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中的文化批判

发布时间:2018-03-07 11:34: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鲁迅小说中的文化批判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没有哪一位能像鲁迅这样深刻而又具体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也没有哪一位能像鲁迅这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执著而又犀利。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思想表现得最为突出。在鲁迅著名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对国民性的揭露批判,如奴性、看客心态,以及麻木、卑怯、自私、狭隘、保守、愚昧等等,这些在鲁迅笔下都被揭露无遗。

一、阿Q麻木愚昧的中国人的代表

鲁迅曾经说过,在写《阿Q正传》以前,阿Q的形象已经在他心中酝酿了好多年了。他之所以从事文学,就是要唤醒昏睡的民众。在《阿Q正传》中,给我们描画出沉默的国人的魂灵丑陋的中国人的代表,毫无掩饰的给我们的同胞揭了短、露了丑,以此来促使人们反省自身,扫除愚昧的麻木。所以,阿Q这个人物是和鲁迅笔下的其他农民形象,例如《故乡》中的闰土和《风波》里的七斤,都有很大的不同,他不是产生于那种想要描绘某个具体人物的冲动,也不是鲁迅为了制造某种氛围而虚设出来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他是鲁迅对病态国民性的全部感受的结晶,鲁迅是要用他来显示愚民的专制的真相。在鲁迅心目中,阿Q其实就是无数麻木愚昧的中国人的代表。

二、阿Q身上最重要的精神特征

Q非常穷,是一个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的流浪雇农。他没有家,没有籍贯,甚至被剥夺了姓氏的权利,被掠夺去了仅有的破布衫、破棉被、破毡帽,被断绝了在未庄的生计,他什么都没有。但是,他的可悲不仅在于物质生活条件的被剥夺,更在于他精神生活的被扭曲。尽管他被压在未庄社会的最底层,什么人都能欺负他,可他却并不在乎,还常常好像很得意,如在与赵太爷、假洋鬼子,以及王胡、小D的冲突中,他永远都是失败者,然而他对自己失败的命运和奴隶的地位却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辩护与粉饰,根本不承认自己被奴役,反而沉醉于没有根据的自尊之中: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你算什么东西!或者忘却:刚刚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就忘记一切,而且有些高兴了。或者在欺侮更弱小者(小尼姑之类)中泄愤,在转嫁屈辱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或者自轻自贱,甘居落后与被奴役:我是虫豸——还不放么?在这些都失灵以后,就自欺欺人,在自我幻觉中变现实真实的失败为精神上的虚幻的胜利:分明挨了别人的打,却要说一声这是儿子打老子,然后就心满意足,以为得胜了;明明是别人借乱抢走了他赌赢的钱,他却在愤怒之中用力在自己脸上连打两个耳光,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也就心平气和,天下太平。就是受了再厉害的欺凌,他都能依靠类似这样的方法转败为胜,最后就莫名其妙地高兴起来。这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即阿Q身上最重要的精神特征。阿Q的这种表现,何尝不是中华民族觉醒与振兴的最重要的思想阻力之一?鲁迅是深刻的,但他又并非居高临下。鲁迅总是带着自己深切的生命体验,带着无限的悲悯与无奈,对我们的民族进行自我批判。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4f87b5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15.html

《鲁迅小说中的文化批判.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