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城市总体规划

发布时间:2015-05-17 15:31: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泗阳县城市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部分 泗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第二节 城镇发展战略和城市化水平

第三章 城镇体系布局规划

第一节 城镇空间组织

第二节 城镇等级规模

第三节 城镇职能结构

第二部分 泗阳县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城区概况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行政区划

第三节 自然条件

第四节 资源条件

第五节 历史沿革

第六节 社会经济

第三章 城区建设现状分析

第一节 建设用地现状

第二节 主要存在问题

第四章 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

第一节 城市性质

第二节 城市规模

第五章 城市总体布局

第一节 空间管制

第二节 布局原则

第三节 布局结构

第六章 土地使用规划

第一节 公共设施用地

第二节 居住用地

第三节 工业用地

第四节 仓储用地

第七章 规划实施措施

第一部分 泗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章 总则

一、规划说明

泗阳县的现状表明泗阳城镇化水平与市域经济水平基本协调,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双重落后的特点。城镇体系表现出中心城市的能级较低、城镇体系发育不全、城镇功能趋同、城市化水平较低且地域分布不均等特征。因此,泗阳城镇体系面临着结构调整的任务,调整的目标是形成以泗阳为核心、镇乡为骨干、重点城镇为纽带、城乡协调发展的总格局,通过增强中心城市实力,壮大各级城镇的集聚规模,形成大小城镇分工明确、职能互补、结构合理的城镇新体系。

二、规划指导思想

1、突出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发展;

2、握全球化背景,增强城市辐射力;

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4、遵循可持续发展,协调区域发展;

5、强调规划的系统性、动态性和适应性。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41日)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199114号)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

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6、泗阳县近四年来已批准实施的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

7、国家及省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

8、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9、《江苏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苏建规(2000298号)

10、《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苏建规(200235)

1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1998—2020)

四、规划期限和范围

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 远期:2015年~2030

规划范围:泗阳县域,泗阳县区、城市规划区、泗阳中心城区,本规划调整重点为中心城区高速公路环内的范围。

泗阳县域辖十六个乡镇,分别为众兴镇、王集镇、裴圩镇、爱园镇、里仁乡、庄圩乡、穿城镇、张家圩镇、三庄乡、南刘集乡、八集乡、临河镇、卢集镇、李口镇、高渡镇和新袁镇,泗阳县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包含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

第二章 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

第一节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一、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GDP年均增长率、总量;人均GDP;三次产业比例。

GDP总量 户籍人口 常住人口 人均GDP 名义增速

132.20 38.87 32.6 40552 24.1%

     居住用地:人均18—28m2,特殊情况(大中城市)不得小于16m2/

 

各类用地  工业用地:人均10—25m2

,特殊情况不得大于30m2

/ 人均指标  道路广场用地:人均7—15m2,特殊情况不得小于5m2/           绿地:人均不得小于9m2,其中公共绿地不得小于7m2           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20%—32% 各类用地  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15%—25% 所占比重  道路广场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8%—15%           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8%—15%

二、县域人口控制目标

县域现状、近期、远期总人口

泗阳县域总人口指标分配表 (单位:万人)

地区

2010

2015

2030

县域

102.2

105.1

114.4

县城

31.0

31.9

34.0

爱园镇

5.9

5.7

6.3

穿城镇

4.1

4.2

4.7

张家圩镇

4.1

4.2

4.7

王集镇

7.7

8.0

8.6

临河镇

5.8

5.9

6.5

李口镇

5.5

5.6

6.2

新袁镇

4.9

5.1

5.6

裴圩镇

6.4

6.7

7.2

高渡镇

3.8

3.9

4.3

庄圩乡

4.2

4.3

4.6

里仁乡

3.8

3.9

4.4

南刘集乡

3.8

3.9

4.3

卢集镇

4.4

4.5

5.0

八集乡

2.8

2.9

3.1

三庄乡

4.3

4.4

4.8

第二节城镇发展战略和城市化水平

一、城镇体系发展总体目标

形成以淮安为核心、县城为骨干、重点城镇为纽带、城乡协调发展的总格局,通过增强中心城市实力,壮大各级城镇的集聚规模,形成大小城镇分工明确、职能互补、结构合理的城镇新体系

二、发展战略

县域城镇发展采取“中心极化,择优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效率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非均衡发展为导向,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龙头,以基础设施为先导,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扶持培育重点城镇,推动各项制度的创新,加强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区域城市化的总体水平。

三、城市化途径

一是要加大中心县城建设力度。

二是提高县城镇的建设水平,增强县城经济的辐射能力。

三要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促进全县小城镇均衡、有序、协调发展,特别是要重点规划建设好16个重点中心镇。

四、城市化水平

泗阳现状、近期和远期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指标区域分配如下表。

泗阳县域、县城及各乡镇城市化水平

地区

2010

2015

2030

城镇人口(万人)

城市化水平(%

城镇人口(万人)

城市化水平(%

城镇人口(万人)

城市化水平(%

县域

23.15

22.65

30.46

28.98

42.70

37.33

县城

12.51

40.32

15.42

48.28

20.31

59.71

爱园镇

0.55

9.32

0.83

14.56

1.21

19.21

穿城镇

0.45

10.98

0.74

17.62

1.26

26.81

张家圩镇

0.34

8.29

0.63

15.01

1.15

24.47

王集镇

1.15

14.94

1.46

18.13

1.94

22.67

临河镇

0.62

10.69

0.93

15.76

1.41

21.69

李口镇

1.02

18.55

1.31

23.39

1.82

29.35

新袁镇

1.74

35.51

2.02

39.61

2.53

45.18

裴圩镇

1.75

27.34

2.03

30.30

2.54

35.78

高渡镇

0.39

10.26

0.68

17.44

1.21

28.14

庄圩乡

0.44

10.48

0.73

16.98

1.25

27.17

里仁乡

0.58

15.26

0.89

22.82

1.41

32.79

南刘集乡

0.61

16.05

0.92

23.59

1.24

28.84

卢集镇

0.37

8.41

0.66

14.67

1.18

23.61

八集乡

0.21

7.51

0.50

17.24

1.01

32.58

三庄乡

0.42

9.77

0.71

16.14

1.23

25.63

第三章 城镇体系布局规划城镇

第一节 城镇空间组织

1、城镇密度适当,且分布比较均衡经过几轮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调整,泗阳城镇密度基本适当,其城镇密度为10.5/千平方公里。有数据显示,长江三角洲城镇密度为15/千平方公里,珠江三角洲为13/千平方公里,江苏全省平均为13.3/千平方公里,从市域城镇空间分布来看,比较均衡,相距大多在810公里。2、城镇分布交通指向明显,城镇基本上分布在主要公路附近,区位条件的优劣决定了城镇的发展水平。城镇分布格局受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经济的强烈影响,各城镇分布相对分散,高等级公路的发展,串联了主要城镇,形成交通指向特征,S245、泗斐公路等,成为城镇的主要集聚区。此外,区位条件的优劣决定了城镇的发展水平,如王集、新袁、李口等镇区位条件较好的城镇则发展较快。3、城镇规模正形成一定的等级序列,中心城市与其在市域的中心地位基本相称,但乡镇规模总体仍然偏小。按城镇人口规模,目前泗阳县已经形成大于10万人口的中心城市1个(泗阳城区),12万人口的建制镇2个,1万人以下的建制镇12个。泗阳中心城市首位度为2.72,既不是规模偏小的弱中心,也不是规模很大的强中心,与其在市域中的中心地位基本相适应。但目前乡镇规模总体仍然偏小,除中心城区外,乡镇中镇区人口基本不超过2万,从城镇的规模经济效应来看,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一般而言,只有当城镇人口达到25万人时,才能配套较完善的公共设施,这样规模的小城镇比较经济。

4、城镇多样化职能初步显现,但尚未形成分工明确、各具特色、功能互补、有机联系的整体。按城镇职能类型,目前除城区为综合型外,其它的基本可以分为工贸型、商贸型和农贸型三类。反应在地域上,一般沿高速公路的城镇基本为工贸型;县域边缘各城镇由于具有边缘优势而多表现为商贸型;其余城镇尤其是西部和北部由于二、三产业欠发达,基本职能仍以农业生产和交换为主,多表现为农贸型城镇。此外,以行政中心为主要职能的城镇较为普遍,各规模等级城镇间的联系以纵向行政管理和商业服务为主,横向的经济联系不密切,导致城镇的职能存在较大的趋同性,发展方向和分工不明确,城镇网络体系不健全。

第三节 城镇等级规模

城镇等级层次

二、撤乡并镇的原则和目标

原则:积极稳妥有序、整体规划布局、促进发展、提高小城镇素质。撤乡并镇应有利于市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市域城镇结构的优化,有利于行政管理,尊重地缘关系。

目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精简乡镇机构编制和人员,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加强中心城市作用的同时,提升全市城镇的等级规模结构,使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形成数量的金字塔分布格局。

三、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表

城镇等级

现状城镇名称

规划城镇名称

规划城镇人口(万人)

城镇个数

一级

众兴镇

众兴镇

34.0

1

二级

王集镇

王集镇

8.6

5

裴圩镇

裴圩镇

7.2

临河镇

临河镇

6.5

爱园镇

爱园镇

6.3

李口镇

李口镇

6.2

三级

新袁镇

新袁镇

5.6

9

卢集镇

卢集镇

5.0

三庄乡

三庄乡

4.8

穿城镇

穿城镇

4.7

张家圩镇

张家圩镇

4.7

庄圩乡

庄圩乡

4.6

南刘集乡

南刘集乡

4.5

里仁乡

里仁乡

4.4

高渡镇

高渡镇

4.3

四级

八集乡

八集乡

3.1

1

合计

114.4

16

第四节 城镇职能结构

一、城镇职能调整思路

二、城镇职能结构

城镇职能结构规划一览表

城镇等级

城镇名称

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众兴镇

商业型、工业型、农业型、养殖业型

王集镇

商业型、工业型、农业型、养殖业型

裴圩镇

商业型、工业型、农业型、养殖业型

临河镇

商业型、工业型、农业型

爱园镇

商业型、农业型、养殖业型

李口镇

商业型、工业型、农业型、养殖业型

新袁镇

商业型、工业型、农业型

卢集镇

商业型、农业型、养殖业型

三庄乡

商业型、农业型、养殖业型

穿城镇

商业型、工业型、农业型、养殖业型

张家圩镇

商业型、工业型、农业型、养殖业型

庄圩乡

工业型、农业型、养殖业型

南刘集乡

商业型、工业型、农业型、养殖业型

IV

里仁乡

商业型、农业型、养殖业型

高渡镇

农业型、养殖业型

八集乡

农业型、养殖业型

第二部分 泗阳县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第一章 总则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日)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199114号)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

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6、《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7、国家及省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

二、规划区范围

泗阳县城(众兴镇):为所辖3个乡和11个镇的行政范围,总面积262平方公里

三、规划期限

近期:2011年~2015

远期:2016年~2030

第二章 城区概况

第一节 地理位置

泗阳,地处古泗水之阳。位于江苏省北部,在东经118°20´~118°45′,北纬33°23´~33°58´之间。东界淮安市淮阴区,南滨洪泽湖、北邻沭阳县,西南和西部与泗洪县、宿豫区、宿城区接壤。县境东西距50公里,南北距70公里,全县面积141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0.38%;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9.62%

县境平原广阔,无山脉丘陵,古黄河堤内滩地为河床高漫滩,自西北向东南,横亘于平原之上,成为县境自然河流分水岭。总的地势以黄河故道为脊背形分别向北、向南倾斜,县境大部分地面高程在1217米之间。穿城、三庄附近及成子湖东侧有低矮的垄岗。

淮阴——响水断裂延伸至泗阳黄圩——高渡境内。县境中部和北部属华北地台区,南部黄圩——高渡的部分地区属扬子准台地的北缘地带。

第二节 行政区划

泗阳全县总人口97万,辖11个镇、5个乡:众兴镇、爱园镇、王集镇、裴圩镇、新袁镇、李口镇、临河镇、穿城镇、张家圩镇、高渡镇、卢集镇、庄圩乡、里仁乡、三庄乡、南刘集乡、八集乡;2个场:泗阳农场、棉花原种场;共有252个村(居)委会。县人民政府驻众兴镇。

第三节 自然条件

泗阳境内无山丘,一片平原,只有个别地区有低矮垄岗。总地势西高东低,属黄淮冲积平原。 地面相对高程大都介于12~17米之间。土壤分三个类型:潮土、砂礓土、黄棕壤土。潮土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占总面积的83.2%。土壤质量较差,四、五级占87.5%,中低产田面积较大。  京杭大运河横穿泗阳东西50公里,成为天然的分水岭。运河以南,北高南低,境内河流皆流入洪泽湖,统属淮河水系;运河以北,南高北低,河流皆属沂、沭水系。  泗阳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29.62%。目前,全县境内杨树活立木蓄积量已达500万立方米,年木材加工量突破100万立方米,年生长量100万立方米,速生杨树覆盖率42%;泗阳拥有保持纯自然生态的水面65万亩,年产甲鱼、螃蟹、青虾等绿色水产品10余万吨,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畅销江浙沪等大中城市;泗阳棉花原种场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棉花良种繁育基地,泗阳大棉花享誉大江南北。

第四节 资源条件

1、交通条件

宿淮高速公路的开通结束了泗阳县境内无高速公路的历史,交通条件得到大大的提升,宁连高速公路的全线通车改善了泗阳的外部交通环境,缩短了与南京等苏南地区的空间距离;新(沂)长(兴)铁路从县域东北角穿过,规划的两淮铁路从县城北部横贯县域,同时城区南部将规划建设宿淮高速公路与安徽高速公路的连接线;京杭大运河从城区穿过,泗阳西距徐州观音机场100公里,水陆空交通方便。

2、农副产品资源丰富

1)种植业发达。泗阳是全国粮棉大县,盛产小麦,水稻,棉花,油菜,花生等,粮食年产50万吨,棉花1万吨,油料2万吨。泗阳棉花称雄全国,泗棉3优良品种遍植大江南北。

2)林木资源丰富。现有蓄积量500万立方米,年采伐量50万立方米。随着“意杨”的普遍推广种植,将建成著名的“意杨之乡”。

3)水产资源丰富。洪泽湖为全国第三大淡水湖,盛产鱼,虾,鳖,蟹,其60万亩水面属泗阳,具有极为重要的开发价值。

3、以资源为原料的加工业迅速发展

1)木材加工业。木材加工业飞速发展,胶合板、细木工板、卫生筷、火柴、家具等源源外销。

2)建材工业技术领先,大口径夹砂玻璃钢管填补了江苏省空白。砖瓦、水泥、水泥制品等历史悠久。

3)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迅速发展。绢丝、油丝、白厂丝、丝绸、丝棉、棉纱、棉布、服装自成系列,畅销世界各地。泗阳绢纺厂年创汇三千万美元,是江苏省出口创汇大户。

第五节 历史沿革

泗阳位于江苏省北部、洪泽湖北侧。县城众兴镇在京杭大运河北侧、县境之中部,东南至原淮阴县(现淮安市淮阴区)40公里,西北至宿迁市区,北至沭阳县城57.7公里,西南至泗洪县城80公里。

泗阳县从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建县治至今经历了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县城从古城、凌城、桃园滩、城厢街、到今天的众兴镇经历了不同的时代的变迁。

古城 泗水经其西,淮水纬其南,杜佑说:此“故泗口也”。是南北交通之要道,茶盐集散之大都,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晋永兴二年(305年),琅邪王睿置邸阁于宿豫。城在郑楼乡古城山南麓,古黄河之北侧,厹犹县、宿豫县、徐州、东楚州、泗州等治所,皆曾设此,梁太子右卫张惠绍曾“堑其罗城,引水环之”以为险。至唐开元二十三年(755年),城为水漫,州治南移,县治北徙,迄20世纪90年代城仍在水中为沙湮埋。

凌城 民国版《泗阳县志》载:“故城在治西北,今失其处。”《中国历史地图集》认定史集乡之灵城,即秦凌县故城、汉泗水国都。1984年文物普查,遗址下有两条小河相交,交汇处有桥。据从小河断面观察,上层为黄泛淤积,下为唐、宋文化层,再下即为汉文化层,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民国初有“高阜可辨”,历经群众运土、烧窑,高阜已成平地。

桃源滩 距县城6公里古黄河南侧,南梁于此建淮阳郡治,魏武定七年(549年)改设绥化县治,北周大成元年(579年)改为淮阳县治所,金兴定二年(1218年)于此置淮滨县,元年改为桃园县治所。城周4公里许,城址遗迹可辨,常有郢爰、蚁鼻钱出土,六朝以前古砖散落于附近农家,界湖村曾挖掘到“桃园县南关”砖刻(已佚),遗址处汉墓较多。

城厢街 在众兴镇3公里处。元时从锅底湖处迁治于此,后“至元间,始筑土城”(《江苏通志稿》),明正德六年(1511年)因旧址修筑,立门四座,嘉靖二年(1523),建谯楼于城门之上,东曰“观海”,西曰“延晖”,南曰“朝阳”,北曰“拱极”。嘉靖十四年重修,设泻水洞三:一在西门,一在南门,一在北门。万历十年(1582年),重浚城壕建四门。祟祯五年(1632年,增筑女墙,高五尺。清顺治八年(1651年),复于城之中央建三台阁,高约四丈许,周宽六丈多,顺治十二年作四角门,顺治十六年开小南门。康熙六年(1667年河口烟墩口,水浸城址,四面浮沙高五尺,城内如井,康熙七年冬地震,城圮堵卸,城楼无一存者。雍正十一年(1733年)冬,兴工重修,重建城门,上各盖城楼三间,四门题为“观海”、“延晖”(后改为“挹山”)、“朝阳”(后改为“迎熏”)、“拱极”。民国3年(1914年)改桃园为泗阳。民国15年,城上又筑女墙、炮台,建四门吊桥,修理三台阁以为瞭望台,城内主要街巷,皆铺以青条石、街道狭窄,宽仅丈余。县署在三台阁西侧,南有孔庙、学宫,后县初级中学及城中小学和教育局分布其中,大成殿、魁星楼等建筑具有相当规模。北门内的清节堂被改建为民众教育馆。城内西北隅水域,建起纪念民主革命烈士韩恢的复炎公园,内有纪念祠及亭、阁等;西有抗金民族英雄刘世勋墓,城内外有多处祠堂庙宇等古建筑,是一座典型的古式城镇,是当时泗阳的政治、文化中心。

民国28227日上午,日军飞机五架炸毁县城并于次日上午侵占之,后日军不堪王光夏部队袭击,遂于同年1130日撤至众兴,日军撤出县城后,又大肆拆除城内建筑物以营造新巢,国民党泗阳县长王光夏针锋相对,执行“焦土抗战”政策,号召居民拆屋,并每甲出两人来破坏城垣,拆走公产,纵火焚烧,一座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城,成为焦土。

众兴 众兴镇前身为悦来集,因京杭运河开凿而兴起,集址在头铺(即绢纺厂北),后渐东移。民国《泗阳县志》载:众兴,“相传明末刘仲达兴,名仲兴镇,后刘氏中落,卖于众姓,遂改为众兴镇;有户千余,治北四里。”清康、乾之世,水陆交通发展,众兴商业旺,市面繁荣,众兴集列于镇的行列,时有晋、鲁、皖、闽及江苏的镇、扬、常、宁等许多外地客商,在此投资经营。其交通之便利和商业之繁盛,为全县四镇之冠。(东南为仁和镇、西南为金锁镇、西为洋河镇、合众兴为四镇)

清宣统三年(1911年),众兴遭歹徒烧抢,元气大伤。后虽渐趋复苏,稍呈盛景,却又于民国28年(1939年)春为日军侵占,烧杀淫掠,无所不为,还拆毁天齐庙及清真寺等古建筑物。至建国前夕,众兴镇仅存居民1461户,人口6763人,有小手工业34家、小商铺67家,从事服务业的160多人,摊贩300多人。

民国385月,人民政府定众兴镇为县政府所在地。建国后,政府对众兴镇的建设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逐步改造旧城区,扩建新城区。县城布局主要沿大运河北侧向东西两端延展并适当向北拓展。县级领导机构在振兴路。城西为工业区,各类中等学校主要分布在东、北一带,金融、商业区主要分布在众兴路及人民路两侧。

第六节 社会经济

(一)综合实力的提高

2000年到20066年间,泗阳综合实力逐步提高,GDP年增长7.09亿元/年,2006GDP2000年的2倍,尤其是在20052006期间,GDP一年增长了21.83亿元。人均GDP年增长299/人。

(二)发展仍然处于不利地位

从全省范围内考察,作为苏北地区的县,由于历史和区位原因,错过了曾经的两轮经济高速增长期,经济状况整体落后。从宿迁的主要经济指标考核来看,泗阳是宿迁经济最薄弱地区。

(三)产业发展状况

1、产业结构层次低,发展后劲不足

泗阳县GDP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农业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依然,第三产业增长缓慢。可以看出,目前农业的发展仍然是推动泗阳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通过农业的发展来带动第三产业以及加工工业的发展,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泗阳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将直接影响到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对泗阳县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工业落后

目前,泗阳县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化初具雏形,逐步培育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如城厢的蔬菜、卢集的优质大米、洪泽湖的水产品、八集的花生、高渡的乳鸽等。但是,种植业仍然占主导地位,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规模小、层次低、带动能力弱,同时,农产品加工工业落后,农业产业链短,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劳动力还未从种植业中发生根本性的转移,农业劳动生产率低,致使大量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农民收入难以有很大提高,严重制约了农村城市化进程。

3、工业基础薄弱

泗阳县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逐年增加,但增长缓慢,平均每年增长1.4%,工业利润总额亏损状况不但没有缓解趋势,反而在2004年达到一个小高峰期。

从工业部门结构来看,泗阳县基本形成了饮料酿酒业、纺织业和建材业三大支柱产业,同时医药化工、机电等产业也获得较快发展。2004年,酿酒业、纺织业、建材业、医药化工业总产值占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7.4%。近年建材业成为泗阳工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工业发展和农业之间的联系仍然不够紧密,同时企业所有制构成中仍然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为主,企业缺乏活力,难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致使工业在转制及结构调整中举步为艰,工业发展出现衰退趋势。

4、需求不足,难以推动第二、三产业发展

从泗阳县所处的区位条件来看,既远离交通枢纽,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有限,经济联系主要限制在县域内各城镇之间、城乡之间,产品大部分在本地生产、销售,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人口多,农民收入低,生活方式落后,居民的购买力难以提高,从而造成企业开工不足,流通不畅,难以推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章 城区建设现状分析

一、建设用地现状

现状城市建设用地构成

泗阳县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序号

用地代号

用地名称

面积(公顷)

比例(%)

人均(M2)

1

R

居住用地

1138.97

55.47

58.41

2

C

公共设施用地

106.96

5.21

5.49

其中

C1

行政办公用地

29.79

1.29

1.53

C2

商业金融用地

56.03

2.43

2.87

C3

文化娱乐用地

4.21

0.21

0.22

C4

体育用地

0.91

0.04

0.05

C5

医疗卫生用地

3.85

0.19

0.20

C6

教育科研用地

12.17

0.59

0.62

3

M

工业用地

449.07

21.87

23.03

4

W

仓储用地

21.47

1.05

1.10

5

T

对外交通用地

3.69

0.18

0.19

6

S

道路广场用地

225.06

10.96

11.54

7

U

市政设施用地

23.98

1.17

1.23

8

G

绿地

69.46

3.38

3.56

其中

G1

公共绿地

69.46

3.38

3.56

G2

防护绿地

0.00

0.00

0.00

9

D

特殊用地

14.75

0.72

0.76

合计

城市建设用地

2053.41

100.00

105.30

二、主要存在问题

1、相对封闭的区域位置

长期以来,泗阳城镇发展基本上局限于为本地提供基本的生产、生活服务,城镇跨越行政界线为区外提供服务的功能比较少,城镇规模增长缓慢,城镇功能单一。一方面,泗阳周边没有大城市辐射,不能从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扩散中获利,另一方面,对外交通条件相对落后,难以吸引外来投资,优势不突出,区域劳动力数量虽然多,但素质较低,既吸引不了外来人才,也留不住本地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这成为制约城镇发展最根本的因素。

2、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

泗阳传统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第一产业仍然以传统耕作农业为主,靠低水平农业的发展难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同时,工业基础薄弱,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很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投资减少,更多是通过城市经营筹措资金,整体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成为吸引外来投资的重要制约因素。

3、城镇发展缺乏活力

大多数城镇基本上为农村地域提供基本的服务,对外基本服务功能缺乏。长期以来,由于区域相对闭塞,难以吸引外来投资,加之本地资金不足,城镇建设缺乏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反过来又影响城镇吸引外来资金的能力。要增强城镇的活力,关键是工业要发展、市场要活跃,创造条件,推动私营、个体、股份制和外商投资等多种所有制成分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企业运行环境。

第四章 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

一、城市性质

泗阳地处黄淮平原,南临洪泽湖,京杭大运河、古黄河、六塘河、淮沭河等流域性河道流经县域,河流水系相对完善,为县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20016月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泗阳位于徐州都市圈边缘地区,周边的核心城市主要有宿迁市、淮安市和徐州市。

二、城市规模

中期(2015年)105.1万人,远期(2030年)114.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规划远期(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约38.8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为59.74%

第五章 城市总体布局

一、空间管制

主城区主要沿南北方向发展,主要向南发展,逐渐完善东西方向。

二、布局原则

1、科学调整用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强化城市中心,完善城市功能。

3、理顺交通网络,突出交通枢纽。

4、重视名城保护,促进协调发展。

三、布局结构

规划城镇组团的功能为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行政办公区。远期规划人口为34.00万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38.88平方公里。

第六章 土地使用规划

一、 公共设施布局

(一)用地布局

1、城市中心布局

规划远期形成两个个商业区,一个行政中心

2、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市属行政办公用地主要分布于中心片区。众兴镇的行政区基本保留现状位置。县级行政中心保留现址,位于北京路和上海路交叉口西北侧。规划行政办公用地0.567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456%

3、商业金融用地

商业金融用地有两个,一个商业中心位于众兴路与解放路和人民路交叉口,在原有的基础上往东扩展到桃源路,另一个商业中心位于人民路上在内环河附近,有利于县城向南发展。规划商业金融用地面积1.400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3.60%

4、文化娱乐用地

文化娱乐中心规划安排在沈阳路和解放路的交界处的西侧,大剧院、会议展览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书店、多功能电影院等文化娱乐设施。规划用地为0.897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的2.31%

5、医疗卫生用地

医疗用地分布在县城中心和各个城区一共3所医院,规划医疗用地为0.414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06%

6、教育科研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分别在县城各城区都有分布,教育科研用地为0.931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40%

二、 居住用地

(一)规划原则

1 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

2 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并举,统一规划、避免混合布局和零星建设;

3 居住与工业功能区有机结合,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设绿化隔离带;

4 逐步改造城中村、旧城区,保护历史街区和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逐步改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5 以提高居住环境质量为核心,结合市场需求,调整住宅结构,按照交通方便、环境优雅、生活舒适、配套齐全的要求,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需要。

(二)用地布局

规划居住用地分为5个居住片区

1)、城西居住区:居住用地面积2.182平方千米,居住人口约4万,人均居住用地54.55平方米。

2)、城北居住区:居住用地面积2.524平方千米,居住人口约4万,人均居住用地63.1平方米。

3)、城中居住区:居住用地面积3.008平方千米,居住人口约4万,人均居住用地75.2平方米。

4)、城南居住区:居住用地面积1.346平方千米,居住人口约3万,人均居住用地44.87平方米。

5)、城东居住区:居住用地面积4.938平方千米,居住人口约5万,人均居住用地98.76平方米。

(三)、用地指标

2030年,规划居住用地为13.998平方千米,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6.00%。人均居住用地41.17平方米。

三、 工业用地

规划工业用地主要有2个工业集中区,分别是

1)、城西工业区,以二、三类工业用地为主,规划工业用地规模为2.324平方千米。

2)、城东工业区,安排一、二类工业用地,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规划工业用地规模为3.756平方千米。

(三)用地指标

2030年,规划工业用地为6.080平方千米,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5.64%

四、 仓储用地

(一)规划原则

1. 结合工业规划布局和依托港口、铁路、机场贸易物资的流向,合理安排仓储与物流用地;

2. 危险品仓库、有污染仓库应布置在城市外围的下风向;

3. 按照就近服务的原则布置仓储用地;

(二)用地布局

城西南仓储区,位于京杭大运河边上,主要服务于城西工业区,规划用地0.163平方千米。

城东仓储区,主要服务于城东工业区,规划用地面积0.293平方千米。

(三)用地指标

远期规划仓储用地0.456平方千米,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7%

第七章 规划实施措施

1)建议实施近期建设行动计划制度,加强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指导。

2)坚持和完善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制度,保证城市规划实施。

3)实施积极的产业和人口政策。

4)适时调整行政区划。

5)深化规划改革,加强规划立法,提高规划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d320681bed5b9f3f90f1caf.html

《泗阳县城市总体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