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28289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5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全面评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知识梳理 一、历史背景 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 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
政治:一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 另一方面,袁世凯则加紧复辟帝制活动,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
思想:一方面,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 的逆流。(直接原因)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19159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从1916年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陈独秀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在文中他勉励青年崇尚自由、进步、科学,首先在中国高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2)主要阵地:《 、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与活动基地。 3)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四、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实质: 2)进步性影响
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动摇了 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 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3﹚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没有同 相结合;同时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倾向,导致这一局限性的根本原因在于新文化运动领导者的阶级局限性和思想认识的局限性。 五、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背景 1)国内:
①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②新文化运动造设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③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的失败;④爱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道路的积极努力。
2)国际:俄国 的胜利。 2、特点: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
3 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4、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2)研究马克思主义社团的出现:“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俄罗斯研究会”(湖南)等 3)一批先进的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4)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组织的宣传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促进了 的诞生。 【重难点分析】
1、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不同: 时间 五四运动以前 五四运动以后 性质 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
倡导者身份 资产阶级激进民族主义者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 文学
作用 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促进思想解放,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为中为马克思足以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共的成立做了思想准备
2.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民主主义者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

①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儒学的形式进行宣传,使二者统一。

②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加以批判,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2)原因:

①维新变法时期,顽固派仍有很强大的力量,康有为等借用孔子的名义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与资产阶级上层的两面性及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

②新文化运动时期,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古复辟的政治目的,使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与辛亥革命后的思想潮流及陈独秀等人的学说、经历有关 3.资产阶级不同派别的民主思想的异同。 (1相同
①都是在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背景下产生发展的。 ②都把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作为理论基础。
③都冲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封建制度,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和资产阶级的进步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区别
①维新派和革命派侧重于民主制度的建设,而激进派侧重于民主思想的建设。在民主政治要求方面,维新派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革命派要求实行民主共和。

②维新派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激进派则在思想文化领域对专制主义思想进行彻底的批判。
③实践的结果程度不同,维新派的“百日维新”,在变法中并未实现政治主张;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得以强化;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正统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和意义 1)特点:

①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领导作用

②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③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 2)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②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斗争的信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这不仅促使中国工人阶级迅速登上了政治舞台,而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加速了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③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他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革命史的新纪元。 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成为主流思潮?这说明了什么?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下其他思想的纷纷破产、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的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
说明: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4)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开始分裂。

【巩固练习】
1.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
C.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持统治
2.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3.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发表文章,认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是“保护政治之偶像”。其本质目的在于说明(

A.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 B.孔子是历代专制统治的标志
C.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是“吃人”的历史 D.孔子提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

4.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它(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B.彻底完成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C.第一次高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5.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这里毛泽东指的是( A.一味崇拜西方文化,抹煞传统文化 B.脱离了当时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C.倡导资产阶级民主否定马克思主义 D.没有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6.19423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
A 引领思想启蒙运动 B 创办《青年杂志》 C 发动学生运动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7.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作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8..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最大功绩是
A.批判了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 B. 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C.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浪潮 D. 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 9.导致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一 C.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0.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兴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
A.陈独秀 B.蔡元培 C.鲁迅 D.李大钊 1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图固”,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材料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 又有什么重大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2a9677877232f60ddcca1ef.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