往地上打的。要发展弹道导弹,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要解决弹头设计问题,另一个是要解决弹头再入大气层问题。

朝鲜迄今已进行四次核试验,但其核弹头仍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小型化问题远未解决。考虑到国际压力和自身核材料储备有限,朝鲜核试验次数只会比导弹试验更少,因此核武器小型化的技术进步较为困难,况且朝鲜不具备计算机模拟核试爆的水平,因此这一瓶颈短期内无法突破。

另一个困难就是解决弹头再入大气层的问题。

弹道导弹弹头在再入大气层时,速度通常达到4300/秒至7300/秒,由于受到气动力和气动加热作用,其表面温度达数千摄氏度,触点处可达8000摄氏度到10000摄氏度而形成“热障”。这么高的温度,不要说用普通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弹头壳体难以承受,即使弹头壳体上再敷一层耐高温烧蚀的保护层,也难免被熔化。

并且在弹头再入时,还会遇到横向过载、滚动共振及粒子云侵蚀等问题,轻则使弹头偏离轨道,重则使弹头解体。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美国“大力神”洲际导弹弹头的头几次飞行试验都失败了,“民兵3”导弹采用的MK12弹头在前两次再入飞行试验穿越大气层时都被烧毁。很显然,导弹射程越远,再入速度越大,需要解决的再入技术问题也就越多、越复杂。

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必须通过大量的试验。军事大国很多试验都是通过高温高速风洞进行的,风洞小了还不行,必须建大尺寸的。

俄罗斯有专门用于弹道导弹弹头再入段试验的11大型风洞,试验的时候最高速度能达到10马赫(1马赫即1倍音速),温度能达到几千摄氏度。这个风洞一旦开始工作,需要全市停电才能供应它的耗电量。

这种风洞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才有,朝鲜目前肯定不具备建造这种风洞的能力,只能通过实弹打靶试验。但其国土狭小,要进行远程或洲际导弹发射试验,很容易出问题。总之,这需要一个漫长的实验过程。

韩国国家情报院指出,朝鲜在1998年发射“大浦洞1号”导弹时就初步掌握了多级火箭分离技术,但在火箭(导弹)导航操纵、控制软件等方面仍存在短板,这也是为什么每次朝鲜火箭发射后,外界都未得到它所搭载的卫星入轨的后续新闻。

4朝鲜KN-08导弹引美军方关注

前美国海军中心(CAN)国际关系局长柯恩·高斯曾在接受“美国之音”记者采访时称,朝鲜已掌握生产射程5500公里以上的远程甚至洲际弹道导弹(ICBM)技术,原因是朝鲜在2009年成功发射了可飞行6700公里以上的“银河2号”火箭。

由于航天火箭涉及多级火箭安装、箭体分离、制导控制等高度复杂的技术,因此朝鲜可能借助“和平利用太空”的机会,无形中提升自己的洲际导弹开发能力。高斯将其称之为“航天先军路线”。

就在上周,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了一份题为《朝鲜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的报告。报告称,“朝鲜已推出了六个KN-08洲际弹道导弹的移动式发射台。朝鲜如若真的已经顺利开发被称为‘火星13号’的KN-08,将会具有可打击相当一部分美国本土的能力”。

不过报告指出,洲际弹道导弹是极为复杂的系统,需要进行多次飞行试验以找出并纠正设计或制造缺陷。没有经过飞行试验,KN-08目前作为一种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将会很低。

美军指挥官们一再对KN-08导弹表示严重关切。他们称,这种导弹更难监视,因为它能从移动式发射架上发射。虽然朝鲜不曾试射过KN-08移动式洲际弹道导弹,但估计最大射程可达1万公里以上。不过韩国军方评价认为,朝鲜尚未进行再入大气层试验,因此还尚未制成洲际弹道导弹。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9d153e743323968011c92fb.html

《美韩眼中的朝鲜导弹技术实力,到底有多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