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虞大明名师课堂实及点评录

发布时间:2020-01-21 09:31: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珍珠鸟

——虞大明名师课堂实录

整理者:江山市石门小学 朱红凤

师生问好,上课开始。

师:同学们现在是五年级了,应该读过许许多多的书,对不对?

生:对。

师:请看屏幕,这本书你读过吗?

师:这本书叫――

生:生活。

师:读过吗?

生:读过。

师:应该读过。我认为自打你们懂事儿开始就已经在读生活之书了,只不过呢,我们现在还小,还称不上善读,因为我们还是五年级的小学生,我们还在学习读好这本书的本领,在我的印象当中,但凡作家都是善读生活之书的,比如说,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许地山,有一次他们一家在后院的空地上种下了花生,收获的时候,全家人一边尝花生,一边议花生,认为花生的优点很多,最突出的是朴实,毫无炫耀之情,这一段生活许地山读懂了。于是他写下了这样的话来提醒自己,勉励自己,一起读:

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比如说,美国作家伊尔莎·斯奇培莉,有一次她准备举行大型时装展,衣服还没缝好的时候,缝纫姑娘忽然跑光,这可怎么办呢?

生:她灵机一动,举办了一次非成衣时装展,没想到大获成功。

一起读

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师:什么叫“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我们又不去广场,言下之意是什么?你说

生:她说的广场不一定是广场,可能是通往成功的一条路。

师:对了,广场指代的是成功,指代的是胜利,“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言下之意就是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通往胜利的路不止一条,跟同学们平常经常念叨的一句话意思差不多,“条条大路――”

生:通罗马。

师:再比如说现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他的生活当中,曾经有一段时光,是与珍珠鸟相依相伴的,而且这一段生活他读懂了,还用勤奋的笔把它记录了下来。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一起读课题――

生:珍珠鸟。

【设计意图:人教版教材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的。《珍珠鸟》一文是该单元的末篇。因此,教学时从单元导读提示入手,回顾前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作家善读之后的人生感悟,旨在引领孩子关注生活之书,从而走上善读生活之书的美好旅程。】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今天大老师和大家一起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凭借“快速浏览”,抓住主要问题进行大略地学习。请问,什么叫做“快速浏览”?

生:一目十行。

师:那就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

(过了一会儿)

师:冯骥才由此感悟到――

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件展示)

师:好,把这个句子出现在大屏幕上,我们一起读:

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可不可以认为这是这篇文章中最重要的一个句子?

生:可以。

师:这样的句子我们一般叫它――

生:中心句。

师:那么针对这个中心句提出的问题是不是主要问题?

生:是。

师:谁能针对这个句子提出主要问题。或者说提出你想了解的问题。

生:为什么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你很会提问题。这是提问题最简单的方式,任何一个问题只要加上一个什么词就可以了?

生:“为什么”

师:是,就能很好地提出来了。你叫什么名字?

生:马承烨

师:好,我们把这个问题命名为“马承烨问题”。好,来。

生:信赖创造出了什么美好的境界?

师:诶,她想了解的是这个美好的境界是什么?你叫什么名字?

生:傅懿涵。

师:傅懿涵,把这个问题命名为“傅懿涵问题”。要解决“马承烨问题”,咱们首先得解决“傅懿涵问题”,那我们先把“傅懿涵”解决了,好不好?

生笑:好。

师:好不好?

生:好。

师:请你快速浏览全文,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描绘的画面是最最美好的?请找到这个自然段,在这个自然段旁边作上记号。

生找。

师:找到了吗?哪个自然段?

生:111213

师:到底哪个自然段?

生:13

师:13,老师把这个自然段呈现在屏幕上,咱们说话要有理有据,你们凭什么认为这个自然段所刻画的画面是最最美好的?有依据吗?

师:你很积极,不错。有依据吗?你说。

生:因为课文中写道: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说明作者很爱珍珠鸟,不想让它飞走。

师:为什么这个自然段所描绘的画面是最最美好的?要想回答这个问题,你必须得联系前文。谁明白了?

生:因为前文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

师:而现在

生:而现在这只珍珠鸟居然趴在他的肩头上睡着了。

师:这是多么

生:不可思议的事情。

师:你看看,她这样一回答,是不是非常明白了。所以,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经常要瞻前顾后,冯骥才在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告诉读者珍珠鸟原本是一种

生:怕人的鸟

师:胆小的鸟,而如此怕人的鸟、胆小的鸟,居然在人的肩头睡熟了,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这是多么

生:不可思议的境界。

师:这段文字当中有两个词直接道明是这是出人意料的,拿着笔圈一圈,一个是――,一个是――,表示出乎意料,一个是

生:居然

师:一个是

生:竟

师:在写作的时候,如果能用上这两个词,一般说来,能非常好地表达出这种出人意料的味道,想学习一下吗?

生:想。

师:冯骥才给我们预留了机会,请看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话:我轻轻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这两句话中,没有“居然”,也没有“竟”,对不对?能填补进去吗?拿出笔,在这个自然段当中,把“居然”和“竟”添加进去。

生练习。

师:会不会?

生:会。

师:交流一下答案。你怎么添加的?

生:我轻轻一抬肩,它居然没醒,睡得好熟,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师:可以吗?

生:可以。

师:他先用居然,再用竟。能高的个吗?也可以。我们一起试试看。“我轻轻一抬肩”,预备起,

生:“我轻轻一抬肩,它竟没醒,睡得好熟!居然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师: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你看,添加进了这两个词,这种出人意料的味道就更加深厚了。如此美好的、出人意料的画面,令冯骥才笔尖一动,流泻下这样的感受,再读:

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教学应当遵循整体概览,局部精读的原则。从文章的点睛之笔入手,去读文章,是一种好方法。因为这样的阅读有利于让孩子从整篇文章入手,迅速聚焦锁定重点内容,从而保障孩子们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立足重点,细细咀嚼,真正实现有所获,有所得。】

师:刚才,哪个问题已经解决了?

生:傅懿涵问题。

师:傅懿涵已经解决了,是吗?

生:是。

师:这个美好的境界指的是什么?就是珍珠鸟在人的肩头睡着了。解决了没有?

生:解决了。

师:那接下来可以来解决谁了?

生:马承烨

师:为什么这个美好的境界是由信赖创造出来的?是不是这个问题?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一般来说,预习过课文,都会有自己的收获,通过预习,你们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能不能先谈出来,大家交流交流,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是怎么认识的?为什么这个美好的境界是由信赖创造出来的?你说。

生:是因为我在前文中看到,珍珠鸟在冯骥才家很调皮,而冯骥才却没有责怪它的意思,我觉得这是由信赖造成的,

师:冯骥才没有责怪珍珠鸟,所以珍珠鸟就

生:就对他产生了信赖

师:信赖冯骥才,于是乎,他们俩之间就创造出了美好的境界。这是她的观点,有不同的吗?

生:因为作者对珍珠鸟十分关爱、宠爱,然后珍珠鸟就对作者很信赖。

师:她的观点是人对鸟非常关爱,于是人对鸟就非常信赖。所以人与鸟之间创造出了美好的境界。还有不同的观点吗?

生:我认为作者爱珍珠鸟,不去伤害它,所以珍珠鸟就特别信赖他。

师:你的观点是人对鸟非常喜爱,鸟对人非常信赖,于是,他们俩之间创造出了美好的境界。这里有三种观点,其实这三种观点应该差不了多少,只不过她们各自用的词语不同,那么,到底哪一种观点更准确?这就是今天我们这堂课一个重要的学习任务,我和你们合作,来一起解决――

生:马承烨问题。

师:马承烨问题,好,你们觉得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得关注课文的哪两部分内容,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关注。你说。

生:我觉得应该关注第8段和第10段,因为这两段说明了珍珠鸟先在笼子四周活动,后来见那个作者不去赶它,渐渐大胆起来,后来它就对作者彻底信赖。

师:这篇文章写的是人和鸟之间发生的事情,对不对?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文中描写人的句子,这是一块内容,另一块呢,是描写鸟的句子,只有关注了这两部分内容,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不对?现在把笔拿起来,请你用括号括出文中冯骥才怎么对待珍珠鸟的句子,用横线划出珍珠鸟有什么反应的句子,比比看,谁一目十行浏览的水平高,谁划找句子的速度快。

生划。

师:我们用笔去划一划,其实就是加深了对这些句子的印象,才能比较好地解决马承烨问题。浏览速度比较快的学生已经浏览到了第70页了。这么多,很多啊,既然那么多,我们就不一句一句来说了,那样比较费事,虞老师课前也进行了画线,我用大屏幕的方式呈现出来,大家看,我找到的描写冯骥才怎么对待珍珠鸟的句子大概有这样8处,有的很长,有的很短,但是我认为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这些句子无论长短都在向我们透露一些信息,你能不能快速浏览一下这些句子,你能读出什么信息。

透过这些文字你能读出什么信息?你说

生:透过这些文字我能读出作者对珍珠鸟的喜欢和关爱。

师:你用了两个词,一个是喜爱,一个是关爱,让你挑选一个你会挑哪一个?

生:关爱。

师:有水平。因为关爱比喜爱要准确,到目前为止,这个关爱已经不错了,还有别的词吗?你来。

生:作者对珍珠鸟的爱已经过了溺爱。

师:溺爱?这个词不如关爱好。你来。

生:宠爱。

师:宠爱。还不如关爱。到目前为止还是关爱好。我给每一个孩子一个机会,如果你给出的这个词,超不过关爱,那虞老师板书上就写这个词:关爱,好不好?再给你们一次机会。读出冯骥才对珍珠鸟的关爱,这是目前为止最好的。你。

生:亲爱。

师:亲爱?怎么样?这句子不通:读出了冯骥才对珍珠鸟的亲爱?呵呵

生笑。

师:好,那我们就用关爱。你想说什么?

生:我想说珍爱。

师:那还不如关爱。已经非常不错了,这8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冯骥才对珍珠鸟的关爱,如果让虞老师来选一个词,我会选呵――

生:护

师:但现在想来,还是“关爱”好,所以我就毫不犹豫地写了“关爱”。我们再来看,珍珠鸟有什么反应的句子,大概也有这样的8处,有点多了,你们画的也跟我差不多,也就是这些句子。这些句子当中你能读出什么信息?

他反应最快,你来。

生:我觉得是珍珠鸟的话从陌生到熟悉。

师:你读出来的是珍珠鸟的变化,你们读出来没有?

生:读出来了。

师:要把变化表达得比较清楚。老师建议大家用上一个词:越来越,试试看。你从这8句当中读出了珍珠鸟什么越来越怎么样,你来。

生:我读出了珍珠鸟对作者越来越信赖的样子。

师:读出了的举手?还能读出什么来?你来。

生:多从中读出了由于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珍珠鸟越来越大胆了。

师:珍珠鸟的胆子越来越大了,读出来的举手。还能读出什么来?

生:从这几句话中,感受到珍珠鸟越来越……越来越……

师:有点缺氧啊。从这几句话中读出来珍珠鸟和冯骥才越来越亲近了,珍珠鸟和冯骥才之间的距离越来越

生:短

师:短了,越来越近了,到这会儿有没有距离了,没有了,那要怎么说?三个字怎么说?零距离。到最后零距离,好,我们把一个词写上去,这8个句子让我们感受到珍珠鸟对冯骥才越来越――。

生:信赖了

师:信赖了。课文中可不是像虞老师那样的,先集中写冯骥才,再集中写珍珠鸟,不是这样的吧?它是交叉地在一起写,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不着急啊,我们来一次非常非常有意思的对话,相信对完话以后,你们就明白了,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对话时候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我觉得不够有水平,这不是我们轻小的五1班应该有的水平,不能照本宣科,要学会灵活机动地应对,如果你们能根据大明老师所作出的变化,而灵活机动地应对,那你们就是一个随机应变能力特别强的人,强不强?

生:强。

师:强的啊,好,那试试看,做好对话准备,眼睛盯着屏幕,我是冯骥才。

生:我是珍珠鸟。

师:愿意吗?

生:愿意。

师:希望你们在对话的时候,表现出珍珠鸟的朝气蓬勃,那种活泼可爱,好不好?

生:好。

师:我是冯骥才。

生:我是珍珠鸟。

师:记住自己的角色。我是冯骥才。

生:我是珍珠鸟。

师:对话开始。我把你们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你们身上,

生:我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师:已经非常自觉地把“它们”改成“我们”的举手,非常机灵,这就是随机应变。因为你们就是――

生:珍珠鸟

师:小小的建议就是――你们还可以对得更快一点,这样你们就是更有朝气、更有活力。好,接着来。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

生:我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你。

师:瞅谁?

生:你。

师:啊,记住,瞅我啊。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你们。

生:起先,我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的来回摇动。

师:非常不错,接下来,我不管你们,

生:这样久了,打开窗子,我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渐渐我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我先是离你较远(生有点乱)

师:这句有点拗口,再来,“我”,起

生:我先是离你较远,

师:我不去伤害你们,

生:我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你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

师:我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生:我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师: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你们这些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生:我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你颤动的笔尖。

师:我用手抚一抚你们那细腻的绒毛,

生:我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师:我是冯骥才,

生:我是珍珠鸟,

师:我是这样的冯骥才,

生:我是这样的珍珠鸟,

师:我就是这样关心你们的冯骥才,

生:我就是这样信赖你的珍珠鸟,

师:我知道只有我付出对你们的关爱,

生:我们才会信赖你,

师:这个句子很重要,我们再来一遍:我知道只有我付出对你们的关爱,

生:我们才会信赖你,

师:谁是不是迎刃而解了,马承烨是不是迎刃而解了,刚才我们这个对话其实就是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什么美好的境界是由信赖创造出来的?现在我们是不是明白了?现在咱们一起用线条把它连起来。冯骥才代表的是人,珍珠鸟代表的是鸟,线连起来,只有人关爱鸟,鸟才会信赖人。人、鸟之间才会创造出

生:美好的境界

师:美好的境界。(板书:美好)如果你对这句话理解得还不够深刻的话,我们可以继续来对话,愿意这样的对话吗?

生:愿意

师:很有意思,是吧?

生:嗯。

师:还想做。

生:嗯。

师:这可是你们说的啊,

生:嗯。

师:待会可别怨我啊。因为接下来你们依然是珍珠鸟,我已经不是冯骥才了,

生:啊?

师:我只不过是一个养鸟人,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接下来你们要遭罪了,愿意吗?

生:愿意。

师:开始。我从第二句开始。我经常扒开叶蔓瞧你们。

生:我们――

师:哎,不急于对话,你能面对的,请举手。我把话筒凑到你嘴边。

生:我们不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

师:就是感觉到不安全,还可以――不参考文中的句子,自由应对啊。我经常扒开叶蔓,我瞧你――

生:我们传出来的声音也就不那么悦耳。

师:我经常扒开叶蔓,我瞧你――

生:我们也就一点点害怕,退缩了,

师:他渐渐地害怕退缩了,缩在笼子一角,啊,再来,第三句,我经常掀开叶片往里看,特别是添食加水时也不瞪大好奇的眼睛,我去惊动你们。

生:我们便渐渐有了逃跑的念头,

师:他连逃的念头都有了,

生:我们饭也吃不下,睡也睡不好,

师:身体就一天天地消瘦了,啊,我看看,我再惊动谁,我惊动你,

生:我便不传出那悦耳的,我便付出骂人的声音。

众笑。

师:骂人啊?

生:我便质问你:为什么要经常扒开叶蔓瞧我们,为什么要惊动我们?

师:就是为什么要打扰你?你搞得很郁闷,饭也吃不下,

生:饭也吃不下,

师:水也――

生:水也喝不下,

师:觉也――

生:叫也不叫了,

众笑。

师:我叫你睡不着觉。行,啊,本来他能传出悦耳的声音,现在他连悦耳的声音藏起来,叫也不叫了。接下来看,有一天,我发现,你们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的来回摇动,我就拿着鸡毛掸子追打,我拿着鸡毛掸子我追打你,

生:我吓得半死,四处逃窜,

师:吓得半死,你看,我拿鸡毛掸子,我,我追打你

生:我都快想离家出走了。

师:我拿着鸡毛掸子我追打你,

生:我甚至把你打水的盆子踢翻,把你进食的盆子扣在你的脸上,

师:合理吗?

生:合理。

师:因为珍珠鸟原本是一种怕人的鸟,想起来也合理,好,来,

生:我很想逃出去,但窗子没开,我只好在窗子上乱撞,

师:哎,你看,她在窗户上乱撞,一心想逃出去。我想会有比较多的珍珠鸟“唧”的一声就飞回到笼子里,缩在笼子的一角瑟瑟发抖,不是因为天气冷,而是――

生:害怕

师:心里害怕、紧张。有一次,我发现屋子里空气挺闷的,我就悄悄地打开了半扇窗,我打开半扇窗(生高举),这个时候如果你们不举手,没举手的珍珠鸟,我估计是被我刚才粗鲁的举动吓傻了,举手的珍珠鸟,你们心里想的事情,我知道,一个字――

生:逃

师:从哪儿逃?

生:窗户上

师:举手的珍珠鸟都是熟知兵法的珍珠鸟,因为兵法里有这样一句话,叫――: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你看,如果我这样对待你们,你们跟我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近吗?

生:不会。

师:你们会越来越信赖我吗?

生:不会。

师:你们会落在我的肩头吗?

生:不会。

师:所以说,只有人(指板书)

生:关爱鸟,

师:鸟才会

生:信赖人

师:人、鸟之间才会创造出

生:美好的境界

师:这个是不是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生:对。

【设计意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并非深奥之句。因此,如果泛泛而谈,一定索然无味,也不能让孩子心有所感,情有所动。凭借快速浏览,让孩子划找描写冯骥才和珍珠鸟举动的句子,再借助一正一反两次师生合作的情境对话,一定会让孩子真正感悟、铭刻这句至理名言。再者,在洋洋洒洒千余字的长文章里,孩子们若能按要求快速找到相关句子,这也是善读的有力表现。】

师:所以,我们得感谢冯骥才,正是因为他的仔细观察,和细腻的描写,让我们收获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应该向冯骥才学习吧,我们用实际行动向他学习,请看――,这是冯骥才描写珍珠鸟的几个句子,

请你快速浏览,在写法上你觉得什么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生:在第5句,“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我觉得“抚”这个词用得很传神,

师:“抚”这个动作可以表达冯骥才对珍珠鸟的这种关爱。还有吗?

生:也在第5段,就是“索性”这个词,我觉得珍珠鸟完全放松了,

师:你觉得“索性”这个词用得特别准确。你说呢?

生:我觉得我们要学习冯骥才这些句子里的描写动作的这些词,

师:发现没有?

生:发现了。

师:冯骥才主要是抓住了珍珠鸟的动作进行刻画的,通过对这些动作进行刻画,所以我们就会觉得珍珠鸟就是一种什么样的鸟?里面有很多动作:撞啊,逃啊,落啊,挨近啊,蹦来跳去啊,你觉得珍珠鸟有什么特点?

生:好动。

师:好动。活泼,调皮,是不是?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你说。

生:我觉得它用事情发展顺序写得很好。

师:就是写得很有条理。起先怎么样,后来怎么样,是不是很有条理?嗯,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第2处句子当中,有没有发现,用了什么?

生:排比。

师:连用了三个

生:一会儿

师:刻画出了这是一只怎么样的珍珠鸟?

生:活泼好动

师:也是活泼好动,调皮,淘气,而这些告诉我们,今天我们如果要刻画小动物的顽皮、淘气、可爱,也可以像冯骥才那样,一会儿怎么样,一会儿怎么样,一会儿怎么样,用这样的排比句式来写,是不是?还有一处地方,我估计同学们发现起来会有一点难度,这样,教师帮助你们一下,请看――

这句被老师放得特别大的句子,我认为是冯骥才写得特别妙的句子,我不知道你们能不能读懂,冯骥才这样写是想告诉读者――,我不知道你们能不能读懂,你读懂什么了?

生:他这样写是为了突出珍珠鸟的调皮活泼和可爱,

师:有读出不一样的内容吗?

生:我觉得应该,我读出了,珍珠鸟也喜欢大文豪,也喜欢语文,呼吁我们小学生也要学习语文,

师:冯骥才想通过珍珠鸟告诉读者:朋友们啊,我这个珍珠鸟真是稀世珍宝,它爱学习,是吗?

生:我觉得啄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冯骥才是一个作家,应该是很喜欢书的,这个珍珠鸟啄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都没有生气,说明作者很大度。

师:哦,冯骥才真的很大度,珍珠鸟在啄大文豪的名字他也不在乎,要是小文豪的名字啄啄也就算了。你看,理解起来是有难度,来,用你们的语文书比划一下书背在哪儿。

生:这儿。

师:哪儿?来拿起来比划一下。错了,

生:这个

师(指着书背说):这个才是书背。如果这是一本个人著作的话,这里往往写着什么呢?上面写什么呢?上面写书名,下面写什么呢?作者,作家的名字。比如说,《红高粱》,下面写谁?

生无答。

师:最近那么热,你们不知道?莫言。

生:噢,

生大悟,下面议论。

师:哦,五十多岁了,报纸上有的,是吧?噢。你看,这就是书背,你说珍珠鸟它真的在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吗?难道珍珠鸟识字,珍珠鸟飞过去,一看莫言,叭叭叭,一看老舍,叭叭叭,是这个意思吗?所以,对,珍珠鸟是乱啄的,它仅仅是在啄书本背,它是乱啄的,瞎啄的,但是,在冯骥才的眼里,它好像在啄大文豪的名字,这是冯骥才的想像,这是冯骥才的独特的描写,这样独特的描写恰恰表达了冯骥才对珍珠鸟的

生:关爱

师:这可不是关爱,是对珍珠鸟的,发自肺腑的喜爱,明白没有?明白没有?明白没有?

生:明白。

师:其实很多大作家他们非常擅长这样的想像、这样的描写,比如说,谁?

生:老舍。

师:老舍写过一篇文章《猫》,《猫》里有这样一段话,哪一处描写跟冯骥才有异曲同工之妙?

哪一处描写?后面的男孩。

生:小梅花。

师:对,小梅花,原指什么?

生:脚印,

师:就是猫的脏脚印嘛,由此可见,老舍对猫的

生:喜爱。

师:再看,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过一篇文章叫

生:《白公鹅》

师:对,叶·诺索夫哪一处描写跟老舍,跟冯骥才有异曲同工之妙?

说出来哪一处?最关键的一个词?

生:地盘

师:一个是地盘,还有一个是?

生:官司

师:官司。这个官司实际上是指人与鹅之间的那种

生:争斗

师:对那种小小的争斗、打闹,但是在叶·诺索夫眼里这就是鹅在跟他

生:打官司

师:由此可见叶·诺索夫对鹅的喜爱。你说鹅打什么官司呢?它听不懂人话,人又听不懂鹅语,再说,鹅它也没钱请律师啊,对吧?

生:对。

师:这些都是大作家,都是擅长用这样的想像、独特的描写来表达他们内心的真情实感。所以,我们更要向冯骥才表示感谢,感谢冯骥才用《珍珠鸟》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朋友们啊,请关爱珍珠鸟吧,如果你关爱珍珠鸟,它就会在你的肩头睡着的,对吗?

生:对。

【设计意图:学习一篇文章,只关注内容,绝对不是本色的语文课。教师在备课阶段文本细读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发现文本在语言层面的个性之处精妙之处。只有教师关注了这些语言点,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种种策略和手段,辅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运用、去巩固和内化。在《珍珠鸟》一文中,冯骥才重点抓住珍珠鸟的动作进行了细腻且稍带轻松幽默的刻画,倾注了对鸟的喜爱、呵护之情。所有这些,我想作为教师是有义务、有责任让孩子们收获的。这实际上也是驱使孩子学会善读的内核和本质。】

师:对啊?那咱们家没珍珠鸟怎么办?啊?

生议论。

师:其实你们心知肚明,如果虞老师在鸟的后面加上一个括号,你们会在里面添上一个词:

生:动物

师:言下之意是冯骥才想告诉读者,人与动作本来就是――

生:相互信赖

师:好朋友。只有人关爱动物,动物才会信赖人,人与动物才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接下来让同学们欣赏几张照片,相信通过这几张照片,你对这个道理理解会更加深刻。

生:哇。

师:看着这些照片,相信大家对这句话印象就更为深刻了,一些读:

生读。

(音乐一直伴随到下课。)

【设计意图:一幅幅和谐美好的人与动物亲近画面的展示,更加激发了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了课文的主题:“信赖,往往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是不是?

生:是。

师:但虞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请大家课后去思考,好不好?这个句子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句?对不对?

生:对。

师:冯骥才在写这个句子的时候一定是字斟句酌,请问:他为什么要在这个句子当中加上往往二字?他想传递的又是什么信息?记住这个问题,课后思考,好吗?

下课。

师生再见。

反思

略读就是泛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法,其基本特点是观其大略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的习得,离不开精读课文教学中教师的精心引领和指导,更离不开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更为放手的真正以学生为第一阅读实践者的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

一、课堂具有生活的哲理性。虞大明老师先从引入《落花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些文章的真谛入手,告诉学生要善于读懂生活。进而引出本堂课的中心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二、形式多变。问题的形式多变。“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让学生对进行同一意思不同文问法的质疑。对“居然”“竟”两词的互换,加入训练。把语文能力的培养落到了实处,学生的辩证思维也有了提升。

三、学生善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并非深奥之句。因此,如果泛泛而谈,一定索然无味,也不能让孩子心有所感,情有所动。凭借快速浏览,让孩子划找描写冯骥才和珍珠鸟举动的句子,再借助一正一反两次师生合作的情境对话,一定会让孩子真正感悟、铭刻这句至理名言。再者,在洋洋洒洒千余字的长文章里,孩子们若能按要求快速找到相关句子,这也是善读的有力表现。虞大明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们做到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ae8acf5910ef12d2af9e773.html

《《珍珠鸟》虞大明名师课堂实及点评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