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精讲系列 《诗经》国风周南之汝坟

发布时间:2023-12-18 08:40: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汝坟
【原文】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注释】
(1 遵:顺着,沿着。
(2汝坟:指古汝水堤岸。坟,水边,沿河的高地。 (3条枚:枝干。枝曰条,干曰枚。 (4惄〔〕:忧思,伤痛。 (5君子:此处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6调〔zhōu〕饥:早上未食的饥饿状态,形容渴慕的心情。 (7条肄〔〕:指再生的树枝。 (8遐弃:遐,远。弃,离开,离弃。 (9鲂〔fáng〕鱼:鳊鱼的古称。 (10赪〔chēng〕:浅红色。 (10燬〔huǐ〕:火,烈火。 (11孔迩〔ěr〕:孔,甚。迩,近。 【译文】
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枝条。还没见到我夫君,忧如忍饥在清早。 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余枝。终于见到我夫君,请莫再将我远弃。 鳊鱼尾巴色赤红,王室事务急如火。虽然有事急如火,父母穷困谁养活! 【解读】



这在诗之首章,遵彼汝坟,伐其条枚”——在高高的汝河大堤上,有一位凄苦的妇女,正手执斧子砍伐山楸的树枝。其实已透露了消息,采樵伐薪,本该是男人担负的劳作,现 在却由织作在室的妻子承担了。读者不禁要问:她的丈夫究竟到哪里去了?竟就如此忍心让妻子执斧劳瘁!“未见君子,惄如调饥二句的跳出,即隐隐回答了此中缘由:原来,她的丈夫久已行役外出,这维持生计的重担,若非妻子没有人能来肩负。者忧也,调饥者朝食未进也。满腹的忧愁用朝作比,自然只有饱受饥饿折磨的人们,方有的真切感受。那么,这倚徙汝坟的妻子,想必又是忍着饥饿来此伐薪的了,此为文面之意。朝饥还有一层意思,它在先秦时代往又被用来作男欢女爱的隐语。而今丈夫常年行役,他那可怜的妻子,享受不到丝毫的眷顾和关爱。这便是首章展示的女主人公境况:她孤苦无依、忍饥挨饿,大清早便强撑衰弱之身采樵伐薪。当凄凉的秋风吹得她衣衫飘飘,大堤上传送来一声声未见君子,惄如调饥的怆然叹息时,令人闻之而酸鼻。
第二章诗情发生了意外的转折。遵彼汝坟,伐其条肄二句,不宜视为简单的重复:树木砍伐后新长的枝条,它点示了女主人公的劳瘁和等待,秋往春来又捱过了一年。忧愁悲苦在岁月漫漫中延续,期待也许早已化作绝望,此刻却意外发现了君子归来的身影。于是既见君子,不我遐弃二句,便带着女主人公突发的欢呼涌出诗行。不过它们所包含的情感,似乎又远比欢呼要丰富和复杂:久役的丈夫终于归来,他毕竟思我、爱我而未将我远弃,这正是悲伤中汹涌升腾的欣慰和喜悦;但归来的丈夫还会不会外出,他是否还会将我抛在家中远去?这疑虑和猜思,难免又会在喜悦之余萌生;然而此次是再不能让丈夫外出的了,他不能将可怜的妻子再次远弃。这又是喜悦、疑虑中发出的深情叮咛了。如此种种,实难以一语写尽,却又全为不我遐弃四字所涵容——《国风》对复杂情感的抒写,正是如此淳朴而又婉曲。
女主人公的疑虑并非多余。第三章开首两句,即以踌躇难决的丈夫口吻,无情地宣告了他还得弃家远役:正如劳瘁的鳊鱼曳着赤尾而游,在王朝多难、事急如火之秋,他丈夫不可能耽搁、恋家。形象的比喻,将丈夫远役的事势渲染得如此窘急,可怜的妻子欣喜之余,又很快跌落到绝望之中。当然,绝望中的妻子也未放弃最后的挣扎:虽则如毁,父母孔迩!”这便是她万般无奈中向丈夫发出的凄凄质问:家庭的夫妇之爱,纵然已被无情的徭役毁灭;但是濒临饥饿绝境的父母呢,他们的死活不能不顾。
全诗在凄凄的质问中戛然收结,征夫对此质问又能作怎样的回答。这质问其实贯串了亘古以来的整整一部历史:当惨苛的政令和繁重的徭役,危及每一个家庭的生存,将支撑天下的民众逼到如毁如汤的绝境时,历史便往往充满了这样的质问。《周南·汝坟》在几经忧喜和绝望后发出的质问,虽然化作了结句中征夫的不尽沉默。但是读者却分明听到了此后不久历史所发出的巨大回音:那便是西周王朝的轰然崩塌。 【引申】
独自守着空房的妻子,膝下有儿女,上有年迈父母,不仅要承担许多琐碎劳苦的活计,而且要有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要有女人特有的细致周到、温柔体贴,又要有男人所有的刚毅坚强、不屈不挠。其中的滋味,又怎一个字了得!
对于丈夫在外远役的妻子来 说,精神上最强大的支柱,莫过于盼望丈夫早日平安归来。见君子,惄如调饥。如煎如熬,如饥似渴,如在深渊。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希望如星火闪现,如镜中影像,想拼命抓住,绝不放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511956fa8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d6.html

《精读精讲系列 《诗经》国风周南之汝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