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古代历史人物的散文

发布时间:2018-08-16 20:23: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歌颂古代历史人物的散文

篇一:关于历史人物评价

关于历史人物评价

——翟锡年、王斌、李国林

所谓历史人物,就是人类历史演进过程中出现的对历史进程或社会某一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现行高中教材选取的历史人物是从积极意义上而言的,即在人类历史上对一定地区、民族、国家乃至世界或在特殊领域作出特殊贡献的杰出人物。

一、教材解读基本模式

人物成长背景+登上历史舞台的主要作为+评价

背景,一般包括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社会背景就是重大历史事件爆发前,亦即重要历史人物等上政治舞台前国内(甚至有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家庭背景包括出身家世、家庭教育熏陶、个人性格品质。《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社会背景在教材第一、二自然段,比较充分,家庭背景只说他登上秦王宝座和亲政,隐含了他出身贵族家庭,受到良好教育,果敢、机敏、残暴、好斗的性格,继承商鞅的治国策略和韩非的治国思想,先代君主累世一贯的兼并策略。主要作为就是他登上历史舞台后所经历和主导的重大事件及其作用影响。评价,即该人的历史地位和你对它的价值判断。

二、人物分类

1、政治家: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首领;奴隶制君主、帝王、能臣;封建制帝王、能臣、少数民族领袖;资产阶级政治家、无产阶级革命家、领袖。

2、军事家:古今中外历史上,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上作出特殊贡献的人物。

3、思想家:哲学家、政治理论家、经济理论家等。

4、科学家:基础理论科学家,如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应用理论:农学家、医学家、建筑学家;综合理论科学家。

5、文学家:诗作家、词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等。

6、艺术家:画家、书法家、音乐家、雕塑家等。

三、评价标准

1、共同标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经受历史检验。

2、具体标准:

政治家

A 军事民主制首领:在所在的地域从血缘政治向地域政治,即向文明社会转型中所作的贡献:民族融合、制度创设、文字发明、金属工具使用等。

B 奴隶制君主、帝王、能臣:在多大程度上扫荡氏族制残余,进行适应阶级统治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创设,出现政局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

C 封建帝王、能臣:政局,是否维护国家统一、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制度,是否进行政治、经济体制的创新和完善;经济,是否促进生产力恢复发展,经济繁荣,解决迫切的民生问题;文化,文化政策是否开明和促进文化的发展进步;外交,对外政策是否开明和准确把握国际局势,维护国家利益。民族,是否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团结和睦;统治者个人人格和品质。

D 资产阶级政治家:开国领袖,在多大程度上改革或扫除封建制度,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如何将启蒙思想家的国家蓝图转化为资本主义基本原则,进行政治制度的创新并给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留下宝贵遗产,还有个人人格和品质;守成领袖,在多大程度上完善制度,克服社会危机,其他基本同封建帝王、能臣。

E 少数民族领袖:统一整合本民族,建立政权、制度创设、学习其他民族先进的制度文化,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F 无产阶级革命家、领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始人,理论创新:对人类历史的认识、革命的理由、手段、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个人的人格和品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者和实践者:对传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革命道路、方法、社会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建设道路,其他同封建帝王、能臣。

军事家:在军事领域的特殊地位;军事思想的创新、继承和发展;军事实践,战略战术、重大战事的地位和影响;个人人格和品质。

思想家:在思想领域的特殊地位;思想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思想对当时的作用和对后世的影响;个人的人格和品质。

不同领域的名家(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在各自领域的特殊地位;重大成就、作用和影响;钻研方法;个人人格和品质。

四、评价原则

1、标准的针对性:评价具体标准要与被评价者个人类别和从事领域相对应,亦即不能用政治类人物标准衡量其他类,反之亦然;如对政治类人物评价具体标准只是可能涉及的方面,要因人因史实而异,不能求全责备,千篇一律,即那人那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所赋予他的历史使命完成的程度如何,如开国的封建帝王,主要看他是否削平割据,实现统一,对前代制度的革新或新制度的创立,并采取措施巩固和维护统一,只要他做到了这些,就应主体上给予肯定;又如资产阶级革命家、开国领袖,看他是否领导人民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并以法律形式将启蒙思想家的国家构想转化为资本主义基本原则,只要他做到了这些,也应主体上给予肯定。总之,开国的君主、领袖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社会问题,这都是后来者所要解决的问题。

2、叙述的客观性:对与行为主体相关的历史史实叙述要准确无误,不能根据自己感情好恶增减史实。

3、评价的合理性:首先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其次是实事求是,不因个人感情倾向隐恶长善,别立褒贬。再次是将特定的人物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看他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时代主题或对具体领域的特殊贡献,用历史的眼光看他比前人多做了什么,不适用当今的标准要求他应该做什么,也就是不能用后一个时代人物的标准衡量前一个或几个时代的人物,比如古希腊罗马奴隶制下只能实行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不能要求他实行广泛的民主,对于封建君主可以要求开明专制,但不能要求他实行民主;用发展的眼光看他在当时已具备的条件下应做而没做的看他的局限性,比如秦始皇的治国思想未能适应战国晚期意识形态领域融合的趋势,将儒、道、法、墨、阴阳诸家思想结合,取其利于巩固统一和实现长治久安的长处,反而崇法灭儒,放大了法家思想中蔑视教化、冷酷无情的弊端,最终导致良好的中央集权郡县制还未发挥其优势便倒在农民战争的血泊之中,短命而亡,这才是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的局限性。

五、评价模式(方法)

1、分总式:分类要点(论)+分类史实及作用、影响(据)+定性+结论

分类要点,即将历史行为主体所主导或参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给予分类,描述他在该事

件中的地位,也就是 “论”, 如关于华盛顿的评价要点:1、独立战争的领导者;2、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3、制定1787美国宪法的主导者和民主制度的设计者;4、美国早期内外政策的执行者和总统制度的完善者。分类史实及作用、影响,就是证明“论”的“据”,仍如关于华盛顿的评价: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诞生,成为领导北美人民进行独立战争的旗帜;1787美国宪法确定了美国的联邦

制总统制共和制政体,形成美国的民主传统,为美国的发展强大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础;就任美国一、二任总统,任期内美国经济发展,政局稳定,国际地位提高,是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思想和政策的肇端者;完善总统制,形成美国总统只能连任两届的先例。定性就是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如华盛顿是美国国父,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结论就是你对他的看法,即情感、态度、价值观,还如华盛顿,他热爱祖国,不谋私利,不恋官位,为美国历史作出巨大贡献,不愧国父的称号,他高贵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永远值得人们学习和敬仰。

2、总分总式:定性+分类要点(论)+分类史实及作用、影响(据)+结论

六、评价示例

1、秦始皇(分总式)

中国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缔造者:灭六国,结束五百多年分裂割据,实现统一,避免

了我国永久性分裂,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揭开秦汉大一统的序幕,自此统一称为中国历史的主流。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首创者:创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奠定中国两千多年政

治模式,为后世各代中央和地方提供了可操作性极强的行政管理模式和经验,利于国家统一、民族融合。

重要经济文化制度的总结推行者、重大工程的主导决策者:肯定封建土地私有制,维护先进

的生产关系,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统一和华夏族的形成。凿灵渠、筑长城,为中国和世界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制定《秦律》的决策者,奠定中国古代法律基础,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

展的成果,成为维护统一和集权制度的有力工具。

暴政的实施者:法酷、赋重、役繁,速致民变,使秦二世而亡。

综上看来,秦始皇是封建时代的千古一帝,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和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为

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敢担当、有作为、善创新的精神值得称道,残暴、专断的品质应予批判;总之,秦始皇一生功过兼有,功大于过,总体应予肯定。

2、孔子(分总式)

儒家学派创始人:创立“仁学”,提倡“仁”,重视“礼”,强调“中庸”,以仁爱、礼仪调节

人际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希望通过礼乐教化,提高民众素质,建立和谐社会。使儒学成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培育了中华民族注重礼仪、进取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他的思想折射的仁爱和谐、共享太平的精神具有超越阶级、时代的普遍意义,对于解决现代化中国和后现代化进程中的西方以及纷争的世界所出现的种种矛盾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古代典籍的修订整理者:删定《诗》《书》《礼》《易》《春秋》,保存了古典文化,成为儒学主

要经典和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开私人办学之先河:“有教无类”体现教育权利的平等性,提出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知识迁

移的教学方法,学思结合、温故知新、诚实好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习“六艺”全面发展的思想为古代教育奠定基础,对近现代教育具有指导借鉴作用。

综上看来,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尽管其思想中含有等级观念、重男轻女、

轻视体力劳动等局限或糟粕,但丝毫不影响他作为中华文化代表的形象。

篇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教学内容: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白居易《长恨歌》

自主赏析:屈原《湘夫人》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杜甫《蜀相》陆游《书愤》

推荐作品: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李白《越中览古》李清照《一剪梅》黄遵宪《今别离》

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能够独立分析诗歌意境,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意志。

2、引导学生运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

3、感受诗人在诗歌中寄寓的离别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诗歌内容,了解诗歌创作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相关人生经历,分析诗歌思想情感。

2、学会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切身感受。

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赏析指导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教学重点:1、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2、掌握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论结合、析品结合。

(概念理解)+(概念解读)+(作品分析)+(作品讨论)+(融会贯通)

教学时间:2课时。

1课时

一、导入

什么是“以意逆志”呢?

翻译孟子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提出的理解作品的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fb845f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7.html

《歌颂古代历史人物的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