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鉴赏课件

发布时间:2013-07-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怀古诗的特点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 4)语言:含蓄蕴藉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 如:吴钩 乌衣巷 淮水 柳营 后庭花 6)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7)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8)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步骤和方法 要弄清史实。 要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像赤壁、金陵、汴河等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当然,诗词的注解,有时也能很好地帮我们完成这第一步。 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触发感慨的媒介。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也就是诗人引发诗思的现实原因。 要领悟感情。诗人咏史怀古,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的《题乌江亭》。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与现实
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如《念奴??赤壁怀古》 要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也有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另外,引用典故也是咏史怀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挖掘二者连接点 怀古诗小 * 咏史怀古诗鉴赏 杜甫 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连接点 讨论? 不同 结果 付出 理想 才情 时代 角度 战争频仍 动荡不安 战争不断 安史之乱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许身稷契,志在匡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拼尽全力,不遗余力 统一大业未成 心壮志未酬 仕途坎坷终遭贬谪 志向未就壮志未酬 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 仕途屡遭贬谪, 失意难耐。 主旨: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自况。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对诸葛亮的钦佩与赞美之情,还包括因没有实现梦想的而表现出来的惋惜之情。在对比中流露出失落, 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 总结一: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
点在自己。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贬) 对比失落型:古人展抱负,建功业,得遂心愿,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 怀人 伤己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方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总结:表现手法――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问题:既然诗歌重在写人,那么,景物描写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不可以。其一:“森森”,是祠堂所在的标志,也是历代人民爱戴诸葛亮的见证。奠定景仰的感情基调。 其二:碧草映阶,自为春色――因游人行踪难至;黄鹂隔叶,空作好音――因诗人无心倾听。 渲染苍凉的气氛,奠定了name=baidusnap0>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伤感感情基调。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 唐朝(中唐) 讨论? 总结 唐朝(中唐) 石头城 角度 金陵,六朝均建都于此,彻夜笙歌、欢乐无时;繁华 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繁盛兴旺 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 冷落荒凉 牛李党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衰微破败 依旧的山月,依旧的潮水,见证了六代富贵繁华已逝的历史沧桑,物事人非的感慨以及故国萧条之感,此外,更是在
讽喻现实,警示当朝统治者。 总结二:怀古伤今:古代以寒士为主流的诗人,在心怀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而去关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时,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或是警戒的一类诗歌。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怀古 伤今 第一类是古盛今衰型:繁华远去,只留荒芜,物换星移,世事沧桑 第二类是物是人非型。 景依旧,朱颜已改。 物是人非,讽今伤今 作者身置其外,站在历史的高度,表达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李白的《越中揽古》 越王勾践灭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今只有鹧鸪飞。 杜牧的《题乌江亭》 刘禹锡的《石头城》 反思 作者身置其中,发一己感慨;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对比;直抒胸臆;用典 表现手法 准连接点 (主旨) 答题方法 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伤感 物事人非的沧桑;借古讽今的感伤; 理性反思,启迪后人。
怀 怀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有人说,《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咏
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作简要分析。 迁移练习:1 分析: 一步:寻找连接点:诗人的遭遇与昭君相似点: 第二步:归类,探求主旨: 1昭君入宫被妒,他入朝被妒; 2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 3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 4、昭君敢于“怨恨”,他不敢怨君; 5、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来写自己的怨恨和悲愤。 怀人伤己( 同病相怜) 参考答案: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从诗的表面来看,是咏昭君,实际上是借昭君来感怀,来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寄托自己不被重用的忧思和怀才不遇的感 ??怀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⑨,尚能饭否?
2
*
id="loading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