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春节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03-28 18:25: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有关春节的故事
篇一:春节的故事风俗
春节的故事
从小年说起吧,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过小年的那天晚上,把新买的灶王爷贴到厨房里,桌前贡着糖瓜,核桃等各种水果。其实这些都是有讲究的,比如糖瓜,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省得他到了天上,说你的坏话,灶王爷两边的对联就是: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二十四“大扫除”,一般讲究的人家都在这一天把房子清扫、粉刷一下,打扮一新等过年。二十五开始蒸馒头、烙饼,过年的馒头有时都要做上百个,可以吃到正月底,还可以拿来送给回家过年的外地亲友,这种绿色馒头现在越来越受城里人欢迎了。蒸完馒头,做豆腐,做年糕,炸丸子,煮猪肉,赶大集,买年货,因为在早时候,过了年,不出正月,什么都没有卖的,所以年前都得备好,不像现在,大年初一,商场超市照常营业。大人们忙得团团转,小孩子就扯着劲的玩,而过年,最好的玩物就是鞭炮,按习惯,过小年放一支鞭炮,大年放一支大
点的,另外大年三十上祖坟还要放一支。
大年三十那天一早煮“百年饭”就是用小米煮半生不熟的,只要米饭不要汤装成尖尖的一碗,再在米饭上面点缀上红枣,还要在碗中央插上一棵摇钱树,挂上不同面值的纸币,顾名思意就是家有摇钱树,财源滚滚来。从上午开始家人就要开始“做供碗”,就是把过年用来摆供的熟食炒的炒,煎的煎,还要贴对联,贴门笺(门笺,俗称“拦门钱儿”“过门钱”“门吊子”或“花纸”,是我国传统的年节门(窗)
1/3


楣吉祥装饰物。在山东集中流行于临沂、潍坊、枣庄等地。“门笺”一词最初见于《后汉书·礼仪志》,到了南宋,开始把春幡胜与元旦(既春节)悬挂于门首。从幡胜到门笺,从丝绢到五色纸,走过了千余年的漫长岁月,由“过门钱”改称“门笺”
门笺,一般都用红棉纸或其他彩纸裁制而成,呈长方形,长约一尺左右,宽约七寸左右,四周镌有图案,镂空的背饰有方孔钱纹、万字纹、水波纹等。上为吉语题额,中为“吉庆有余”“五谷丰登”之类吉祥语或吉祥图案,下呈多种多样变化的穗状。每逢春节(旧历新年),粘贴于门楣上,称作“喜笺”
,还要准备红烛,供香,一家人忙里忙外很有年味。下午男子要随整个家族的人去隆重的祭祖,女人开始包水饺,这个水饺也是有讲究的,要是素馅的,还不能太大,说大了家里容易出大脚女。饺子里还要包上钱(寓意来年发财)枣(越过越好)年禚(生活节节高)糖(生活甜蜜)
天黑之前还要迎财神,挂灯笼。之后同一支的家人就在一起炒菜喝酒,看晚会。
春节是中华民族一个传承了几千年历史,有着深深文化根基的节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年味却越来越淡了。鞭炮声越来越少,礼仪越来越简化,过去对穿新衣、戴新帽、压岁钱、年夜饭
的渴望也越来越淡……相反,与春节相近的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却大行其道,得红红火火。
篇二:我和春节的故事
2/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f4350c494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a.html

《有关春节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