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9523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语中的孝[精华] 《论语》中的孝
《论语》中孝的内容可概括为善终追远、善事父母和师生之孝,即子女、晚辈敬仰与追念祖先,秉承先道,赡养、尊敬父母以及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仰幕。孝本身产生于血缘关系,那么,应如何来尽孝呢? 《论语》提示我们:首先就是赡养和尊敬父母。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4] 也就是说尽孝道,首先得赡养父母,但这远远不够,还得尊敬他们。否则就和养狗、养马毫无区别。 其次,奉养要承父母之欢。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5] 这就告诉我们要和颜悦色地奉侍父母,把最好的奉献给父母,始终如一,不可因时间、情绪、环境不同而有所改变。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6]意思是说,父母在世时,不出远门游学或者做官;如果真要出远门,一定要讲清去处,安顿好父母。
再次,尽孝道不可违礼,态度要谦和。盂懿子问孝,子曰。“无违。”也就是说尽孝道不可违背礼制。孔子在此还从为政的角度叙述孝道原则,孝不单是对父母要孝,还要扩充到行大孝于天下,爱天下之人,这是施行德治的根本。 大孝发展到现在即为追求道义,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谋福利。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7] 即对于父母的错误要耐心、委婉地劝谏,讲究方法,希望他们接受,但叉不可违礼。 最后,行孝要继承父志或父道。子日:“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矣。”[8]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9] 上两句要求

人们按古代礼制尽孝道,不改变父辈生前奉行的准则。继承其事业或完成其遗愿。这个可以扩展到更久远的祖先,善终追远,秉承先辈们的例行方式。 以上主要是孔子的孝道观。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孔子弘扬了华夏先民的优良传统,第一次将孝道文化提高到人文关怀的理论高度,给予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阐述,并不遗余力、身体力行地进行践履、倡导。在当时来讲,它对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淳化
民风,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巩固正常的社会制度,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繁荣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儒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阶级立场决定了其孝的观点带有封建色彩、宗法等级色彩和政治色彩。它强调敬祖孝父,后逐渐扩展到政治和国家治理方面,具体表现为“孝治”,提倡忠君报国。封建统治者把“孝”作为选拔、任用人才的基本标准,并充分利用御用文人及各派思想把孝逐渐扩大到愚忠,把老百姓禁锢在伦理、纲常的桎梏当中,麻醉和欺骗人们,扼杀了个性、自由,“培养”了一些人的奴性,影响了中国人的人格特质,这对人性与教育的发展都是一个束缚。故我们要全面地、带科学性地看待孔子的思想,而孔子孝思想最主要体现在《论语》这本书中。 在《论语》中共收录了“孝”字19次,而这19个孝字又可以分为两种思想:一是无违,无违并不是毫无原则的和无选择的顺从,而是指不违背礼节、有主见的服从。二是孝养。孝养并不是单纯的物质上的养,更包括在精神上的和情感上的慰籍。
第一节 无违 要尽孝就要无违。无违,就是不要违背,也是坚守孝敬之心、常
怀感恩之情的重要内容。在孔子那里,无违的内容很丰富。
其一是不要违背孝敬父母的礼节。当时,一个叫盂懿子的鲁国大夫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简单地回答“无违”。什么是无违呢?孔子对其学生樊迟解释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10]孝敬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1300cf3d2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1.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