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淄川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每当授徒乡间,长昼多暇,独舒蒲席于大树下,左茗右烟,手握葵扇,偃蹇终日。遇行客樵渔,必遮邀烟茗,谈谑移时。虽床笫鄙亵之语,市井荒唐之言,亦倾听无倦容。人以其易亲,故乐近之。晚归篝灯,组织所闻,或合数人之话语为一事,或合数事之曲折为一传但冀首尾完具,以悦观听。其文非一朝所猝办其事亦非一日所网罗,历二十年,稿三数易,始得此高不盈寸之《聊斋志异》。
(摘自《清稗类钞》
(乙)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仲淹,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摘自《过庭录》
【注释】〔淄川〕古地名,今山东境内。〔蒲席〕用蒲苇编织的席子。〔偃蹇〕形容曲背。〔床笫〕指男女私情之事。〔传〕故事。〔猝办〕一下子完成。〔同年〕指同一年考中进士。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字。稿三数易________罕受人言________自谪巴陵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祸。
3)请选出与人以其易亲中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以悦观听B.正患无隙以规之C.子京忽以书抵仲淹D.不以物
4)小杭读文章时画出了不理解的语句,请你帮他翻译成现代汉语。遇行客樵渔,必遮邀烟茗,谈谑移时。
5)结合两文内容,请从创作过程与创作目的两个角度谈谈《聊斋志异》和《岳阳楼记》的不同之处。
【答案】1)更改、改变;少;被贬官,降职2)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3D
4)碰到行人旅客柴夫渔民,蒲松龄必定邀请他们抽烟喝茶遮阴纳凉,谈笑多时。5)创作过程:蒲松龄从民间到处收集故事,组织撰写,历经20多年,多处修改而写成

《聊斋志异》。范仲淹想规劝好友却正愁没有机会,刚好滕子京来求取文章,范仲淹就写下了《岳阳楼记》。
创作目的:《聊斋志异》只求头尾完整详细,能使人喜欢看就行。《岳阳楼记》是用以劝谏老朋友的。
【解析】【分析】(1)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更:更改、改变。谪:降职。
2)根据句意:范仲淹和他同龄,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迫害。故句子划分为: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3A.使,令。B.来。C.给。D.与例句都是因为的意思。故选D4)本题注意关键词:烟茗:抽烟喝茶遮阴纳凉。谑:尽兴地游乐。
5)从创作过程来看,甲文,蒲松龄白天搜集人们的言语故事,晚归篝灯,组织所闻”“二十年,稿三数易才创作出《聊斋志异》;乙文,根据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仲淹,求《岳阳楼记》。范仲淹正担心没有机会来劝诫他。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求他写《岳阳楼记》。从创作目的来看,甲文根据冀首尾完具,以悦观听。可知道其目的是只求头尾完整详细,能使人喜欢看就行。乙文根据其意盖在谏故人耳。可知目的是规劝和勉励滕子京。
故答案为:⑴更改、改变;少;被贬官,降职;⑵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D
⑷碰到行人旅客柴夫渔民,蒲松龄必定邀请他们抽烟喝茶遮阴纳凉,谈笑多时;⑸创作过程:蒲松龄从民间到处收集故事,组织撰写,历经20多年,多处修改而写成《聊斋志异》。范仲淹想规劝好友却正愁没有机会,刚好滕子京来求取文章,范仲淹就写下了《岳阳楼记》。
创作目的:《聊斋志异》只求头尾完整详细,能使人喜欢看就行。《岳阳楼记》是用以劝谏老朋友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⑶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答题关键是熟记常见的一些虚词的用法;
⑷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⑸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参考译文】
甲文,淄川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每当在乡间教授徒弟乡间,白天的大多时间,蒲松龄独自将用蒲苇编织的席子放在大树下,右边是香烟,左边是大壶,手拿蒲葵扇,整天都

是曲背。碰到行人旅客柴夫渔民,蒲松龄必定邀请他们抽烟喝茶遮阴纳凉,谈笑多时。即使都是男女私情之事,鄙陋轻慢的话,街市上行事比较离谱的话,也是仔细倾听毫无疲倦。人们因蒲松龄平易近人,都乐于接近他。晚上回来后,点上灯火,把自己白天听到了组织起来,有的将几个人的话语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故事,有的将几个人的曲折事合成一个故事,只求头尾完整详细,能使人喜欢看。他的文章并非不是一下子完成的,书中的故事也不是天搜集来的,经过了二十多个年,稿子修改的三次,才得到这高不到一寸后的《聊斋志异》。
乙文,滕子京很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从开始的庆阳帅被贬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范仲淹和他同龄,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以后他遭到迫害。但是滕子京很骄傲自负,很少听人劝。正在担心没有机会规劝他的时候,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他写一篇《岳阳楼记》。所以文中写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意思大概就在规劝于想好友了。

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朝而往,暮而归中的之景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下边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的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B.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是为了介绍建造醉翁亭的由来。C.引文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D.文中用了不少对偶句,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读来节奏感强。
【答案】1)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繁荣滋长形成浓密的树荫。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B
【解析】【分析】(1)芳:香花。发:开放。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秀:茂盛,繁茂。繁阴:形成一片浓密的树荫。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找出原文中语句作答即可。由重点句若夫日出而林霏

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可作答。
3B.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是为了引出醉翁寄情于山水的乐趣。B项分析错误,故B
故答案为:⑴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繁荣滋长形成浓密的树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B
【点评】⑴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⑶考查对于课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讲解,尤其要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来作答。【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3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盘缠。③[]详细。④[]探究、考察。⑤[庶几]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地方,⑧[]孔子。⑨[]勤勉,努力。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欲穷其林B.若既不出户/木兰当户织C.虽有子羔之贤/小大之狱,虽不能察D.夫以孔子之圣/禽鸟知山林之乐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3)本文所谈的是为学之道,身为学生的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答案】1A
2)人之为学/不曰进则曰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3为学不进则退,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意对即可)【解析】【分析】(1A.贫穷;穷尽。B.门。C.即使。D.的。
2)这句话的大意是: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应为:人之为学/曰进则曰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3)结合短文相关语句并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自己的启示即可。如:为学不进则退,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意对即可)故答案为:⑴A
人之为学/不曰进则曰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为学不进则退,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意对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理解能力。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根据虚词进行断句;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解答时,只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从选文中任意选择一则句子,结合句意,联系实际,谈得到的启发,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译文】
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

无家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下列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及其稍长/及郡下B.太夫人以荻画地/不以物喜C.或因而抄录/或王命急宣D.教以书字/即书诗四句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答案】1B
2)及其稍长/而无家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3)欧阳修的母亲善于教育,严格要求,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教孩子识字,使孩子不致因贫穷而放弃学习,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
【解析】【分析】(1A.都解释为等到B./因为。C.都解释为有时D.都解释为。故选B
2)这里可以参考句子的意思来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到他年龄大些了,可是家里已没有书可读,他便到街坊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因此其正确的断句是: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3)通读全文,明确文意,可从母亲的角度说,也可从欧阳修成长的角度说。结合文段说出看法: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画荻教子,使孩子不致因贫穷而放弃学习。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欧阳修的成才,除了自身的发奋努力之外,与其母亲注意对他的启蒙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故答案为:⑴B
⑵及其稍长/而无家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⑶欧阳修的母亲善于教育,严格要求,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教孩子识字,使孩子不致因贫穷而放弃学习,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参考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

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予观夫巴陵胜状胜:________前人之述备矣备:________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开:________云归而岩穴暝暝: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比较【甲】【乙】两段文字所写景物的不同点,完成下表。选段
观景角度
景物类别
内容概括朝暮之景
景物特点写景突出②________
【甲】登楼所见①________【乙】③________
山景
朝暮之景,四时之景写景突出秀美多变
4)【甲】文和【乙】文都注重对景物的描绘,各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回答。【答案】1)美好;详尽;散开;昏暗
2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3)水景;阔大壮观;登山所见
4)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属于古今异义词。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则:就是;大观:雄伟的景象。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芳:香花;发:开放;秀:茂盛,繁茂;繁阴:一片浓密的树

荫。故此句可以翻译为: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3)结合《醉翁亭记》第一段内容可知,当时作者欧阳修在滁州西南的琅琊山上的醉翁亭上观看山景。属于登山所见,【甲】文描写的是洞庭湖壮观的景象,属于水景。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由此可以看出其特点是:阔大壮观。注意概括答案的时候要和题干中的有关内容一致。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甲】语段范仲淹首先描写洞庭湖雄伟壮观的景象,然后说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因此下文的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乙】语段欧阳修首先描写琅琊山朝暮之景,然后描写琅琊山四季之景,最后总结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
故答案为:⑴美好;详尽;散开;昏暗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⑶水景;阔大壮观;登山所见
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⑶本题考查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已给内容概括其其余的内容。
⑷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不能孤立理解,要把这个语段放在全文中,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语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缣(jiān):细绢。仅:将近。令:善,美好。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连月不开开我东阁门(《木兰诗》)B.或异二者之为或王命急宣(《三峡》)C.吾谁与归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D.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2)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4)请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说说【甲】文结尾段的作用。
5)《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答案】1D
2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感受),(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用一匹细绢做衣服。
3)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4)内容上表现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点明主旨);结构上卒章显志,总结全文,前文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它做铺垫。
5)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以天下为己任,用具体行动来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是难能可贵的。
【解析】【分析】(1A.睛;打开。B.或许;有时。C.一道;聚集。D.离开。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则,就;有,产生……(的情感);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感极,感慨到了极点。故此句可以翻译为: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感受),(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日:每天;食:吃;岁:每年;衣:做衣服。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用一匹细绢做衣服。
3)这句话的大意是:在姑苏城郊外买了良田数千亩,当作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贫

穷的人。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4【甲】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一段写览物而悲者。第二段写览物而喜者。尾段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也点明了全篇的主旨。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据此分析可知结尾段的作用是:内容上表现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点明主旨);结构上卒章显志,总结全文,前文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它做铺垫。
5)【甲】表现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乙】表现范仲淹轻财好施的品质,这其实是他忧乐观的具体行动,能为民着想,这是难能可贵的。故答案为:⑴D
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感受),(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用一匹细绢做衣服。
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内容上表现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点明主旨);结构上卒章显志,总结全文,前文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它做铺垫。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以天下为己任,用具体行动来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是难能可贵的。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⑶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结尾段作用的能力。文章结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其妙处。
⑸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文章主旨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语句分析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要加入自己的评论。【附参考译文】

【乙】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尤其对待族人特别宽厚。他富贵之后,在姑苏城郊外买了良田数千亩,当作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贫穷的人,选出一个辈分高且贤能的人主管义庄的(资金)出纳。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用一匹细绢做衣服,婚丧嫁娶,都给他们赡养的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7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段流露出作者两种不同的感情。B.春和景明之景是为了反衬喜洋洋的心情。C.作者以古仁人人生态度为自己的准则。
D.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的便是迁客骚人【答案】1)范仲淹;滕子京
2)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3C
【解析】【分析】(1)《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2)考查文言文翻译句子的能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以:因为。
3A.前两段流露的是迁客骚人B.春和景明之景是借景抒情,是为了直接抒发喜洋洋的心情。并非衬托。D.“斯人指的是古仁人。故选C故答案为:⑴范仲淹;滕子京;
⑵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C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出选择。【附参考译文】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醉翁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
B.《生查子元夕》、《卖油翁》都是欧阳修的作品。C.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D.宋朝的欧阳修、苏洵、曾巩都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3)选文中游人的指:________;太守的指:________【答案】1C
2)用酿泉的水酿造(制)酒,泉水很香,酒很清洌。
3)跟随太守游山之乐(游山之乐、观赏自然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以百姓之乐而乐)。
【解析】【分析】(1C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故选C
2)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这句话的重难点词语有:酿泉,用酿泉;为,做,酿造;洌,清。
3)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根据语句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以得知,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山的快乐,可以尽兴地享乐。而太守则是,看到自己治理下的百姓生活富足,能够和自己一起来游山,这是太守最大的成就,也是他最大的乐趣。所以,游人的主要指享受跟随太守游山的快乐;太守的指的是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故答案为:⑴C
⑵用酿泉的水酿造(制)酒,泉水很香,酒很清洌。
⑶跟随太守游山之乐(游山之乐、观赏自然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以百姓之乐而乐)。【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注意文中关键语句的理解。【附参考译文】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

陵欧阳修吧。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游岳阳楼记(节选)(明)袁中道
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已,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注】庆帅:在庆州统领军队抗敌。大合乐:典礼大乐。增堞籍兵:筑高城墙招募士兵。第:但。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毛锥子:毛笔的别称。1)解释下列各句划线的词。泫然不能自已________诚不能无慨于心________边垂以安________
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________2)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
4)以下字与例句投箸而起的用法相同的是(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B.而或长烟一空(范仲淹《岳阳楼记》)C.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D.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5朋友者,志同道合也。如果本文作者袁中道与范仲淹一同登上岳阳楼,会不会结为知己?请根据本文和《岳阳楼记》阐明理由。【答案】1)停止;确实,实在;安定;这
2)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
3)以后朝廷像这样用人,(把滕子京贬官到岳州),怎么能不心生感慨呢。4A
5)不会。朋友是需要志同道合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展现的是先忧后乐的思想,以治国安邦为己任,以天下为目标而袁中道更多的是把目光放在自己的个人遭遇上,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关注小我而缺少家国情怀,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他们的不同,也就不可能成为朋友。
【解析】【分析】(1)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注意诚(确实,实在)属于古今异义,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2)画线句句意是:他年纪轻轻就入朝做官,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外出统领军队是知名的武将,年轻时就稍稍展示了自己的才华。据此分析,应为: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
3)本题中要注意诚(确实)”“等词语的解释。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疏通语句。所学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4A项,与例句投箸而起”“的用法一致,都是连词,表示顺承。B项,连词,表转折。C项,表示并列。D项,是词缀,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没有实际意思。故选A5)根据本文和《岳阳楼记》以及链接材料可知,如果本文作者袁中道与范仲淹一同登上岳阳楼,不会结为知己。因为朋友是需要志同道合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展现的先忧后乐的思想,而袁中道更多的是把目光放在自己的个人遭遇上,由景而生忧愁失意之情,关注小我而缺少家国情怀。据此整理作答。故答案为:⑴停止;确实,实在;安定;这;
⑵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
⑶以后朝廷像这样用人,(把滕子京贬官到岳州),怎么能不心生感慨呢。A
⑸不会。朋友是需要志同道合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展现的是先忧后乐的思想,以治国安邦为己任,以天下为目标而袁中道更多的是把目光放在自己的个人遭遇上,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关注小我而缺少家国情怀,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他们的不同,也就不可能成为朋友。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⑶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
⑷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答题关键是熟记常见的一些虚词的用法;
⑸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附参考译文】
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从前滕子京因在庆州统领军队抗敌的事情被贬官到这里,因不得志而心情忧郁,扩大原有城楼的规模而有了现在的岳阳楼。等到完工,宾客同僚请典礼大乐庆祝落成。滕子京说:简直要扶着栏杆大哭一场才觉得痛快。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话,是因为滕子京有作为而发的感慨。定州一役,滕子京增高城墙招摹士卒,告慰死者犒劳生者,边疆得以安宁。但

后来执掌法律的官员却以耗费国家资财的罪名上书弹劾,以后朝廷如此用人,(把滕子京贬官到岳州),怎么能不心生感慨呢。

10阅读《富贵不能淫》与《郭永传》,完成小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郭永传
刘豫举济南来寇,大名孤城无援,永率士昼夜乘城,伺间则出兵狙击。(甲)……围益急,俘东平、济南人,大呼城下日:二郡已降。降者富贵,不降者无噍类益谦

辈相顾色动,永大言日:今日正吾侪报国之时。(乙)……良久城陷,永坐城楼上,或
之以归,诸子环泣请去。(丙)……金人遣骑召永,永正衣冠南向再拜讫,易幅巾入,黏罕日:阻降者谁?永熟视曰:不降者我。金人奇永状貌,且素闻其贤,乃自相语,欲以富贵啖永,永嗔目唾日:无知犬豕,恨不醢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骂不绝。金人讳其言,麾之使去,永复厉声日:胡不速杀我死?当率义鬼灭尔曹。大名人在系者无不以手加额,为之出涕,金人怒断所举手。乃杀之,一家皆遇害。虽素不与永合者皆面恸,金人去,相与负其尸瘗之。
(选自《宋史》)
注:①[刘豫]北宋叛臣,原济南知府。投降后,协助金人攻宋。②[]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北宋抗金官吏。③[噍(jiào)类]指活着的或活下来的人。④[益谦]指张益谦,北宋将领,此役中降金。⑤[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⑥[]拽着别人的胳膊。⑦[黏(nián)罕]金朝名将。⑧[啖(dàn]用利益引诱人。⑨[醢(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指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⑩[在系者]指被俘虏的人。⑩[瘗(]埋葬。1)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降者富贵B.往之女家为之出涕
C.以君之力或掖之以归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相与负其尸瘗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3)阅读两篇文章,完成下面的问题。
《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善用类比手法说理,有很强的说服力。《富贵不能淫》一文妾妇之道作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他们没有________,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阅读《郭永传》,依据上下文,永日: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之?兹命也,奚惧。”’应是(甲)(乙)(丙)哪一处所省略的语句?
4)阅读两篇文章,结合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说说郭永能够称得上大丈夫的理由。

【答案】1D
2)得志的时候(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3没有独立的人格与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仁、礼、义的评判标准)。

4)答案示例:强敌压境,郭永秉承为国尽忠之心,亲率士卒倾力抗击;城破之时,郭永下定以死报国的决心,内心坚定,目标明确;面对富贵的诱惑毫不犹豫地拒绝,面对死亡的威胁毫不屈服,大骂敌军,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郭永的所作所为,符合孟子提出的关于大丈夫的三方面的标准,因此郭永能称得上是大丈夫
【解析】【分析】(1A.选项中分别为降落投降B.选项中的的意思分别为动词,到,往’”代词,他C.选项中的分别是凭借表修饰,不译D.选项中分别是背负的意思。故选D
2)在此题中,要注意得(实现)、由(实行)、行(走,固守,坚持)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富贵不能淫》一文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行为是妾妇之道,其本质是遵行仁、礼、义的标准。可依据居天下之广居(仁),立天下之正位(礼),行天下之大道(义)这句话来分析概括作答。②“永日: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兹命也,奚惧。’”这是在大名城被攻破后,郭永与将士们所说的话。依据前文良久城陷,永坐城楼上和后文金人遣骑召永可知,这句话应该放在【丙】处。
4)乙文中的郭永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永率士昼夜乘城;城破之时,郭永又以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兹命也,奚惧,表现死报国的决心;面对敌人的劝降和富贵的诱惑,用无知犬豕,恨不醢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怒骂不止,面对死亡的威胁毫不屈服,最后为国捐躯。郭永的所作所为,符合孟子提出的的大丈夫的三个标准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以完全能称得上是大丈夫故答案为:⑴D
⑵得志的时候(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没有独立的人格与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仁、礼、义的评判标准)。丙;
⑷答案示例:强敌压境,郭永秉承为国尽忠之心,亲率士卒倾力抗击;城破之时,郭永下定以死报国的决心,内心坚定,目标明确;面对富贵的诱惑毫不犹豫地拒绝,面对死亡的威胁毫不屈服,大骂敌军,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郭永的所作所为,符合孟子提出的关于大丈夫的三方面的标准,因此郭永能称得上是大丈夫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
⑷本题考查对人物的理解分析,了解大意,根据孟子大丈夫的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结合郭永在面对金人时的表现逐一来加以分析。【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北宋叛臣刘豫率领整个济南的敌军(来攻打大名),大名成为孤城没有援军。郭永率领士兵日夜守城,伺机间或出兵攻击敌人。围攻的形势更加紧急,被俘虏的俘济南人东平在城下大呼喊说:二个州郡都已经投降了。投降的人都享受荣华富贵,不投降是没有出路的。张益谦等人相互看看,脸色发生了变化(想要投降),郭永大声说:现在正是我等报效国家的时候。过了一段时间,大名城被攻陷了,郭永坐在城楼之上,有人拽着别人的胳膊回来,众人围观哭泣着离开了。郭永说:我世代享受着国家的恩惠,应当以死报国,然而,整体城都被毁了,没有人可能幸存。你们又能怎样呢?这是命呀,为什么惧怕。金人派人召见永,郭永穿戴衣冠恭恭敬敬向南朝叩拜,之后,再换了衣服头巾才出来,黏罕说:拒绝投降的是谁?永正视良久说:是我。金人对郭永的气概很是惊奇,又一直听说他的贤能,于是好言相劝,要以富贵收买他,永睁大眼睛怒道:无知猪狗,我恨不得将你碾成肉酱以报效国家,谈什么投降?怒骂不止。金人听不下去,将他赶了出来,永还在大喊:为何不快快杀了我?我会率领英魂消灭你们。在场的(大名:应当是宋国的地名)宋人没有不用手抹泪,痛哭流涕的。金人大怒,摔断手中的东西,于是杀害郭永全家。即使是平时和郭永关系不好的人也都痛哭,等到金人离开,一起将背负郭永的尸体,把他掩埋了。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查。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黄茅岭:在今湖南永州。报:尽头。啤睨():即婢境,城上的矮墙。梁欐():屋梁。堡坞(bǎo):碉堡,防守用的建筑物。箭:竹子。中州: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夷狄:这里指偏远地区。伎:技艺,这里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乙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益奇而坚________
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3)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后写的,两者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案】1)像狗牙那样;悲伤;更加;有人
2小石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
3)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凄苦孤寂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有才能却无法施展的不平之气。
【解析】【分析】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犬牙:像狗牙那样因为这里过于情境。清:悲伤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益:更加
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或:有

人。
⑵此句中重点的词有:许:大约;皆:都。句子翻译为:小石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自:从;北:向北走;逾:越过。句子翻译为: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
⑶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及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可以看出作者的凄苦孤寂之情;第二空注意题目中的语境乙文则于登山远望后借他人之口感慨自身遭遇: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景色美却无人欣赏,再注意题目中,因而这里就可以概括为:抒发了自己有才能却无法施展的不平之气。两文表达出的共同的思想感情是:表现被贬后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⑴像狗牙那样;悲伤;更加;有人;
小石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
⑶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凄苦孤寂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有才能却无法施展的不平之气。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附参考译文】
【乙】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没得到;另一条稍微偏向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石头推成的小山横亘在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形状的润。从洞口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有咚咚的水响声,那声音高亢清远,很久才消失。(人)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这世上是否有造物者已经很久了。到了这儿,我越发认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为什么不在中原地区创设这种美景,却把它摆在这荒僻偏远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劳而无功。神明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美景来安慰那些被贬到此地的贤人。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灵秀之气,不孕育伟人,却唯独创造出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国的南部地区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两种说法,我

都不信。

1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近城有鹅鸭池,愬令惊之以混军声。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李佑、李忠义钁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守城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器械。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城上矢如猬毛。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节选自《李愬雪夜入蔡州》)
【注释】愬:李愬,带领部队夜袭的首领。钁(jué):钁头,一种掘土农具,这里是挖的意思。击柝者:打更的人。元济:吴元济,叛军头领。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愬令惊之以混军声(使……惊惧)B.使击柝如故(原来)C.民争负薪刍助之(背)D.进诚梯而下之(梯子)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4)参考词典解释,谈谈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
《古汉语词典》〈副〉的义项有:互相;交互。表示行为动作偏向一方。相;相继。
5)李愬偷袭蔡州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请结合选文,分点简要概括其中的原因。【答案】1D
2)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3)李愬用囚车把元济押送到京都长安。
4,此处意为互相”“交相,写出了人马冻死之多,随处可见,极言气候之恶劣,正是敌人不备之时,夜袭的有利时机。
5)风雪之夜出兵;让鹅鸭惊叫来掩盖军队行动的声响;让击柝者照旧打更,瞒天过海。
【解析】【分析】(1ABC解释正确。D梯,名词作状语。
2)这句话的意思是:(半夜,雪越下越大。走了七十里,到达蔡州城。根据题目限断两处的要求,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槛车:押运犯人的囚车。诣:到。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李愬用囚车把元济押送到京都长安。

4)结合语境分析,当时刮大风下大雪,旗帜都吹破了,天气非常的寒冷,人和马冻死了很多。,此处意为互相”“交相,这个词语把人马冻死之多、随处可见的情景生动地再现了出来,突出了气候之恶劣,此时正是敌人不备之时,夜袭的有利时机。5)结合文章内容分步概括,李愬利用自然环境恶劣的条件,风雪之夜出兵,这是对方没有想到的;为防止城中守军察觉军队的行进,让鹅鸭惊叫来掩盖军队行动的声响;进程后只杀看守城门的士兵,留下更夫照常打更,以此瞒天过海。故答案为:⑴D
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李愬用囚车把元济押送到京都长安。
,此处意为互相”“交相,写出了人马冻死之多,随处可见,极言气候之恶劣,正是敌人不备之时,夜袭的有利时机。
风雪之夜出兵;让鹅鸭惊叫来掩盖军队行动的声响;让击柝者照旧打更,瞒天过海。【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⑵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⑷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角度很多,有修辞、词语、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内容、情感等。答题时要选择合适的赏析角度再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⑸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参考译文】
那时候,刮大风下大雪。旗帜都吹破了,人马冻死的随处可见。天色黑暗,从张柴村向东的道路都是朝廷的军队没有走过的。每个人自己都认为一定要(死,可是(因为害怕李愬(不敢违抗。(半夜,雪越下越大。走了七十里,到达蔡州城。靠近城边有(鹅鸭的池塘,李愬命令投击鹅鸭来隐盖军队行动的声响。四更天,李愬到达城下,没有一个人知道。李佑、李忠义在那城墙壁上挖出一个个坑儿,凭借它领先爬上城墙,勇士跟着也爬上了城。看守城门的士兵正熟睡,尽被杀死,却留下打更的人,让他照常打更。于是打开城门,让官兵进城。到了里城,也是这样。城里都没有觉察到这个情况。鸡啼,雪停,李愬入城占据元济的外衙。有人报告元济说:"官兵到了!"元济还睡(在床上,笑着说:"俘虏抢东西罢了,等到天明一定把他们都杀掉。"又有报告的人说:"城被攻下了!"元济说:"一定是驻守洄曲的士兵到我这里来要棉衣的。"起身,到庭院里(听,听到军发号令,应答的人有上万人,才害怕了。北领左右随从爬上卫城抵抗。派李进诚攻打卫城,砸烂了卫城的外门,占据了兵器库,取出器械。烧毁卫城的南门,老百姓抢着背柴草来支援李愬的军队。城上箭象刺猬的毛一样又多又密。(到了申时,城门砸坏了。元济在城上请求治

罪,进诚用梯子引他下来。用囚车把元济送到京都长安。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少述足下:某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乙】
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

两公皆自忘其穷达。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退
即解舟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
【注】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燔:焚烧。睽:背离,不合。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剧:流畅,痛快。解舟:退居江湖。奉谢:奉,敬辞。奉谢,表示谢意。1)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离家乡B.谋官不顺C.财物受损D.身体不适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耳。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在文中的表达效果。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古代汉语词典》的义项:急速,赶快。危急。,至。4)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5)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答案】1D
2)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3为急速、赶快的意思。写出了王安石想见到孙少述的急切心情,体现友情的深厚。
4)(孙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5)朋友要相互关心:王安石写信给孙少述告知近况,让他不必担心;真正的友情不会受时间、距离、地位的影响: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罢官回乡后交往如故;朋友要相互信任:人们议论他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
【解析】【分析】(1)通过到京师已数月可以看出他远离家乡,求一官以出。既未得

所欲,可见他谋官不顺;一舟为火所燔,为生之具略尽可以看出他财产受损。故理解有误的是D
2)解答此类试题时,结合意思进行断句。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翻译为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故此断句为: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3亟往造之意思是极速赶往造访少述意思是极速写出了王安石急于想见到少述,可见两人感情深厚。据此作答。
4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句中意思是于是意思是备办意思是痛快意思是到了。该句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5)两文中都表现了两人的交情深厚,当王安石在逆境中还不忘给少述写信,希望他不要过分担心自己,告诉我们好朋友要互相关心。当王安石为官时,虽然来往不多,但两人的交情并没有断,告诉我们真正的友情不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⑴D
⑵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为急速、赶快的意思。写出了王安石想见到孙少述的急切心情,体现友情的深厚。⑷(孙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⑸朋友要相互关心:王安石写信给孙少述告知近况,让他不必担心;真正的友情不会受时间、距离、地位的影响: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罢官回乡后交往如故;朋友要相互信任:人们议论他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即可;⑵本题考查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解答即可。
⑷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
⑸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结合关键语句即可做出回答。【附参考译文】
【甲】少述(孙侔,字少述)先生:我来到京城已经有几个月字,想要谋个一官半职。我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船也被火烧了,自己生活所用的器物也都被烧了,唯一没有被烧的就是我这个人罢了。人大多有不如意的时候,难道只是我吗?但是先生您喜爱我的善良淳厚,大概也想知道我现在的处境是否安好,所以到了这里。什么时候能够相遇,以此来减轻我愁苦的心情呢?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其他的就不一一赘述,千万保重。
【乙】孙少述,一字正之,和王安石交情最为深厚,所以王安石《别少述》中有一句诗写到: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他们的感情大概如此。等到王安石做了相国,几年不再相见,人们都认为两个人的交情就此背离了。但是少述并不这样认为。等到

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宰相后回来,经过高沙。少述恰好闲居在这里。王安石于是急忙前去拜访,少述出来迎接他,只是相互安慰,两人都忘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显达。少述于是挽留王安石,设酒宴款待他,两人痛快地谈论文学,直到天黑才散去。王安石说:此次被罢官之后我就将退隐江湖,恐怕没有机会与你再见面了。少述说:这样的话,那我就更不去与你告别了。两人分别是,必然若失,都流露出依依不舍的神色。此后,人们才知道两位先生的君子之交情(情谊)是很难揣测的。

14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菱溪石记(宋)欧阳修
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伪吴时贵将,与杨行密俱起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悴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想其葭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注】伪吴:唐末杨行密在淮南一带称王,刘金为其大将,后世称其政权为伪吴
菱溪大石(节选)(宋)欧阳修
新霜夜落秋水浅,有石露出寒溪垠。苔昏土蚀禽鸟啄,出没溪水秋复春。溪边老翁生长见,疑我来视何殷勤。爱之远徙向幽谷,曳以三犊载两轮。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溪旁人见其可怪(责怪)B.而乃能知爱赏奇异(可爱)C.予感夫人物之废兴(废弃)D.况欲长有此石乎(长久)2)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B.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C.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D.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4)《菱溪大石》前四句对大石的描写,流露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5)欧阳修告诫好奇之士何必取而去也哉,为什么自己又曳以三犊载两轮呢?结合诗文简要分析。【答案】1D2C
3其中最大的一块仰面躺在溪边,因为它难以移动,所以能够独自存留下来。(丰乐)亭靠近滁州城,道路近便,可以作为滁州人每年游玩的好去处。4)前四句描写了菱溪大石的寂寞凄凉,流露诗人对大石的怜惜之情。
5)作者告诫好奇之士何必取而去也哉,是因为这些好奇之士将奇异之物据为己有;而自己曳以三犊载两轮,是不满于大石空怀高才美质,却长埋于荒烟野草中没人欣赏和珍惜,将之迁徙以供滁人岁时嬉游爱赏。
【解析】【分析】(1A项,改为:溪旁人见其可怪(怪异);B项,改为:而乃能知爱赏奇异(珍爱);C项,改为:予感夫人物之废兴(衰废)。故选D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平生志意/岂不伟哉。译为:刘金这个人虽然没什么值得称道的,然而毕竟也算个雄杰勇武的人,他平生的志向,难道不宏伟吗?此题要注意把几个相关的意思之间划开。故选C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其中。偃然:仰面倒下。:能够。靠近。:年,每年。
4)首先要找到对大石的描写的语句并理解其大意。也就是开头几句,即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译为:菱溪的巨石共有六块:其中四块已经被人取走了;另一块虽然体积不大形状却很奇特,也被当地百姓收藏在家中;那块最大的,还静静地仰卧在溪水之旁,因为它太难搬动,故而得以存留在这里。每到天气转寒秋霜降落溪水干涸后,大石便显露出来,溪旁的人见此石形状怪异,往往把它当成神灵来祭祀。从中不难分析出作者描写的是菱溪大石的寂寞凄凉,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大石的怜惜之情。
5)作者告诫好奇之士何必取而去也哉的原因可分析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一句;而自己又曳以三犊载两轮的原因可分析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注意用自己的语言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D;⑵C
其中最大的一块仰面躺在溪边,因为它难以移动,所以能够独自存留下来。(丰乐)亭靠近滁州城,道路近便,可以作为滁州人每年游玩的好去处。前四句描写了菱溪大石的寂寞凄凉,流露诗人对大石的怜惜之情。
作者告诫好奇之士何必取而去也哉,是因为这些好奇之士将奇异之物据为己有;而自曳以三犊载两轮,是不满于大石空怀高才美质,却长埋于荒烟野草中没人欣赏和珍

惜,将之迁徙以供滁人岁时嬉游爱赏。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的内容,结合文中具体的语言进行分析。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内容,要进行仔细的分析。【附参考译文】
菱溪的巨石共有六块:其中四块已经被人取走了;另一块虽然体积不大形状却很奇特,也被当地百姓收藏在家中;那块最大的,还静静地仰卧在溪水之旁,因为它太难搬动,故而得以存留在这里。每到天气转寒秋霜降落溪水干涸后,大石便显露出来,溪旁的人见此石形状怪异,往往把它当成神灵来祭祀。
菱溪旁边好像还有一片遗址,当地人说那是五代时期大将刘金的宅基,巨石就是刘金家的旧物。刘金是伪吴政权时颇受宠信的将军,和杨行密一道从合肥起兵,当时号称三十六英雄,刘金就是其中之一。刘金原本是个武夫健卒,居然能够懂得珍爱欣赏世间奇异之物,有斯文雅致的爱好,是不是因为遭逢乱世功成志满、因过于富贵而骄奢安逸才使他产生了这样的雅兴呢?追想他当年的池塘、台榭、奇木、异草,和这块巨石是很相称的,也算得上是一时的盛事了。如今刘氏的后代散居在滁州成为一般的农户,还有居住在菱溪旁的。
我对那些人与物的兴盛与衰废产生感慨,又因此石状貌可爱却遭到遗弃深感可惜,于是找来三头牛将它拉到幽谷泉旁,又寻找那块比较小的,在白塔镇民朱氏家找到了,于是将它们分别立在丰乐亭的南面和北面。丰乐亭挨着城墙离城里很近,可以作为滁州百姓逢年过节游玩观赏的景物。
世间事物当中那些出奇的,丢弃在幽暗荒远之处,是很可惜的,放置在人的耳目所及之处,喜爱它们的人又难免取回自己家里。啊!刘金这个人虽然没什么值得称道的,然而毕竟也算个雄杰勇武的人,他平生的志向难道不宏伟吗?等到他身死之后,不过是一片荒芜零落,他的子孙也都沉沦民间默默无闻,还能指望永久拥有这些石头吗?这个故事可以作为对富贵之人的告诫。而喜好珍奇玩物的人听到有这样的奇石,前来欣赏就已十分满足了,何必非要取回自己家里去呢?

1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初读赏景】作家梁衡称《湖心亭看雪》用42字创造了一幅淡雅、高洁的画轴。请在横线上端正地抄写文中雪景原句,并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2)【再读悟情】《湖心亭看雪》的文眼________字,理由是________小贴士: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以及确定文章的中心。3)【联读知人】阅读张岱《自为墓志铭》中的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材料二: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骏马,好梨园,好古董,兼以荼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
材料三: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環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梦忆》、《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傒囊十集》《西湖梦寻》《一卷冰雪文》行世。为上文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为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或义项。Ⅰ那得灵隽若此(AjuànBjùn
Ⅱ茶淫橘虐(A.过分,无节制(者)B.邪恶(者))
张岱自称纨绔子弟,世人叫他败家子,废物,顽民,结合《湖心亭看雪》及三则材料,说说你心中的张岱。
【答案】1)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赏析: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2)痴;更定时分独往湖心亭看雪,看尽繁华落尽后天地茫茫的西湖,当时的张岱或许怀着一份贵公子的闲情逸致,痴迷于天地合一的山水之乐,而当明亡入山时忆起当年的这一场雪,也许更多的是对故国的怀念与痴迷,巧遇来自明朝旧都的金陵人则加深了作者的这份痴恋和愁思
3///已。B;ⅡA

我心中的张岱是多才有趣的。六岁他就会对出妙对,获得眉公大加赞赏,可见他有才,小时候就是灵童;少时,他虽然自己说自己纨绔子弟,但是他真的爱好广泛,拥有一颗有趣的灵魂,而且著书成就不凡,《湖心亭看雪》也表明他拥有独特不凡的欣赏能力,这一切都勾勒了一个多才有趣的张岱。
【解析】【分析】(1)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可提取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作为答案。赏析:这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雾淞坑场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混檬不分。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叠用三个字,似觉天、云、山、水一齐活动起来,较之单纯写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多了一点意趣。天、云,上也;山、水,下也。这两句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群山、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作者先总写一句,犹如摄取了一个上下皆白的全景,从看雪来说,很符合第一眼的总感觉、总印象。接着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等,这是朦胧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不得不使我们惊叹。你看,上下一白字,是形容混茫难辨,使人唯觉其大;而一痕一点一芥字,则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此真可谓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矣。同时,由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两三粒,其镜头则是从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这等量词,一个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小船的荡漾,景物的变化,着笔空灵,使人浑然不觉。这一段是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我们从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梯米的深沉感慨。
2)要求提取《湖心亭看雪》的文眼并说明理由。文言词为字。表现在哪三方面即:痴景,痴情,痴行。相公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在更定分,划一条小船,独往湖心亭看雪。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湖中人比相公到得早;铺毡对坐准备久待;在湖心亭煮酒赏雪;见到相公,甚为欢喜,拉着一起喝酒;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时近年关。从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湖中人比相公更痴。
3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砚一方而已。译为:所剩下的只有烂床、破茶几,坏的铜鼎、弹不了的琴,和几本残旧不堪的书,一块缺角的砚罢了。Ⅰ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灵隽:空灵隽永。读“língjùn”,注意据义定音。故选B茶淫橘虐中的茶淫:沉溺于喝茶。故选A要求结合《湖心亭看雪》及三则材料,说说你心中的张岱。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可分析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好精舍,好骏马,好梨园,好古董,兼以荼淫橘虐,书蠹诗魔”“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等句,即可归纳出张岱是一个多才有趣,爱好广泛,著书不凡,有独特不凡的欣赏能力的人。

故答案为:⑴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赏析: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痴;更定时分独往湖心亭看雪,看尽繁华落尽后天地茫茫的西湖,当时的张岱或许怀着一份贵公子的闲情逸致,痴迷于天地合一的山水之乐,而当明亡入山时忆起当年的这一场雪,也许更多的是对故国的怀念与痴迷,巧遇来自明朝旧都的金陵人则加深了作者的这份痴恋和愁思
///已。B;ⅡA③我心中的张岱是多才有趣的。六岁他就会对出妙对,获得眉公大加赞赏,可见他有才,小时候就是灵童;少时,他虽然自己说自己纨绔子弟,但是他真的爱好广泛,拥有一颗有趣的灵,而且著书成就不凡,《湖心亭看雪》也表明他拥有独特不凡的欣赏能力,这一切都勾勒了一个多才有趣的张岱。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找准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与的断句能力和对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进行断句,同时要对文章进行意思的梳理,结合语句理解词义。【附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材料一】六岁时,祖父雨若公带着我到了杭州,遇到眉公先生骑着一只驯鹿,他是钱塘游客,对祖父说:我听说你的孙子擅长诗文对仗,我当面试试他。他指着屏上的《李白骑鲸图》说道: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我回答道: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先生大笑,起身跳下来,说道:哪里能够找到像这样聪明隽秀的(的孩子),(当然)是我的小友了。
【材料二】年少时候是纨绔子弟,十分爱繁华的场所,喜欢住漂亮的房子,喜欢骑骏马,喜欢唱戏,懂得鉴赏古董,并且沉溺于喝茶下象棋,对作诗读书着魔,忙忙碌碌大半生,全部都成了梦幻。五十岁的时候,国破家亡,隐居在山里躲避战乱,所剩下的只有烂

床、破茶几、坏的铜鼎、弹不了的琴,和几本残旧不堪的书,一块缺角的砚罢了。【材料三】喜欢写书,完成的著作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環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梦忆》、《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傒囊十集》《西湖梦寻》《一卷冰雪文》等,流传于世。

1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知之难也。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乎罔矣。
(选文有改动)
【注】本文节选自章学诚的《知难》。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后世少有知音。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非知其姓与名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百不得一焉/得不偿失C.夫不具司马迁之志/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则几乎罔矣/罔不因势象形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为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而成为屈原的知音?【答案】1B
2)读///3)司马迁知悲其志。(或:司马迁具有与屈原同样的心志。)
【解析】【分析】(1A.知道;通,智慧。B.得到,C.具备;详细。D.可能;无,没有。故选B
2)这句话的大意是:读他的书的人,天下到处都是;明白他的话的人,一千个人中不到一百个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为:///
3知其所以为言意思是: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结合原文内容分析,司马迁读屈原《离骚》,就知道感悲它(所表达)的志向,也就是说知道为什么屈原要说这些话。故答案为:⑴B
///司马迁知悲其志。(或:司马迁具有与屈原同样的心志。)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并要结合关键句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可根据题意筛选出合适的语句。

【附参考译文】
懂得(知道、明白)(一个人)真是难啊!人们说他知道的原因,不是知道他的姓和名,也不是知道他的声容面貌;读他的书,明白他的话(思想),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罢了。读他的书的人,天下到处都是;明白他的话的人,一千个人中不到一百个;明白他为什么这么说的人,一百个人中不到一个。然而世人都说:我能读他的书,就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这就是懂得的难处啊。人们知道《离骚》是辞赋的起源(鼻祖),司马迁读《离骚》,就知道感悲它(所表达)的志向,这是贤人懂得贤人啊。没有司马迁那样(高远)的志向,而想明白屈原的志向,则几乎不可能啊。

1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
(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B.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身孰若/保全大下乎C.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D.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庞公是一位避世隐居的高人,自食其力,从没有进过城府。B.荆州刺史刘表去请庞公出山。特意带了很多钱财表示城意。C.庞公不愿做官,运用比喻给刘表讲了一番人各有志的道理。D.庞公的妻子也是一位不慕荣华富贵的人,与庞公志趣相投。【答案】1A
2)世上多数人都给子孙留下危险,现在只有我留给后代平安,只是留的东西不同,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留下。3B
【解析】【分析】(1)根据句意和语法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荆州刺史刘表数次延请,不能使庞公屈就侯爵之位,说他;你保全了你一个人,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为: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故选A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以:把;虽:只是。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世上多数人都给子

孙留下危险,现在只有我留给后代平安,只是留的东西不同,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留下。3ACD正确。B文中并没有荆州刺史刘表去请庞公出山。特意带了很多钱财表示城意的内容,其实刘表能其中去请,就是最大的诚意。故答案为:⑴A
世上多数人都给子孙留下危险,现在只有我留给后代平安,只是留的东西不同,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留下。B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⑶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阅读文言文多方面的能力。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意思,分析文章写作手法及人物形象,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译文】
庞公是南郡襄阳人。住在岘山向阳的一面,从不去城中,夫妻之间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次延请不能使庞公屈就侯爵之位,说他:你保全了你一个人,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庞公笑着说:鸿鹄在高林之上筑巢,晚上有栖息的地方,鼋鼍(大鳖在深渊下面晚上也可以休息,我住的房子小舍也不过只是人的巢穴,(我们都各得了栖宿的地方而已,天下并不是我所能保全的。因而在田上耕作,妻子在前。刘表问:先生住在田亩之中,不肯出来做官,有什么能够遗留给子孙呢?庞公答道:世人都把危险(的钱财留给子孙,我现在却留下平安给他们。只是遗留的东西不同,并非完全没有留下啊!刘表叹息而去,之后庞公与妻儿一起登鹿门山采药不返。

18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上自劳军________天子且至________

囊者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3)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记叙汉文帝细柳营劳军的故事,重点勾画出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B.细柳营常备不懈、严阵以待,文帝处处被要求遵循军令,足见军纪严明,令行禁止。C.写皇帝和群臣从细柳营军门出来后的反应,从正面表现了周亚夫善于治军的特点。D.本文情节回环曲折,起伏跌宕,人物性格鲜明,充分展示了周亚夫的才华与个性。【答案】1)慰问或犒劳;将要;先前
2任命河内郡的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在细柳。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穿戴盛甲。3C
【解析】【分析】⑴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句意: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劳:犒劳、慰劳;句意:皇上将要驾到。且:将要;句意:先前的。囊:从前、过去。
⑵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军,驻军。句意是: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
之,去、往、到。被,通,指穿。句意是: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
C项有误,写皇帝和群臣从细柳营军门出来后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周亚夫善于治军的特点,不是正面描写。
故答案为:⑴慰问或犒劳将要先前
任命河内郡的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在细柳。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穿戴盛甲。C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⑶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给我给我选项的意思,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写法、感情等方面,比照辨析正误。

【参考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余食既,同陈氏二生霞轩、诒孙,亦出城荡舟为湖游。霞轩能洞箫,遂以萧从。月上吴山,雾霭溟蒙,截然划湖之半。幽火明灭相间约丈许者六七处,画船也。洞箫于中流发声,声微细,受风若咽,而凄悄哀怨,湖山触之,仿佛若中秋气。雾消,月中湖水纯碧。舟沿白堤止焉。余登锦带桥,霞轩乃吹箫背月而行,入柳阴中,提柳蓊郁为黑影,柳断处乃见月。霞轩著白袷衫立月中,凉蝉触箫,警而群噪,夜景澄澈。画船经提下者,咸止而听,有歌而和者。诒孙顾余:此赤壁之续也。
(节选自林纾《湖心泛月记》,有删改)
【注】中:感染。袷衫:旧时衣领交于胸前的单衣。赤壁之续:苏轼曾与友人月夜泛舟于赤壁(今湖北黄冈)之下,其友人中也有一人吹箫,和作者这次游湖情景相似,故有此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仿佛若中秋气________

咸止而听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堤柳蓊郁为黑影,柳断处乃见月。
3)【甲】文描写庭下月色与【乙】文写月有何不同?
【答案】1)考虑,想到;形容水的澄澈;秋日凄清、肃杀之气;皆,都
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堤上的柳树郁郁葱葱形成黑影,成排的柳树中间缺少柳树的部分才能看到月亮。
3)【甲】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清澈的积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水草,使人感受到月光的澄澈。【乙】文则运用了白描手法,雾消,月中湖水纯”“堤柳郁为黑影,柳断处乃见月写出了雾气消退后,湖水和柳树在月色的映衬下形成的美景。
【解析】【分析】(1)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句意为: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
句意为:大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句意为:就像中秋时节。秋气:秋日凄清、肃杀之气;句意为:都停住而听。咸:皆,都。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中重点词语:有但:只是;句意为: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中重点词语有蓊郁郁郁葱葱;乃:才。句意为:堤上的柳树郁郁葱葱形成黑影,成排的柳树中间缺少柳树的部分才能看到月亮。
⑶【甲】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绘了一幅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如同纵横交错的水藻、荇菜的画面。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照在庭院里透彻的样子比作积满清水一般,并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随后通过对松、柏影子的描写,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
【乙】文中雾消,月中湖水纯碧”“堤柳郁为黑影,柳断处乃见月则运用了白描手法,间接地写出了雾气消退后,湖水和柳树在月色的映衬下形成的美景。故答案为:⑴考虑,想到;形容水的澄澈;秋日凄清、肃杀之气;皆,都;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堤上的柳树郁郁葱葱形成黑影,成排的柳树中间缺少柳树的部分才能看到月亮;
⑶【甲】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清澈的积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水草,使人感受到月光的澄澈。【乙】文则运用了白描手法,雾消,月中湖水纯碧”“柳郁为黑影,柳断处乃见月写出了雾气消退后,湖水和柳树在月色的映衬下形成的美景。【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⑶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提炼和鉴赏能力。解答时,先通读全文,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并对其进行分析。【附参考译文】
【乙】我吃完饭,和陈家的两个书生霞轩、诒孙也出城泛舟,到湖上游玩。霞轩会吹洞箫,于是拿着箫去。月亮升上吴山,薄雾朦胧,水上的一带雾气将西湖从中间划开。幽暗的火光闪烁,和我们相距大约一丈远的有六七处,都是画船。洞箫在水的中央开始吹响,声音很小,被风一吹就像硬咽了,凄凉哀怨,湖山回应,就像感染了凄清肃杀之气。雾气消退,月光下湖水纯绿,小船沿着白提停住。我登上锦带桥,霞轩于是吹着萧背对着月亮前行。走入柳树的阴影中,提上的柳树郁郁葱葱形成黑影,成排的柳树中间缺少柳树的部分才能看到月亮。霞轩穿着白衣衫,站在月光底下,秋蝉听到萧声,警醒并集体鸣叫,夜景清晰。经过白堤的画船,都停住而听,有为箫声唱和的。诒孙回头跟我说:这是东坡游赤壁的延续。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杜甫传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注】畿():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踊贵:物价上涨。饿殍(èpiǎo):饿

死的人。忤():逆,不顺从。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严挺之乃有此儿________乃溯沿湘流________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而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D.由于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3)《旧唐书》是历史传记,其语言特点是寓褒贬与叙事中。请就选文举例探究历史传记的这一特色。
【答案】1)竟然;逆流而上2B
3)本文作为杜甫的人物传记,对杜甫的品行几乎没有评价,只是很客观地叙述他的事情,但读者可以自己揣摩杜甫的形象。譬如杜甫的好朋友房琯被罢相时,文中只写到甫上书言璃有才,不宜罢免,杜甫也因这次上书,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我们可以在这样的叙事中,充分体会到杜甫重义气,勇敢进谏的品质,作者的赞誉之情明显融入其中。【解析】【分析】(1)此题注意:严挺之乃有此儿: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乃:竟然、居然。
2)原文中是: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而不是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故B
3)结合语言特点寓褒贬与叙事中分析。如文中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帝准许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第二年春,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我们可以看到杜甫是一个重朋友义气、敢于进谏的人,作者在此褒扬了杜甫。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竟然、逆流而上B
⑶本文作为杜甫的人物传记,对杜甫的品行几乎没有评价,只是很客观地叙述他的事情,但读者可以自己揣摩杜甫的形象。譬如杜甫的好朋友房琯被罢相时,文中只写到甫上书言璃有才,不宜罢免,杜甫也因这次上书,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我们可以在这样的叙事中,充分体会到杜甫重义气,勇敢进谏的品质,作者的赞誉之情明显融入其中。【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语言表达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题意,围绕要求,注意文中语言的表达,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附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父亲杜闲,官位最终到奉天县县令。杜甫天宝初年应考进士没有考中。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就召唤他来考作文,并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帝准许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第二年春,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肃宗生气,贬房琯当刺史,从京城赶出杜甫去担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一段时间之后,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鱼袋。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曰: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是急躁暴戾,却也不认为他忤逆。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子,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伧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这样傲慢胡乱。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这一年,崔宁杀死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而江陵就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的聂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杜甫的儿子宗武,流落在湖、湘过世。元和年间,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回葬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f6a6f9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69.html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