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壮美的战歌 - 读郭沫若史剧屈原中的雷电颂》.docx

发布时间:2016-03-14 18:09: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曲壮美的战歌——读郭沫若史剧<屈原>中的<雷电颂>

摘要:它是壮美的战歌,用自己沸腾的热血写成,用自己激情的音符谱成,尽显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雷电颂》是郭沫若的史剧《屈原》第五幕中,屈原在对秦外交上的政治斗争中受挫,而遭楚王、郑袖等人的迫害,被囚禁于东皇太庙后,面对着空中的风和雷电,怒视着庙里的泥塑神象,以满腔愤慨,放声呼喊的一段独白。这是一首热情奔放的抒情诗,是一曲壮美的战歌。它充分体现着屈原沮咒黑晤、抗争邪恶的坚贞不移,充分表现着屈原向住光明、追求自由的如火狂热,它是全剧思想感情的高峰,是屈原精神的艺术概括。

《屈原》写于一九四一年一月,那正属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当时,日寇为着早白结侵华战争,以便抽出军力配合德、意法西斯发动侵苏战争的需要,对国民党反动派采取诱降手段,而对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人民武装力量则以主力发动疯狂进实妄图一举消灭抗日力量。蒋介石制造了“皖南事变”,发动了新的反共高潮,破坏了团结抗口的大好局面,在国统区强化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妄图以此献媚日寇,为投降卖国铺路开道。而对着国统区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怒不可遏,挥笔疾书,写下了《屈原》这出著名的史剧,借古讽今,针砭时政,矛头指专制独裁、投降卖国的蒋介石反动派,而对党提出的号召,则表达了由衷的拥护与热诚的响应。

为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是郭沫若写历史剧的素旨。他曾说过:作诗也是奋斗啊,特别是屈原式的那种作诗,那是以生命的血肉来凝铸塑造的。”《雷电颂》这首壮美的抒情诗,就是作者以自己的“生命的血抓住法比的马组,让他一起去见爱斯梅哈尔达,法比却狠狠地给了他一鞭,然后扬长而去。为了免除少女的哀愁,他隐瞒个人所受的侮辱,告诉女“找不到刀法比,又遭到少女一阵怒骂J在小说的末尾,当祸首克罗德站在圣母院高楼上,目送爱斯梅哈尔达.L绞架时,觉醒了的加西莫多毫不犹豫地把这魔鬼狠狠地推到楼下,摔了个粉身碎骨。这一突然的举动向人们:美定能战胜丑,善良必然战胜邪恶。加西莫多因失去了爱斯梅哈尔达而感到万分痛苦,他自己也殉情在少女的尸旁,得到了生前所不能够得到的爱。

加西莫多那丑陋的躯壳里跳动着一颗金子般的心。雨果赋于他以善良的、崇高的灵魂,于是“渺小变成伟大,畸形变成美好”。他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的典型,作者的美学思想凝聚在加西莫多身上,使这一形象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爱斯梅哈尔达和加西莫多,在仪表上一个奇美,一个奇丑,但两者都有一颗美好、善良的心灵。我们从这两者身上可以看到,作者点燃的是自己的心灵,铸造的是自己的理想。他们是罪恶的封建专制制度下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下层人民代表,雨果以火一样的热情,为劳动大众谱写了一曲真、善、美的颂歌。肉“凝铸塑造”出来的。它集中地表现了屈原的那种嫉恶如仇、威武不屈、坚贞不移、追求光明的可贵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化身。在《雷电颂》中,历史与现实、屈原与诗人统而为一,水乳交融。正是这一特点,《雷电颂》拨动了广大读者、观众的心弦,产生了巨大的魅力。

作品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是屈原对风及雷电的呼唤与赞颂,一是屈原对神象的诅咒与抨击,一是屈原对自己坚贞不移的斗志的表达。

第一部分中的“风及雷电”,象征着革命的风雷,它是人民革命伟力的艺术写照。诗的开头就气势不凡,面对着“暗无天日”的现实,诗人(借托屈原的艺术形象)焦躁难耐地向着风发出了大声的呼喊:!你咆哮吧!咆哮吧!,,风,就是一种力,一种伟大的.力,诗人希望它能把人们“从梦中叫醒”,让尚未觉醒的人们醒悟过来,振奋起来,一齐投入抗日救亡斗争的激流中去。当然,诗.人清醒地认识到:风,·不管“怎样咆哮”,对于醉生梦死中的人们,对于宛若死了的人们,对于,t铁还沉重的黑暗社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它终究能“吹走一些尘土”、“砂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这就是说,对黑暗的现实总能有所触动,甚而能发动起江湖大海翻波涌浪似的群众运动。这风,这风所表现的力,不难理会,是象征着进步的社会舆论与它所产生的力量的。

诗中的洞庭湖、长江、东海.是祖国美好河山的一部分,因为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t就是“伟大的力”,是人民的“伟大的力”的象征。祖国美好的河山啊,此刻虽遭受日寇的摘,残破不全,但诗人深信人民的“伟大的力”终能战胜顽固派的例行逆施,终能把侵略者赶出国门。想到这里,诗人情不自禁地对人民的伟力高声赞颂:“那是自由,是跳舞,是合乐,是诗!

“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就是由人民的“伟大的力”所写成,风、雷、电就是人民的“伟大的力”的化身,它们,在漆黑的夜空中“咆哮”、“闪耀”,为国家和民族带来了鼓舞与希望。诗人用“诗”、“音乐”、“跳舞”来显示这种伟大的力,的旋律、产生“伟大的力”的动的韵律,它将产生移山倒海的无比的威力。写到这里,诗人把风、雷、电比作“伟大的艺人们”,多么渴望着他们能尽量发挥力最,“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掉!这是诗人向受国民党反动派迫害的进步的文艺战士发出的号召、战斗的呐喊,也是诗人对黑暗现实发出的诅咒、反抗者的强音,和对光明未来的呼唤,

听着“轰隆隆”的雷声,诗人仿佛已谛听到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的巨音。他满怀喜悦地渴望着民主、自由生活的到来,因而向时代的车轮提出请求,希望能栽着他到那“茫茫的大海”之滨,他“要看到滚滚的波涛”,“要听那粉提格格的咆哮”,从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出于对黑暗的憎恨大海中才能享受得到。这奇妙的想象,狂放的语言,进发着诗人渴求自由的理想的火星。

美好的渴求孕育于丑恶的现实。“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这就是诗人对国民党反动派迫害进步文化、进步作家的暴行的揭露与反抗。这里,诗人胸中燃烧着的熊熊怒火,把“自己心中的剑”与“宇宙中的剑”熔为一体,他要用“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一一“电”,去劈开“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连呼三“劈开,,气势磅礴,锐不可当,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的无比恨之情和与黑暗斗争的无比坚决之志。尽管黑暗势力暂时还很强大,“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来”,但诗人还是斗志昂扬地去劈它,哪怕是劈开一瞬间,也能使漆黑的天空呈现一瞬的光明。而这“多么灿烂”、“多么眩目的光明”对人民对诗人是多么需要,因为此刻人们都生活在郁闷窒息的漫漫长夜中啊!

行文至此,诗人感情的潮水,溃堤而出。他以饱蘸激情的笔触,极抒对光明的景仰、渴求之情。而诗人追求的光明本身就是“火”,诗人满腔热情地歌颂它,称它为“这宇宙中的最伟大者。”诗人所以要赞颂“火”,是因为:第一、它是宇宙的生命,也是诗人的生命,失却了“火”,生命就不能存在,所以诗人说你就是我呀,第二、它是革命烈火的象征,没有它就不能爆炸黑暗的社会,创造光明的社会。而诗人自己熊熊燃烧着的生命“快要使”“全身炸裂的怒火”,便是迸射光明之源,它将与宇宙之火合为一体,去劈开那漆黑的夜空!在这里,诗人表明了:自己将投人亿万人民斗争的革命烈火中去,为驱除黑暗、创造光明贡献己的一切。·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万,这就是诗人的心声。

“炸裂呀,我的身体1炸裂呀,我的字!”用“我”和“宇宙”炸裂所产生的“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去烧毁,“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这种彻底烧毁黑暗以创造光明的方式,正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提出的在烈火中求新生的“凤凰涅绍”式的疗救中国的药方,也是诗人彻底革命的生动体现,但要把这全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就得烧毁那“罪恶的黑暗”的制造者,铲除产生“罪恶的黑暗”的根子。因此,《雷电颂》的第二部分,诗人将笔锋一转,把斗争的矛头直指东皇大庙中的大大小小的神象,而“这些土偶木梗”便是现实生活中的大小反动统治者的象征,正是他们,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对他们,诗人横眉冷对,恨之人骨,燃起了熊熊的诅咒、抗争的烈火。

东皇太(传说中的天神、和云中君 (传说中的云神,一说月神,系女性),在诗人看来,他们象征着反动的最高统治者,“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他们造害人民,可是还“高坐神位”,诗人见了怒火燃胸,表示首先要烧毁他们。

骑着马的太阳神东君,神气活现,不可一世,但这只是狐假虎威。他“坐在那马上丝毫也不能驰骋”,音不能真的太阳那样给人间带来光明与温暖,而且“没有心肝”“没有灵魂”地为东皇太竭尽制造“罪恶的黑暗”之。诗人无情地揭开了他虚假的红面纱,还了他庐山真貌:“你完全是一片假”!诗人,简直就是为现实生活中的腐败无能、飞扬跋启、欺骗群众、残害人

民的反动官僚和政客们画下了一幅毕真传神的丑。对于这样可憎可恶的土偶木梗刀,诗人连呼三次“烧毁”;特别要毁他座下的那匹马,因为这正是他把人民当牛马役使的罪恶象征诗人于怒斥之余,兼施嘲弄:“你假如有本领,就下来走走吧里”幽默的椰榆,正刺中要害,使之丑态毕露,鞭挞之深,可谓入木三分。

手操生死大权而只知播弄人的“大司命”、“少司命”以及只知痛哭、以泪竹制造抽打奴隶的刑具的“湘君”、“湘夫人”,他们也都是助、镇压人民的东皇太的忠实爪牙,诗人也深表愤恨,三呼烧毁。

至于河神河伯,则是同情人民苦难的下层官吏的象征,诗人通过巧妙的构思,把他与因为屈原鸣冤和援救掸而被押进龙门的剧联结起来,表达了他是屈原“最初的一 安慰者”的与对其它神象迥异的思想感情。这,反映了诗人在对敌斗争中所采取的不同对象不同对待的策略思想,因为敌人龙不是铁板一块的,何况在抗战的统一战线尚未彻底破裂的时候。

“独白”的最后一部分,写诗人面对着黑暗现实,仍坚强挺立,大声高呼:“我没有眼泪”,“宇宙也没有眼泪”!因为眼泪不能代替战斗,而只是懦弱的表现。要改变现实,只有依靠雷霆、闪电、风暴的伟大的力万,依靠“宇宙中最伟大一者”—“火”的力,依靠自己“全身炸裂的怒火”所发出的力,来毁灭黑暗,来毁灭“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这就是诗人坚定的斗争意志的表白。

《雷电颂》在抗战时期沉闷的空气下、漆黑的夜空中,犹如春雷震地,恰似闪电划空,它催促庸人觉醒,鼓午斗士向前,它也高尔基的《海燕》,起着呼唤革命风暴来临的历史作用。作为一首壮美的战歌,它充分表达了广大人民反专制、反迫害、反投降、反卖国的强烈心声,有力地打击着蒋介石反动派的法西斯独裁统治.与投降卖国的罪恶阳谋,它,获得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热情肯定与赞扬。

《雷电颂》与诗人在二十年初发表的《女神》颇多相似之处。但《女神》中的那种狂突进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雷电颂》中又获得了新的内容,得到了新的发展。《雷电颂》这首壮美的战歌,可说是诗人用自己沸腾的热血写成,用自己激情的音符谱成,全诗显示着郭沫若所独具的那种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26e09f9c281e53a5902ff21.html

《《一曲壮美的战歌 - 读郭沫若史剧屈原中的雷电颂》.docx.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