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雁门太守行

发布时间:2020-02-27 10:09: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1.请简要说说作者是通过写怎样的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答:作者通过长安城内的破败之景来表达自己忧国思家的心境。抒发了对山河依旧,世事全非的沉痛心情。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3.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4.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安史之乱

5.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答:(1)看到“国破山河在”的惨景

(2)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6.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破”是沦陷、灭亡之意,写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深”是茂盛的意思,写出了乱草丛生、令人满目凄然之景。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悲痛以及忧国思家的爱国情怀。

7.谈谈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

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感伤时势,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伤流泪;为别所恨,听到鸟儿的叫声,也禁不住魂悸心惊。表现出诗人忧国感时、思家的情感,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

8.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人的深切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使人产生共鸣。

9.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1.全诗作者构思三幅画面,反映唐唐军的活动:白天,严阵以待黄昏,刻苦练兵中夜,奇袭敌营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千古名句,其中“压”和“开”字用得好,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

答:“压”是“逼迫”的意思,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渲染了大兵压境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开”是“依次排开”的意思,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与敌军形成鲜明的对比。赞美城内的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高昂士气。

3.从修辞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答: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渲染了大兵压境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赞美了城内的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高昂士气。

4.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示的画面。

答: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 

5.“角声满天秋色里”一句中,作者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营造苍凉悲壮的气氛的?试作简要分析。

答:用呜咽的“角声”,肃杀悲凉的“秋色”营造了悲凉的气氛。

6.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的鸣响起来,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7.诗中描写了“黑”“金”“紫”“红”“黄”等各种色彩,有何作用?

答: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了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8.“易水”“黄金台”各是什么典故?表现了将士什么样的精神风貌?

答:“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时刺客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悲歌,表现了将士们的无所畏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壮怀激烈的豪情。

“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台上置黄金以招贤才,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表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9.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答: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号角震天、短兵相接、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10.请设想“半卷红旗”的景象,说说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答:半卷红旗临易水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11.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答:运用典故,引用黄金台的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情感。

1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各用了一个典故,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颈联用荆轲《易水歌》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尾联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既与战争地点吻合,又称颂了天子对人才的重视和将士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13.《雁门太守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这首诗描绘边关战争,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尽忠报国的决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3fc44a573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d.html

《春望、雁门太守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