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

发布时间:2015-11-28 16:32: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历史背景:北洋军阀政府实行独裁统治,投靠帝国主义,大量出卖国家权利,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21919五四运动前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已经迅速壮大到二百多万人,他们必然要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斗争的正确方向;新文化运动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3、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1,英、法、美、日、意等帝国主义国家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和平会议”.中国政府代表要求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抢去的德国在山东侵占的各种权利遭到无理拒绝.“巴黎和会在对德和约上规定把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转给日本,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了.
4、历史意义:1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 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3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5主要力量:前期由学生为主后期是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的作用从客观角度分析学生是发起者 但学生力量有限工人阶级的罢工运动是对政府和帝国主义起致命作用的沉重打击后期其他阶级都退出了 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7代表:教师界: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鲁迅等
学生界:罗家伦,傅斯年,许德珩,段锡朋,张国焘等

学生代表
  罗家伦(1896-1969),《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起草人、五四游行总指挥。浙江绍兴人,字志希。倡导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前国立中央大学校长、清华大学首任校长。逝世于台北
  傅斯年1896-1950),山东聊城人,字孟真。研究历史语言。逝世于台北
  段锡鹏(1897-1948),北京大学学生会会长、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会长、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江西永新人,字书贻。逝世于上海。
  许德珩1890-1990),江西省九江市人。创立九三学社,任主席。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病逝于北京。
  于方舟1900-1928),原名兰渚,又名芳洲,生于河北省宁河县(现为天津宁河县)。五四运动天津领导者之一。
  郑振铎(1898-1958,作家。原籍福建省长乐县,生在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市)。
  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湖北省蕲水县(今浠水县)人。
  陈潭秋(1896-1943),湖北黄冈人,原名澄,字云先。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张国焘(1897-1979),北京学生联合会讲演部部长。江西萍乡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

8、五四运动的特点1:中国的产业工人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2:中国的资产阶级第一次直接参与政治运动并且与自己的对立阶级无产阶级共同战斗;3:具有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双重性质,推动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4:准备了各革命阶级的团结;5: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已经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6:青年学生成为了运动的先锋,并把自己的活动与工农大众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7:初步具有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共产主义者在客观上对运动起了号召和领导作用;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8: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新文化运动: 1、兴起背景: 1)政治方面: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4)阶级方面: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2、口号: 德先生赛先生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德先生指的是“Democracy”(民主),赛先生指的是“Science”(科学)。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的阐述,真正体现出了新文化运动的之所在。即:

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 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它有伟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李大钊

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

(1)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他们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工农运动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2) 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3) 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最终导致了西方文学不彻底,东方文学被否定,是中华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

4)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5)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陈独秀&

早年留学日本,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及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和李大钊等人举行了五四运动。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高举民主科学这两面旗帜。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提出打倒孔家店全面否定儒家学说。陈独秀提出了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的主张,号召人们拿起民主这个武器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陈独秀举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青年》和北大成为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李大钊

李大钊,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还宣传马克思主义,俄国革命

4、进步性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三、十月革命:1十月革命对五四运动的影响:1.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首先是先进知识分子受到极大的鼓舞,看到了中华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2.十月革命的胜利,帮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提高了对工农群众伟大力量和组织群众进行直接斗争的认识,从而推动了知识分子同现实政治斗争结合、同工农群众结合的进程。

3.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革命最深刻的影响,是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2、李大钊与十月革命

第一,他认为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它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他指出,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第二,李大钊认定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各国革命的必由之路,他认为十月革命潮流是不可抗拒的,共产主义一定能在全世界实现。他无比兴奋地说: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第三,他指出,中国只有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获得解放和新生。

四、在知识界的传播

1、①五四运动前,先进的知识分子就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讴歌十月革命,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②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思潮的主流;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与反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③各地举行“五一劳动节”的 活动,扩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④先进知识分子到工人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与工人运动相结合。⑤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2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队伍,主要由三种类型的人物所组成:
首先,是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代表人物为李大钊陈独秀。他们在五四运动之前,就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在中国当时的思想界颇有影响。五四运动以后,他们由提倡民主科学转而开始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了中国社会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代表人物为毛泽东周恩来等。
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12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加入湖南起义的新军。1913 —1918 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18年秋,第一次到北京,开始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发表了《民众大联合》一文。1919年,第二次到北京,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的书籍。1920 年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和俄罗斯研究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从此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周恩来(1898—1976年),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1917年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五四运动中,在天津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1920年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同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还有杨匏安、蔡和森、瞿秋白、邓中夏、恽代英等。
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代表人物为董必武等。这些人原来与孙中山一起搞革命,后来逐渐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革命问题,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

3、简述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队伍、划清的界限以及表现和特点).
1)队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李大钊、陈独秀;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同盟会员、辛亥革命活动家: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
2)划清的界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
3)表现:著作: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科学社会主义》、《国家与革命》出版;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发表.②社团:李大钊、邓中夏、高君宇在北大,陈独秀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刊物:《新青年》、《每周评论》、《星期评论》、《少年中国》、《湘江评论》、《国民》.
4)特点:重视基本理论,划清与社会民主主义的界限;从实际出发,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知识分子与民众相结合的思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562069067ec102de2bd89e6.html

《五四运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