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得民心者得天下

发布时间:2017-03-28 10:37: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得民心者得天下

我们先来看一下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的由来。

孟子·离娄上》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意思是:要想取得最高统治权、获得整个天下是有办法的,那就是获得民众就可以得到天下了。要想获得民众有办法,那就是获得民心就可以得到民众;要想获得民心有办法,民众所需要的,就给予他们,反对的不要给予。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主张君王执政应以民为本,民心所向即为天下趋势。这在先秦时代可以说是十分先进的思想。

得民心者得天下据三国时的司马懿所说,其临死前对司马师司马昭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君子之心者得诸侯;得诸侯之心者得士大夫.

唐代魏徵也提出"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要知道什么叫水能载舟,亦能溢舟,(就是说水能将小船浮起来,也能让小船沉入海底)所以,这个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就相当于是水,而你要想的天下,就要让你的浮起来,也就要靠水,也就是民心。当你获得了人民的心,那就等于你得到天下了。民心等于天下!

得民心者得天下对吗?有人提出这样一种观点,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个伪命题。也就是说得民心者不一定得天下。

明末时期闯王李自成,明朝执政者腐败无能,老百姓民不聊生,天灾人祸,为政者不管黎民百姓的死活,李自成举义旗推翻没落政府。按理说李自成是得民心的,可是他并没有取得天下。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各方面大肆侵华。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横征暴敛。因为外国倾销导致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地主阶级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剥削。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各族人民自发的反清起义达100多次。清政府对广大少数民族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十分严酷;又加以天灾人祸,广大农民苦不堪言,反抗斗争此伏彼起,终于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按理说太平天国运动也是得民心的,但是他们也是没有得天下。

东汉末年刘皇叔刘备,他向来有仁者之心,体恤子民,关心百姓。应该得天下,结果反倒是由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负我的奸佞小人曹阿满曹氏家族得到了天下。你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说法对吗?

其实我认为以上这三个例证都不对,至少是浅尝辄止的结论。是提出这种观点者没有对历史深入分析而得出的结论。

明末因为天灾人祸,于是李自成起兵,有一个叫李岩的文人相助,李岩提出了严明军纪、开仓赈灾等得民心的政策,还提出:“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都被李自成采纳。所以那时的李自成是得民心的,因此,李自成的义军很快直捣北京,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身亡。但此时的李自成并没有真正得到天下,只不过是暂时得到天下。形势很快发生了变化,李自成一到北京城,即对明十二陵进行焚烧,大排筵席,于后宫穷奢极乐。其手下丞相牛金星、元帅刘宗敏在北京城内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尽享奢华。提出得民心政策的李岩,此时已与牛金星、刘宗敏不同道不相为谋,之后更引起李自成猜疑,在由李岩一手引荐的牛金星的谗言下,竟将李岩杀死。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李自成,只顾眼前,丝毫没有考虑将来,将清军总兵吴三桂爱妾陈圆圆横刀夺来,杀死吴三桂家人,逼得那吴三桂呱呱怪叫,真是:“冲天一怒为红颜。”竟引清军杀入北京城。最后,穷途末路的李自成被清军围剿于九宫山而自尽。其悲惨下场和明末崇祯皇帝没有什么不同。

李自成的失败源于他后期不得民心的政策,以及因胜利而带来的骄傲。不能说李自成没得天下,是前期得了民心得了天下,后期不得民心所以失了天下。

洪秀全是趁着国家混乱不堪,民怨颇深,乘机起事。巧妙的利用拜上帝教,利用百姓的迷信愚昧无知的特点,蛊惑百姓造反。是清政府的不得人心,给了洪秀全起事的机会。起义军初期与清军作战,为了保住性命,总是日夜谋划,共商破敌之策,自然能团结一致。后义军节节胜利,攻陷南京,清军处于劣势,义军暂时处于优势时。洪秀全在天京营造极其奢华的天王府,妻妾百人,终日于宫中享乐。军事指挥、人事任命权皆交由东王杨秀清。杨遂实力日益扩大,想最终要取代洪秀全。洪秀全见势不妙,密诏回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及燕王,欲除杨秀清。杨秀清更荒淫无道:其妻妾之数不亚于天王,更以选拔女状元等名目,搜寻民间才貌双全的美女,恣意蹂躏。因为利益冲突,欲壑难填。终究挑起事端,当初创业的七个骨干之间相互猜忌不信任,导致互动干戈而内耗耗尽太平天国的所有力量。最终洪秀全在内忧外患下服毒自杀,石达开也被清军剿灭。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而告终。

洪秀全等七人本身就是一种小农意识,没有先进的思想作为指导。他们打天下并不是为了民心,而是利用了民心,利用民心打下天下,而为他们打下天下后享受荣华富贵和天下美女,只是想的个人享受,哪里会想民心?对于老百姓来说晚清和太平天国无非是虎口狼穴之分。太平天国的失败与其说是因为内讧而败,不如说是因其政策不得民心而败。

刘备刘皇叔,他向来有仁者之心,体恤子民,关心百姓。他没有得全天下,最后在后主刘婵手里丢失政权。这个不能说刘备不得人心。因为蜀汉亡国的时候,刘备已经故去40年。后主刘婵不得人心,失去政权也是人心丧失,昏庸无能,玩物丧志,不理朝政,听信宦官,偏听偏信,陷害忠良。最后导致民心尽失所以才失天下的。不能混淆视听说,刘备得人心但是并没有得到全天下。刘备因为得民心已经由织席贩履之辈当上了皇帝,只不过是他只得了三分之一的天下,就已经故去。

我觉得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应该这样说,短时间得民心者能短时间得天下,长时间得民心者能长时间得天下。敌我双方谁得民心谁就得天下,谁失民心谁就失天下。得民心的时候我就让你得天下,让你得天下是需要时间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需要一个过程,时间可长可短。如果这个过程当中有不得民心的行为,你就得不到天下。不得民心的时候我就让你失天下,让你失天下也是需要时间的,从大到小由小到无也是需要时间的,时间可长可短。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又得民心了我就让你得天下。

元代蒙古族最终打下大宋江山,大宋统治者是不愿意的,站在大宋的角度看,忽必烈是不得大宋汉民的人心的,但是忽必烈仍然成功的坐拥大宋江山97年。说明了弱肉强食的法则的正确,因为元代的统治者做出的行为不得大汉百姓的民心,或者不如宋代统治者做的好,所以被明代赶了下来。这个时间长度为97年而已,但是这也说明了元代统治是不得民心的。如若老百姓过的比宋代时还好,他们是不会反抗的。

外敌入侵,逐渐取代当时执政者,而且当时执政者深的本国人心的,这时入侵行为是符合入侵国民心的。只不过是弱肉强食的法则。不管敌国入侵之初得不得本国人心,只要入侵之后的行为比原来的执政者做的更好更得民心,本国人心也是维护入侵者的。如果敌国入侵之后行为不如原来的执政者做的好不如原来的施政者得人心,敌国入侵也是会被推翻的,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所以不管谁执政,谁让老百姓得利益好处谁得民心,谁做的更好谁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对!只不过两个执政者对比,一个优等,一个良,或者是一个良一个差而已,人民和历史当然选好的,所以说中国发展到今天都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更是民心所向!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49418e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b.html

《论得民心者得天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