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成语的意思以及出处

发布时间:2015-10-27 20:22: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空穴来风:原义为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语出宋玉风赋》),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楚襄王说:“风是天地间的一种气流,普遍而畅流无阻地吹送而来,不分贵贱高低吹到每一个人身上。现在你单单以为是我一个人享有的风,难道有什么理由吗?”宋玉回答说:“我从老师那里听到过这样的说法,枳树弯曲的枝丫上会招来鸟雀做窝,空穴之处会产生风。鸟窝和风是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出现,那么风的气势也自然会因环境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2、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战国策·魏策二》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3、美轮美奂:典出自《礼记·檀弓下》,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现在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

晋国祝贺赵文子宫室落成,晋国的大夫发礼前往致贺。张老说:“多么高大,多么华美!您将在这里祭祀奏乐,在这 居丧哭灵,在这里与国宾、宗族聚会了。”赵文子说:“武能够在这里祭祀奏乐,在这里居丧哭灵,在这里与国宾、宗族聚会,这就是全尸而跟从先大夫葬于九原 了。”于是向北面再拜叩头,表示感谢。  君子称他们是一个善于赞美祝福,一个善于祈祷免祸。

4、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丽人行》中诗句“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的一个成语。

唐玄宗宠信杨贵妃,任命他的哥哥杨国忠为宰相,把朝政大事全交他去处理。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诗人杜甫对杨氏兄妹极为不满,作《丽人行》讽刺他们的荒淫无道:“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5、侃(kan)侃而谈:指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古时候用来形容人善于交谈,有风度。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踧踖为左足右叔和左足右昔,音cù jí ,恭敬不安的样子。)如也,与与如也。” 在周朝的等级制度中,大夫是诸侯下面的一个等级。其中又分为两等,最高一级称为卿,即上大夫,其余称为下大夫。孔丘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又是个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但他在当时的地位仅相当于下大夫。孔子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并提出“仁”的执行要以“礼”为规范,极力维护贵族等级秩序,所以他是一个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在家乡,在朝廷上;和上大夫说话,和下大夫说话,他都有不同的举止和言语。平时,在家乡与乡亲们谈话,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善辞令的样子;但在祭祀和朝见的场合,他却十分善言,只是比较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当国君不在场时,与下大夫说话,他言谈毫无顾忌,侃侃而谈,显得从容不迫;但和上大夫说话,他和颜悦色,十分谦恭;如果国君临朝,在国君面前,他一切都按朝仪去做,小心谨慎,还怕有不妥之处。应该说,孔子提倡的礼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即使从这个时侯来说,也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6、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中性词,不固定做为褒义贬义解释

“郑当其冲,不能修德。”(汉书·五行志下之上》)

7、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

8、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

9、一言九鼎:一言九鼎,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清 冯桂芬 《致曾侯相书》:“执事一言九鼎,或有以息其议,甚善。”毛遂,战国时期赵国人,今河北省邯郸鸡泽县毛官营村,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10、首鼠两端:’”表做事犹豫不决。

西汉时期,丞相田蚡娶小老婆,窦婴灌夫等去祝贺。田蚡故意怠慢灌夫,灌夫气愤大骂,田蚡立即拘捕灌夫及他全家准备抄斩,窦婴求汉武帝过问此事并力保灌夫,御史大夫韩安国认为杀也可不杀也可。田蚡抱怨韩安国的首鼠两端的态度。

11、溢美之词:表示过分吹嘘的话语。 先秦·庄周《庄子·人间世》:“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12、脱颖而出: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形容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毛遂在自荐的时候遭平原君拒绝,平原君以锥子和布袋作喻,说毛遂没有能耐,毛遂则继续以锥子之喻反驳,后来毛遂得以跟随,果真起到重要作用。

13、蓬荜生辉:“蓬荜生辉”指某事物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

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三折:“贵脚踏于贱地蓬荜生光。” 宋·王柏《回赵星诸书》:“专使远临;俯授宝帖;联题累牍;蓬荜生光。”

14、不可收拾:不可收拾,成语,收拾:整顿,整理。指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不可救药的地步。无可挽救,不可救药。 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15、出奇制胜:中文成语,奇指奇兵,奇计;制胜指取胜。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另有同名电影、电视剧。

16、不负众望: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出自 诗经·大雅·下武》。

17、不孚众望: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诗经·大雅·下武》中有“永言配命,成王之孚”句,后又引申为“为人所信服。深孚众望,令大家深深信服”。负,原意为违背,背弃,后引申为辜负,对不起。不负众望,没有令大家失望。在词义上,“深孚众望”和“不负众望”有相同之处,只是深孚众望程度更深一些。人们又根据这两个成语组合成一个新成语:不孚众望。其意为不能令大家信服。

18、义无反顾:义:应该做的事;反[1] 顾:回头看。做正当合理的事;只有上前的事;绝不回头。义:道义;反顾:向后看。指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宋·张孝祥《代x得居士与叶参改》:“王、戚、李三将忠勇自力;义无反顾。

19、不可理喻:不能用常理使那个人明白,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出自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褐盖》

20、望其项背:项:脖子的后部。背:脊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望其项背,也有只能看到背影,看不清头部的意思。比喻可以企及他所达到的境界。通常表示与“望”的对象有一定差距。

21、差强人意:差:尚,略,还;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 吴汉刘秀的一个部下,平常不太喜欢说话,个性也是直来直往。刚开始,刘秀没有很注意他,后来听到一些将军常常称赞吴汉,才开始注意吴汉,还拜他做大将军。从此以后,吴汉帮刘秀打了许多次胜仗,立下不少功劳。吴汉不但勇敢,对刘秀也十分忠心。每次出外做战,总是紧紧跟着刘秀,而且只要刘秀没睡,他也就恭敬地站在一旁,不肯先睡。偶尔输了,每个人都提不起劲来,吴汉总是鼓励大家不要悲观,应该振作起来,准备继续作战。有一次,刘秀输了,心情不是很好,其他将军也失去斗志。可是吴汉却和士兵们一起整理武器,审阅兵马。刘秀知道这些事后,再看看眼前这些垂头丧气的将军们,很感叹地说:“只有吴将军率军有方振奋人心,有他就算有一国了。

22、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23、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淝水之战中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这就是“风声鹤唳”的典故

24、敬谢不敏: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25、人满为患:因人多造成了困难。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二章一:“客栈小,已经人满为患

26、鬼斧神工:形容事物之神奇巧妙,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指自然造就的)[本义有争议],也可以用来形容建筑、雕塑的 技艺精巧。(非自然)

梓庆切削木头为鐻(古代的一种乐器,夹置钟旁,为猛兽形,本为木制,后改用铜铸)。他用木头削雕成一个鐻,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见到它的人都特别惊奇,不相信这是人工做出来的,而好像出于鬼神之手。见到这个鐻后,鲁侯问梓庆:“你是用什么法术制作它的?”梓庆笑笑说:“我是一个凡人,哪里有什么法术。在制作时,我聚精会神,心中没有杂念,并不想借此获得什么赏赐,封官等等,而是忘掉名利,集中心思考虑怎么才能制作好它。自己四肢的形态都忘了。然后在到山林去仔细观察,找到合适的木材。与此同时,心目中有了鐻,然后用手雕刻出来;不用加修饰就已经做成了。作品和天一致,鐻之所以像是鬼神所做就是因为这个。

27、始作俑者: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该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篇,“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28、文不加点:比喻作文一气呵成,无须修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出自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29、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神情。现也用形容敢怒不敢言的样子。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或“误解为尊敬”。含贬义,形容愤怒、不满或畏惧的样子。

战国时期,说客苏秦游说连横之策没有成功,穷困潦倒地回到家里,妻子不理睬他,嫂子看不起他。他潜心学习,学问大增。后游说赵王合纵抗秦,一举成名,衣锦还乡。妻子吓得恭恭敬敬站在一边,侧目而视,嫂子跪拜谢罪。

30、良莠不齐: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出自清朝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且说彼时捐例大开,各省侯补人员十分拥挤,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31、无所不至:至:到。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出自】:《论语·阳货》:“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32、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出自①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②《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切记不是明天的黄花。

33、评头品足:品:评论。原指轻浮、无聊地评论女子的容貌。现泛指对人对事或物多方挑剔,随便评说。

鲁班凤凰时,许多人来看。凤凰头刻出来时,有说像仙鹤的,有说像老鹰的,还有说像野鸭子的。大家哄笑了一会,就散了。凤凰刻好了,头顶像白云,脚爪放着耀眼的光,人们重新围拢起来,说着各种赞美的话,后来就传出了“瞧着鲁班刻凤凰---评头品足”的话.

34、休戚与共: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同欢乐共悲哀。 

春秋时期,晋国的晋厉公为了不让那些王族公子留在国内无所事事、坐享其成,就把他们分别派遣到别的国家去当官。其中一个叫姬周的公子就被派到周国单襄公身边做家臣。姬周是个十分热爱祖国的有志青年。他身在国外,却处处把国家的大事小事牵挂在心头,凡是遇到晋国人,他总要问长问短,不厌其烦。听到好消息,他会喜形于色,满面春风;听到坏消息,他就双眉紧锁,忧心忡忡。单襄公看在眼里,钦佩在心头,他嘱咐身边的人说:“姬周是个有志有为的青年,他身在异国他乡,心却始终与祖国休戚与共,将来一定能成大气候!”果然,不久晋国大乱,晋厉公被杀,姬周立即被立为国君,就是后来的晋悼公。那年,他才14岁。

35、置之度外: 不去考虑。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褒义词)

在东汉建立之初,国内尚未统一,许多地方势力占据某些州郡和东汉抗争。有的虽然表示臣服东汉,实际上都仍旧保留地盘,并不甘服。而部分比较强大的农民军也相当活跃。刘秀花了5年多时间,才算打下了一个基本统一的局面,只剩甘肃的隗嚣和四川的公孙述两大军阀。这时,隗嚣表面上已向刘秀称臣,并且把儿子送到洛阳任官,表示归顺。公孙述自称蜀王,拥兵数十万,盘踞四川山区。因交通困难,刘秀对这两个人,暂不想征战,企图把连续苦战多年的部队好好整顿和休养一下再说。据《后汉书·隗嚣传》载,当时刘秀曾对将领们说:“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姑且把这两人丢在一边,暂不考虑吧!)后来,刘秀终于发兵,先消灭了隗嚣,接着又把公孙述的独立王国攻破。

36、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

37、弹冠相庆: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

1、汉宣帝时,琅琊人王吉和贡禹是很好的朋友,贡禹多次被免职,王吉在官场也很不得志。汉元帝时,王吉被召去当谏议大夫,贡禹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就把自己的官帽取出,弹去多年布满的灰尘,准备戴用。果然没多久贡禹也被任命为谏议大夫。

2、春秋齐桓公有三个近臣,均是用卑鄙的手段讨悦取宠的,一是竖刁,自宫入内,二是易牙,烹子媚君,三是卫开方,弃亲求荣,他们相互勾结祸乱齐国,后来齐桓公重用管仲为相,这三子(宋苏洵称之)无以施其伎俩。管仲一死,这三子高兴得不可耐,马上各自回家取出旧宠帽来,弹灰跳跃,相互庆贺,准备卷土重来。三人得势入宫廷,终将齐桓公筑高墙围之,将其饿死。此语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伴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指坏人得势,互相庆祝。贬义词

38、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39、无可厚非:没有可过分责难的。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出自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中。

新朝时期,王莽推行一些改革措施,把西汉分封的各诸侯王降为平民,将周边分封的少数民族王降为侯,句町王不服,就派廉丹和史熊去攻打句町,他们强征民夫加重捐税,都大夫冯英上书劝他不要劳民伤财。王莽罢免了他,后又觉得冯英无可厚非。

40、不胫而走:比喻消息无需推行宣传,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41、身临其境:形容自己仿佛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中去了。

42、茕(qiong)茕孑(jie)立;孤身一人,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出自晋代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43、耿耿于怀: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出自:《诗经·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44、因人成事: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出自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45、耳提面命:对着耳朵告诉,表示教诲的殷勤恳切。多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恳切地教导。《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46、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五回:“比较那史册上的朱云请剑,李膺破柱,更足耸人听闻。” 示例:闲官之挫折,无足轻重,不足~。

47、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惊讶,恐惧。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48、咬文嚼字:一般将“咬文嚼字”当作“过分地斟酌字句”,看作贬义词,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语本元 ·秦简夫 《剪发待宾》第二折:“你道是一点墨半张纸,不中吃,不中使……又则道俺咬文嚼字。” ·无名氏 《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市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但在很多时候,有些文字是需要仔细琢磨的。实际上,“咬文嚼字”原来就是“指词句上的推敲”,是一个褒义词。

49、处心积虑:存在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

50、火中取栗:比喻被人利用,替人冒险出力,自己却一无所得。十七世纪法国作家 拉·封登的预言诗《猴子和猫》中说,一只狡猾的猴子把栗子放在火里烧熟,然后骗猫替它取出来,猫把脚上的毛烧掉了,却吃不到栗子。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51、忍俊不禁:褒义词,忍俊不禁的笑容,多用于形容人的笑容。唐·赵璘《因话录·征部》卷五:“尚书省二十四司印,故事,悉纳直厅。……杨虔州虞卿任吏部员外郎,始置柜以贮之柜初成,周戎时为吏部郎中,大书其上,戏作考词状:‘当有千有万,忍俊不禁,考上下。”

52、责无旁贷:意思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以指自己应当的不可推卸的事。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讲到护送,除了自己一身之外,责堪旁贷者再无一人。”

53、参差不齐:意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出自汉·扬雄法言·序目》:“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一概诸圣。”

54、绘声绘色:意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指叙述、描写极其逼真。出自 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一:“必使山情水性,因绘声绘色而曲得其真;务期天巧地灵,借人工人第而华传其妙。” 郭澄清 《大刀记》第二章:“讲故事的绘声绘色,发议论的激情满怀。

55、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56不可思议: 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是佛教用语。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语出《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慧远 义记:“不思据心,不议就口,解脱真德,妙在情妄心言不及,是故名为不可思议。”

57、不可理喻:不能用常理使那个人明白,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出自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褐盖》:“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

58、不可向迩:形容人或事物让人难以接近。出自 尚书·盘庚上》。商朝时期,盘庚上台后迁都到殷,王公大臣强烈反对,并在私下议论,盘庚十分生气,就召集他们当面训斥,说他们互相勾结,用没有根据的胡言乱语来吓唬和煽动民众:“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3] 

59不可终日:指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极其恐慌不安。出自 礼记·表记》。:“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

60一发而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易与“一发而不可收拾”混淆,前者含褒义,后者往往含贬义!

61、一发不可收拾: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他们在文七爷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爷醉后之言,又全被统领听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气,又是醋,并在一处,一发而不可收拾。”

62、如丧考妣(bi)指好像死了父母那样悲痛,形容非常伤心和着急,今多为贬义。可参见《尚书·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考”和“妣”最初是指父亲和母亲。

63、汗牛充栋: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唐柳宗元 《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谓书籍存放时可堆至屋顶,运输时可使牛马累得出汗。后用“汗牛充栋”形容著作或藏书极多。

64、叹为观止:谓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公子 来聘……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后因以“叹为观止”。

65、赏心悦目:指因看到美好的情景而心情欢畅。语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十九回:“果然湖光山色,令人赏心悦目。”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里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

66、不可开交(只用于否定)没法解脱。{}:这几天很忙以后在找他吧。清·姬文市声》第二十四回:“两口子正在吵得不可开交。” 形容没法解开或无法摆脱。

67、不亦乐乎: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出自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68、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或干尽了坏事。 三国志·吴书·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69、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论语·阳货》:“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70、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清·严复《救亡决论》:“二者皆与扎营踞地息息相关者也。”

71、休戚与共:“休戚相关”和“休戚与共”:都有“利害一致”的意思,但”休戚与共”侧重在忧喜祸福共同承受,“休戚相关”体现利益关系密切

72、休戚相关: 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国语·周语下》 “晋国有忧,未尝不成,有庆,未尝不恰·······为晋休戚,不背本也。”

73、相濡以沫:水干涸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出自《庄子·大宗师》。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74、改弦更张: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75、改弦易辙:比喻改变原来的方向、计划、办法等。况商土瘠,商人贫,可以静理而阜安,不宜改弦而易辙。 唐·白居易《王公亮可商州刺史制》

76、面目全非:谓面孔变得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也形容事物变化很大。多为贬义。语出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婢见面血狼藉,惊绝。濯之,盆水尽赤。举首则面目全非,又骇极。”鲁迅 《坟·杂忆》:“现在却面目全非了,居民寥寥;即使偶有几间破屋,也无门窗;若有门,则是烂洋铁做的。”

77、见异思迁: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78、不足为训:出自明·胡应麟诗薮》:“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解释为不值得作为效仿的准则。

不足:不值得;训:准则,教导,规范。解释为不值得作为效仿的准则。

79、平铺直叙: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或形容文章容易理解。两用成语。清·钱谦益初学集》卷八十三:“吾读子瞻《司马温公行状》之类,平铺直序(叙),以为古今未有此体。”

80、不耻下问:语出《论语》。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问题视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耻: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耻。下,问题比自已地位低,就是低下和差的意思,但是这个低下和差不是对别人的低下,而是把要请教的人提高,把自己放低。你向别人请教问题,那他就是你的老师,哪怕是再简单的问题,只要别人理解,而你又不知道,哪怕你是这个问题所涉及领域的专家,却也恰恰不会,就该去问。这样理解也更好的解释孔子说的:"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

81、见仁见智:比喻因个体差异,对事物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82、水落石出:指潮水退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后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语出1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2宋· 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83、望尘莫及:指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多用于表示对人钦佩的自谦语。《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84、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85、改头换面:谓只在表面上有所改动,其内容却依然如故。出处 寒山 》之二一三:“可畏轮回苦,往复似翻尘。蚁巡环未息,六道乱纷纷。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朱子语类》卷一○九:“今人作经义,正是醉人说话。只是许多说话,改头换面,说了又说,不成文字。”

86、语重心长:形容言辞恳切,有分量,意味深长,含有丰富情感。

【出处】清·洛日生《海国英雄记·回唐》:“叹别离苦况,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

87、意味深长:指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出自宋· 程颢 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88、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亦作“ 一蹴而成 ”、“ 一蹴而得 ”。出自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89、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出自清·翁方纲《复初斋文集·格调论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公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

90、按部就班: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 。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语出 陆机 文赋》:“观古今於须臾,抚四海於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91、循序渐进:,就是按一定的顺序、步骤逐渐进步 。语本《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朱熹 集注:“但知下学而自然上达,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袁宗道 《读》:“循序渐进似非圣人一贯之学矣。”

92、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见。出自 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

93、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现象奇特,中性词(不能用来形容人),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三国志·吴志·孙坚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冢上有光怪,云气五色,上属于天,曼延数里。”《淮南子·本经训》:“五采争胜,流漫陆离。"

94、如履薄冰: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95、奇文共赏:新奇的文章共同欣赏。现多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评。晋·陶潜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96、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出自 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史记·魏世家》:“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很不以为然。”

97、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出自:《三国志·吴书·陆凯传》。定大恨凯,思中伤之,凯终不以为意,乃心公家,义形于色,表疏皆指事不饰,忠恳内发。——《三国志·吴书·陆凯传》

98、不知所云:出自《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零,不知所云。”《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不知所言”和《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顾瞻门馆,惭恋交会;伏纸流涕,‘不知所云’。本为谦词,谓自己思绪紊乱,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今天泛指言语混乱或空洞

99、左右逢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语出《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100、情不自禁:比喻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出自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101、振振有词: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出处】: 清·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102、目无全牛:目无全牛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形容技艺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103、石破天惊:石破天惊,此成语出自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而一些媒体多用其指惊人消息,属误用。

104、相敬如宾: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爱护、很客气,像对待客人一样。语出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宾。”

春秋时期,晋国大臣郤芮因罪被杀,儿子郤缺也被废为平民,务农为生。郤缺不因生活环境和个人际遇的巨大变化而怨天尤人,而是一面勤恳耕作以谋生,一面以古今圣贤为师刻苦修身,德行与日俱增,不仅妻子甚为仰慕,就连初次结识的人也无不赞叹。[4] 一次郤缺在田间除草,午饭时间妻子将饭送到地头,十分恭敬地跪在丈夫面前,郤缺连忙接住,频致谢意。夫妻俩相互尊重,饭虽粗陋,倒也吃得有滋有味。此情此景,感动了路过此地的晋国大夫胥臣,一番攀谈,认为郤缺是治国之才,极力举荐他为下军大夫,后来郤缺立大功,升为卿大夫

105、信笔涂鸦:成语。形容字写得很潦草,或胡乱地写文章,随意涂鸦。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出处:唐·卢仝《示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后用“信笔涂鸦”形容书写拙劣或胡乱写作。常用作自谦之词。

106、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 出自 柳洲《风雨桃花洲》:“谈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赵老大心有余悸地说:'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庄稼全毁了。

107、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

比喻上行下效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齐国都城里的人便都穿紫色的衣服。邹国国君爱戴长长的帽带,百姓也跟着佩戴。最后说明老百姓对偶像或权威人物的审美取向是非常趋同的.本文以生动的事例说明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告诫人们,作为领导人或具有社会影响的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必须谨慎,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否则将造成严重的后果

108、意气用事:指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出自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c425cdca8956bec0875e35f.html

《一些成语的意思以及出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