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和马来西亚文化的差异

发布时间:2014-07-14 19:27: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文化和马来西亚文化的差异

李雨遥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包括亚洲、欧洲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重视。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唐鉴真东渡,中国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传到日本,大量日本遣唐使如吉备真备、高僧空海、阿倍仲麻吕等到中国研习中国的文化,如此,使日本的文字、建筑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韩国,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明清以后的实学思想,如果人们不知道李退溪、曹南冥、李栗谷、洪大容、丁若镛等人是韩国哲学家,仅看他们的著作难以判断作者的国籍,韩国被西方国家称为是儒教国家的  中国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通过西方耶稣会士,通过东学西渐,还传播到了欧洲一些国家。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国文化 绘画(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先后传到西方后,对于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法国的影响最大,法国成为当时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一些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就通过法国传到了欧洲其他国家。法国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很少有不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如笛卡儿、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霍尔巴赫,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推崇程度,让我们现在都感到震惊。伏尔泰就在礼拜堂里供奉着孔子的画像,把孔子奉为人类道德的楷模。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直到费尔巴哈以及大文豪歌德等人都研究过中国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影响。如莱布尼茨就认为,正是中国的发现,才使欧洲人从宗教的迷惘中觉醒过来。这种影响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法国的启蒙运动,影响了德国的辩证法思想。
 马来西亚的文化有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我国影响的,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的移民者的影响。马来西亚的艺术非常的丰富,这里有传统的马来西亚象棋,这里还有各种舞蹈以及音乐艺术的表演。马来西亚民族文化也十分的丰富,这里的人多数都非常的淳朴,有着自己的信仰,所以宗教文化也是马来西亚文化中的一部分了,这里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印度教以及佛教,其中影响最深刻的是印度教了。也有个别的地区信奉回教,回教堂也是一个参观的景点。
马来西亚文化遗产丰厚而多姿,是世界上颇具文化和历史价值的国家之一。无论是别具浓厚色彩的原始宗教、种族各异的特色民族、传统而馥郁的民族节日,还是琳琅满目的美味佳肴、精美别致的饰品购物,抑或是鳞次栉比的风格建筑、宏伟壮丽的自然风光,每一处都令人向往。因为天赋的优美富丽、七彩缤纷的特色,马来西亚被世人誉为东南亚的一块宝石,也被誉为一个"非去不可"的旅游胜地。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其中人口最多的是马来人,其次是华人,再其次是印度人和一些少数族群。各个族群都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虽然是同一国籍,但是族群之间还是存有一定的文化差异。华人和马来人的文化差异较显著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家庭观念。马来人一般早婚,男人的结婚年龄在二十二至二十五岁之间,女人的结婚年龄在十八至二十二岁之间。华人的结婚年龄则较为晚,男人一般三十岁,女人二十五岁以后才会谈婚论嫁。此外,在法律上,马来人允许一夫多妻制,一个男人可以娶四个妻子。而华人在法律上只允许一夫一妻制,立妾和重婚都是犯法行为。马来人家庭鼓励生育,一对夫妻通常有四至六个孩子;而华人家庭的小孩较少,一对夫妻一至两个孩子是很普遍的现象。
其次,饮食习惯。虽然两个族群的主食都是米饭,但是和米饭配搭的菜肴口味就大相径庭。马来人喜欢吃咖哩,几乎是餐餐"无咖哩不欢",无论是鸡肉、海鲜、蔬菜,都偏好用咖哩烹调,并喜欢加入虾膏、香茅叶、椰浆等调味料。华人的饮食口味变化较多,有咸的,有辣的,也有酸甜的。华人常用的调味料是酱油和料酒,烹调时一般会放姜蒜等佐料。马来人用餐时仅用手抓取食物,而且只能用右手,用餐时也不坐在椅子上,而是把食物放在席子上,围坐而食,席上备有"水盂",以便他们用餐时随时洗涮手指。华人则使用筷子、汤匙和叉子进食,通常在餐桌上用餐。此外,马来人的饮食有不少禁忌,如忌食猪肉狗肉,忌饮酒。马来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不能用左手进食和传递东西。华人则没有 再其次,穿戴打扮。马来妇女一定要裹头巾,不能露出手臂和大腿,不能穿无袖上衣、短裤和短裙。她们平日一般穿传统服装?baju kurung和可巴雅(kebaya)。华人平日很少穿旗袍等传统服装,一般只会在新年或寿宴等吉庆场合穿。华人可以穿无袖上衣、短裤和短裙,服饰的选择较多。马来人和华人对颜色的喜好也不同。马来人普遍喜爱绿色,并视绿色为吉祥之色。华人则喜爱红色,一般送礼的包装和居家装饰都会以红色为主。
信仰的差异是造成马来西亚华人和马来人的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部分马来人是穆斯林教徒。穆斯林的教义允许一夫多妻制,对妇女的衣着也有一定的限制,并且认为猪和狗是不洁净的,所以信徒不可食用。马来西亚华人的信仰比较多元化,有的信奉民间信仰,有的信奉佛教,也有的信奉基督教,各宗教有各自的特点和禁忌,没有一定之规。因此,相比之下,马来人共同的信仰教规深深地影响着整个马来族群的生活习惯和风俗。
另一方面,马来人和华人早期生活背景的差异造成了饮食习惯的不同。土生土长的马来人习惯用当地出产的植物作为食材,从中国福建、广东沿海一带移居至马来群岛的华人则把中国的饮食习惯带到了马来群岛,如自制酱油、豆腐乳等等。
总之,因宗教信仰和早期生活习惯的不同,马来人和华人都保留着各自的传统文化。马来人和华人虽然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但表现出两种特色鲜明的文化面貌。在一个多元族群的社会里,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是不同的族群之间互相交流的重要前提,族群之间互相尊重是创造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马来西亚文化或马来亚文化是一种融合马来族、华族、印度族和其他原住民族文化特色的"多元种族文化",基于马来族是马来西亚的多数人口,所以马来民族文化是马来西亚文化的主干,其它的民族文化次之。马来西亚文化也融合了一些波斯、阿拉伯和欧洲的文化色彩。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族群、多元文化和多元语言的社会。最早的文化源自于当地的原住民部族,随后马来人搬到这里。 中华文化和印度文化所具有的实质影响力,可追溯到外国贸易开始活跃于这个区域之时。对于马来西亚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文化,包括波斯、阿拉伯与英国文化。由于政府的政治结构,再加上社会契约的理论,对于少数族群产生了最低限度的文化同化。1971年,政府创立一套"国家文化政策"。这项政策明确界定了马来西亚的文化,指出它的基础必须建立在马来西亚土著(马来人)的文化,它可能包括来自其他文化的适当元素,而且伊斯兰教必须在马来西亚文化扮演重要角色。 这套政策也提升了马来语言优于其他语言的地位。政府对于文化的干预,导致非马来人的不满,他们觉得自己的文化自由遭到减损。华人与印度人的社团组织都向政府提交备忘录,指责政府制订一个不民主的文化政策。马来西亚与邻国存在着一些文化争端,尤其是印尼。这两个国家共同具有类似的文化资产,分享许多传统和项目。然而,争端发生在某些事情上,从烹饪菜肴到马来西亚国歌。印尼对于保护本国的文化遗产,抱有强烈的感情。 马来西亚政府和印度尼西亚政府已召开会议,化解一些由于重叠文化而产生的紧张局势。马来西亚倒没有这么强烈的感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各民族的的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个名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对待外来的文化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有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及世界文化繁荣。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手下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这样才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宏伟目标是假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由之路是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32f18a09e314332396893b1.html

《中国文化和马来西亚文化的差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