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醇韵味的中国风

发布时间:2018-09-05 06:25: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浓醇韵味的中国风

作者:赵莲花

来源:《财讯》2016年第14

        赵树理尊重受众群体口味,将民间文学的传统吸收到新文学创作中来,实现了文学语言的大众化和文体形式的通俗化。他的作品故事性、通俗性以及与民间文艺的血缘关系分不开,发展了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传统,具有一种醇厚而悠长的韵味。

        赵树理 通俗化 韵味

        赵树理从小生活在农村,熟悉农村生活,从生产劳动到人情、风俗、习惯等无不通晓,这为他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民间艺术的熏陶和滋养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积淀了民俗养料。五四以来的进步作家多半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长期地受到资产阶级的学校教育,又在封建军阀和国民党政权统治下,没有和工农大众有太多接触的机会,写出来的作品往往会脱离群众。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们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借鉴,寻求一种适于人民大众的文学形式。赵树理就是一位充分尊重大众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始终尊重受众群体口味的作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提倡文艺大众化的影响下,他思索新文学如何占据广大农村阵地以挤掉封建旧文化,并且立志为农民摆文摊写通俗小说。他曾立志做一个文摊文学家,为大多数农民写作,在民间世界构筑自己的文学理想。

        1930年,赵树理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铁牛的复职》。受到文艺整风运动和农村文化运动的影响,赵树理到华北党校专门从事文化普及工作。1957年后回山西长期深入农村生活,立志写农民看得懂,听得懂的通俗文艺,成为山药蛋派作家群追随的精神领袖。由于自身的经历,赵树理与农民大众群体一直处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中,极易在传播主体与受众主体之间建立相似的心理构建,能够熟知农民受众群体的期待视野。作品中平实的叙述、精湛的细节描写、通俗化的语言、个性化的风格等自觉的文体追求,这都使赵树理的小说具有一种醇厚而悠长的韵味。他敢于将民间文学的传统吸收到新文学创作中来,做一名通俗文艺作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36acd8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30.html

《浓醇韵味的中国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