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35689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①“文献”概念:
文:文章(典籍),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献:贤才,含知识信息的一切载体。 文献概念的溯源、发展: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

第一阶段:“文”,典籍,指书面材料;“献”,贤人,或贤人的口述材料。 代表人物:东汉郑玄《论语注》:“献,贤也。”
魏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注。
(南宋)朱熹:“文,典籍也;献,贤也。”
第二阶段:叙事为“文”,论事为“献”,同为书面材料。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在序中称道: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末以来诸臣之奏议,诸儒之议论谓之 “献”; 元代诗人杨维桢《送僧归日本》诗中: 籍资料了;
明成祖朱棣《永乐大典》(始称《文献大成》);
(清)钱林辑《文献征存录》都把“文献”作为书籍资料的代称。 第三阶段:近现代文献的含义发生了较大变化,偏重于文。
196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把“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把“文献”界定为:

“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
”所谓的“文献”似乎已专指书
“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赵国璋、潘树广《文献学大辞典》:“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 载体。”
二、 献学(三个基本板块: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
概念:“文献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献”概念的自然延伸,传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 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此即广义的校讎学。一指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学(或称古典文 献学),二指现代文献学(我国古时从事文献整理与研究学者为教讎学家)
。由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开创,为
历代学者不断发展扩充的,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 和流通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研究对象:古典文献,指 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繁体书写的文献。
三、 典文献学发展概况 1 秦(起源)
载体份呈:甲骨、青铜器、石刻、简牍、缣帛。 古书开始有注解,训诂学萌芽。
孔子整理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若是五经,就没有《乐》)。 秦始皇三十四年的 “焚书”事件和三十五年的“坑儒”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性影响。 2 两汉(奠基) 简帛碑刻同用。
西汉晚期,刘向校理群书,汇编为《别录》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书》
,其子刘歆著《七略》。



辨伪开始起步。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采取“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殊语”的做法,对一些古典文献 的真伪进行了考辨。 荷泽郑玄,遍注群经,他是两汉古典文献的集大成者。许慎的《五经异义》被人称为“五经无双许叔重” 《说文解字》的书证释义,开创了汉语文献文字学的广阔道路。
3、魏晋南北朝(变迁) ①文学自觉的时代:
b. C.

a.逐步废简用纸,魏晋简牍发现较少;
玄学的兴起(三玄:《周易》、《老子》、《庄子》); 反切注音出现(《颜氏家训音辞篇》); 由释字转向释义理。
d.
古典文献的传播与发现: a.魏正始三体石经的刊刻;
B. 校理汲冢竹简(汲冢竹简的发现)。
目录的变革,经史子集四分法的雏形诞生。 训诂学进一步发展(为玄学阐释义理) 《春秋经传集解》。
首创类书体例,总集应运而生(梁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的《文选》是我国第一部诗文总集) 方志的出现。常璩的《华阳国志》 佛经的翻译。 4 唐五代(发展)
音义著作的出现:隋唐之交的学者陆德明《经典释文》 文献整理一一注疏:孔颖达《五经正义》
,在校勘和训诂方面成就极高。
,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地方志。

。裴松之《三国志注》,裴骃《史记集解》,何晏《论语集解》,杜预
,确立了对儒教经典的权威解释。唐代出现了《文选》李善注与
五臣注,五臣指吕延济、刘良、张铳、吕向、李翰周,组织者为吕延祚,五臣注本整体上不及李善注。
辨伪思想的活跃:刘知几《史通》
。(刘知几首倡“六经皆史”)
刊刻开成石经,在唐前规模最大,只有正文,没有注文。
雕版印书,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刻印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唐刻本。 目录确立了四分法。 5 宋元(由胜转衰)
北宋初,李昉等人编纂《太平御览》
、《太平广记》、《册府元龟》等大型类书。
、欧阳修《新五代史》、司马光主编之《资治通鉴》尤为突
宋代史学文献编纂:欧阳修、宋祁之《新唐书》 出,南宋的袁枢首创纪事本末体,成《通鉴纪事本末》
金石考据学: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公私目录学:官著有王尧臣等于仁宗景祐元年(
1034年)编写之《崇文总目》(后亡佚,部分保存)。私
著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尤袤《遂初堂书目》、高似孙《子略》、《史略》等。
宋代杰出文献学家有郑樵、洪迈、朱熹、王应麟等。郑樵《通志》是继唐杜佑《通典》之后又一部系统的
典章制度通史,洪迈《容斋随笔》对图书辨伪、文献考证、文本校勘、文字训诂等均有论述,朱熹《朱子语类》 保留了丰富的文献学资料,王应麟考据学代表著作是《汉书艺文志考证》

、《困学纪闻》。
金代王若虚《滹南遗老集》中有《五经辨惑》
、《论语辨惑》、《孟子辨惑》、《史记辨惑》、《诸史辨惑》等文 献考辨著述。

在考证、校勘等方面成就卓越。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元代胡三省《资治通鉴注》,为一部著名的典章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ef33ed3ca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a.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