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面描写作文技法专项训练

发布时间:2019-08-23 17:59: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作文技法专项训练(二)场面描写

【知识清单】

什么是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就是对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人物与人物之间发生各种关系的生活画面的描写。构成场面描写须有两个重要因素:其一是必须有产生各种关系的人物,单个人构不成场面;其二是须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中”,也就是说人物的活动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里才能构成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为什么要有场面的描写? 

  场面描写一般是叙事性作品的基本构成因素,也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实例赏析】

例一: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枝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摘自《开国大典》)

    例二: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比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心中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的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明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的脸,满口白白的牙齿,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作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路旁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沈从文《云南的歌会》)

例三: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边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做歌师傅)。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沈从文《云南的歌会》)

这几段文字都运用了场面描写。例一是描写的就是开国大典上的一个场面。空中礼花绽放,地上人潮涌动,人们在高呼万岁,整个天安门广场一片沸腾。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其中还有特别突出的人物:毛主席。毛主席的活动构成这个特定的喜庆场面中的重点。例二是“山野对歌”的场面,主要写唱歌人,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例三是“村寨传歌”的场面,更是盛况空前。写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如“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刻画,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那么,场面描写究竟要描写些什么呢?

场面描写既然是对特定场合中的人物、环境和情节的综合描写,它就具备了描写中的三要素:场面中的人、场面所处的环境以及在这个环境中展开的情节。

动态。场面描写所要注意的极重要的一点是动态。场面中的人、情节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这样,这个场面才是有声有色的。

    有的场面描写以刻画人物为主,或勾勒,或描摹,或衬托,以各种方法让人物形象在场面中鲜活起来,如例二;有的场面描写则偏重于情节的制造,或造成悬念,或预设伏笔,或制造冲突,从而帮助主要事件的发展;有的场面描写则刻意渲染、烘托气氛,以展示特定的心理活动或特定事件。但无论哪一种场面描写,都要学会截取场面。从而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截取场面是个长期观察积累的技巧。在写作中,所选取的场面中,既要有对整个环境的概括,又要有特定的环境要素和人物活动,既要有“大”的环境,又要有“小”细节,从而将整体描述与细节刻画综合运用,做到点面结合、宾主分明,才能写出场面的丰富和动态,从而更好地为文章的主题服务。

场面描写的分类:特写式和全景式。全景和特写相结合的写法也就是点面结合法是最精彩的。

【方法技巧】场面描写的基本技巧

1.写好人的活动。

  人的活动。场面描写离不开人,更离不开人物的活动。上文例一,整个天安门广场上的热烈、振奋的气氛正是由于其中在兴高采烈地进行庆祝活动的人烘托起来的。假如我们试着去掉其中的人物活动,那么,不论用多少形容词来描述,那一派热烈的、昂扬的场面也不可能真切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再如:《口技》的二个段落: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从上面的《口技》的二个文段可以看出:无论是寂静还是热闹的气氛都主要是由人烘托出来的。假如我们试着去掉其中的人物活动,那么,不论用多少形容词来描述,那一派寂静的或者热烈的场面也不可能真切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段课堂读书的场面描写,也是如此: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围绕一定的中心写好人的活动,写好众人的活动,是场面描写的基本要求。

2.写好动态过程。

   场面中的人、情节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这样,这个场面才是有声有色的。如《口技》对声响的描绘是: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物及人,由小及大,由少及多,由微弱而喧闹,由缓慢而急快,由简单而纷繁,由一家而涉及乡邻。各声并出,纷至沓来,直至万籁俱发,莫名其端时,真使人应接不暇,叹为观止!

写听众的反应:开始“抚尺一下”之后是静场,“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在表演进行中,写一家四口人的活动时,始则写其“满坐宾客无不伸颈,……”,继则写其“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在救火的场面中,则写其“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几欲先走”;最后表演完毕,“撤屏视之”,仍是简单的道具。

宾客惊叹的神态,可想而知。人物的活动在不同的情节发展阶段,也在不断的变化着。

3.描绘场面的特定环境,最好把场面的情节分解成几个片断进行描写。

环境和情节。特定的场面必定是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的,具有特定情节的。所以,场面描写的另一个着眼点就是对场面所发生的环境及其中的情节。例一是对开国大典中的群众游行所作的一个场面描写,这次游行发生的地方是天安门广场,是千万朵礼发齐放的天安门广场,这个特定的环境也就决定了这是一次喜庆的游行。尤其是人群通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人们“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时,整个气氛也被托向了最高潮。

把场面的情节分解成几个片断进行描写,《口技》是最好的范文。第二部分(第二、三、四段)中的场面描写是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反应的,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结束。作者将场面分解成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起群乱的三个片断,这三个片断既相互独立又有着内在的联系。第二段的场面写一家四口人的声音,“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形成文章第一次高潮,作者却把笔锋一转,将视线投向听众,引出“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八字,把全神贯注、赞赏陶醉的听众神情刻画得惟妙惟肖。第三段写一家人复睡入梦,恢复安静的情景时,有鼠声、盆器翻倾的响声和梦中的咳嗽声,却以动见静,衬托出静夜的特征。这是前面高潮的余波,一起一落,又增波澜。第四段写一个紧张救火的场面时,文章起得突然,犹如平地风波,打破了宁静状态,由卧室引向火场,将两个场面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文章的高潮。把一个千头万绪、千变万化、千言万语、千呼万唤、千钧一发、千难万险、千差万别、千真万确的场面刻画得淋漓尽致,热闹极了!

4.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是以个别表现一般艺术规律在文学描写中的具体表现,是个别和一般的辩证统一。 

  什么是点面结合呢?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在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技巧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例一:

上课铃响以后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静坐在教室内,等待老师的到来。教室里时而传来几声咳嗽声,时而传出班长的吼声:“不准讲话!”呵,真威严!几声轻快的脚步声,“啪!”班长回位了。当然,老师也走进了教室。“就要像这样嘛!”老师看了挺满意。的确,今天的课堂纪律非常好。“上课!”……师生上课的见面话——互相打招呼,但很严肃。老师习惯地推了推眼镜,巡视了一会儿,脸上流露出满意的微笑。不久,校园里传出了有规律的读书声,非常悦耳。现在,同学们正寻求着知识,老师们正传授着知识。上课就是这样:轻松、愉快,但又是那么严肃。

这段场面描写抓住上课铃响了以后这一特定时刻的场面来写,有学生的活动,也有老师的活动,有概括介绍,也有细腻刻划。

例二:

“刚走到阅览室的门口,一股热气就迎面扑来。踏进阅览室一瞧,,人真多啊!坐的坐,站的站,还有挤来挤去找位子的、觅书报的……然而却静得出奇,只有日光灯发出‘吱——’的声响。我不禁屏息静气,插身进去。”

这段场面描写的点是”,面是阅览室里所有的人。

例三: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引自《十里长街送总理》)

这段场面描写中,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是对面的描写,是总的交待。而对老奶奶、青年夫妇、红领巾的描写,则是的突出。整个场面中,既有环境的描摩,又有情节的渲染,更有人物的特定的活动,点面结合、富有层次。为全文的哀悼、悲痛气氛作了很好的铺垫。

请欣赏下面的场面描写,试试从中找出关于写好场面的技巧。

第一个场面:贾母这边说“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姥姥。(选自《红楼梦》曹雪芹)

     第二个场面:清早,高二(10)教室。“大老肥”笑嘻嘻地对“猴精”说,“昨晚中央台的公益广告你看了吗?”“看了,不就讽刺那些孝子不孝的社会现象吗?”猴精头也没抬,就随口答上来了。“不,我妈说,棒极了!这个礼拜天,我们一家也到姥姥家吃‘大户’。”大老肥一语刚出,教室里顿时炸开了,好似烧红的爆米机揭了盖,如同热油锅里撒了盐。以大老肥为中心,一下子围了好多人。“小钢炮”直轰过来,“你即真缺德!”“缺什么德,这叫时髦,现在有哪个老人不孝敬子女,关心子孙?”“真有你的,‘孝子’成了动宾结构了;这叫‘孝子’新解。”猴精用手指着大老肥鼻子,一边说一边忍不住笑着。大老肥转怒为喜,奋力睁开的小眼又变成了一条缝。“这是个知识产权问题,梁实秋先生早就解释过了。”“小博士”在一旁提醒着猴精。“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一直保持沉默的“眼镜”突然冒出了一句。“还是眼镜看得准,现在的老人最怕寂寞。你看,广告上,儿女不来时,老人连菜都没有精神烧了。”大老肥似乎找到了知己。“小的下岗了,没钱了,不吃老的,吃什么呢?”不知是谁在后排小声的嘀咕了一句。猴精循声扫视不着,叹口气说:“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博士又补上了一句:“真难为了广告人!”(学生习作)

    方法技巧探究:

1

2

3  

4

    【尝试练习】

1.分析《云南歌会》中“村寨传歌”的场面描写是如何把场面的发生发展的情节分解成几个片断进行描写以及点面结合的。

2.分析下面一段场面描写的亮点。

随着欢快的下课铃声,两栋教学楼的楼梯顿时涌出了数不清的学生,如爆发的火山。操场上,人声鼎沸,到处都是欢快的声音,到处都是人影。打球的,踢球的,追赶的……都玩得不亦乐乎。只见操场中央围了一大群人,仔细一看,原来是在看三年级的几个女声比跳绳,其中一个小个子跳得脸上红扑扑的,她的手不停的摇动跳绳,脚尖在碰地的一瞬间又离开了地面,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蝴蝶。最终她以一分钟150个的成绩取得了胜利,她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3.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展开想象,就停电后教室里的情况作场面描写,200字左右。

    [材料临近中考的一天晚上,某校初三(8)班全体同学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复习功课,班主任李老师在座位间踱着,不时停住脚步,弯着腰轻声地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教室里灯光明亮,一片静谧,忽然,电灯灭了,停电了。

    4.请认真阅读下面提供的四段关于“挤车”的扬面描写,并作比较,指出优劣,用三言两语作出评价。

    A、“笛……”喇叭一声长吼,顿时有如注入了一长兴奋剂,侯车室里的乘客一跃而起,迅速地站到了最前排,几十双眼睛死盯住缓缓而来的六路车,心中默默祈祷:“车门停在我面前吧!”祈祷归祈祷,身体却不由自主地随人流一起摇动。

    B、“吱”地一声,车门打开了,早已等候多时的人们迫不及待地向车门涌去。刹那间,空或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手:青筋暴露的——老人的手;纤细嫩滑的——少女的手;宽厚有力的——壮汉的手……这些手无不方向一致地伸向车门,企图抓着它。地上,解放鞋踩在白球鞋上,黑皮鞋垫在高跟鞋下,你踩我,我踏你,一片叫喊,挤成一团。

    C、“独眼龙”也许是久经“沙场”,一马当先。就在车门打开的瞬间,只见他右手一把抓住门上的扶手,身子向上一跃,人已经站在车门踏板上,左手猛力将车上欲下不得的人群拔开,右脚向后一蹬,迅速向上提起左脚,在身后人群的推拥下,他终于如愿以偿地钻进了车。

    D、车来了,还没停稳,几个青年人凭着力大气粗占据了有利位置,直往车内挤。几个手脚敏捷的小伙子像猴一样左跳右跃,“嗖”的一声蹿上去,霸住了车门。一大堆人正拼命地拥挤着,只见一只只白皙的手、古铜色的手、粗糙的手、柔软的手,本能地向前伸,本能地挥舞着,都希望抓住车门。一位胖大嫂粗而短的右腿刚踏上车阶,左脚便不停地往外蹬,她使出吃奶的劲儿用力地扭动着肥胖的身躯,一双臃肿的大手拼命地抓住车门扶手。任凭她怎么努力,结果那屁股还是被车门狠狠地挤压了一下,疼得她只叫“我的妈呀!”挤车可真是一场不同寻求的战斗呀!

                                                                                                                                                        5.赏析下面一段场面描写,说说好在哪些地方,有什么不足。

    快到放学时间了,宁静的教室开始躁动起来。铃声一响,几位“飞毛腿”夹着早已收拾好的书包,一马当先冲出门去踢球了。住校生们拿着叮当作响的碗勺争先恐后地奔赴他们的战场——饭堂。其余的正噼里啪啦地叫拾文具盒、书包;几位女生一边不紧不慢地走出教室,一边叽叽喳喳地谈论着什么;后排的几位“大侠”又操起扫帚练起武来,喊杀声不绝于耳;这边几位“尖子”正为一道题而争得面红耳赤;旁边的“眼镜”正埋头演算,如入无人之境,好一会儿,才伸个懒腰,如释重负地说:“总算做完了。”他看看四周已无人,这才慢慢吞吞地走出教室。

                                                                                                                                                        6.赏析下面一段场面描写,说说好在哪些地方,有什么不足。

随着终场的哨声响起,我班的“长劲鹿”一个远投,蓝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投中了!”“3分球!”霎时间,我班反败为胜,超过对方一分,长劲鹿他们五人,激动地抱成一团,继而滚成了一堆。

    场外的观众也为这意想不到的结局沸腾了起来,欢呼声、鼓掌声响个不停。

评:还不错,有点有面,点上内容比较突出。语言是比较形象的,“抱”和“滚”等动词用得好。“蓝球”的“蓝”是个别字;气氛还不强烈。面上描写的不足,也就影响了整个场面的气氛。这段场面描写字数不也足,我们不妨对面上描写的内容扩展一下:

    场外的观众也为这意想不到的结局沸腾起来了。欢呼声,此起彼伏;鼓掌声,经久不息。声如雨前轰隆的雷声,势如大海汹涌的波涛。声势之大,可谓排出倒海。

    补充的部分使用了整句和比喻等方法,扩写了一下场外文字,目的是为了强化一下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当然,场内的有关描写也可以再渲染一点。

7.赏析下面一段场面描写,说说好在哪些地方,有什么不足。

“哈哈哈”,大家都笑得前俯后仰,隔壁的张叔叔一边揉着肚子,一边上气不接下气地对小弟说:“你再数数看,你的脚趾究竟是多少?”“8个。”小弟弟歪着头,大眼睛扑闪扑闪的。话音刚落,周围又逆发出一阵爆笑。爸爸一边笑,一边无可奈何地摇摇头,爱抚地揉揉小弟的短发。小红姐笑得都快趴到地上了,张淑叔的儿子小刚也笑得在地上的凉席上打滚。刚上幼儿班不久的小弟,原本得意洋洋的表情逐渐地垮下来,不一会,眼眶就红了起来,盈满了泪水,终于忍不住“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大家一听见哭声,都愣住了,笑声嗄的一声停下来。最先反应过来的小红姐心疼地把小弟搂在怀里哄着,抹着他那从眼中不断滚落下来的晶莹的泪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57a2f73b8f67c1cfbd6b829.html

《场面描写作文技法专项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