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育惩戒”评讲

发布时间:2020-12-12 18:36: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育惩戒”材料作文评讲

——以教育戒尺,育时代新人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材料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材料三:“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荀子《荀子·大略》

关于“教育惩戒”,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文题解析】

一、限制性

1.内容限制。本题给了三段材料,材料一简要介绍了教师教育惩戒权,材料二引述了鲁迅散文中关于老师的“戒尺”的文字,材料三则谈论尊师重教与家国兴亡的关系。考生在阅读材料时,既要分析归纳各则材料大意,还要认真思辨、深入探究,全面把握和理解材料内容,防止偏题或跑题。

2.立意限制。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综合立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要求考生思考“教育惩戒”问题,并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一己认知。立意方向不仅应包含对“教育惩戒”的价值判断,更应关注到“教育惩戒”与“学生”“国家”“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3.价值判断限制。材料一和材料三对教育惩戒和教育惩戒权有明确的价值肯定,考生不得否定。

4.文体限制。“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谈谈你的认识”,这些提示语暗示考生以写议论文体为宜。

二、开放性

1.写作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对以上材料思考的角度不同,立意便有所不同,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的角度不同,立意也会有所不同。考生可以谈对教育惩戒的认识,也可以谈如何进行教育惩戒。

2.思维是开放的。思维品质的差异性,使得考生关于“教育惩戒”话题探究的独创性与批判性、广阔性与深刻性会各有不同。

 

【阅卷者语】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综合立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惩戒”这一社会热点的理解、分析和探究能力。既有对理性思维的考查,也有对个体价值观、人生观的追问。阅读材料时,要全面把握三则材料内容,综合材料大意。确定立意时,要联系当下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构思文章时,要理清“教育惩戒”与“个体发展”“国家”“社会”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入分析探究,抓住思考的兴趣点,写出独到的、言之有物的、有深度的作文。

大部分同学写作是切题的,但也有小部分同学出现偏题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否定命题,认为不应该进行教育惩戒。二、脱离话题,脱离“教育惩戒”而直接讲尊师重教,遵守规则等话题。

切题的作文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结构不清晰,逻辑混乱。很多同学虽然明白主旨是尊重“教育惩戒权”,但是说不清理由,东拉西扯,论证缺少层次。

2、说理缺少辩证分析,只会一味强调“教育惩戒”存在的合理性,说理缺少说服力。

3、缺少典型事例,很多同学举的例子均为反例,而且较为极端,例如:豫章学院的事例,还有老师砸学生手机的情况,不能恰当地证明观点。

【搭建议论文结构方式】

【例文】

教育惩戒的尺度

高二(4)毛杭雨

屈原在《离骚》中说这个世道“背绳墨以追曲兮”。民间也流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说法。士人口中的“绳墨”和百姓遵守的规矩,以近似的方法追求者相同的结果,即不追曲成方圆。

回首来看今天的教育,明显有些“曲”了,不成方圆。师生的关系由于“教育惩戒”的式微,导致老师对于学生“追曲”的行为,无法做出强制性的变化。而学生对于老师的冲撞,不敬,更是屡见不鲜。师生关系的僵化,归根到底是“绳墨”不够直,“规矩”不够强。而教师对于教育惩戒的丧失,正在影响着“绳墨”与“规矩”的变化。因此,若想正教育之风,培养新时代青年,教育惩戒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教育惩戒的尺度,也是我们需要关注、探讨的。

守绳墨,成方圆的保障是作为教育里的强制执行力——教育惩戒。老师们使用教育惩戒是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因此教师对于惩戒的尺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不当行为的程度。轻者,口头教育自然就够了。但屡教不改者,必然免不了采取更强的惩戒措施,如打手心、罚站等。而这其中的尺度,衡量者却是同为惩戒者的老师。因此什么是正常范围内的惩戒,大多数都由教师个人判定。因此,给予老师的惩戒权,是建立在对教师的信任基础上的,我们很难用绝对完备的法律法规去规定,老师应该怎样惩戒才是最合适的。难不成让家长写一份保证书,对于教师惩戒的事物,教师们就不承担责任?显然不行,这反而将教育惩戒的灵活性卡死,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僵硬。那么,绳墨与规矩得不到保障,教师却被恨上了。

因此,教育惩戒的尺度,是一种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之间的默契。老师敢不敢“打”学生,是法律保证,社会道德保证,一同协作的结果。教育上的惩戒,不同于监狱、部队中的惩罚措施,是有很大的弹性,具有强烈关怀的一种出于爱与善意的提醒。为人师与育人的道德情感,本就限制了老师们对于学生的惩罚力度。因此,过犹不及并不是我们对于惩戒尺度担心的地方。经过多年的相处,融合,法律上的准绳,同道德上的规矩联合在一起,人情之间的理解,教师职业所具有的个人素养,都将成为影响教育惩戒尺度的外力内因。而随着惩戒尺度的确立,师生关系会成为心照不宣的默契,贵师而重传,少年强而国强的循环,才能闭合。

也许到最后,教育惩戒更多的作用只是屈原所说的那条“绳墨”,这其间的尺度需要时间的沉淀,如最后那般,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点到,即止。

盛世之下,教育惩戒更显重要

常州考生

古人有云:“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在吾国正当盛世之时的局势下,青少年更应该具有规则意识,责任担当以及强大的心里承受能力。几年前的教师不得惩戒学生就显得不那么合乎时宜了,“教育惩戒”才是当今最正确的选择。

曾几何时,少年们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父母的掌心宝,不认让他们受一点委屈,吃一点苦头。在即尚且如此,更别提在学校中了。学校,本是神圣的知识殿堂;学生,本应是对知识渴望虔诚的信徒。当信徒背叛了他的信仰时,教师作为这个教堂的教父,有权利惩戒这个一时走错了路的信徒,却在其父母的强势对抗下,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戒尺,任这些学生胡作非为,无理取闹。

结果当然不如人意,失去了教育惩戒的学生,得到了无限溺爱的学生,最终变得一事无成,骄横无赖,在社会的角落里危害着这个国家,而哪些溺爱的父母,也终将自食其果。

而当今的中国正处盛世,教育惩戒显得尤为重要,社会需要在教育惩戒下成长起来的人来,国家更需要在教育惩戒之下茁壮成长的青年。

一个有规则意识的青年的民族才有前途,一个有责任担当的青年的国家才有未来。然而,教育惩戒虽为惩戒,却并不是以惩罚为前提,以体罚为手段的这样所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方法来实施权利。因为体罚过度导致学生身体健康受到威胁而最终被告上法庭身败名裂的教师屡见不鲜。教师们真正应该做的,应该是以权为学生权利,以权为学生警示,以权督促学生成长进步。就像鲁迅先生所写的寿镜吾老师一样:“他有一把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教师们合理使用教育惩戒权,学生们谨听教诲,家长们尊重教师,只有这样,教育惩戒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为祖国强盛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法有度才有国家,贵法重度才会兴盛,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下,教育惩戒应被实施重用,强国兴民族。

吾国兴盛正当时,吾辈青年应自立!在教育惩戒下自律自强,更显我国青年本色!

惩戒有度 教育无涯

常州考生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校几乎成了一个抚育所,家长的治语权不断加大,而教师只能退居其次,本职工作的权限范围不断缩小不但没了“戎尺”口头上的规训有时地要被入禁

区。

诚然,如今的教育风尚与古时的相比大相径庭,“教育平等”之风兴起将教师与学生置于同一对平线上,无形中对教师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都有了很大的限制和重]塑。教师从以往权的高位下来看待回题的视发生转变,更易于尊重理解学生也更利于学生的心健康发展和自我认同感的培养,而对于师本身而言也不可谓不是一种解放现代的课堂模式是互利双方的教师与学生之平等的交流对教育而言是一大进步也为社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然而,教育平等”"不意着教师权力的完全失,而对于古时尊师重教的传统,我们不能弃,毕竟尊重是双方的,教育也并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共同进步的过程。现如今,学生违反校规校纪,不尽本分的行为不在少数,逃学、逃课、迟到、早退、作业不按时交,大大小小林林总总,在“平等”中一次又一次干着出格的事,老师在其中甚至已处于弱势。古时的学生胡作非为又戴着镣铐,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还能做什么来尽到自己“教育”的职责呢

所以,教育惩戒权力是必要的,只是需要一点前提和界限。当今社会教育之风不正,学生视规章如无物,恃宠而骄的行为也须教育惩戒的施加而匡正扶植,否则道德品质一旦败坏,坏,必将后患无穷。而若直到了山第水尽之,再亡羊补牢,也必然于事无补。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视师为长,以师为尊,,戒尺、罚跪均是家常便饭不足为奇。今天我们没必要也不应该完全尚古,但其中的本质却是一脉相承的。

尊师重教是明责循道的根本之所在,“教育平等”也只应是相对平等。惩戒是有尺度的,而教育却是没有界限的,将惩戒权还给教师也应是教育发展之方向。

惩戒有度,教育无涯,首先,请把教育惩戒权还给教师。

慈爱润心,严教束行

常州考生

《菜根谭》有言:“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诚哉斯言,最好的教育似乎就是如春夜喜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了。眼观当下,熊孩子、淘气包尽出,传统意义上潜移默化这种最好的教育方式似乎显得愈发苍白而无力了。

于是,国务院明确了教师的教育惩戒权,也算是解决了近年来极具争议的社会问题。在政策出台前,“家长闹事,因孩子被老师打”、“教师将孩子打出重伤”……无尽的此类事件登上过头条,致使老师们不敢再动学生一根汗毛,让孩子们在学校享受到天皇老子般的待遇。这真的在为孩子好吗?

我认为在当今时代,教育惩戒是教导孩子们的一剂良方,值得倡导。

古人云: “不以规矩,难成方圆。”教育惩戒是培养孩子们规矩意识的最好方式。老师们千千万万遍的口头教导或许也没有一次“刻骨铭心”的实在的小小惩罚来的效果好。教育惩戒是不以损害身心健康为前提的,但老师们可以适度地惩罚学生,以帮助他们纠正错误,让规则之花开在每个孩子心间,让其学会约束自身行为,懂得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浸透了汗水和泪,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从小培养抗挫能力,有利于学生培养顽强的心理素质,为往后成功路上的拼搏注入强劲动力。

教育惩戒让孩子们把责任意识永存心间,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让他们的脊梁更直,肩膀更有力,以致未来有能力去承担和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只有点滴才能汇成江河,“娃娃要从小抓起”。

所谓“教育兴国”,离不开家长们对老师的理解与倾力配合,离不开老师们的用力载培。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们千万不可过火,而家长们也不能太过于宝贝孩子。要知道,“温室里的花朵很脆弱。”

因此老师们用慈爱润养孩子们的心田,用严厉的教管来约束他们的行为,祖国的花朵才能美丽生长,未来才有希望。所谓教育兴国,重视教师,栽培学生,便是如此。

在先生之风中奔向山高水长

常州考生

2019年7月,国家出台了法律,明确了教师的教育惩戒权,教师能在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运用以惩罚为特征的教育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我认为,在这样一个科教兴国的时代,赋予教师明确的教育惩戒权,并能严格依法行使,是一个很好的决定。

惩罚规则的制定,更多的是一种规范的象征,是学生的自我提醒。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写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那个时代虽没有教育惩戒权的概念,但“戒尺”以及“罚跪的规则”却成了先生威严的象征,学生也能在三味书屋之中为自己以后的人生留下一段独特的回忆,甚至是像鲁迅先生一样,收获文学的启蒙。由此可见,这样一种教育惩戒的正确使用,在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犯了错误或是有不当的行为,本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受到一定的惩罚,教师的教育惩戒权便能起到帮助其改正错误,锻炼承担责任的目的。文学家邹韬奋曾在幼时因犯错而受到蔡芸芝先生用竹板打手心的惩罚,使他知晓错误并努力改正,发愤学习,成为大作家。

但是,教育惩戒权在行使的过程中应当避免出现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等问题。不恰当的使用会像几年前的豫章书院一样,适得其反。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学生应当在学习的过程中尊重教师,理解教师惩戒的做法。而教育本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将毕生所学教给学生,带领他们从懵懂走向博学,在最当奋斗的年纪活出最美的姿态,老师,亦从学生的朝气蓬勃中看到曾经的自己。而学生,在最好的年纪,与老师一同奋进,学习知识,了解时代,为国家的发展出力、发光。如勃兰克斯所言,“天赋的本性就是冲向岁月的激流。”他们带着老师的期望、祖国的期许,在老师的帮助下前行。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老师为人师表,传承文明,在教育惩戒权给予的严厉之中更好地教书育人,为祖国培育栋梁。学生,亦相承先生遗风,义无反顾地冲向属于他们的岁月激流。

在先生之风中,望见山高水长。

教育惩戒,大张四维

考生

教育,已在今天的社会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使人进步,使人明智。而教育惩戒,是教育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了教育惩戒,可以让教育更进一步地发挥好处,可以大张四维,振兴国家。

《礼记》有云:“四维不张,则国亡矣。”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它代表着人们的价值观、廉耻观以及道德品行。教师在教育惩戒的帮助下,带领学生走上正轨,磨炼其品质,进而大张其四维。

教育惩戒,可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而对学生过度宽容,则会造成无尽的伤害。多少学生由放松变为放纵,多少学生对自己的过错不以为意,多少学生凭借教师的宽容肆意顶撞教师?“民之于国,则如木之于林。若无良木,则无茂林”,民族的树林需要良木,可人非圣贤,便需要依靠教育惩戒,来敦促学生、警醒学生,使他们朝着品学兼优、明辨廉耻的方向发展前行。

鲁迅曾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成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这也便是教育惩戒中最重要的一点,正确地使用教育惩戒,方能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不少教师也许是恨铁不成钢,过度打骂学生。虽然这亦体现出了教师对学生前途未来的关心与担忧,但却更多地给学生带来了阴影,使他们意志消沉,学习消极,如果这样,又谈何张其四维呢?教育惩戒,便应像寿镜吾老先生那样,偶然有而不常有,同时给学生留下严肃形象,使惩戒规则成为帮助学生严而律已的工具。

当然,教育惩戒这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完善,或者说,还不够深入人心。家长因教师打骂学生而大闹学校的事件在全国已经见多不怪。许多家长仍未意识到教育惩戒对学生们的好处,而只看到了自己的孩子难受、抱怨。所以,只有当惩戒意识深入人心后,教育惩戒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大张四维。

教育家曾说过:“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颗心点亮另一颗心。”我相信,有着教育惩戒的良好发挥,教师们能够更好地用心点亮学生之心,大张四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0d506f431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1f.html

《作文“教育惩戒”评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