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示例

发布时间:2020-12-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

2014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示例
绝句 道潜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两题。11
高岩有鸟不知名,语春风入户庭。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 1这首诗主要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诗中主要塑造了一个不知名的高岩鸟形象。(2此鸟生活在高岩之中,鲜为人知,品种珍奇,叫声亲切诚挚,但飞入庭院之中,却不被人容纳,无人欣赏。(3分)(答“黄鹂”不给分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运用对比和比拟(或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2诗中将无名鸟和黄鹂的形象、地位及人们对它们鸣叫声的态度作了对比,(2借助高岩鸟的形象塑造,表达了作者对专权者的讽刺和对才高却受排挤者的同情与惋惜。(2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两题。(1分)
悲秋 黄公度①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②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 ①黄公度:南宋诗人,与秦桧同一时代。②别浦:指河流入江海之处。
(1诗题为悲秋,全诗却不着一字,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刻画出秋的意境?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而”?(5分
答案:①选取了西风、寒声、井梧等意象。(2分)②诗人感慨时事,为国家前途命运而--
-- 悲。(3
(颔联和颈联分别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寄寓了诗人什么情感?(6
答案:①颔联描绘了双双行舟扬帆而去,广漠而静谧的荒野伸向远方,天似穹庐,边际四垂的景象,寥廓苍茫,萧瑟落寞,寄寓了诗人抑郁孤寂的情感。②颈联描绘了山鸟为目前雨过天晴而高兴,井边的梧桐却敏感地觉察到天气转凉的景象,寄寓了诗人对朝廷隐伏着危机的担忧。(每点3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
北斋雨后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②。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③,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 ①此诗为宋神宗熙宁年间作者任兴元知府时作。北斋是作者庭院中的书斋。放吏衙:免去吏卒定时参见知府的惯例。③吴画:唐画家吴道子的画,此代指名画。
(1有人认为,“雨后双禽来占竹一句中的字可改为”,你同意吗?为什么?(4分) 解析:回答此题要明白“占”字的意思,其次是把鸟雀拟人化了,这样才能表现出作者对北斋环境的喜爱。如果改为“站”,只是站立,那就写成死鸟,索然无味了。做这类题要把字放到诗句中去理解,通过比较体会诗人炼字的好处。
答案:不同意。“占”有占有、霸占之意,这里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鸟雀跳跃竹枝的欢喜得意神态。(2分若改为“站”字,就失去了欢快之态,变得索然无味。(2分
2从全诗看,诗人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请简要分析。4
--
-- 解析: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就是诗人十分喜爱北斋这个地方,一个“爱”字流露出这种感情,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作者描绘了北斋的清幽环境、雨后的清新淡雅、庭院中的竹子鸟雀和朋友赏画品茶等情景,自然想到以前的闲居生活。
答案:诗人表达了喜爱恬淡、闲适、厌倦官场生活的情趣。(2分作者首先写因喜爱北斋环境清幽僻静,免掉属吏的例行参见;(1分次写北斋雨后的淡雅清新之景;再写诗人流连庭院美景,与好友赏画品茗;尾联直抒对旧日山居生活的向往之情。(1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11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 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金明池。③: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1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
答案: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2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同时,以乐景衬哀情:春色虽美,但词人远在他乡,孑然一身,形容憔悴,哪有对酒赏花的心情;使词人触景生情,眼前的春色反倒勾起了他对往昔的回忆。(3分
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6分)
答案:“春去也”一声慨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易逝,而且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
-- 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2“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答“夸张”也可的修辞手法,“飞红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2“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易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2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1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 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是想象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写当时--
-- 的离别之景。(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涵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答案:①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②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五、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出三点有分析即可得满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8
春晚 左纬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 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试数交游[],方惊笑语稀。 一年春又迟,倚杖对斜晖。
[注] 交游:朋友。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这联中的字用得很好,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诗人看到美好春景,高兴地将之一一数给身边的朋友看,但回应的仅是稀疏的几声赞叹声,这巨大的反差,使诗人从对美景的陶醉中惊醒,猛然意识到身边的朋友一年比一年少了,一阵孤寂之感不禁袭上心头。这一“惊”字,把诗人这种巨大的心理反差很好地表现了出来。(4
(2这首诗写景、抒情相结合,请简要进行赏析。(4
--
-- 答案:这首诗使用了乐景衬哀情(或衬托,或反衬)的艺术手法,将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前四句写景,描写了一幅晚春的美景图,这有力地反衬出了后四句中表现的诗人晚年的孤寂之情和对美好时光将逝的伤感。最后一句又用景语作结,以晚霞中诗人倚杖的形,寄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之情,情景交融,言已尽,意无穷。4 .阅读下面这首清代词作,完成后面题目。(8
踏莎行 周之琦①
劝客清尊,催诗画鼓,酒痕不管衣襟污。玉笙谁与唱消魂?醉中只想瞢腾去。 绮席频邀,高轩惯驻,闷来却觅栖鸦语②。城头一角晋阳山,怪他青到无人处。
[] ①嘉庆十八年,周之琦曾奉差赴山西。这首词写于此番山西之行。②栖鸦语:辞,比喻稚嫩拙劣的文字。
(1上片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其作用是什么?(4分)
解析:回答第一问,就是用现代的语言重新描绘词中的场景。这个场景是乐景,但是从下片的“闷”字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是孤独寂寞之情,描写的场景越热闹,表达的感情越孤独,这是反衬的手法。
答案:第一问:主客杯觥交错,击鼓赋诗,酒沾衣襟却毫不在意的狂放不羁的场面。2分)第二问:以乐景反衬哀情,热闹狂放的场面反衬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或对官场的厌倦(2
(2)结合全词,谈谈闷来却觅栖鸦语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解析:上片写的是主客杯觥交错的热闹场面,但下片一个“闷”字道出了心底的苦楚,可见词人不喜欢这种官场上的应酬,而喜欢“觅”诗句,其实是作者借赋诗排遣自己的苦闷,是一种惆怅之情。
--
-- 答案:表达了词人对喧嚣官场的厌倦,内心倍感孤独冷清,唯有借赋诗来驱遣,嗔怪青翠的苍山,增添了无人做伴的寂寞和惆怅。(4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11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一重山,两重山菊花开,菊花残这两句话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主题的?请简要分析。6
答案:这首词的主题是相思。2“一重山,两重山”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表现作者与他所思之人距离的遥远、“菊花开,菊花残”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表现作者与他所思之人分别的时间长,从而表达出相思之情的深重。(4分
(2)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也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你认为呢?请结合词中的意象作简要分析。(5
答案:示例一: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2分)这首词以远山、烟水、枫叶、菊花、塞雁等共同构建了一个清冷的深秋,在这样的深秋中,相思之情愈发深重,内心更为凄冷。3
示例二: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2“相思枫叶丹”喻示着相思的热烈,正因为内心装着所思念的人,所以内心是温暖的。(3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
-- (1这首诗写菊时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
解析:题目已经有了提示写菊时的表现手法,再结合诗的内容,一、二、四句没有直接写菊,反而写了蓬蒿与瓦松,再从莫比”“不羡来看,很明显是对比,而不是衬托。
答案:采分点1:对比的手法。(1分采分点2:把自己对菊的喜爱与王孙的鄙视对比,秋菊的香溢池岸与高高在上却无用的瓦松对比,突出菊之高洁。2分)
(2)诗人是怎样借“菊”表达了什么感情?(3
解析:花非花,实似人这是咏物诗的特点之一,菊的特点就是人的品格。 答案:托物言志(或象征)借写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不高攀权贵,不慕荣利而植根民间的高洁精神。(3
0.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城南》三、四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
解析:本题考查艺术手法分析,题干限定分析的对象是三、四两句,从而有效避免了考生的套路答题,是较好的一种命题形式。本题答出对比较为容易,但分析则要求考生真正理解全诗的内容和情感,有一定难度。
答案:对比。1暴雨过后,昔日绚丽似锦的桃李经受不住暴雨袭击的考验,已经零落殆尽;而惟有青草,不仅未被摧毁,反而翠绿欲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诗人通过雨后桃李与青草的对比,烘托出青草的顽强生命力。(3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这首边塞诗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情画,抒发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其感
--
-- 情基调如何?(6分)
解析:此诗前两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营造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三四句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因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与盛唐气象有关。
答案:抒发了戍边将士殷殷的思乡之情。其感情基调是感慨而不哀伤。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诗评家认为此诗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作简要分析。(3分) 解析:这个意象常常用来表达思乡怀归之意,而本诗的主题在尾句表露无遗。 答案:采分点1: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心境颇为凄凉。(2分采分点2: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饱含言外之意:“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1分
(2《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3分
解析:写诗贵在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因此诗人常用一些技法,把无形的形象化为有形的意象,让人身临其境。此处的大有此种意境。
答案:“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答“在”字好,言之成理也可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班马:离群之马。萧萧班马出自《诗经》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3
答案:采分点1: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1采分点2:“横”字勾勒出静态的青山,“绕”描画出动态的白水,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2
(2颈联既有景又有情,其中的情景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3分
答案: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喻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喻自己像落日不肯离开天空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江村的景物特点是怎样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3
解析:这首诗是杜甫入住成都草堂,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暂得安宁的背景下写的,表现他的快乐与闲情。
答案:采分点1:恬静幽雅。(1采分点2:对江村生活的满足,对功利的无求。2 (2诗中描写了哪两个生活场面,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3分)
解析:这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老妻画纸和稚子敲针,两个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在作者此刻的心境中自然是一种天伦之乐和亲情的温暖。
答案:采分点1:老妻画纸和稚子敲针。(1采分点2:表现了诗人长久漂泊,终于安定之后的宁静、愉快、宽慰和轻松。(2
1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白居易
--
--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末尾一句中“冷”字写出了哪几层含义?请结合诗句分析。
解析:唐诗中常常有秋闺捣衣、制衣和寄衣的描写。在白居易的时代,府兵制已破坏,但家人为征夫寄寒衣,仍然是需要的。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传到了她心上。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的,然而诗人却只写到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为止,其余一概不提,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
答案:秋夜裁衣的妇人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从而联想到丈夫在外的辛,自己在家的孤寂。(3一个“冷”字只以触觉感受写出内心复杂的情感,虽似简单,实则丰富。(1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答张十一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觉霜毛一半加。
[] 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本诗是他第一次被贬到阳山(今属广东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德宗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yúnānɡ)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踯躅:即黄杜鹃。恩波:皇帝的恩泽。斗:同
(1)诗歌首联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采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3
解析:考生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歌中常常借助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表情达意,所以考生仔细分析写景的句子,即可总结--
-- 出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征。本诗首联如一幅清晰鲜明的水墨画,而考生从”“等词可以感受到整个画面荒僻冷寂的特点;另外,从描写方法来看,该联运用了白描手法。
答案:首联运用白描手法由远及近地勾勒了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达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之感。寥寥数笔,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寂的景象。
(2“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涵着作者的矛盾心情,请简要分析。(5
解析:考生解答这类题目时,要先概括出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或观点态度,然后结合作者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作者创作时的处境,分析这种思想、观点态度等所具有的意义。考生鉴赏时要关注诗歌中的,因为它们或介绍诗歌创作的年代,或交代诗歌创作的缘由及经过,或交代诗歌创作的背景,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答案:这两句诗是说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既体现了无辜被贬的怨愤,又体现了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既体现了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忧愁,又体现了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


--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c37d653f2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1.html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示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