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柳永

发布时间:2018-12-31 19:02: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雨霖铃,柳永

  篇一:柳永《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写景的妙处。
  3 感受词中凄凉孤寂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飘零凄苦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及写作思路;揣摩意象,体会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品味诗词语言,感受艺术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古人伤离别、重真情。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本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在了解这首词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点拨法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我们常说,一代有一代的文学。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和唐诗、元曲一样,代表着一种难于企及的高度和不可再现的辉煌。可有多少人知道,词曾经只是一种边缘文学,被称为诗余,即诗的陪衬和补充,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不被正统文坛所重视,仅仅活跃在民间,难登文学大雅之堂。它能在宋代兴盛并最终成为一代之文学,靠的是广大文人的大力推动和参与。可以这么说,没有文人的参与就没有宋词的辉煌,而反过来宋词的辉煌也成就了一大批文人,使他们因写词而扬名。在那个时代的词坛,俊杰辈出,星光璀璨,有很多名字,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仍然光芒四射,深入人心。
  按照传统的提法,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题材狭窄,以写闺情、离绪为主,词作语言清丽、含蓄,情感婉转、缠绵)的典范;苏轼、辛弃疾则是豪放派(取材广泛,多抒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词作气势豪放,大气磅礴,飘逸洒脱,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的代表。评论者总是将苏、辛并称,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但苏轼也写婉约词,(如《江城子》相顾无
  言,惟有泪千行)柳永也有豪放词。《望海潮》和《雨霖铃》的比较。《望》写景壮伟、声调激越;《雨》哀怨缠绵、冷寂幽清。
  词的分类
  (1)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2)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
  (3)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取材广泛,多抒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词作气势豪放,大气磅礴,飘逸洒脱,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题材狭窄,以写闺情、离绪为主,词作语言清丽、含蓄,情感婉转、缠绵,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秦观、晏殊、周邦彦、姜夔等)
  二、作者和背景
  1.柳永简介
  柳永(约987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出身于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改名柳永后,47岁(宋仁宗景祐年间)才考中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也叫柳郎中。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更为坎坷。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妓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仁宗皇帝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 (柳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句子)柳永只得四字批语:且去填词,遂落第。仕途无涯,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终身,竟由群妓合金而葬。
  柳氏三绝”——与兄三复、三接都有文名(父不以子为荣,断绝关系) 成名原因政治上的抑郁失志生活上的特殊经历博学多才,妙解音律写出好作品
  2.背景及释题
  背景:当时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郁闷,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这是他离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本词正是他当时心境的体现。释题:雨霖铃,一作雨淋铃,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入蜀,至斜口时,霖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为悼念杨贵妃,遂制此曲。白居易《长恨歌》云夜雨闻铃肠断声即指此事。
  三、教学过程
  1、播放邓丽君唱的《雨霖铃》歌曲
  2、听录音,可以跟着默读,边听边圈画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心绪的一句话 教师引导:作者的心情在词的下片表露无疑,那就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四、诵读指导
  1.思考:本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本词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词,感情基调格外低沉悲戚。
  2.诵读点评
  诵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寒蝉凄切——“要拖音,字为韵脚,韵脚字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凄切之情。
  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
  的高潮)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
  晓风残月,就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更那堪——稍重、稍停,拖音。(统领字) ...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稍重、稍停,拖音(统领字)
  3.指名朗诵,要求感受情感氛围
  雨霖铃
  柳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齐读(正音,噎、霭、那)——单读(体会)——师读(示范)——生品读
  四、整体感知,设疑启发
  1.“好诗一半画苏轼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同学们品诗构画,发挥想象,本词能构几幅画?(提示学生以时间为序)
  离别前的饯别——都门帐饮
  离别时的难舍——执手相看
  离别后的想象——晓风残月(板书二)
  2.披文入情,感受诗人情感
  凄切、无绪——黯淡、低落
  催发、执看——难舍、痛苦
  酒醒、分离——凄凉、孤独(板书三)
  五、重点探究
  1、柳永和爱人的离别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词的上片,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边读边标示出词中的意象。
  明确: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泪眼、烟波、暮霭、楚天
  2、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明确:凄凉、沉寂
  3、在作者哀婉伤感心情的笼罩下,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那么,这些意象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明确:不全是实写,烟波、暮霭、楚天是作者的想象语。
  4、作者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借以表达内心伤离别的心情。我们要了解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一切景语皆情语,寓情于景也是诗词创作常用的手法。上片有一句典型的情语,你找到了吗?
  明确: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8、文学的魅力在于细节的真实,这是一处经典的细节,值得我们用心品味。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品味。
  (1)、一个字,突出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明确:一个人将另一个人的手放在自己手中,相互看着时泪眼婆娑,竟然是被泪水给噎住而说不出话来了!一个字表达了作者离别依恋痛苦的心情,缠绵悱恻,淋漓尽致。
  (2)、把执手换成牵手”“握手好吗?为什么?
  明确:执手感觉很慎重,很郑重,而牵手握手不能充分表达那种凝重感和气氛。
  (3)、此时无声胜有声,说是无语,实际上有千言万语。此时柳永和恋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悲痛得说不出话来。你能否试着代他说两句?展开想象写一写,和大家分享。(就上述问题分组展开讨论,然后和大家交流。)
  9、文学是想象的艺术,大家丰富的想象填充了柳永留下的艺术空白。那么,与恋人离别后,作者的痛苦有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呢?请位同学为大家朗诵词的下片。
  10、思念是一种说不出口的痛,而柳永又是如何表达的呢?你认为哪句最能代表柳永的心声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预设):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作者直抒胸臆,把离别后的痛苦酣畅淋漓地说出来了!
  (预设):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借景抒情,”“杨柳”“风月这些意象集中渲染了作者借酒浇愁、苦闷难捱的愁苦心情。这一句被词评家贺裳称为千古俊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无味,留人,晓风秀丽,残月凄迷,作者的心却是悲苦的。
  (预设):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红尘万丈,我非你不爱。恋人离开,百无聊赖。正可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预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有一种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的无奈与孤寂在里面。以问句作结,引人思考,余味无穷。 六、综合领悟
  这首《雨霖铃》只有词牌而没有题目。假设让你为它取个题目的话,你会拟个什么样的题目呢?请说明理由。
  (预设)秋别。因为这是一个发生在秋天的关于离别的故事。
  (预设)伤别。因为整首词的情感基调就是伤离别
  (预设)思念。因为词人对恋人的思念无处不在,我觉得用思念比较好。
  (预设)相思。
  七、点拨内容,归纳艺术手法
  1.串讲拓展
  问题探究:词的上下阕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整首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和氛围?
  【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词融情入景和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试着体会全词的意境。
  分析:《雨霖铃》抒写的是饯别时黯然、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痛苦,设想了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助。
  词的上阕在凄冷环境衬托下,主要实写离别时的情景,下阕是对别后思念和
  篇二:柳永《雨霖铃》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曲】: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②骤雨:阵雨.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⑦去去:分手后越来越远.⑧暮霭:傍晚的云气.沉沉: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⑨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⑩风情:男女恋情.
  【阅读训练】:一:1.简析这首词逐层深入地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2.简析这首词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3.结合诗句,联系意象,简析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法。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它们好在哪里?5、《雨霖铃》里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6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情感?7、赏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
  (1)在词中作者主要选用了哪些意象,请选出两个意象来分析它们的特点?(3分)(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用什么写法写出什么情状?这种写法所创设的艺术境界可用《琵琶行》中的哪句诗来概括?(4分)(3)清人刘熙载《艺概》中指出,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手法。所谓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点明的情感。请你在《雨霖铃》一词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与效果。(3分)4.“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在全词中具有怎样的作用?4分)5.《雨霖铃》一词的词眼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4分)【参考答案】:1:答:这首词是抒写离愁别恨的,为了表现离别之苦,作者不仅写出了男女双方的依依不舍的分手场面,而且把这个场面放在冷落清秋时节,通过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的环境气氛加以渲染表现,突出了离别的难以忍受,这是第一层。在此基础上,作者又通过想象,设想离别后的情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让人感到,离别苦,离别后没有你的日子更苦,这是第二层。紧接着,作者又写到: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思是离别后没有你的日子中,良辰美景尤其痛苦。这是第三层。这首词就是这样逐层深入地描写离愁别恨得逞的。2:答:主要表现在上片开头的环境描写和中间的细节描写,词作主要通过这些描写了离别的环境,渲染了气氛,表现男女恋人的依依不舍。写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象前路的空旷迷茫,表现作者的孤独和迷惘;第二个层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情造景,设想酒醒之后的情景,表现作者离开恋人之后的痛苦;第三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设想在离开恋人后的漫长时间中,碰到良辰美景之时的感受,表现作者,又拓展了情感的表现空间,使感情进一步深化,增强了感染力。3:答:为了抒发离别之苦,词人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选取寒蝉”“长亭”“骤雨”“都门”“兰舟”“烟波”“暮霭”“ 楚天”“ 杨柳”“ 晓风残月等一系列意象,把离愁别绪的感受,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使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形象和谐统一,意与境会,创造出完美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4: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它好在:第一,虚景实写,词人设想出次日酒醒时的时间(晓)、地点(杨柳岸)和特定环境氛围(寒风残月),渲染了悲凉凄冷的气氛,衬托出词人形单影只的古量孤零心境。第二,意象选择,词人选择杨柳”“
  风”“ 残月这三个意象,在古人心目中,都具有离别或相思的意味 用以描绘凄清孤寂的秋景,景中有情,把词人请了的感情融化在景物描写之中,耐人寻味。5:《雨霖铃》描写了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痛苦,设想中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的,下片则是对第二天清晨酒醒后所见到的景物的设想。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6:答:虚实相生,借景抒情,表达对离人的依依惜别之情7:答:寓情于景,不直接说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飘流的孤舟中所见所感的三种物象: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空中的残月,渲染烘托气氛,表达心中那种凄哀悲苦的感情。二:(1)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楚天、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分析略。(2)白描手法(或细节描写);难分难舍(依依惜别);此时无声胜有声。(3念去去点明离别之情,千里烟波”“暮霭沉沉用景来烘托离情之愁之苦。或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点明离别冷落,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着意染之4.解析:“寒蝉凄切”,点明节令——深秋,“”,鸣音凄切”,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气氛,为下文伤别张本,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对长亭晚”,交代时间、地点;“骤雨”,描写天气;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极力渲染悲凉之境。答案: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为下文写离别的场面作铺垫。5.解析:在这首词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明显是词眼所在。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答案:词眼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它最能体现词的主旨,高度凝练,极富有概括性。
  篇三:《雨霖铃·寒蝉凄切》注释及注音整理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yǔlínlínɡhánchánqīqiè
  雨霖铃〃寒蝉凄切
  liǔyǒnɡ
  柳永
  hánchánqīqièduìchánɡtínɡwǎnzhòuyǔchūxiē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dōuménzhànɡyǐnwúxùliúliànchùlánzhōucuīfā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zhíshǒuxiānɡkànlèiyǎnjìnɡwúyǔnínɡyē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niànqùqùqiānlǐyānbōmùǎichénchénchǔtiānkuò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duōqínɡzìɡǔshānɡlíbiéɡènɡnàkānlěnɡluòqīnɡqiū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
  !
  jīnxiāojiǔxǐnɡhéchùyánɡliǔànxiǎofēnɡcányuè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cǐqùjīnɡniányìnɡshìliánɡchénhǎojǐnɡxūshè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biànzònɡyǒuqiānzhǒnɡfēnɡqínɡɡènɡyǔhérénshuō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jié节。
  一、原文译文
  二、词句解释

《雨霖铃,柳永》出自:百味书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0ba0ed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13.html

《雨霖铃,柳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