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技巧教学文案

发布时间:2020-04-27 18:17:4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记叙文阅读技巧


记叙文阅读技巧

一、三个答题原则

1、用原文的句子或词语作答。

2、答题点宁多勿少。

3、每道题都要扣住中心思想。

二、答题过程

1、快速阅读全文,整体感悟中心(注意找到主旨句)。

2、对照题干认真读局部,做出答案。

3、再总体反思全文,审视答案。

三、怎样找到主旨句

记事的文章,在记叙描写后,往往有一个揭示中心的句子,这个句子常常是议论句,是蕴含哲理的句子,叫主旨句。往往在倒数第一段或倒数第二段。

第一遍快速阅读,必须边感悟中心边找主旨句。答题的时候,必须紧扣主旨。

四、记叙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1、第一人称的好处:便于作者直抒胸臆,增强故事的真实感。

2、第二人称的好处:作者与读者(或文中人物)面对面交谈,便于交流感情,增强亲切感。

3、第三人称的好处:以旁观者的身份叙述,选材开阔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故事性强。

五、记叙的线索

1什么是线索: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它体现各材料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把相对独立的事件联系起来,共同表现中心。

2线索的形式有六种:

物线——以某一具体的实物为线索。(如:《风筝》、《羚羊木雕》、《洁白的木槿花》、《一碗牛肉面》、《六个馒头》、《一朵栀子花》)

人线——以某一人物为线索。

事线——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夏季原野上的追赶》、

时线——以时间为线索(如:《最美的笛声》《蝶之生》)

地线——以地点转换、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如:《游五峰山》)

感情线-以作者的某种感、作者的见闻感受、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如:《绿叶赞》、《荔枝蜜》、《开往春天的列车》、《爱,从来不卑微》、《父亲不写信》)

注意:常见的线索是物线、时线、感情线。

六、怎样找出线索:

关注题目。

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那个词语、事物或句子。

关注文中抒情议论、表达作者的感情的的句子。

关注作者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有没有发生变化。

关注每段开头是否有顺次表示时间的词语。

关注有没有可以把相对独立的事件联系起来,对表现中心作用很大的那个词语、事物或句子。

七、景物描写的作用(即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注意要紧扣中心)

1)渲染   的气氛。(可以填喜悦、欢乐、热烈、宁静、详和、严肃、紧张、肃穆、悲凉)

2)烘托人物   的心情(可以填喜悦、愉快、欢乐、兴奋、平静、紧张、痛苦、悲凉、失落)

3)衬托人物   的精神品质或性格(可以填纯洁、乐观、宽容、高洁、正直、豁达、善良、自私、阴险、奸诈、刻薄)

4)暗示某种意义,突出中心。

a、暗示故事结局是   。(美好的,圆满的,悲惨的)。

b、暗示社会生活是   (美好的、幸福的、安定的)

5)点明时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交代天气条件)(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蝶之生》。)

6)交代故事起因(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的故事情节作铺垫)(如:《唐家寺的伞》。

7)开篇写景,由眼前的景物引起下文的回忆。(倒叙的文章,如:《故乡的蓉树》、《风筝》)

8)开篇写景,为故事设置背景。(如:《逃跑的火焰》)

(9)以景写人,用____()映衬人的______,突出人物       的形象(心理)。(如:《宛如英雄》中他的双手骤然在空中抓握成拳,一绺白发披到额前。……午后的阳光映着老人的白发,他就像一位遥望天际的向导。”——划线句以景写人,用午后的阳光映衬人的老人的白发,突出他不同寻常的形象。)

注意:每处景物描写,分析出2——3种作用来即可,考虑的顺序由前至后。

八、记叙的要素有六个: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九、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顺序写。

好处(作用):线索清楚,脉络分明。

2倒叙:先写结果或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突出情节提到前面来写,然后从头来记叙。

好处:强调主要内容,突出中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造成悬念,避免叙述的呆板和单调

3插叙:在叙述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原来的记叙,插入一段与原文相关的内容,插入结束后,再接着原线叙述。

好处:丰富文章内容,丰满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中心。

4倒叙和插叙的区别

倒叙是就全篇而言的,回想的篇幅长,占整篇文章的主体,是表现中心的主要内容,回想结束后,情节不再向前发展,首尾基本上在一个时间段上。(如《风筝》、《洁白的木槿花》、《口琴往事》、《手掌上的阳光》)

插叙是就局部而言的,回想的篇幅短,回想结束后,情节继续向前发展(如《生日》、《羚羊木雕》、《一个七美圆的梦》)

十、怎样分析记叙文开头段的作用

(分析一句或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上两方面入手)

1内容上:

开篇写景,为故事设置背景。(《逃跑的火焰》、)

开篇写景,由眼前景物引起下文的回忆。(倒叙的文章:《故乡的蓉树》、《风筝》)

开篇点题,总领全篇。(《石缝间的生命》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石缝间的生命》、 

交代故事起因,为下文作铺垫,是全文故事的大前。(《以心换心》、《病房里的感动》、)

交代记叙文要素。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青虫之爱》、《蝶之生》)

概括介绍人物的性格品质(或事物特点),总领全篇。

概括介绍人物特点(或开篇写景),与下文的某一内容形成对比。

2结构上

总结全文(统摄全篇) 引起下文  巧设悬念 伏笔、铺垫  

十一、怎样分析记叙文结尾段的作用

(分析一句或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上两方面入手)

1内容上

点明中心(揭示中心,揭示主旨,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含蓄地揭示主旨,引发读者对文中问题的注意和思考。(如:《白苍鹭》)

深化中心(深化主题,升华文章的思想感情)。(如:《回忆我的母亲》)

点题,揭示题旨。(如:《病房里的感动》)

总结全文,评议文中人物。(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巧妙地揭示事实真相。(如:《聘任》)

有时,文章结尾处,有一段补叙,作用是:补充与文章有关的内容,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突出文中事件的意义重大(或人物影响深远)。                   

2结构上

照应开头(照应题目,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收束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十二、分析一句话(或一段话)在结构上的作用(先看这段话在文中位置)

1如果这段话在文章开头,则分析:

总领全文  统摄全篇 开起下文   伏笔铺垫  巧设悬念

 

2如果这段话在文章中间,则分析:

承上启下的过渡(绝大多数情况是这种作用,其他作用极少见);

总结上文  领起下文

(注意:分析文章中间段的作用,往往是只分析结构上的作用,如果考题问这句话在内容上的作用,可能是:a点题。b抒情议论,揭示中心。c抒情议论,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由事及理。考中间段在内容上的作用的题极少见。)

3、如果这段话在文章结尾,则分析

照应开头(照应题目,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收束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十三、什么叫照应?

如果考题上让分析前后两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那么,这两句话一定是同写了一件事(一个景)(一种情),它的作用是: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十四、文章是写甲物的,却写了乙物,这种写法叫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种表现手法叫对比衬托。作用是:用乙物与甲物对比,衬托、突出、渲染甲物的某种特点,从而突出中心。

十五、文章中是写甲人的,却写了乙人的表现,这种写法叫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种表现手法叫对比衬托。作用是:用乙人与甲人对比,衬托甲人,突出甲人的某种精神品质(性格特点),从而突出中心。

十六、怎样赏析

1从谴词炼字的角度赏析

约数,确数字词的赏析(说明文)——分析语言准确性

常出现的词语:据说,大概,一些,或多,或小左右,丈许,一定,只有……

动词、形容词的赏析(记叙文)

答题套路:“XX”“XX”等词用得好,生动形象贴切传神,把“……”(动作或形态,根据文章内容来写)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例句:文章中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肥胖轻捷等形容词用得好,肥胖形象地写出了黄蜂的形态,轻捷既写出了叫天子的形态,又写出了它灵敏的动作特征,这样使文章描写惟妙惟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答题套路: “……(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套修辞作用)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

要掌握的修辞方法:比喻   排比   拟人   对比   对偶  夸张 设问   反问   双关   借代   11引用   12通感   13互文   14反复(连续反复,间隔反复) 15顶针   16反语

比喻的作用:把事物描绘的生动形象,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用浅显的常见的事物作比,把深奥的事物说得通俗易懂。

拟人的作用:赋予物(或抽象的概念)以人的语言、动作、行为和思想感情,把事物人格化,使文章生动活泼,表达作者强烈的喜爱(厌恶)之情。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

排比的作用:句式整齐,语势有力,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意思层层深入,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       强烈感情。

对偶的作用:句式整齐匀称,结构一致,节奏感强,语言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对比的作用:正反对比,形成强烈反差,鲜明地表现作者的爱憎之情,突出作者对所描写事物的    强烈感情

设问的作用: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强调      内容。

反问的作用: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语气强烈,加重了语言的力量,表达了作者某种强烈的感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有启发性,有说服力,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夸张的作用:深刻地表现作者对某种事物鲜明的感情,引起读者的共鸣。

       通过对事物形象的渲染,引起读者的想象,突出了事物的某些特征。

3从词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角度赏析1)褒词贬用   2)贬词褒用   3)大词小用

 

4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中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句子,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回味。(《夏之绝句》)

(注意: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录一: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朴素自然(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琅琅上口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8)语言朴实亲切,多用口语、叠词,多用俗语、谚语

附录二: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回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势,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势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大词小用,幽默含蓄,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13、多用成语、俗语、谚语、名句  

14、运用仿词,增强生动性。

5、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来欣赏(见二十二题)

6、从文章内容的角度来欣赏

从点明中心,揭示主旨,表现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事物特点等方面赏析

6从句式的角度来欣赏

(很少见):设问、反问、倒装句(强调)、被动语式

7从描写方法的角度来欣赏(见十七题)

十七、分析五种描写方法的作用

(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五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1外貌描写的作用:揭示人物身份或经济状况,反映人物性格,以形传神,突出人物某种精神品质、性格特点(衬托人物某种精神品质、性格特点)(反衬人物某种精神品质、性格特点)。

2语言描写的作用:揭示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思想感情,言为心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3动作描写的作用:反映人物的心情(心理活动),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

4心理描写的作用:生动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人物内心活动,通过人物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示人物性格。

5神态描写的作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神态的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反应人物某种心情,突出人物某种精神品质。

十八、表现作者对文中人物(或事物)感情态度的词语有哪些

  歌颂  赞美  崇拜  钦佩  赞颂  肯定  认可  同情  怜爱  憎恨   讥讽  批判  批评  讽刺   鞭挞  否定  憎恶  责备

十九、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常用哪些词语?

褒义:沉着  冷静  勇敢  倔强  善良  纯洁  坚强  宽容  豁达  正直  聪明  乐观  谦虚    天真  诚实  真诚  忠诚   美丽   才华横溢   大公无私   不屈不挠  坚持不懈  大义凛然   默默无闻  深谋远虑  智勇双全  多才多艺  大义灭亲  艰苦朴素  朴实  身残志坚  自强不息  百折不挠   无私奉献  爱岗敬业

贬义:阴险  狡猾  虚伪  愚蠢  卑鄙  狡诈  自私自利

二十、怎样理解题目的含义(与第二十一题相近,注意区别)

文章题目往往含义深刻,当字面意思和文中暗含的意义不相同时,考题往往会让你分析题目的含义,答题分两步:

第一步:解释字面意义。

第二步:紧扣中心,分析深层含义。

二十一、怎样分析记叙文标题的作用(好处)(与第二十题相近,注意区别)

1、题目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吸引读者,耐人寻味。

2、题目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引发读者注意和思考,吸引读者。

3、题目用了双关的修辞方法,一语双关,字面意思指           ,深层含义是                。意蕴深刻、耐人寻味。

4、暗示中心(突出中心),耐人寻味。

5、以某线索为题,(贯穿全文的始终,使文章脉络清晰。)

6、并列短语作标题,中间用间隔号隔开,舒缓了语气,奠定了文章舒缓、深沉(肃穆、悲凉、轻快、热烈)的基调,(几)字一顿,富有节奏,又有诗的韵味,耐人寻味,令人耳目一新。

7、矛盾式标题,(如《痛并快乐着》)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揭示中心。(分析中心),新颖独特,别出心裁。

几个例子:

1)《以心换心》:文章题目一语双关,表面指继母把妹妹的心脏移植给我,深层含义是,继母和妹妹用她们宽容善良的心改变了我的嫉妒和自私,唤醒了我的爱心和真心。意味深刻、耐人寻味。

2)《传家宝》:文章题目一语双关,表面指王维的那幅古画是传家宝,深层含义是,这家人艰苦奋、不怕吃苦、努力支撑的精神时代相传,是传家宝。意蕴深刻、耐人寻味。

3)《两个鸡蛋》:文章以线索为题,脉络清晰,同时无言的父爱,浓浓的亲情,殷切的希望,都浓缩在两个鸡蛋里,以它为题,突出中心,耐人寻味。

4)《一碗牛肉面》:一碗牛肉面是文章的线索,题目贯穿全文的始终,使文章脉络清晰,同时,父亲对儿子的爱。儿子对父亲的孝顺,父子深情浓缩在一碗牛肉面里,以它为题,突出中心,耐人寻味。

5)《一碗大米饭》:一碗大米饭是文章的线索,题目贯穿全文的始终,使文章脉络清晰,同时,孩子对母亲的孝顺和母亲对孩子的疼爱,的懂事孝顺,都浓缩在一碗大米饭里,以它为题,突出中心,耐人寻味。

6)《青木瓜之味》:一语双关,字面意思是青木瓜切开时所发出的清香味道,深层含义是指年轻女子纯洁善良,热情,真诚的品格,以它为题,意蕴深刻,耐人寻味。

7)《传家宝》:一语双关,字面意思是王维的画,深层含义是世代相传,坚持不懈,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以它为题,紧扣中心,意蕴深刻,耐人寻味。

8)《睡美人》:一语双关,既指表演的节目,又指女b角的演技高超,却从来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更指女a角主动把机会让给女b角,成了真正的无名英雄,真正的睡美人暗示中心,意蕴深刻,耐人寻味。

9)《无声音符》::一语双关,既指晶晶盲拉琴发出的声音又(更)指晶晶的盲拉使父母陶醉,拉出了她对父亲的理解和对母亲的安慰,表现了她对父母的爱,暗示了文章中心,意蕴深刻,耐人寻味。

10)《逃跑的火焰》: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原上的红狐比成逃跑的火焰,揭露了美丽的生命总是被扼杀,呼吁人们关爱动物,和平相处,暗示了文章中心,意蕴深刻,耐人寻味。

11)《会飞的蒲公英》:一语双关,既揭示了蒲公英的特征,又包含了母亲对殷切的希望,突出中心,耐人寻味。

12)《光明的心曲》:一语双关,表面是指小女孩的歌声,其实是赞美小姑娘向往光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表现了小姑娘美好春节纯洁的内心世界,标题优美,突出中心,给人无限遐想。

13)《我和鸟儿有个约会》以我和鸟儿有个约会为题,新颖、别致,紧扣中心事件,把鸟儿当作自己的朋友来写,呼唤温情,关爱和沟通,巧设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4)《一张没有下发的试卷》:一张没有下发的试卷是文章的线索,题目贯穿全文的始终,使文章脉络清晰,同时,老师对的关心爱护,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都浓缩在一张没有下发的试卷中,以它为题,突出中心,耐人寻味。

15)《六个馒头》六个馒头是文章的线索,文章以线索为题,题目贯穿全文的始终,脉络清晰,同时同学们的善良和真诚、同学间单纯而丰厚的友谊都浓缩在两个鸡蛋里,以它为题,突出中心,耐人寻味。并且,以普通的馒头作标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6)《教授的救心丸》题目一语双关,既指老教授为老伴准备的救治心脏病的药,又指老教授拯救了那个失足青年的灵魂。突出中心,耐人寻味。

17)《给人一架梯子》题目一语双关,既指那夜老者给我们的梯子,又指在人生道路上,呵护别人尊严、帮助别人改正错误的美好行为和心灵。突出中心,耐人寻味。

18)《一朵栀子花》文章题目一语双关,即指女孩送给的那朵芳香、洁白、可爱的栀子花,又指和女孩对人的一种关爱、尊重和鼓励,象征美好的心灵,意味深刻、耐人寻味。同时,栀子花又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的始终,使文章脉络清晰。

二十二、怎样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可从以下六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入手)

1、选材上的特点:以小见大 以小喻大 以物喻理 借物喻人 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中心(表现人物性格品质)

2、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对比 衬托 渲染 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欲扬先抑  欲扬先扬  通篇拟人 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  11开宗明义    12卒章显志   

13夹叙夹议

3、结构上的特点:伏笔 铺垫 巧设悬念  首尾照应  过度自然  线索清晰

4、描写上的特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突出中心

               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刻画人物(物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分析其作用,见十七)

5、语言上的特点:(见前面十六题的3小题——赏析语言风格)

6、修辞方法上的特点:巧妙的运用了某种修辞(见前面十六题的第2题,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十三、怎样给记叙文拟标题     

1、以中心思想为题(如:《爱,从来不卑微》) 

2、以中心事件为题(如:《捅马蜂窝》、《斑羚飞渡》)  

3、以中心人物为题((如:《老王》)       

4、以中心人物的性格品质为题(如:

5、以线索为题(如:《洁白的木槿花》、《风筝》、《羚羊木雕》)       

6、以文中某个有特殊意义的词语、事物、情节、句子为题

(如:《背影》、《最美的笛声》)

二十四、反复渲染的作用: 文中几次写到相同的内容或情节叫反复渲染。作用是:强调某种意义,突出某种精神,深化中心。

二十五、分析一句话(或一段话)对表现中心思想上有何作用?往往用哪些词语?

1 点题    2抒情议论,揭示中心,    3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由事及理。  4点明中心、深化中心     5揭示中心、拓宽中心、升华文章思想感情。

二十六、结尾处揭示中心,画龙点睛的写法叫卒章显志

二十七、分析流泪的原因

1疼痛难忍  2悲伤难过   3感动、感激  4喜悦、激动、兴奋  5离别  6思念  7委屈  8愧疚、惭愧、懊悔、自责、悔恨 9气愤  10孤独、无助、

二十八、怎样答文章写了一件事

  答题公式: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二十九、题材与主题积累(题材是表现主题的材料)

1、凡是写故乡的事、物、景、食品等,都表现思乡、爱乡主题,如《月光饼》《故乡的榕树》《故乡的槐树》《月是故乡明》《家园落日》《春酒》

2、凡是写人与动物的故事,应当想主题是否是以下内容: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世界也有深深的亲情,它们的很多举动令人敬畏,令人震撼,令人感动。人要与动物和睦相处,珍惜动物,关爱生命。给动物生存的权利和空间,不要乱扑乱杀,不要破坏他们的生存环境,要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如《一窠八哥的迷》《白苍鹭》《捅马蜂窝》《逃跑的火焰》《生命垂危的金钱豹》《藏羚羊的跪拜》《爱的较量》

3读到写亲情的文章,要有这些知识积累:父爱和母爱都是博大无私的,不图回报的,往往体现在点滴的生活小事中;母爱又是细腻周到的,有时又是絮叨的;父爱是不善言表的,默默无声的,父爱如山,父爱无言,有时侯是坚硬的,冷峻的,严厉的。作儿女的,一定要学会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关心父母,用自己的优异成绩回报父母;当原来没有理解父母的爱,现在理解了,应该惭愧自责,懊悔。

4、捐献人体器官、捐献骨髓:捐献人体器官、捐献骨髓是人类最文明最高尚的行为,它不但可以使被赐予者重获新生,而且也使赐予者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作为一个人,能给予他人的最好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我们的死是有意义的。

三十、文章结尾的方法(分析其好处)

文章的结尾,就是文章怎样收笔,结束全文。俗话说:编筐作篓,重在收口。作文也是这样。好的结尾能深化主题,突出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文章的结尾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自然结尾法

结尾交待人和事的最后结局,事情结束了,文章也结尾了。水到渠成,自然流畅。如《月光曲》的结尾写到: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下来。

2、总结结尾法。

用极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对作品的内容加以总结,使读者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对文中人物有一个总体印象。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结尾,他,口的巨人;他,行的高标。总结全文,集中写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使我们对其有一总体印象。

3、点睛结尾法(卒章显志法)

在文章的结尾处,凝聚全篇内涵,写出点睛之笔,点明主旨,突出主题,使读者更加了解和明白作者写作的意图。如:《捅马蜂窝》的结尾我不由的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伤害旁人的事。

4、抒情结尾法

结尾直抒胸臆,以便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把读者的情感引向高潮,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从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往往有画龙点睛之妙。如《一夜的工作》一文结尾道: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总理的无限崇敬与热爱的思想感情。

5、含蓄性结尾。(1)用省略号结尾,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和抒情的空间,含蓄深刻,耐人寻味,有言已尽而意无穷之妙。如:《女兵墓》结尾昨晚,藏北高原落了今年第一场雪,你冷了吧!让我给你的坟上培上新土……”

2)用反问句结尾,引发读者对文中问题的注意和思考,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含蓄深刻,耐人寻味。如《白苍鹭》的结尾鸟可能比它们的猎人更能成为好朋友吗?谁知道呢?

3)用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特殊意义,含蓄深刻,耐人寻味,能使读者产生联想,更能深化主题。如《青木瓜之味》结尾这件事虽已过去四年,但我怎么也忘不了这个年轻而真诚的女子,忘不了这件事情,忘不了这两个木瓜。总记得切开木瓜时的样子,别看皮那样青,里面却是红红的,格外鲜艳,特别是那独有的清香味道,在房间里飘荡着,好多天没有散去。

6、戛然而止式结尾

在文章收束时,有意突然结住,直截了当,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和抒情的空间,有言已尽而意无穷之妙,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如《青虫之爱》的结尾女友说完,好久好久,厨房里寂静无声……”《母亲的来信》结尾“……他打着呵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7、照应结尾法

结尾照应开头,收束全文,使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前后连贯,起到突出中心,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如 《紫藤萝瀑布》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8、号召性结尾。有些文章的结尾发出号召,提出希望。增加文章的号召性和感染力。(往往是议论文的结尾)

9、点题性结尾。有时,作者抓住能突出表现主题的词句,提炼出文章的主旨来作结尾。如《难忘的一课》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作为全文的主旨,结尾处作者满怀激情,再次强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样点题给读者以完整的感觉,留下深刻的印象。

 

10、出人意料式结尾(是小说的一种结尾方法)

用有悖于情理的语言、行为、情景作为结尾,用意想不到的结局戛然而止,让读者在目瞪口呆之余,不禁感叹作者的奇思妙想,感叹生活的千变万化。增强文章的魅力,使读者在意外之余多一些理智的思考。

11、引用式结尾

引用名言警句或谚语等作为文章的结语的方法。

12、引申结尾法。

由此及彼,深化主题。如《挑山工》结尾写的是: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的向上攀登。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三十二、比较两篇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可考虑以下刻画人物的方法:

1、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

3、通过独特的外貌描写刻画人物;

4、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

5、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方法刻画人物;

6、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十三 象征及其作用

象征:是创作中的一种重要表达方法

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情感(被象征的本体),为了要说乙,因为甲跟乙有联系,所以只能说甲不说乙,让读者通过形象自己去领会乙,去理解抽象的象征义,就是托物言志。

作用:把感情表达得更含蓄,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形象可感,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十四 写作手法及作用?

   1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三十五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十六、分析记叙文的人物形象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阅读时只有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入手,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如《故乡》中的杨二嫂这一人物形象虽着墨不多,却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作者就是通过她圆规式的外形与印象中的豆腐西施对比,通过她对先虚做吹捧,继而尖酸嘲讽,对闰土鄙薄不屑、恶语中伤,通过她顺手牵羊、贪小便宜等一系列表现,刻画出一个被侮辱、被损害而又自私、尖刻、泼辣、放肆的小市民妇女的形象,令人如见其形、闻其声、知其心。

     从侧面描写入手。侧面描写,简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驿路梨花》一文,主人公梨花姑娘始终没有出场,但全文写的却是梨花姑娘的感人事迹。她的精神品质全部都是通过侧面描写,通过大家对她的评价写出来的。

     从细节描写入手。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如《最后一课》中在记叙韩麦尔先生上习字课时,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挂在课桌铁杆上的字帖,烘托出教室里的爱国气氛;飞进来的甲虫没有影响孩子们专心画杠子,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有些作品除了中心人物之外,还有其他人物。分析时我们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例如《最后一课》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和敬爱老师,以至于他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种人物关系的变化,正体现了小弗朗士的逐步成熟和强烈的爱国之心。由此可见,认清人物与人物的关系,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三十七、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cf710c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eb.html

《记叙文阅读技巧教学文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