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课外诗歌赏析

发布时间:2013-01-16 19:23: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写作背景:《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诗歌大意:炎炎赤日下,丁壮妇孺在辛勤劳作;因租税繁重而家田“输尽”的贫妇,在捡拾别人丢下的麦穗。面对这一画面使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

主旨:诗词表现了人民劳动的艰苦、生活的贫困,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自己不事农桑而俸禄优厚的内疚。

重点词句赏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灼,烧,烫。“蒸”、“灼”写出了百姓劳作的艰辛、痛苦,使人感受很真切。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惜,珍惜,写出了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心理,表现了百姓生活的艰辛、痛苦,饱含着作者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1、《观刈麦》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这与《观刈麦》中的 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加以比较,说一说它们共同的表达效果。

1、表现了人民劳动的艰苦、生活的贫困,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自己不事农桑而俸禄优厚的内疚。

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都写出了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心理,表现了百姓生活的艰辛、痛苦,饱含着作者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月夜》

(二)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诗歌大意:更深夜静,月光倾洒人间,诗人仰望廖阔天宇,发现斗转星移,感到时光流转,春气萌发,蛰虫涌动,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

主旨:抒发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

重点词句赏析: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偏”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

新”“ 绿”表现了早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

1、 描绘一、二两句所展现的春日月夜图。

2、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由“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可以使人联想到苏轼的描写早春的名句

《惠崇<春江晚景>

1.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影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

2.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三)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背景:《商山早行》是唐代著名的羁旅行役诗之一,为诗人离开长安时所作

大意:征铎鸣响催促旅人起程,刚上路就伤悲离开故乡。鸡鸣声伴有屋顶的残月,足迹已踏乱桥上的新霜。槲树的叶子落满了山路,枳树的白花只点缀驿墙。回想夜来甜蜜的故乡梦,满眼是凫雁散布在池塘。

主旨:这是一首抒发个人仕途失意的感慨之作。开头两句写早行引起了对故乡遥念。中间四句写景,处处突现一个“早”字。末尾二句说虽然途中观赏着景色,但头脑中却在回想着“凫雁满回塘”的“杜陵梦”境,表达了对长安的留恋之情和孤独失意之感。

重点语句:次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写诗人初离驿站之所见。这里,诗人用感情的红线穿起了一串名词之珠,为我们构成了一幅别具情彩的早行图:雄鸡啼鸣,昂首啄开了新的一页日历,正在此时,一轮残月却仍悬于西天上方,清冷的月光伴随着早行人的脚步踏上旅途。“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铺满银霜的店前木板小桥上 ,已经留下行人的依稀可见的足迹。经过诗人这样一词一景致的层叠皴染,一幅凄清有致的霜晨图便跃然纸上了。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结合诗歌内容描述颔联的景色。 

1.通过作者对早行于回乡途中景物的描绘,流露出行旅的辛苦和行旅的人心中凄凉冷落的感情。

2.天边残月未落,房顶盖着茅草的山中小客店,传来报晓鸡鸣。村外,木板小桥上凝着一层白霜,桥上下一行疏疏落落的脚印。

(四)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背景: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大意:驿站外面的断桥旁边,梅花在那里寂寞的开放无人过问。已经是黄昏时分,梅花在那里孤独地忧愁。再加上遭受到风和雨的摧残。梅花本无意思苦苦地争求春天,完全听凭群芳妒忌。飘零落地成为泥土,又被车轮作尘埃,只有那香气还和原来一样。

主旨:作者在此诗中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语句赏析: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

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哪个字用的好,试作评析。

1.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也正是作者一生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

2.托物寄意,物我相融。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

3.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但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为下句写梅花的高洁品质作铺垫。

(五)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大意:此词描写了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段: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

主旨: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青春的无限美好;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喜悦。

重点词句赏析:笑从双脸生

运用白描手法,传神的描写了少女灿烂的笑容。语言朴实又生动活泼。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将春光写的有声有色,柔和传情(明媚动人)

1、 描绘“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所展现的美好画面。

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美丽的池塘边,星星点点的长出了碧绿的青苔,树上一只黄鹂躲在嫩绿的树叶后,清脆的鸣叫,春日白天见长,雪白的柳絮在漫天飞舞。

2.表达了作者对明媚春光和青春年华的热爱。

(六)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背景:《浣溪沙》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途中,苏轼写了《浣溪沙》五首纪行。这首词是其中的第四首。

大意:簌簌飘落的枣花沾满衣巾,繰丝车的响声缭绕在上空。古柳树下,穿着牛衣的人在那里卖黄瓜。喝了几杯酒,又走累了,人已昏昏欲睡,太阳正当顶,口渴的很想喝一杯清茶。敲门探路路边人家可否供碗茶喝。

主旨:这首词通过对途中细节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尊重农人、平等待人的品格,也折射出其喜悦的心情。

重点词句赏析:描写农村特有景物的句子(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表现苏轼尊重农人、平等待人的品格的句子(敲门试问野人家)。

1、 作者为了渲染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选取了哪几个画面?并请将这幅画面描绘出来。

2、 从下阕看,作者是以怎样的身份出现在百姓面前的?这体现了苏轼怎样的特点?试结合“敲”字加以分析。

1、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簌簌飘落的枣花沾满衣巾,繰丝车的响声缭绕在上空。古柳树下,穿着牛衣的人在那里高声叫卖黄瓜。

2、作者是以普通人的身份出现在百姓中的,为官平易近人,不摆官架子。例如“敲”字刻画了作者的动作自然谦恭,仿佛造访朋友,唯恐惊扰于他,表现出作为一方州官的作者平易近人、尊重农民、平等待人的品质。

(七)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白昼悠悠,秋夜漫漫之时。

大意:薄薄的雾浓浓的云令人终日愁闷,独自坐在屋里看着兽形香炉里瑞脑慢慢燃尽。又到了九九重阳佳节,天气骤凉、睡在纱帐里,枕着玉枕,半夜感到凉气袭人。黄昏时分,才在东面的花园里摆酒过节,那菊花的幽香沾满衣袖,更引起心中的愁思。晚来风急,不要说那离别是多么让人愁苦,瑟瑟西风把窗帘吹起,感觉人比纤细的菊花还要消瘦。

主旨: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在重阳佳节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重点词句赏析:直接抒发离别极度悲苦之情的句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炼字“透”“瘦”的表达效果。

1、 这首词作在何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 “人比黄花瘦”中“瘦”字呼应了该词中哪个字?试分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1、重阳节。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丈夫)的心情。

2、愁”字。生动地刻画出作者因离愁而形容憔悴,腰肢瘦损的形象,传神地表达出作者思念亲人的凄苦之情。

(八)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背景: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一生为抗金收复失地事业呕心沥血,词作中充满了抗金豪情和战斗精神,也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患和抗敌斗志遭压迫的苦闷。这首词是辛弃疾在他最后一任官职镇江知府任上写的。北固亭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可以俯瞰长江。

大意: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故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就是见不到中原地区了。从古到今,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国家兴亡事变呢?然而往事悠悠,英雄亡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引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主旨:词中借登亭遥望中原并追忆三国时期孙权旧事,借古喻今,含蓄地讽刺了南宋统治集团的昏庸和软弱无能,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重点语句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想到了国家的盛衰,千古的兴亡,正好比悠悠东逝的长江水,滚滚流不尽,令人惘怅感喟不已。这最后一句,化用了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用得不落痕迹,贴切自然。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指宋高宗、孝宗等)不如孙权。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他对当时朝廷的不满,也就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片“年少万兜鍪,……生子当如孙仲谋。”中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1、这首词借古喻今,含蓄地讽刺了南宋统治集团的昏庸和软弱无能,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

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这是用了《三国志》中的一个典故,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刘备)与操耳”,(青梅煮酒路英雄)指只有号称天下英雄的曹刘才是孙权的对手。“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是孙权的字, 又用了一个典故,《三国志》中曹操赞叹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猪)犬耳”。此处赞叹孙权的雄才大略,实际上暗指类似东吴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没有出一个象孙权那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今昔对比,令词人慕古伤今,忧患惘怅。下片借典故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讽刺南宋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和软弱无能。

(九)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了作土;输,都变作了土。

背景:天历二年(1329)散曲作家张养浩他受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上任途中经过潼关、骊山等地,悼古伤今,用《山坡羊》曲牌写了一组七题九首小令,“骊山怀古”就是其中的一首。

大意:在骊山上四处看看,华丽的阿房宫已经被攻入咸阳的项羽的军队一把火烧光了,当时的奢侈,现在在哪里?只看见了萧疏的草,弯曲的水流和笼罩在山岚夕阳中的莽莽树林,面对这荒凉的景象,怎能不充满遗恨。(到现在一朝朝更迭的痛苦教训在历史上反复出现),列国的周齐秦汉楚,他们,赢了的,都已变成了土;输了的,也都变成了土.

主旨: 这首小令则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重点词句赏析:描写苍凉景色的句子(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主旨句(赢,都变了作土;输,都变作了土)。

1、此曲中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苍凉浑厚,有浓重的醒世怀古的气氛。

2末句“赢,都变了作土;输,都变作了土。”表达一种什么感情?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与本曲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2、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十)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背景: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来壮大声势鱼肉百姓。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大意:喇叭和唢呐,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官船来往穿梭如织,杂乱如麻,全靠你来抬高身价。当兵的听了愁眉不展,百姓听了担惊受怕。哪里能辨别出真和假?眼看着这喇叭,吹得这一家破了产,吹得那一家遭了殃,又吹得河水干枯,鹅也飞跑啦!

主旨:这首散曲,借咏喇叭,讽刺宦官装腔作势的丑态,揭露了他们为非作歹、残害百姓的罪恶行经,流露出作者愤慨和辛辣的讽刺。抒发对宦官制度和黑暗社会的痛恨。

1这首小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本文反复吟咏喇叭的作用是什么?

3赏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1这首散曲,借咏喇叭,讽刺宦官装腔作势的丑态,揭露了他们为非作歹、残害百姓的罪恶行经,流露出作者愤慨和辛辣的讽刺。抒发对宦官制度和黑暗社会的痛恨。

2全曲以吟咏“喇叭”贯穿始终。先写喇叭的特点(“曲儿小腔儿大”),同时影射作者的讽刺对象──宦官的特点:地位低下却依仗皇帝的宠幸大摆威风。继而写喇叭的功用(“全仗你抬身价”),一个“抬”和喇叭唢呐的特点相对应,讽刺了宦官的狐假虎威,装腔作势。再写喇叭造成的恶果,表达对喇叭的憎恨。喇叭一吹,军民都怕,吹得百姓家破人亡,甚至水也干了,鹅也飞了。可见,宦官敲诈百姓的程度之深。

3开篇的第一句,和散曲名相呼应,同时通过“曲儿小”和“腔儿大”作比,既照应了喇叭和唢呐的特点,曲小腔大,装腔作势这和宦官的本质一致,可谓一语双关。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讽刺揭露了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丑恶嘴脸。流露出作者愤慨和辛辣的讽刺。抒发对宦官制度和黑暗社会的痛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d63f6260066f5335a8121c1.html

《九上课外诗歌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