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详解-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详解
月亮
春花秋月、风花雪月都是古诗词最常见的题材,这两个词都包含一个“月”字,由此可见月亮在古诗词中的地位。在古诗词中,月亮往往代表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有个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遇到一个对中国文化特别感兴趣的美国学生,那个美国学生要他念一首中国的诗词。他就背了那首中国三岁孩子都会背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然后,将它翻译成英文解释给美国学生听。美国学生听了很不解。因为在西方的文化中,月亮往往和狼人联系在一起的,他不明白为什么诗人看到月亮就会想起故乡。
那个留学生一时之间也呆了,因为月亮和故乡从小就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留下了烙印。对于中国人来说,望月思乡是一件最常见的事。 我们看到月亮,会想起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会想起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会想起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会想起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会想起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但是这一切,如何能三言两语向外国友人解释清楚呢?最后那个留学生感慨万千。出国以前,都以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但是出国之后,就是这一件小事让他突然想说:“中国的月亮比外国的美”啊!

从杜康酿酒开始,“酒文化”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琴棋书画诗酒花”成为文人的七大雅事。
之前小仙也给大家盘点过诗人中的那些酒鬼,最出名的包括竹林七贤、陶渊明、李白、李清照等等。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诗人中的那些酒鬼
在古诗词中,酒往往和知己、离别、思念、愁绪等相关联,有时也代表或豪迈或消极的人生态度。
知己的: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离别的: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思念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愁绪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豪迈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消极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古诗词中关于酒的还有很多很多,小仙就不再举例了。温馨提示:小酌怡情,可不要贪杯哦! 梅花
梅花,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和松、竹并称“岁寒三友”,又和“兰、菊、竹”并称“四君子”。
梅花傲雪凌霜、不与百花争春,在诗词中往往象征高洁、孤傲、坚强的品格。包含梅花的诗词很多,最出名的要数林逋的《山园小梅》中的两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非常喜爱梅花,他一生未娶妻,将梅花当作自己的妻子,世称“梅妻鹤子”。除此之外,小仙再举几个例子: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除了梅花,松柏、菊花、翠竹、兰花、荷花等在诗词中也有相近的寓意,小仙就不赘述了。

桃花
桃花是春天最常见的花朵,也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桃花灿烂,在古诗词中的寓意往往和爱情有关,这一意象从诗经中就开始了:“灼灼其华,桃之夭夭”。 关于桃花的诗词,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吧: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自从陶渊明写了《桃花源记》之后,桃花在诗词中又多了一层美好的寓意,代表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张旭的《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在阳光明媚的春光中开放,也春天最常见的花朵,因此桃花也成了春天的代称。比如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蝴蝶

蝴蝶最早在文人的作品中出现,就是在庄子的《齐物论》中。“庄周梦蝶”成为家喻户晓的典故。就连《王者荣耀》中的庄周,四个技能有两个和蝴蝶有关。这也算是为传统文化的普通做了一点贡献。 蝴蝶在古诗词中的寓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从庄周梦蝶衍生出来的,代表一种亦真亦幻的境界,比如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崔涂《春夕》
2、因为蝴蝶双双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此也成为爱情的象征,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3、蝴蝶生命短暂,因此又代表韶华易逝的感慨,比如:
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应隔期。——曹雪芹《南柯子·柳絮》 4、蝴蝶在花丛中自由飞舞,有时也会成为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比如: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杨柳

和桃花一样,杨柳成为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起源于诗经。《诗经·小雅·采薇》中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在这以后,杨柳就成为离别的象征了。折柳送别也成了送别诗中最常见的句子。 当然,关于杨柳这一意象,也还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是说“柳”字通“留”字,“折柳”表示希望故人能留下来,是一种依依惜别的深情;
另一种说法是,杨柳的生命力顽强,折下一支插在地上就能活。“折柳”的寓意是希望朋友离开之后,在远方能像杨柳一样很快适应下来。
至于和杨柳相关的诗词,那就数不胜数了,大部分的送别诗都会写。小仙随意举几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白居易《青门柳》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由于杨柳常常作为送别时的信物,当在他乡看到杨柳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想起故乡的恋人或故友,于是杨柳也成为思念的代言人。比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除了离别、思念外,诗词的杨柳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和桃李一样表示春天因为杨柳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植物之一。就连民间的《数九歌》里也有“五九、六九,河边插柳(一说沿河看柳)”的句子。代表的诗词有: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值得注意的是,杨花、柳絮在诗词中和杨柳的意思完全不同。杨花柳絮往往代表惆怅、惋惜、哀愁等情感,比如贺铸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就是其中的代表。
《红楼梦》第七十回大观园起社填词,题目就是柳絮,众人的词作都带有颓丧悲戚之意,唯有薛宝钗独出机杼,写出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句子,令众人击节赞叹。
笛,也就是笛子,是中国最最古老的传统乐器之一。贾湖骨笛的出土,表示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使用骨头制作笛子了。如今我们熟悉的竹笛,则是大4000年前出现了。直到现在,竹笛依然是民乐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

笛子的声音清越、透亮,穿透力极强,古人认为,笛声有洗涤心灵的作用,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后来才演变成现在的笛。 由于竹笛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因此古人抒发心情的时候常常吹奏。此外,清亮的笛音也成为思念的最好媒介。诗词中出现笛,一般就包含了这两方面的内涵。词举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不过要注意的是,笛和羌笛并不是一回事,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乐器。诗词中出现羌笛,虽然有时也会有思念的意思,不过一般是作为边塞诗词中的意象,竹笛有所区别。
梧桐
梧桐也是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同样出自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卷阿》中有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句。 梧桐在诗词中的意象有三种含义。
第一种是和凤凰一起,表示一种高洁的品格。比如: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
苍苍梧桐,悠悠古风,叶若碧云,伟仪出众。——晏殊《梧桐》 第二种是表示忠贞不渝的爱情。比如: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孟郊《烈女操》 第三种表示离愁别绪与孤独凄清之意。比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杜鹃
杜鹃鸟,又名杜宇、布谷、子规、望帝等,是古诗词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意象。这出自一个神话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每当桃花盛开之际,便一声声地叫喊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蜀国人民一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他们的国君又在思念自己的故国了。 从神话传说就可以看出,杜鹃代表的是一个凄婉的意象。代表诗作有: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李重元《忆王孙·春词》
另外,杜鹃和鹧鸪虽然是两种不同的鸟,但是在古诗词的意象却很相近,比如辛弃疾的“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同样表达的是一种愁苦的心情。 而在西方的传说中,与中国杜鹃相对应的是夜莺(Nightingale,是悲伤的象征。安徒生写过一篇以中国为背景的童话《夜莺》,里面讲述了一只夜莺和一位中国皇帝的故事。
希腊著名作曲家雅尼据此写成了一首特别优美又符合中国人审美的曲子《夜莺》曲子中特意用中国的竹笛模拟夜莺的鸣叫声。此曲曾在紫禁城演奏过,感动了亿万中国人。
夜莺Yanni - 背景音乐之旅·久仰之乐

芭蕉
芭蕉是中国南方(尤其是华南)常见的一种植物。两汉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北方,芭蕉还较少出现了诗人的笔下;西晋末年衣冠南渡,南方逐渐开发起来,芭蕉也成为诗人词人常见的植物,从而被写入自己的作品中。 枝叶肥大芭蕉,在下雨天会更加青翠欲滴,因此写芭蕉的诗词,往往是和下雨联系在一起的,芭蕉在诗词中的意象,也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诗人词人把伤心、愁闷借着雨打芭蕉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代表诗作: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芭蕉和海棠常常作为一对儿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芭蕉的绿和海棠的红相得益彰,比如《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宝玉住的地方是怡红院,里面就种了芭蕉和海棠,牌匾上写的是“怡红快绿”。
因此芭蕉在诗词中有时也代表一种夏日的闲适心情,比如: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韩愈《山石》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钱翃《未展芭蕉》
《红楼梦》第十八回,元春省亲,让宝玉以大观园各处牌匾为题作诗,在“怡红快绿”一首时,宝玉写道“绿玉春犹卷”,用来比喻芭蕉,被宝钗看到。宝钗忙提醒他:元春不喜欢“玉”字,将原来的“红香绿玉”改成了“怡红快绿”,要宝玉赶紧换。在宝钗的提示之下,宝玉将此句改为了“绿蜡春犹卷”,出处就是上面钱翃的《未展芭蕉》。这首诗的名气并不大,但是曹雪芹写书的时候却信手拈来,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0bec1fd15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d.html

《(全)中国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详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