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4313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磨刀不误砍柴工
要:良好的引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起点,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探索新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思考,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引入;探微
课堂教学的引入,好比电影的序幕,具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引入设计恰当,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促成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步入求知欲的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下面结合外出学习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作初步总结: 一、知识差异引入
当新旧知识联系比较紧密时,可以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为新知埋下伏笔,使学生在”复习”中,学习新知,激起认知冲突,如讲《异面直线》,可设计如下问题:
1)在平面几何中,不重合的两条直线一共有哪几种位置关系(旧知识回顾)?
2)在空间中,位置关系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差异,探究新知识)?
3)如果认为不是,请上台来向大家演示一下(用2支粉笔) 通过这样的一组问题,学生很容易发现在空间两条直线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情形,从而自然过渡到课题《异面直线》 二、生活实例引入

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和揭示事物的一般规律,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体现数学的生活性本源。如讲《基本不等式》可引入一个生活实际问题:某种水果,价格随时间变化较大,甲乙两人2次同时购买。甲两次都花一样的钱,乙两次都买一样的数量,谁的平均价格低? 三、类比引入
有些课题内容与已学知识类似时,可运用类比法提出课题,促使知识的迁移,比旧出新。如讲《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可类比初中学习的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提出课题,初中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高中是用坐标来定义的,只要把坐标和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进行类比即可得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这样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个知识点进行类比,可以将”已知”和“未知”自然地连接起来,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课堂教学可望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故事引入
新课开始时讲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小游戏或创设情境等,适当增加趣味成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讲《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时,讲这样一个故事:公元1503年,北宋大将狄青奉命征讨叛乱,在誓师的时候,当着全体将士的面拿出100枚铜钱说:“如果我抛出的100枚铜钱落地后都能正面朝上,那么我们这次出征定能获胜。”当他抛出这100枚铜钱后,竟然发现全部都是正面朝上。当然,实际上这100枚铜钱是特制的,两面都是正面。但是在不明内情的人看来100枚铜钱抛出后全部正面朝上,人们知
道这一现象的发生几乎不可能,现在它却发生了,就将它归之于神灵的保佑。于是宋朝部队军心大振,个个奋勇争先,而敌方则因风闻此事而军心涣散,于是狄青顺利平叛。那么,什么是一个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呢?它的大小如何确定呢? 五、布“疑”引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状况,巧妙布“疑”,制造悬念,唤起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师拿一张厚度是1mm的纸,说:“可能的话,只要将这张纸对折23次,其厚度就可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大家相信吗?”的论断,使学生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悬念,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留下悬念,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很快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思维马上变得活跃,教学难点很容易突破。 六、游戏、小品引入
马丁·加德纳(martin gardner1936-2010,美国数学家和著名的数学科普作家)曾说过:“唤醒学生的最好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智力题、魔术、笑话、悖论、打油诗或那些呆板的教师认为无意义而避开的其他东西”,可见游戏对数学教学有极大的价值。如讲《二分法》,首先告诉学生在中央台的“非常6+1”节目中有一个游戏,游戏的内容是让观众用尽量少的次数猜对奖品的价格,然后教师取出准备好的手机,让一位学生上讲台猜价格,同时把正确的价格写在题板上让下面的学生一起说讲台上的
学生报的价格高了还是低了,看要用几次才能把价格猜出来。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而且对本课题教学目的也在不自觉的游戏过程中实现了。 七、数学史引入
数学史可以向学生揭示数学知识的来源和应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有重要的意义。如讲《棱柱、棱锥和棱台的体积和表面积》,先向学生介绍古代的中国数学,其中刘徽、祖冲之父子等在世界数学史上做出了重大成就,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这样的故事介绍了新知识的背景,让学生明白了知识的来历,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八、善用动画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探索的欲望,先根据教材内容利用“几何画板”flash制作动画等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观察、分析,进而发现相关的问题,给学生一种“动”的视觉。
例如:(浙江2008年理科试题选择题10)如图,ab是平面a斜线段,a为斜足,若点p在平面a内运动,使得△abp的面积为定值,则动点p的轨迹是()

a.圆 b.椭圆 c.一条直线 d.两条平行直线
教师分析此题可先引导学生思考p点轨迹是什么?”然后借助几何画板或flash动画演示下p点轨迹是一个圆柱,故得p点轨迹为椭圆,这样的动画生动而形象。
“引无定法,贵在得法”(下转第12页)(上接第11页)教师善“引”,学生方能快“入”,数学课的引入方法很多,对于同一内容,由于教师的思考角度不同可能出现不同的引入方法,但无论哪,引入都要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数学实际,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科学设计、灵活运用,核心是为课堂服务,不要一味追求引入的精彩,否则只会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参考文献:
1]叶昭蓉.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引课方法.中学教研:数学,2006.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 浙江省天台苍山中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f0375a9856a561252d36f60.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