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新题型训练(客观题+主观题)有详细答案

发布时间:2020-06-07 20:33: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新题型训练(客观题+主观题)有详细答案


诗歌新题型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西江月①

【宋】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word/media/image2.gif。障泥word/media/image3.gif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word/media/image4.gif。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word/media/image4.gif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word/media/image2.gif层霄:弥漫的云气。word/media/image3.gif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word/media/image4.gif杜宇:指杜鹃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临溪流,即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诗人于拂晓被杜鹃鸟吵醒,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便书此词,却未写此景,只用“杜宇一声”概之,这是留白写法,让人顿生无限遐想。

E、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2)请从表达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6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11分)

《红楼梦》中写道,经过两首不成功的《咏月诗》后,香菱终于写成了一首众人称赞为“新巧有趣”的诗。诗文如下: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1)阅读上面一首诗,选择对诗意解说有误的两项:(5分)

A、首联写月光璀璨,光芒难掩。但月亮看上去外貌娟秀,它的背里却非常凄清。

B、颔联写一泻千里的月光之下,处处传来捣衣之声,直到雄鸡高唱、缺月高挂。

C、颈联写了穿绿蓑的江上人秋夜闻笛,闺中女子楼头望月两幅画面。

D、尾联诗人向嫦娥发问:“为什么不让分离的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再分离呢?”

E、该诗同《春江花月夜》一样,借思妇、离人、游子的月下情怀表达月之思乡怀人意蕴。

2)这首诗被众人赞为“新巧有趣”,其“新巧有趣”体现在何处?请从写作特色方面作答。(6分)

答: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浪淘沙  感事

  刘基

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

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

【注】这首词写与元末乱世,避难于江湖时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写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涯,透露的是生机,奠定昂扬的基调。

B、“鸿雁”这一意象不仅点出深秋季节,也暗示出旅人的思归。

C、上片结句暗用典故,与“庄生晓梦迷蝴蝶”如出一辙,蝴蝶正是诗人梦中之物。

D、枫叶红似春花,却无人怜,遇清露而自凋,这“枫叶”正是孤高诗人的写照。

E、全诗明写秋实写“感事”,所以是一首伤时失意的寓托之作,词风婉约。

2)“没个人知”是作者刻意吐出的心中郁结之情,词人在这首词中“郁结”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答: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老翁一家只剩一人的情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答: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诗题中“韦使君”指韦应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中的“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不务政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B、“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C、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D、颈联运用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清廉。

E、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

2)诗歌题目中有“书情”二字,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答: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

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落日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席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暮云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形象鲜明。

B、上片的景物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特点,其中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

C、“眉来眼去”写山水的美好,词人使用拟人的手法把无生命的山水写得有生命有感情,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浓重的离愁别绪。

D、“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中,“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此处是指陈季陵;而此时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

E、本词除了在景物描写上独具匠心外,还大量使用了议论的写作手法,如上片中“风才定、片帆无力”,下片中的“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就是议论句。

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东坡:地名,在湖』匕黄冈,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所写。②毅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上片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

B、“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

C、上片后三句写家童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入眠,只好转而谛听江涛汹涌的声音,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奈。

D、下片前两句写出了作者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总免不了劳苦奔波,从而达不到真正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E、一叶小舟在作者眼前的江面上飘逝,不由得让作者感慨万千,希望能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这广阔的江海。

2)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这首词中也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感遇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②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①开元末,玄宗耽于政事,贬斥贤臣,本诗是作者被贬荆州时借丹橘言志的作品;②孔子曾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故后世常用“岁寒”借指砥砺节操。

1)下列对本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一、二句写丹橘区别于一般树木,能够经受住严冬的摧残,“犹”字的运用包含着作者对丹橘的赞颂之意。

B、三、四句先以反诘语“岂伊地气暖”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赞美丹橘具有耐寒的节操。

C、五、六句的意思是,丹橘作为上好的水果可以用来款待嘉宾,可是从中原到江南却有山水阻隔,嘉宾难以到来。

D、七、八句承接前句而来,是说那些嘉宾们的命运难测,只能听其自然,如同寒暑变更四季交替让人无法追寻。

E、最后两句指出人们只顾栽种桃李而不种丹橘,并以“此木岂无阴”反诘收束全诗,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2)杜甫曾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意思是说他的诗意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感遇》能让人联想到哪些内容。(6分)

答: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②。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注】①周密的友人陈君衡被元王朝征召,将要前往大都赴任,周密作此词为他送行。周密在宋亡以后隐居不仕。②方回:贺铸的字。词人在此处以贺铸自比。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词的前三句“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以豪放的笔调描绘出送别时凄凉、冷清和萧瑟的景象。

B、“茸帽风欹”写友人头上戴的皮帽被郊野的风吹得略略倾斜,一个“欹”字,极为传神地勾画出人物志得意满的神气。

C、下阕前三句阔大而凄清的景象与上阕中“叠鼓清笳”的欢快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下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D、“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的意思是自己已是风烛残年,江南的人谁会念及我呢?词人有一腔愁怨,故以贺铸自比。

E、这首词中词人既写了眼前的实景,也写了想象中的虚景,虚实相合,深沉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羡慕友人前程、哀叹自己命运复杂感情。

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十、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咏史(其二)

【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②。冯公③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①金:指汉代金日䃅(dī ),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张:指汉代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②七叶:七代。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珥,插。③冯公:指汉代冯唐,他直到年老还在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歌前两句是说松树高大却长在低处,小草低矮却长在高山上。

B、诗歌通过“涧底松”和“山上苗”的对比引出了对人世间的不公的描写。

C、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

D、全诗前四句起兴,后四句“咏史”,表达诗人怀才不遇之情。

E、诗人认为冯唐是很有才能的,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未能做高官。

2)全诗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几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答:

十一、阅{卖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曹彦约②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E、这首诗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2)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词句,本诗首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云“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齐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白勺两项是(4分)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老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但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2)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诗中的“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7分)

答: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

赵嘏

宅边秋水浸苔矶①,日日持竿去不归。杨桃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②。今夜秦城③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注】①苔矶: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②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③秦城: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宅边秋水浸苔矶”描写了住宅旁边秋水浸湿苔矶的情景,既点明了时令特点,又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

B、“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

C、“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拟人的手法,意思是马的嘶呜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吧,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

D、“却听疏钟忆翠微”是对故乡风物的回忆,意思是诗人回忆起在故乡山中听到的钟声,还有那满眼的青翠欲滴的山色。

E、尾联回到观实,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这表现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的深情。

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7分)

答: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结客少年场行

孔绍安

结客佩吴钩,横行度陇头。

雁在弓前落,云从阵后浮。

吴师惊燧象①,燕将警奔牛②。

转蓬③飞不息,冰河结未流。

若使三边定,当封万户侯。

【注】①吴师惊燧象:春秋时,吴、楚大战,吴军打到了郢都。燕昭王让人在大象尾部系上火把冲向吴军把他们吓退了。②燕将警奔牛:战国时燕攻齐,围即墨,齐将田单用牛千馀头,灌脂束苇于牛尾,燃之,牛惊,突奔燕军,燕军大溃。③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飘零无定。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结客佩吴钩,横行度陇头”,突出结客少年侠客的形象特征;“横行”是走遍之意,“陇头”,古代之边疆。

B、“雁在弓前落”写结客少年本事的高超。“云从阵后浮”与“雁在弓前落”虚实结合,描绘了一幅较为广阔的场景,既写结客少年射箭本领的高超,又表达了对结客少年的赞美。

C、“吴师惊燧象,燕将警奔牛”是用典,以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战例,从正面进一步来表现结客少年的军事才华。

D、“转蓬飞不息,冰河结未流”,写的是结客少年的境遇,不包含其他情感。

E、“若使三边定,当封万户侯”,表达了对结客少年的信心和宽慰。“三边”,古称幽州、并州、凉州为三边,后泛指边疆。

2)请简要分析“转蓬飞不息,冰河结未流”的妙处。(7分)

答:

十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虞美人

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②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上片的前两句写诗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

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D、此词上片主写景,下片主言情,用语清婉雅丽,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

2)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8分)

答:

十六、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李纲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燕民,周雅③何曾专荚。

【注】①晋师胜淝上: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②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③周雅:《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开篇写景,描写长江白浪涛涛,奔腾千里,是阻隔南北的天然界线。

B、“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

C、“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此处比喻凶残的敌人。

D、‘延晋祚,庇燕民”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

2)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写“淝水之战”有何用意。(8分)

答:

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后出塞五首(其二)》

杜甫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注】

【注】嫖姚,指西汉大将霍去病。“嫖姚”同“剽姚”,霍去病曾以“嫖姚校尉”一战成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的边塞诗写得独具特色,他的《前后出塞》共十四首。本诗以一个刚刚入伍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军营生活。

B、“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交待了入伍的时间、地点、出征的去向。叙写了一个战士早上报到,晚上就要随队伍向边关开拔的经历。

C、“中天悬明月”至“壮士惨不骄。”描写了一轮明月高悬的夜晚,军纪森严严明,将士们听到悲笳阵阵,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倍感寂寥。

D、全诗写景抒情层次井然,步步相生,有声有色。故宋人刘辰翁赞云:“其时、其景、其情,真横槊间意,复欲一语似此,千古不得。”

2)王昌龄的边塞诗在中国诗歌史上享有盛誉,下列诗句均出其手。请你判断下面诗句中,不属于边塞诗的一项是(2分)

A、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B、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C、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D、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3)这首诗,勾画出哪几个军旅生活的图景,请结合诗句简析。(6分)

答:

诗歌新题型参考答案

一、(1C3分、D2分、B1分【B是借喻,不是借代。C“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D“被杜鹃鸟吵醒”无根据,且不合诗歌意境】

2)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每条3分,任选两条作答。】

二、(1)答D3分、E2分、B1 B“直到”有误,该句另写早行之人,D不是诗人向嫦娥发问,而是诗人想像嫦娥自己问自己,E本诗写的是行人别情、思妇怀人、江上之人思乡。)

2)新巧之处有三点:(1)除首联直接写月外,其它句句不着“月”字,但句句与月相关。(2)首联一个“寒”字为全诗之骨(“诗眼”、“奠定感情基调”均可),全诗围绕这个寒字展开,情感浓郁。(3)诗中化用古代诗句,却不露痕迹,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全诗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以上一个要点2分,写够三个要点可得满分,如果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三、(1)答B3分、E2分、D1分(A、奠定飘零凄凉的感情基调;C、是推陈出新,蝴蝶是实有之物,如在梦中寻觅花枝而栖,却只能飞上寒枝。D、“孤高”判断无据。)

2)①飘零江湖的悲愁与失落;②实现人生抱负的无望而执着;③人生失意的自怜与自爱;④才华被埋没的孤苦与怨恨。(解说略。每点2分,三点即可)

【解析】本词借景抒情,要想明确情感的内涵,可抓景物深入探究其中蕴藏的深意。“凋枫自落”暗指作者晚年飘零江湖的失意。“鸿雁南归”思归之情,思归更有深意,结合背景可知,避难江湖期间,希望安定,这个安定应该是心灵的安定,国家的安定,所以其中寄寓的应该有无法实现的人生抱负。再抓一些关键词品析,“飞上寒枝”“清露自凋”“没个人知”,写出了才华无人知晓的孤独惆怅与悲愤。

四、(1C3分、A2分、E1分【A应为用“独”写诗人自己(“老翁”)的处境。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E项“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

2)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自己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五、(1A3分、E2分、D1分【A项“作者不务政事”曲解诗意,根据注释信息可知,作者当时任潞府功曹这样的闲职,作者只是无政事可做。D为夸赞他们的雅洁。E项对最后一联有曲解,最后一联是作者的诉苦,是埋怨自己上书,君王却不能赏识自己。】

2)①率意而为的自在闲适之情;②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羡慕之情;③自伤不遇,对君王的怨恨之情。

六、(1B3分、D2分、E1分【B项“动静结合”错误,上片的景物描写没有使用这种手法。D项“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错误,应该是佳人离陈季陵而去,使之痛苦不堪。E项上片中“风才定、片帆无力”不是议论句。】

2)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劝勉与激励之情。“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四句,劝友人不要为那些小事烦恼。“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二句即事明理,说明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何必要愁得“今头白”呢。“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二句借古喻今,从表面上看是笑友人太多情,其实是要激励友人振作起来。

七、(1C3分、E2分、D1分【C项“家童鼻息如雷导致作者无法入眠”理解错误,词中是说敲不开门,所以去听江声。D“从而达不到真正的物我两忘的境界”错。E项从上下文来看,“小舟从此逝”并非实写,而是作者超越现实的浪漫主义想象,是作者旷达襟怀的一种寄托。】

2)(示例)①上片叙述作者夜饮归来,敲门无应而“倚杖听江声”,作者置身于宁静、旷阔的大自然中,人世的得失荣辱仿佛被一笔勾销,令人感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其中充满超然物外的理趣。②下片中“夜阑风静毅纹平”一句,既是写的夜深风停、水面平静之景,也是作者所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的一种体现,是作者渴望生活自由、希望精神解脱的愿望的一种表达。

八、(1C3分、D2分、E1分【C项这两句是说丹橘虽好,无奈山高水深,重重阻隔,难以把它运出去,进献给嘉宾。D项这里说的是丹橘的命运。E抒发了诗人的怨愤之情。】

2)示例:①诗人赞颂丹橘经冬犹绿,并不是因江南地气温暖,而是因为它有耐寒的本性,由此可以联想到诗人自己虽遭权贵排挤,却坚贞不屈保持正直高洁的品质与情操。

②“自有岁寒心”一句充分显现了丹橘坚韧的性格,历霜雪而弥坚的高尚情操,使人联想到诗人一副自我肯定、充满自信的神情,表现出威武不屈、挺拔峥嵘的英雄气概。

③诗中写丹橘由于路途阻隔无法进献给嘉宾,不能受到嘉宾的青睐,这不由使读者联想到当时朝政的黑暗和诗人遭贬斥的坎坷遭遇,诗人借橘喻人,感叹自己空怀报国之才而无用武之地,不能得到朝廷的赏识。

④最后两句写桃李受世人重视,而被人们忽视的丹橘却也能绿树成阴,不禁使人联想到诗人当时的心境,虽因遭受排挤而心情抑郁,但又保持着自己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

九、(1A3分、D2分、E1分【A项“描绘出送别时凄凉、冷清和萧瑟的景象”分析不当。词人描绘出的是郊野送行的壮阔场面。D项“江南谁念方回”的意思应是自己隐居江南,又有谁会念及我。由后面的“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末南归”可以看出词人隐居江南。E“羡慕友人前程、哀叹自己命运”错,诗人是对友人的做法感到惋惜的。】

2)①“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设想友人远去北国燕山雪飘的冰天雪地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远去的不舍。②“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不仅包含了年老力衰、无人念及的伤感,还有国家沦亡的伤痛。③“东风渐绿西湖岸”至结尾,借对江南早春之景的描绘,含蓄地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伤感和对友人仕元的不满。

十、(1C3分、E2分、D1分【C项“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错误,从诗歌中看不出诗人有这种想法和思想。D“表达诗人怀才不遇之情”错,表达的情感可参见后一题答案。E项“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来能做高官”分析错误,此处用典是为了证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冯唐与金张两家不在同一时期。】

2)①全诗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三层,每四句为一层,先以涧底之松对比山上之苗,后以世家庸碌子弟对比屈沉下僚的寒门才俊,再以世代显赫的金张子弟对比壮志难酬、白首浩叹的冯唐,引贤才以自况。②全诗抒发了对世族庸碌子弟窃踞高位而出身寒微的贤才屈沉下位这一社会不公现象的愤懑不平和悲叹。

十一、(1B3分、D2分、E1分【B项“回忆去年在吴门时”说法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滞留舒州”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D项“又处于贫寒之中”望文生义,“穷年”指一整年。E“化虚为实”应为“虚实结合”。】

2)首联中的“惊”是诗眼。诗人为冬至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

十二、(1CEC项“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错误,应该是“暖”字和“悲”字形成对比。E项颔联中的“老”字是“总是”的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的凄楚与痛苦。】

2)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异:崔诗主要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所以连家信也常年断绝。春天到来之时看到了镜中的门发,表达丁韶光易逝的愁苦。李诗主要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封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十三、(1ADA项“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错,诗人回忆中的故山生活是轻松闲适的。D项解读错误,“却听疏钟忆翠微”是说听到钟声忆起了故乡的山色。】

2)从意象上看,颔联两句各选三种富有特色的景物组接成画,描画故山风情,从侧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从意境上看,用杨桃、大风、潮水、蒹葭、冷霜、飞雁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悠远的意境;语言上,这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朴素自然,更突出了对故乡景物的记忆之深。

十四、(1CDC项不是“正面”而是侧面。D项“不包含其他情感”分析不当,还包含对朝廷不能重用结客少年的不平。】

2)“转蓬飞不息”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结客少年像“转蓬”一样四处飘零;“冰河结未流”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结客少年的运气像冰河一样还没化解开,时运不济。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结客少年空有一身本事却未能建功立业的不平和感叹,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感伤情怀。

十五、(1C.(不是拟人手法,“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寒”表面写天气,实指诗人心境。)

2)本词表达了诗人罢官之后的孤寂和落寞,不仅表达了对他乡友人的思念之情,更表达了自己想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①诗人直抒胸臆,“浮生”一句写光阴荏苒,自己寂寥寡欢,只能借酒浇愁,孤独一生。②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借日暮时分登楼所见的花残香消、烟波荡漾与双燕分飞来寄托内心的孤寂。③用典,化用陆凯折梅相赠的典故,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自己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表达渴望得到友人慰问的心情。④虚写(或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想象),下片后两句设想友人想念自己,登上高台眺望,即使道远雪阻也会寄给我江南一枝梅,更能显出迟暮怀人的深深情谊(念友情深)。(8分。情感3分,每点1分。抒情手法分析5分,写出一种3分,写出两种即可得5分。其中手法1分,结合词句分析2分。)

十六、1B【“破强敌”一句主要强调谢安的从容,“颐指”指从容不迫,进退自如,并非“颐指气使”的意思;B项后半句错误。】

2)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词,作者借用“淝水之战”这个典故是为了借古讽今。词的上片主要写战争,有利的地势和出色的将士,地利与人和兼备,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同时劝谏统治者,不要满足于目前的战功,而要继续抵抗,以此劝谏统治者要力主抗金,凭借南宋的地理优势、抗金勇士和历史经验,一定可以击退侵略者。

十七、(1C3分) 2B2分) 3)(6分)

日暮:傍晚行军图,写出了军队生活的紧张多变,时间紧凑,体现军队气势凛然和庄严的行军场面。

傍黑:沙地宿营图,平坦的沙地上,整齐地排列着帐幕,行伍中的将领,正在召集自己属下的士卒,不仅体现了千军万马的气势,而且显现出这支队伍的整备有素。

月夜:月夜静营图,明月高悬,万籁俱寂,军中军纪严明,军容壮阔。忽而悲咽的笳声划破夜空,使戍边的战士肃然而升悲凉之感。

(每个要点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0cf234112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e.html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新题型训练(客观题+主观题)有详细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