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魏晋诗歌: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

发布时间:2018-11-19 17:22: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三读:魏晋诗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

本讲大纲:

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

今天,我们要和大家一起细读的是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和他的两首田园诗《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和《饮酒》(结庐在人境)

《归园田居》和《饮酒》都是陶渊明的组诗作品。组诗是指有很多首诗,这些诗有着同样的标题,诗的内容是相互有关联的。

《归园田居》这组诗一共有五首,内容都是描写乡村田园生活的。《饮酒》这组诗一共有二十首,都是诗人趁着酒兴所作。内容上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诗人自己的生活、思想、志趣和情操。

我们先看第一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我先给大家朗读一下这首诗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呢是诗人辞官归田的第二年所作。可以说是陶渊明田园诗的开篇之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诗吧。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指少年时代,年少的时候“无”是没有的意思”指适应”就是世俗,凡俗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本性、气质。有的版本也写作“愿”,愿望的愿

是指本性”的意思是本来”是喜爱的意思丘山”的本义是指丘陵山水这里指代自然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我还小的时候,我就没有能够适应凡俗的气质,我的天性就是喜爱大自然。

这里所谓“适俗韵”,也就是那种逢迎世俗、周旋应酬的情态本领。而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陶渊明从来就没学会这一套。他的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相通。这两句直接点明了他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也为全诗奠定了一个热爱自然、热爱劳作的基调。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失误,错误地。落:流落。尘:指红尘,这里指代世俗。尘网可以理解为世俗的关系网。去:是指进入。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不小心流落到尘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

前面我们说陶渊明的本性是热爱自然热爱田园的那么他为什么一开始没有隐居田园反而会“误落尘网”呢?这就要从他的身世开始说了。

陶渊明的祖上都是当官的他的曾祖也就是他父亲的爷爷是东晋的大司马、开国功臣。他的爷爷和父亲也都当过太守。他们家族可以称得上是官僚世家了。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入仕做官是正常的选择。

而且陶渊明自小熟读儒家经典书籍,一心想要为老百姓做些贡献,做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再加上他也有一家老小要养活,也希望家人能过的舒适一些,所以不得不违背自己热爱自然、热爱自由的本性,奔波于官场。

如果是在太平时期,也许陶渊明在官场还能有一番作为,但他所处的时代是东晋末期,社会动荡,朝政腐败,官场黑暗,而他又恰好缺少那种“适俗韵”,也就是不会逢迎世俗、周旋应酬,再加上他生性淡泊,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恶劣作风,所以仕途肯定不会一帆风顺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四十一岁的时候。在朋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县令一职。在上任第八十一天,他遇上了一件事,这件事直接导致他放弃做官的想法,从此归隐田园。

那天,浔阳郡派了干部下来检查公务。这个干部叫刘云,是一个又凶狠又贪婪的人,每次出来检查公务都要跟当地官员所要贿赂,谁要是不给,他就向上级栽赃陷害。

彭泽县的一个官员就跟陶渊明建议这个刘云刘大人要来检查了你要穿戴整齐准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不然的前途就毁了陶渊明忍无可忍,说:“我怎么能因为这区区五斗米的俸禄就向乡里小人点头哈腰呢!”说完,就脱下官服,交出官印,辞职归乡

回头想起这些年做官的经历诗人认为自己是误入歧途,流落到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一去三十年”,“三十年”其实是有争议的。有学者说应该是“十三年”,为了押韵而调换顺序了,这里三十年应该理解为“三又十年”,也就是三年加十年,一共十三年的意思。从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

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叙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一样,他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心中有着无限感慨,无限眷恋,但写出来却是隐藏不露。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羁鸟:笼中的小鸟。恋:留恋。池鱼:池塘中的鱼。渊:深水潭。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笼中的小鸟一直都留恋着昔日的树林,池塘中的鱼儿也想念着以前的深水潭。

诗人虽说“误入尘网”,却是本性未改。这两句作者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把自己比作笼中鸟,池中鱼,又是对仗句式集中描写做官时没有自由,处处感到压抑的心情。

从全诗结构上来看这两句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所用。总结上文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开启下文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开荒开拓荒地守拙: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这两句意思是我在南边的田野里开拓荒地坚守我淳朴的本性回归田园生活

“守拙归田园”是对前两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呼应。“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既然我不懂得钻营取巧,那就抱守自己淳朴本性不要勉强自己在俗世混功名;“归园田”回应“性本爱丘山”——我的天性就是喜爱自然,喜爱自由,有此天性,那么我便遵从天性,回归田园,在自然舒展我的人生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方宅:宅地方圆四周,古人习惯上将住宅地基与周围的园地一起设计荫:指大树枝叶遮蔽阳光。罗:罗列。

句是写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居住环境八九间茅草屋屋旁有着十来亩田地可以种瓜种豆自力更生房屋虽然不是富丽堂皇但胜在自然安宁。屋后有榆树柳树绿荫笼罩,前栽着桃树李树,既能赏花,又能品尝鲜果,好不惬意。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暧暧模糊不清的样子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墟:居地。墟里:村落。

远处若隐若现的村落里炊烟轻柔缓慢地向上飘升在悠长的小巷里不时传来几声狗叫声和公鸡在桑树顶上的啼叫声。

前面四句,诗人在写自己居住的小环境,这四句诗人就在写大环境了。从视觉角度来看,前面四句是在描写近处的景色,这四句句就是在写远处的景色。

简单的几句,一下子就让这幅美好的田园画活起来了。诗人不写虫吟鸟唱,反而写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最能体现农村环境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既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平和安宁的意境,没有喧嚣和烦躁之感。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尘杂是指世俗间的杂事,虚室:虚是无、没有的意思,虚室就是指屋内除床、桌椅外,一无所有。虚空闲寂的居室,比喻内心纯净而没有名利之心

陶渊明曾做过官,在做官的实收,免不了要做许多自己不想做的事,以及参加一些无聊应酬活动当他辞官归田之后这些在他看来是负担的杂事通通都摆脱了。独自安静的居所里悠闲地生活其实,最让诗人感到愉快的,并不是这悠闲的生活环境,而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用再为五斗米折腰了。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樊笼鸟兽的治理比喻不自由的境地指官场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

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这组诗的主旨。

这首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开始,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田园生活的舒适愉快,最后表达自己回归田园的庆幸,用笔精细,又顺理成章。

这首诗的特色有以下几点:第一点,也是最突出的一点,是写景作者在描写园田风光的时候,运用白描手法远景近景交替出描绘,有声有色;第二,是诗中多处运用对偶句,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第三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将“尘网”“樊笼”与“园田居”对比,从而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第四,语言明白清新,几乎都是大白话,质朴无华。第五,这首诗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意境,诗的语言完全为呈现这意境服务,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诗便显得自然。

朗读一遍这首诗,我们一起体会一下这首诗的特点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诗歌创作上的最大贡献,就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题材——田园诗。

他的田园诗不仅描写田园景物之美,田园生活之趣,而且真切写出了自已身处其中的悠然自得的心境和隐居躬耕的甘苦,劳动的艰辛和快乐一览无余。如果说《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田园诗的开篇之作,那么他的《饮酒》可以说是巅峰之作酒与陶渊明的生活文学也是紧密相连。他深识酒中之味,能够从饮酒中体悟人生谛,从饮酒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饮酒》跟《归园田居》一样,也是组诗,一共有二十首,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给大家朗读一下这首《饮酒》。

《饮酒》(结庐在人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也就是自己活着的理由。如果找不到这种理由,便只能浑浑噩噩,虚度一生了。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刻意去寻找这种价值,因为社会总会给我们制定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很多就会以此作为自己的生命价值

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当时人们所追求的人生价值陶渊明也曾去苦苦追求过,但到最后,他发现,要得到这一切,就必须要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这些都是少不了的。在官场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所以他退出了官场,也否定了当时社会所公认的生命价值,放弃对权力、地位、名誉的追逐。同时,他不得不为自己树立新的价值观,为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结庐建造房屋这里是寄居的意思人境人间世上使人自称如此这样偏远幽僻

这四句所表现的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

陶渊明虽说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的呢?然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清净,远远超脱于世俗,即使居住在喧闹的地方,也会像住在偏僻之处一样清净。“心远”表明诗人与社会上凡尘俗事的脱离,与追逐这些凡尘俗事的人群的脱离。

这四句表明诗人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那么他又要从什么地方来建立他自身认可价值尺度呢?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表达出来,就变成论文了真正的诗,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的。所以接下来的四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作者通过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

悠然指悠闲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山气山间的水雾云气。夕:傍晚,日夕指黄昏之时。

人写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恰好看到对面的南山。菊是陶渊明的化身和象征,也因此成了中国文学中象征高洁远致的意象。“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人的清淡闲适,也山的静谧和自在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

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两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对生命的感悟,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南山,全篇主旨就是“心远”二字。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和“忘言”都是对这两个字的解释。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远”所带来的怡然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这种闲适的生活情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而那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的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

今天的课程,我们给大家留了一些思考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鸟()守()榆柳后檐()

暧暧远人村()里()笼()

2.解释下列字词

方宅暧暧:墟:虚室:樊笼:

结庐:人境:山气:日夕:忘言:

3.结合文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创作特色

4.找一找《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对偶句。

5.结合文本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你对《饮酒》(其五)中“心远地自偏”的理解。

这里是朗顺教育微信讲堂,《细读中国文学》,我是殷蓉艳。下期节目,再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b28f57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2.html

《第四讲:魏晋诗歌: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