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与媒体记者打交道

发布时间:2019-11-16 04:42: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如何与媒体记者打交道

陈玉荣 

 

当今时代,舆论形势、舆论格局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媒体的种类和形式越来越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即时化、多样化、便捷化、国际化。比如现在的网络,已经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无孔不入了。快速提高企事业单位领导同新闻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正确有效引导舆论是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对我们大家提出的新要求。下面我想与大家分享以下我对如何与媒体记者打交道的看法。具体来讲,主要分为下列三个方面:一是什么是媒体?主要讲一讲媒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二是为什么必须善待媒体?主要是让大家了解一下,媒体对于推动工作、促进和谐、树立形象的重要性;三是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主要目的是使大家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建立起对媒体和记者的友好,并充分利用媒体,传播你的真实信息和观点,积极推进贵单位各项工作取得胜利。

  一、首先讲什么是媒体。对于媒体的概念,我感到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理解。从我了解到的情况看,大体主要有以下几种认识。一是有些人对媒体感到很熟悉、很亲切,认为媒体是个好东西。特别是那些曾被各种媒体用正能量广泛宣传报道过的,正是由于媒体的广泛宣传,才扩大了他们自己的知名度,赢得了外界的支持,上级的肯定。二是有些人则是由于曾经深受媒体之害,对媒体感到很反感,甚至采取一些过激行为。现在很多单位流行一句口号叫“防火防盗防记者”,媒体成了三防之一。有些单位、某些领导可以说对媒体都有切肤之痛,甚至一听说记者要来就害怕,见到记者就躲避,个别人甚至采取一些非常不友好的行为来对待媒体,最后,不但没有阻止了媒体的采访,还造成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三是有些人既得到过媒体的支持,也被媒体“坑害”过,有着酸甜苦辣说不出的滋味。现在很多媒体都学会了借梯上楼,你一旦有点名气了,他就要搭你的车,扬他的名。要不把你吹上天,要不就把你很很的踹上一脚,让你对他爱不得、恨不得。四是有的人士认为媒体全是一些假、大、空的东西,对媒体往往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特别是面对媒体对本单位问题的采访,经常采取逃避的态度,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里,就以为别人看不见自己,殊不知自己大大的屁股还露在外面。

 这几种情况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媒体的一些特点,但还不是媒体的实质。因为现在的媒体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随着通迅、网络和信息技术等自媒体的发展,媒体已经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特点。

word/media/image4_1.png

  第一,广泛的渗透性。媒体其实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每天除了睡觉时间之外,基本上每时每刻都在跟媒体打交道。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手机、短信、微信、微博、博客等分别以文字、声音、图像、图形等不同形式,不断传播各种载体的信息,每天都在影响和左右着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一个单位如果发生了一件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通过一个手机就会迅速的传遍全县、全市、全省丶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如果单位出了问题,一旦被媒体曝光,你想遮盖是遮盖不住的。例如,以黑龙江发生的“宝马案”为例。当时就是一个妇女开宝马车与一辆拉着柴草的拖拉机相撞,拖拉机上的一名妇女当场身亡,而开宝马车的妇女竟然毫无感觉的准备离开,并在逃逸过程中将现场围观的多名群众撞伤。为什么这样一个有钱的女子,撞死这么多人,还这么猖狂。很多人就开始怀疑这个女人一定与黑龙江的政坛有关,所以有人就开始在网上发贴,而且引来了一拨一拨的记者到黑龙江关注此事,最后关注来关注去就拉出了包括前部长级的田凤珍,当时省委管干部的副书记兼政协主席韩桂芝等136位副厅(局)级和正部级领导的贪污腐败问题,成为一起震惊全国的一个腐败窝案。另一个案例是杨达才。

word/media/image4_1.png

  第二,快速的传播性。广播电视、电脑网络和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的出现,使传统的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的传播速度由以前的月刊、日报,一下子提高几倍。现在一部功能齐全一点的智能手机就相当于过去的一辆电视传播车,既可以对世界上刚刚发生事件的声像图片进行实时接收,也可以对身边发生的事件进行声像图片的“现场报道”。特别是现在有了云平台大数据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有时让人难以想象。它提示我们:不管这个报道是真是假,一旦这个新闻发出后造成的影响都是难以挽回的。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像“纸做的包子”这样的负面新闻传播速度极快,特别是境外的一些媒体,眼睛专盯着我们的问题,一有风吹草动,第一时间就会传遍世界。

word/media/image4_1.png

 第三、充分的自由性。记者是无冕之王,在我们国家虽然是坚持党管媒体,但党管媒体的要求也是两方面的,一方面要大力弘扬主旋律,另一方面也在提倡舆论监督。而且近年来,随着政治环境的宽松,舆论的监督职能发挥的越来越充分。特别是伴随依法治国不断深入和新常态的到来,国家对境外媒体的采访在北京已经全部放开,我们不仅面临着本国媒体的监督,还面临着境外媒体的监督,而且对于舆论的这种监督,任何人都是无法阻拦的,也是无法回避的。尤其是对于西方的媒体来说“坏消息就是好消息”,发生的问题越是触目惊心,对他们来说新闻价值就越高。新闻的自由性,以及党和政府赋予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职能,使记者真正成为了无冕之王,他可以随时随地的对你进行干预。以巨能钙为例,巨能钙在2004年、2005年都是中央电视台的广告大客户排前十位。当时在河南一家报纸叫《河南商报》很不景气,报纸的记者六个月未发工资,去拉广告。结果当着记者的面说,你美誉度是负的,影响力是靠后的,发行量是一般的,你怎么能够让我们投放广告呢,非常抱歉,我们不能在你们这里发广告。记者的心已经快要崩溃了,商报老总一下被激怒了。安排了21位记者24小时搜集有关巨能药业不好的素材,他说我们一定要在一个月内把这个企业搞垮,经过《河南商报》排山倒海似的报道,四星期后巨能药业崩溃了,巨能钙这个品牌不存在了。这些都是告诉我们媒体的直接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

word/media/image4_1.png
  第四、浓厚的商业性。过去我们讲,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但是现在就不好完全这么讲了,谁是我们的喉舌?《人民日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北京日报》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喉舌。但是看的人其实并不多。北京有100多家报社,象《新京报》等,严格的讲,都属于商业性媒体,已经不完全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了。大家千万不要小看媒体商业化这一变化,可以说媒体的商业化是给我们各级政府提出的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这个问题一直都比较微妙和复杂,每一个媒体都广告需求都是巨大的,聪明的媒体一般都选择把自己的内容质量做扎实,以此来吸引甲方的广告。差的媒体就会直接来要广告,不给广告就报负面,这对于品牌公关的人来说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因为很多时候处在灰色地带,不是用法律的手段就能解决的,当然对一些恶意诋毁,造谣的媒体,在必要的时候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企业的利益。特别要提到的是针对媒体报道负面消息的记者,要更加理性对待,分析一下是媒体的报复行为还是其它的考量。当出现负面以后,有找报社投广告的,也有找领导打招呼的,或许找记者塞红包的,归根结底这些都只是权宜之计,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企业出现负面消息的时候,第一时间当然是核实情况,和媒体保持沟通。事情结束之后更多要从自身企业问题进行审视,从最根本上去解决问题。人情账户总有用完的时候,能不麻烦记者朋友就尽量不要去麻烦,做好自己内部的事情,让别人无机可乘。打铁还需本身硬,不然企业宣传部长就成了救火队,每天都在疲于奔命,忙碌在发稿和删稿之间。

word/media/image4_1.png

 一是浓厚的商业性,使政府对媒体的驾驭能力明显消弱。以前我们可以把媒体当成枪一样来指挥,党指挥枪,党让你说你说,不让你说不要胡说八道,但现在我们在很多的媒体已经做不到这一点了。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在一个多元化媒体的时代,确实存在宣传部管不了的一些边缘死角,而我们现在很多领导干部思想上还认为是“喉舌”,喉舌就是不用我管,为什么,如果出了事,可以找各级宣传部门来灭火。这个想法绝对是错误的。
  二是浓厚的商业性,使媒体报道的主旋律受到严重冲击。商业性报纸,他一个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赚钱。那怎么能赚钱来?就是刊登广告。因此,广告商花很多的钱给你,购买的不是你的版面,而是读者的眼球。那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提高报纸刊登广告的价格,所以他刊登的新闻就要在新、奇、特上下功夫。
  三是浓厚的商业性,使媒体报道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很多商业性报刊为了寻找卖点,对现实中的事件可以讲听风就是雨,经常是借鸡生蛋,有时甚至公开编造假新闻。

word/media/image4_1.png

     二、为什么我们必须善待媒体。在工作中,我们对媒体不仅不能回避,而且还要主动接触。为什么要这么讲?我感到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工作需要。我们现在是抱团取暖的时代,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合作。如果你得不到社会的关注、得不到上级领导的关注,你很快就会掉队。那如何引起外界的高度关注呢?那就要依靠媒体,通过媒体让外界了解我们,通过媒体让外界关注我们。你有优势的信息发出后,外界才会来利用你的优势,挖掘你的优势,使你的优势变成效益。

2.树立自身品牌形象的需要。有的干部不善于宣传自己,甚至记者找上门来,也不愿接待,那不成。大家知道现在媒体大都靠发新闻吃饭的,记者不写稿子就没有收入。如果一个记者来了以后,你把他轰回去了,说“对不起无可奉告”,那他绝对恨死你了。因为他觉得我包里的钱被你一句话就给泡汤了。所以你的态度决定着记者的经济命运,没准记者家里有个卧病在床的老母亲,有嗷嗷待哺的小婴儿。那怎么办?他就在大街上挖你的小道消息。我国的老百姓是特别喜欢小道消息的民族。明明你这个干部是清廉的,有个人对你有意见,可能就会把你说成是苍蝇,甚至老虎。他说,据老百姓反映你是贪官,给你报道出去了,一旦报道后你就很难说清了,负面影响就产生了,即使等你把问题搞清了,而你的形象已经被破坏了。

word/media/image4_1.png

    3.顺应媒体舆论监督职能的需要。面对出现的问题时,往往是“不怕内部通报,就怕公开见报。首先,面对媒体你是躲不了的。而且你越躲他就会越穷追猛打。其次,面对媒体你很多的问题是瞒不住的。现在媒体了解掌握情况的渠道很广,速度很快。很多群众反映问题的第一选择就是找媒体,有的媒体24小时都在悬赏搜集信息特别是负面的信息,有的媒体还直接在下面安插有自己的“眼线”。很多你还不知道的事,媒体早就知道了,有的甚至连稿子都登出来了,你都不一定知道。
     4.加强与群众沟通,巩固党执政根基的需要。执政党要想获得巩固的地位必须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那么怎么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只有积极主动的利用媒体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才能使你的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word/media/image4_1.png

    三、我们应当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今后我们在接受媒体采访与媒体打交道过程中应当注意把握好以下10条原则。
     1.情感原则。就是要把记者当成人。无论是媒体对你进行正面宣传,还是来找你“麻烦”的,都一定要积极配合,有礼有节,善待他们。向记者介绍情况时,既不要以领导、老师的形象出现,对记者进行教育、训斥和责备;也不要向做了错事的孩子,低三下四。而是要以平等的身分,友好的态度,有理有据的反映情况就可以了。对记者的要求,凡是合理的都要尽可能的积极配合,不要以为给他一些材料就打发他走了,越是好的记者越是要给他一些可以讲故事的空间,这实在太重要了。即使你没有得到授权或不便当时讲出来,可以讲“暂时还不清楚”、“正在了解之中”,并表示出积极配合的姿态,而不能生硬地说“无可奉告”,也不能简单的加以肯定或否定,更不能以某种理由强硬封口,甚至限制记者的人身自由。即使碰到一些记者未经批准强行采访,也要好言相劝,做到有礼有节。大家千万不要跟记者指着鼻子互相吵起来。跟记者打架绝对容易输啊,你是一个人,你再有理,你能说多少遍啊?记者是大喇叭,一张纸,一条新闻一下子就可以让全市、全国、全世界的人知道啊!所以你跟他是抗不过的。

word/media/image4_1.png

     2.差异化原则。就是大家要区别的对待媒体。不要把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和商业性报刊一样对待。主流媒体大部分都是弘扬主旋律的,是从正面进行报道的,即使报道一些问题,也会和我们商量的,不会在背后给我们下黑手。因此,对主流媒体的记者,一定要当做朋友一样加以敬重,积极配合。但是对待商业性报刊的记者,你就要慎重了,这些记者可以讲,既不是你的敌人,也不是你的朋友,他是你的挑战者,监督者。因此,在工作中要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来确定你反映内容的多少和反映情况的深浅度。
    3.时机原则。单位一旦发生问题,我们必须要千方百计的到达现场,掌握了解第一手情况,快速的收集信息,筛选分析,做出判断,在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你的建议,如:这件事是报、还是不报,该怎么报。在信息反馈上要杜绝不报、虚报的现象;解决晚报、简报的问题;避免错报和误报情况的发生。一定不要错过新闻发布和接受采访的最佳时机。在对事件的报送上,只有比较好的时机,没有最好的时机。所以大家要善于应变,相视而动,差不多的时机该发布就发布,拿不准的要及时请示上级。
    4.准备原则。向媒体反映情况不是一般的聊天,而是要事先设计好一个流程。首先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特别是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能慌张。其次要做好内容上的准备,不能靠好口才“临场发挥”,一定要提前做好充分的预案,把所有的利益关联方考虑清楚,详细列出哪些话应该讲、如何讲,重要的内容要写成文字;三是要做好形象上的准备,不能毫不讲究的就出来迎接媒体和记者,那样人家会感到你对对方很不尊重;另外,在接受采访或新闻发布前,要尽可能的收集了解一些记者的相关情况。这样可以使你的准备更加具有针对性。

word/media/image4_1.png

    5.沟通原则。对本单位出现的一些非常明显的突发事件,千万不能进行遮掩,一定要及时进行沟通,不要把媒体当成对立面,当成对手,当成外国媒体来对待。别以为告诉媒体了,就把事情捅出去了,我们之间绝对不是猫和老鼠的关系,不是互相设防的关系,我们是朋友和战友。因为我们站位不一样,负责的层面也不一样,所以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只有及时报告给我们,才能帮助你做出准确的判断,拿出相对有力的处置方案,比如:对某个事件是主动暴光讲清事实,还是请主流媒体为我说话等;只有我们上下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才能牢牢控制住舆论的主导权,才能杜绝各种谣传和歪曲性报道的出现。
    6.主动原则。对一些事实清楚,有必要对外公布的事件,一定要先 发制人。先发制人对信息的传播是十分重要的。出现突发事件后,一般都会有一段信息的真空。在这个真空的时候,谁先发布信息,谁就占领了信息的制高点 
     7.简洁原则。俗语讲,言多必失,一句话讲清楚的事儿,一定不要讲很多。你在对记者说话之前,一定要在脑子里头有一个尺子,量一下,划一个界限,什么话是你可以说的,什么话是你不可以说的。不可以说的那个,你一定要严格的拿一条线全部划掉,一句都不能说。新闻发言人讲话有个“一分钟原则”,就是你回答记者的每一次提问都不要超过一分钟。你说多了,100句话,99句都是对的,有一句是错的,可能媒体最后用的就是那一句错的。因此,新闻发布一定要以我为主,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要啰里啰唆,防止节外生枝,给别人制造子弹来打自己。

word/media/image4_1.png

      8.诚实原则。就是要确保发布信息的真实性。无论是接受记者的采访,还是以新闻发言人的身份回答记者的提问,需要把握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诚实,要实话实说。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不诚实,就会给自己埋下定时炸弹,很可能你还没有走出新闻发布厅,定时炸弹就爆了。因为只要说了谎,那个谎随时可能会被人揭穿。你能管住你手下的人,可是你手下的人心里是不是完全听你的,会不会被别人收买?在西方这种收买更厉害!就是要挖你的墙脚,一旦挖出来就是爆炸性的,所以一定要非常重视这个。你要不就不说,要说就要诚实,尽量的诚实。
    9.准确原则。面对记者时,千万要注意冷静,千万不能被记者激怒。任何情况下,都要非常冷静地回答所有问题,这一点十分重要。同志们一定要记住:没有错误的提问,只有错误的回答。给记者介绍情况,要讲究说话艺术,记者最喜欢问的就是:你能100%保证以后不会发生类似事的事吗?我教你的备选答案之一就是:我们的会尽100%的努力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另外,对一些重要的信息,一定要多次重复。一是要对记者多次重复,让记者准确领会你的意图;二是要对群众进行反复发布,不能发布一次就完了。发布一次,公众很容易就忘了。要得到公众的认同,同样一个主题,要换不同的词,换不同的场合,不断地发布这个信息,这样发布的信息才能给公众产生印象,得到他们的认可。

word/media/image4_1.png

    10.一致性原则。就是要用一个声音说话。在与媒体接触前,一定要尽可能的提前与上级领导沟通,统一好信息口径,重大问题要以新闻发言人为主,用一个声音说话。声音如果不一样,人家认为你是一个单位,怎么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是不是内部有矛盾?况且,声音不一样,到底听谁的呢?到底哪个可能?哪个不可能?公众就不好判断,就会感到很混乱。另外,你正式汇报的和私下说的要一致。大家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你该说的,不该说的话千万不能说。你可能告诉记者这段话你不能写出来,其实你恰恰在提醒记者,这段话必须写出来。你不要上记者和你套近呼的当,人家说两句好听的话,你就忘了自己是被采访人的身份。对于记者,掌握信息,不存在会上会下,人前人后,正式与非正式,只要对记者发稿子有利,全部是他的素材。

word/media/image4_1.png

   最后,为了让大家能够记住这10条原则,我把这10条原则概括为10句话:有节有礼,善待记者;媒体不同,区别对待;把握时机,发布信息;工作要细,准备要早;下上沟通,速度要快;主动出击,先发为强;点到为止,简单明了;不瞒不掖,实事求是;讲求艺术,措辞准确;对外讲话,同一声音。
  我想,如果我们在处理与媒体记者打交道的时候,能很好地把这10项原则理解透彻了,并运用好,那么你今后在与媒体和记者打交道的时候,或出现突发事件的时候,心里就有底了。你通过一定的实践锻炼后,完全可以借助媒体,使问题化险为夷,让劣势变成优势,助成绩绵上添花。即使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也一定能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使媒体和记者成为大家成功的帮手,毕竟,好媒体多,好记者更多。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c72cc9f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6.html

《浅谈如何与媒体记者打交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