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演唱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03 02:37: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我爱这土地》演唱分析

\张建华

【摘 要】陆在易是当今中国乐坛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尤其是艺术歌曲与合唱曲领域的创作方面更是体现出独特的创造力.如混声合唱《雨后彩虹》曾被评选为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早已成为家喻户晓,争相传唱的优秀曲目.艺术歌曲三首《桥··盼》获首届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期】2011(000)011

【总页数】1

陆在易是当今中国乐坛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尤其是艺术歌曲与合唱曲领域的创作方面更是体现出独特的创造力。如混声合唱《雨后彩虹》曾被评选为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早已成为家喻户晓,争相传唱的优秀曲目。艺术歌曲三首《桥··盼》获首届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

《我爱这土地》是陆在易根据艾青的同名诗作所写的一首艺术歌曲。这首歌曲诞生后立刻产生了强烈反响,在新时期艺术歌曲创作领域写下了浓厚的一笔。被理论家认为是作者在艺术歌曲创作高峰的代表作其篇幅之长、情感表现幅度之大、内涵之深、钢琴部分之考究、演唱处理和表现难度之高,为建国以来我国艺术歌曲所罕见。”[1]

原诗创作于1938年,是诗人艾青在广西亲眼目睹日寇的侵略暴行给整个国家与民族所带来的深重苦难后,带着无比沉重、悲愤的心情所创作的。用鸟、土地、暴风雨、河流、黎明、黑暗等来象征中华儿女对国家的热爱以及对其命运与前途的担忧、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与愤慨、对光明的热切向往。

原诗中只有短短两段词,但在曲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与处理之下,此曲长度居然有一百多个小节,原诗歌所体现出的情感强度、内容幅度与艺术表现力得到了丰富与加强。当然,这首先应归因于曲式结构的特殊安排。此曲为典型的双重单二部曲式,开始调性为b G调,但在单二部结构在反复时,开始部分却没有在原调上,而是在它的上方增二度调性A大调。歌曲开始强力度的旋律部分与上下翻滚的富有民族风格的六连音就把人们带进了充满着斗争的意境中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41d94bfa8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1a.html

《《我爱这土地》演唱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