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崔颢-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考专项练习试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古诗今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已乘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回来,唯有悠悠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晴天里,隔着江水,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了茂盛的芳草。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烟波浩渺的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哀愁! 【赏析】
崔颢(公元704754年),汴州(开封)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天宝中任尚书司勋员外郎。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此诗为咏黄鹤楼的名篇佳作,即便是大诗人李白也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因为崔颢的诗实在太高妙了。他将黄鹤楼的历史传说与人生的感发写得如此空灵,如此真实,不仅情景交融,而且时空切换自然,意境深远而又不晦涩,犹如信手拈来,读之如若行云流水,一泻而下。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人起笔从黄鹤楼远古的传说写起,昔日的仙人子安早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这远古传说的追溯,既令读者想知道黄鹤楼的来历,也无疑是为黄鹤楼罩上了一层神奇虚幻的神秘色彩。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无论从律诗的格律还是从意思上看都是承首联而来,仙人乘鹤而去了,而且再也没有回来过,在这漫长的年月里,黄鹤楼有什么变化吗?没有。“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在说天空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在空中飘来荡去,并没有因黄鹤一去不返而有所改变。在诗人的笔下,“白云”也仿佛有了情感,有了灵魂,千百年来朝来夕往,黄鹤楼相伴。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臵了铺垫。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烟波飘渺的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乡愁!这是写诗人所感,感叹人生,感叹乡愁。至此,诗人的真正意图才显现出来,吊古是为了伤今,抒发人生之失意,抒发思乡之情怀。
全篇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没有一丝斧凿痕迹。诗的前四句是叙仙人乘鹤的传说,写的是想象,是传说,是虚幻的;而后四句则是写实,写眼前所见、所感,抒发个人个人情怀。将神话与眼前事物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 【中考链接】
1)解释下面的词浯。2分) ①历历:_______________;②乡关:_____________ 2)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1
3)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指(汉阳林木)分明可数。2、江南三大名楼: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3、寂寞、惆怅;4“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日暮怀归之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 (十一)阅读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6.解释下面的词浯。(2
①历历: ②乡关: 2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 28、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
(十一)26、①指(汉阳林木清晰可数(或“分明的样子”。②故乡。 27A.√,B×,C×,D×。
28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一、词语注释:
1.本诗的作者( 崔颢 )代诗人。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市蛇山。2.历历: 清楚可数 3.萋萋: 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 4乡关(故乡 二、阅读理解:
1、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 ,抒发了诗人( 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眼前就是一座寻常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 铺垫 (引述了黄鹤楼的传说)
3“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楼头遥望,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 ,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
2
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只有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 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描写了黄鹤楼高耸的雄姿) 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艳阳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宛如眼前。和煦的阳光,给家人的温暖。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极富人情味。诗作的思想品味也因此跨进更为高远的境地。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后面是夜晚,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 要归乡。水雾江烟,一片迷蒙,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诗作以一“ ”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 照应 ,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 缠绵的乡愁 ,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拖音。
6、这首诗首联写( )景,颔联写( )景,颈联写( )景,尾联写( )景。
7、诗中多处运用双声、叠韵和叠音词或词组,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双声词组,“此地”“江上”等( 叠韵 )词组,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 叠音 )词,在诵读上声音铿锵,清朗和谐,有( 音韵美


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5e16555fc4ffe473368abd0.html

《黄鹤楼 崔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